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 晉臣合計逐栾盈
關燈
小
中
大
勢虧,走猶未晚。
”靈公乃止。
高厚督率軍民,協力固守。
卻說各兵圍齊,至第六日,忽有鄭國飛報來到,乃是大夫公孫舍之與公孫夏連名緘封,内中有機密至緊之事。
鄭簡公發而視之,略雲: 臣舍之,臣夏,奉命與子孔守國。
不意子孔有謀叛之心,私自送款于楚,欲招引楚兵伐鄭,己為内應。
今楚兵已次魚陵,旦夕将至。
事在危急,幸星夜返旆,以救社稷! 鄭簡公大懼,即持書至晉軍中,送與晉平公看了。
平公召中行偃議之。
偃對曰:“我兵不攻不戰,竟走臨淄,指望乘此銳氣,一鼓而下。
今齊守未虧,鄭國又有楚警,若鄭國有失,咎在于晉,不如且歸,為救鄭之計。
此番雖不曾破齊,料齊侯已喪膽,不敢複侵犯魯國矣。
”平公是其言,乃解圍而去。
鄭簡公辭晉先歸。
諸侯行至祝阿,平公以楚師為憂,與諸侯飲酒,不樂。
師曠曰:“臣請以聲蔔之。
”乃吹律歌《南風》,又歌《北風》。
《北風》和平可聽,《南風》聲不揚,且多肅殺之聲,曠奏曰:“《南風》不競,其聲近死,不惟無功,且将自禍。
不出三日,當有好音至矣。
”──師曠:字子野,乃晉國第一聰明之士。
從幼好音樂,苦其不專,乃歎曰:“技之不精,由于多心;心之不一,由于多視。
”乃以艾葉薰瞎其目,專意音樂。
遂能察氣候之盈虛,明陰陽之消長,天時人事,審驗無差,風角鳥鳴,吉兇如見。
為晉太師掌樂之官,平時為晉侯所深信,故行軍必以相随。
──至是聞其言,乃駐軍以待之,使人前途遠探。
未三日,探者同鄭大夫公孫虿來回報,言:“楚師已去。
”晉平公訝問其詳,公孫虿對曰:“楚自子庚代子囊為令尹,欲報先世之仇,謀伐鄭國。
公子嘉陰與楚通,許楚兵到日,詐稱迎敵,以兵出城相會。
賴公孫舍之、公孫夏二人,預知子嘉之謀,斂甲守城,嚴譏出入。
子嘉不敢出會楚師。
子庚涉颍水,不見内應消息,乃屯兵于魚齒山下。
值大雨雪,數日不止,營中水深尺馀,軍人皆擇高阜處躲雨,寒甚,死者過半,士卒怨詈,子庚隻得班師而回矣。
寡君讨子嘉之罪,已行誅戮,恐煩軍師,特遣下臣虿連夜奔告。
”平公大喜曰:“子野真聖于音者矣。
乃将楚伐鄭無功,遍告諸侯,各回本國。
史臣有詩贊師曠雲: 歌罷南風又北風,便知兩國吉和兇。
音當精處通天地,師曠從來是瞽宗。
時周靈王十七年,冬十二月事也。
比及晉師濟河,已在十八年之春矣。
中行偃行至中途,忽然頭上生一瘍疽,痛不可忍,乃逗遛于著雍之地。
延至二月,其瘍潰爛,目睛俱脫而死。
墜首之夢,與梗陽巫者之言,至是俱驗矣。
殖綽、郭最乘偃之變,破械而出,逃回齊國去了。
範匄同偃之子吳,迎喪以歸。
晉侯使吳嗣為大夫,以範匄為中軍元帥,以吳為副将,仍以荀為氏,稱荀吳。
是年夏五月,齊靈公有疾,大夫崔杼與慶封商議,使人用溫車,迎故太子光于即墨。
慶封帥家甲,夜叩太傅高厚之門,高厚出迎,執而殺之。
太子光同崔杼入宮,光殺戎子,又殺公子牙。
靈公聞變大驚,嘔血數升,登時氣絕。
光即位,是為莊公。
寺人夙沙衛率其家屬奔高唐,齊莊公使慶封帥師追之,夙沙衛據高唐以叛。
齊莊公親引大軍圍而攻之,月馀不下。
高唐人工偻,有勇力,沙衛用之以守東門。
工偻知沙衛不能成事,乃于城上射下羽書,書中約夜半于東北角伺候大軍登城。
莊公猶未準信。
殖綽、郭最請曰:“彼既相約,必有内應。
小将二人願往,當生擒奄狗,以雪石門山阻隘之恨!”莊公曰:“汝小心前往,寡人自來接應。
”綽、最引軍至東北角,候至夜半,城上忽放長繩下來,約有數處。
綽、最各附繩而上,軍士陸續登城。
工偻引着殖綽,竟來拿夙沙衛。
郭最便去砍開城門,放齊兵入城。
城中大亂,互相殺傷,約有一個更次方定。
齊莊公入城,工偻同殖綽綁縛夙沙衛解到。
莊公大罵:“奄狗!寡人何負于汝,汝卻輔少奪長?今公子牙何在!汝既為少傅,何不相輔于地下?”夙沙衛垂首無言。
莊公命牽出斬之,以其肉為醢,遍賜從行諸臣。
即用工偻守高唐,班師而退。
時晉上卿範匄
”靈公乃止。
高厚督率軍民,協力固守。
卻說各兵圍齊,至第六日,忽有鄭國飛報來到,乃是大夫公孫舍之與公孫夏連名緘封,内中有機密至緊之事。
鄭簡公發而視之,略雲: 臣舍之,臣夏,奉命與子孔守國。
不意子孔有謀叛之心,私自送款于楚,欲招引楚兵伐鄭,己為内應。
今楚兵已次魚陵,旦夕将至。
事在危急,幸星夜返旆,以救社稷! 鄭簡公大懼,即持書至晉軍中,送與晉平公看了。
平公召中行偃議之。
偃對曰:“我兵不攻不戰,竟走臨淄,指望乘此銳氣,一鼓而下。
今齊守未虧,鄭國又有楚警,若鄭國有失,咎在于晉,不如且歸,為救鄭之計。
此番雖不曾破齊,料齊侯已喪膽,不敢複侵犯魯國矣。
”平公是其言,乃解圍而去。
鄭簡公辭晉先歸。
諸侯行至祝阿,平公以楚師為憂,與諸侯飲酒,不樂。
師曠曰:“臣請以聲蔔之。
”乃吹律歌《南風》,又歌《北風》。
《北風》和平可聽,《南風》聲不揚,且多肅殺之聲,曠奏曰:“《南風》不競,其聲近死,不惟無功,且将自禍。
不出三日,當有好音至矣。
”──師曠:字子野,乃晉國第一聰明之士。
從幼好音樂,苦其不專,乃歎曰:“技之不精,由于多心;心之不一,由于多視。
”乃以艾葉薰瞎其目,專意音樂。
遂能察氣候之盈虛,明陰陽之消長,天時人事,審驗無差,風角鳥鳴,吉兇如見。
為晉太師掌樂之官,平時為晉侯所深信,故行軍必以相随。
──至是聞其言,乃駐軍以待之,使人前途遠探。
未三日,探者同鄭大夫公孫虿來回報,言:“楚師已去。
”晉平公訝問其詳,公孫虿對曰:“楚自子庚代子囊為令尹,欲報先世之仇,謀伐鄭國。
公子嘉陰與楚通,許楚兵到日,詐稱迎敵,以兵出城相會。
賴公孫舍之、公孫夏二人,預知子嘉之謀,斂甲守城,嚴譏出入。
子嘉不敢出會楚師。
子庚涉颍水,不見内應消息,乃屯兵于魚齒山下。
值大雨雪,數日不止,營中水深尺馀,軍人皆擇高阜處躲雨,寒甚,死者過半,士卒怨詈,子庚隻得班師而回矣。
寡君讨子嘉之罪,已行誅戮,恐煩軍師,特遣下臣虿連夜奔告。
”平公大喜曰:“子野真聖于音者矣。
乃将楚伐鄭無功,遍告諸侯,各回本國。
史臣有詩贊師曠雲: 歌罷南風又北風,便知兩國吉和兇。
音當精處通天地,師曠從來是瞽宗。
時周靈王十七年,冬十二月事也。
比及晉師濟河,已在十八年之春矣。
中行偃行至中途,忽然頭上生一瘍疽,痛不可忍,乃逗遛于著雍之地。
延至二月,其瘍潰爛,目睛俱脫而死。
墜首之夢,與梗陽巫者之言,至是俱驗矣。
殖綽、郭最乘偃之變,破械而出,逃回齊國去了。
範匄同偃之子吳,迎喪以歸。
晉侯使吳嗣為大夫,以範匄為中軍元帥,以吳為副将,仍以荀為氏,稱荀吳。
是年夏五月,齊靈公有疾,大夫崔杼與慶封商議,使人用溫車,迎故太子光于即墨。
慶封帥家甲,夜叩太傅高厚之門,高厚出迎,執而殺之。
太子光同崔杼入宮,光殺戎子,又殺公子牙。
靈公聞變大驚,嘔血數升,登時氣絕。
光即位,是為莊公。
寺人夙沙衛率其家屬奔高唐,齊莊公使慶封帥師追之,夙沙衛據高唐以叛。
齊莊公親引大軍圍而攻之,月馀不下。
高唐人工偻,有勇力,沙衛用之以守東門。
工偻知沙衛不能成事,乃于城上射下羽書,書中約夜半于東北角伺候大軍登城。
莊公猶未準信。
殖綽、郭最請曰:“彼既相約,必有内應。
小将二人願往,當生擒奄狗,以雪石門山阻隘之恨!”莊公曰:“汝小心前往,寡人自來接應。
”綽、最引軍至東北角,候至夜半,城上忽放長繩下來,約有數處。
綽、最各附繩而上,軍士陸續登城。
工偻引着殖綽,竟來拿夙沙衛。
郭最便去砍開城門,放齊兵入城。
城中大亂,互相殺傷,約有一個更次方定。
齊莊公入城,工偻同殖綽綁縛夙沙衛解到。
莊公大罵:“奄狗!寡人何負于汝,汝卻輔少奪長?今公子牙何在!汝既為少傅,何不相輔于地下?”夙沙衛垂首無言。
莊公命牽出斬之,以其肉為醢,遍賜從行諸臣。
即用工偻守高唐,班師而退。
時晉上卿範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