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回 諸侯同心圍齊國 晉臣合計逐栾盈
關燈
小
中
大
高厚輔太子牙守國,自帥崔杼、慶封、析歸父、殖綽、郭最、寺人夙沙衛等,引着大軍,屯于平陰之城。
城南有防,防有門,使析歸父于防門之外,深掘壕塹,橫廣一裡,選精兵把守,以遏敵師。
寺人夙沙衛進曰:“十二國人心不一,乘其初至,當出奇擊之。
敗其一軍,則馀軍俱喪氣矣。
如不欲戰,莫如擇險要而守之,區區防門之塹,未可恃也。
”齊靈公曰:“有此深塹,彼軍安能飛渡耶?” 卻說中行偃聞齊師掘塹而守,笑曰:“齊畏我矣!必不能戰,當以計破之。
”乃傳令使魯、衛之兵,自須句取路,使邾、莒之兵,自城陽取路,俱由琅琊而入。
我等大兵,從平陰攻進,約定在臨淄城下相會。
四國領計去了。
使司馬張君臣,凡山澤險要之處,俱虛張旗幟,布滿山谷,又束草為人,蒙以衣甲,立于空車之上,将斷木縛于車轅,車行木動,揚塵蔽天,力士挽大旆引車,往來于山谷之間,以為疑兵。
荀偃、士匄率宋鄭之兵居中,趙武、韓起率上軍,同滕薛之兵在右,魏绛、栾盈率下軍,同曹、杞、小邾之兵在左,分作三路,命車中各載木石,步卒每人攜土一囊。
行至防門,三路炮聲相應,各将車中木石,抛于塹中,加以土囊數萬,把壕塹頃刻填平,大刀闊斧,殺将進去。
齊兵不能當抵,殺傷大半。
析歸父幾為晉兵所獲,僅以身免。
逃入平陰城中,告訴靈公,言:“晉兵三路填塹而進,勢大難敵。
”靈公始有懼色,乃登巫山以望敵軍。
見到處山澤險要之地,都有旗幟飄揚,車馬馳驟,大驚曰:“諸侯之師,何其衆也!且暫避之。
”問諸将:“誰人敢為後殿?”夙沙衛曰:“小臣願引一軍斷後,力保主公無虞。
”靈公大喜。
忽有二将并出奏曰:“堂堂齊國,豈無一勇力之士?而使寺人殿其師,豈不為諸侯笑乎?臣二人情願讓夙沙衛先行。
”二将者,乃殖綽、郭最也,俱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靈公曰:“将軍為殿,寡人無後顧之憂矣。
”夙沙衛見齊侯不用,羞慚滿面而退,隻得随齊侯先走。
約行二十馀裡,至石門山,乃是險隘去處,兩邊俱是大石,隻中間一條路徑。
夙沙衛懷恨綽、最二人,欲敗其功,候齊軍過盡,将随行馬三十馀匹,殺之以塞其路,又将大車數乘,聯絡如城,橫截山口。
再說綽、最二将,領兵斷後,緩緩而退。
将及石門隘口,見死馬縱橫,又有大車攔截,不便馳驅,乃相顧曰:“此必夙沙衛銜恨于心,故意為此。
”急教軍士搬運死馬,疏通路徑。
因前有車阻,逐一匹要退後擡出,撇于空處,不知費了多少工夫。
軍士雖多,其奈路隘,有力無用。
背後塵頭起處,晉骁将州綽一軍早到。
殖綽方欲回車迎敵。
州綽一箭飛來,恰射中殖綽的左肩。
郭最彎弓來救,殖綽搖手止之。
州綽見殖綽如此光景,亦不動手。
殖綽不慌不忙,拔箭而問曰:“來将何人?能射殖綽之肩,也算好漢了!願通姓名。
”對曰:“吾乃晉國名将州綽也。
”殖綽曰:“小将非别,齊國名将殖綽的便是。
将軍豈不聞人語雲:‘莫相谑,怕二綽?’我與将軍以勇力齊名,好漢惜好漢,何忍自相戕賊乎?”州綽曰:“汝言雖當,但各為其主,不得不然。
将軍若肯束身歸順,小将力保将軍不死。
”殖綽曰:“得無相欺否?”州綽曰:“将軍如不見信,請為立誓!若不能保全将軍之命,願與俱死。
”殖綽曰:“郭最性命,今亦交付将軍。
”言罷,二人雙雙就縛。
随行士卒,盡皆投降。
史臣有詩雲: 綽最赳赳二虎臣,相逢狹路志難伸; 覆軍擒将因私怨,辱國依然是寺人。
州綽将綽、最二将解至中軍獻功,且稱其骁勇可用。
中行偃命暫囚于中軍,候班師定奪。
大軍從平陰進發,所過城郭,并不攻掠,徑抵臨淄外郭之下。
魯、衛、邾、莒兵俱到。
範鞅先攻雍門。
雍門多蘆荻,以火焚之。
州綽焚申池之竹木。
各軍一齊俱火攻,将四郭盡行焚毀。
直逼臨淄城下,四面圍住,喊聲震地,矢及城樓。
城中百姓慌亂。
靈公十分恐懼,暗令左右駕車,欲開東門出走。
高厚知之,疾忙上前,抽佩劍斷其辔索,涕泣而谏曰:“諸軍雖銳,然深入豈無後虞?不久将歸矣。
主公一去,都城不可守也。
願更留十日,如力竭
城南有防,防有門,使析歸父于防門之外,深掘壕塹,橫廣一裡,選精兵把守,以遏敵師。
寺人夙沙衛進曰:“十二國人心不一,乘其初至,當出奇擊之。
敗其一軍,則馀軍俱喪氣矣。
如不欲戰,莫如擇險要而守之,區區防門之塹,未可恃也。
”齊靈公曰:“有此深塹,彼軍安能飛渡耶?” 卻說中行偃聞齊師掘塹而守,笑曰:“齊畏我矣!必不能戰,當以計破之。
”乃傳令使魯、衛之兵,自須句取路,使邾、莒之兵,自城陽取路,俱由琅琊而入。
我等大兵,從平陰攻進,約定在臨淄城下相會。
四國領計去了。
使司馬張君臣,凡山澤險要之處,俱虛張旗幟,布滿山谷,又束草為人,蒙以衣甲,立于空車之上,将斷木縛于車轅,車行木動,揚塵蔽天,力士挽大旆引車,往來于山谷之間,以為疑兵。
荀偃、士匄率宋鄭之兵居中,趙武、韓起率上軍,同滕薛之兵在右,魏绛、栾盈率下軍,同曹、杞、小邾之兵在左,分作三路,命車中各載木石,步卒每人攜土一囊。
行至防門,三路炮聲相應,各将車中木石,抛于塹中,加以土囊數萬,把壕塹頃刻填平,大刀闊斧,殺将進去。
齊兵不能當抵,殺傷大半。
析歸父幾為晉兵所獲,僅以身免。
逃入平陰城中,告訴靈公,言:“晉兵三路填塹而進,勢大難敵。
”靈公始有懼色,乃登巫山以望敵軍。
見到處山澤險要之地,都有旗幟飄揚,車馬馳驟,大驚曰:“諸侯之師,何其衆也!且暫避之。
”問諸将:“誰人敢為後殿?”夙沙衛曰:“小臣願引一軍斷後,力保主公無虞。
”靈公大喜。
忽有二将并出奏曰:“堂堂齊國,豈無一勇力之士?而使寺人殿其師,豈不為諸侯笑乎?臣二人情願讓夙沙衛先行。
”二将者,乃殖綽、郭最也,俱有萬夫不當之勇。
靈公曰:“将軍為殿,寡人無後顧之憂矣。
”夙沙衛見齊侯不用,羞慚滿面而退,隻得随齊侯先走。
約行二十馀裡,至石門山,乃是險隘去處,兩邊俱是大石,隻中間一條路徑。
夙沙衛懷恨綽、最二人,欲敗其功,候齊軍過盡,将随行馬三十馀匹,殺之以塞其路,又将大車數乘,聯絡如城,橫截山口。
再說綽、最二将,領兵斷後,緩緩而退。
将及石門隘口,見死馬縱橫,又有大車攔截,不便馳驅,乃相顧曰:“此必夙沙衛銜恨于心,故意為此。
”急教軍士搬運死馬,疏通路徑。
因前有車阻,逐一匹要退後擡出,撇于空處,不知費了多少工夫。
軍士雖多,其奈路隘,有力無用。
背後塵頭起處,晉骁将州綽一軍早到。
殖綽方欲回車迎敵。
州綽一箭飛來,恰射中殖綽的左肩。
郭最彎弓來救,殖綽搖手止之。
州綽見殖綽如此光景,亦不動手。
殖綽不慌不忙,拔箭而問曰:“來将何人?能射殖綽之肩,也算好漢了!願通姓名。
”對曰:“吾乃晉國名将州綽也。
”殖綽曰:“小将非别,齊國名将殖綽的便是。
将軍豈不聞人語雲:‘莫相谑,怕二綽?’我與将軍以勇力齊名,好漢惜好漢,何忍自相戕賊乎?”州綽曰:“汝言雖當,但各為其主,不得不然。
将軍若肯束身歸順,小将力保将軍不死。
”殖綽曰:“得無相欺否?”州綽曰:“将軍如不見信,請為立誓!若不能保全将軍之命,願與俱死。
”殖綽曰:“郭最性命,今亦交付将軍。
”言罷,二人雙雙就縛。
随行士卒,盡皆投降。
史臣有詩雲: 綽最赳赳二虎臣,相逢狹路志難伸; 覆軍擒将因私怨,辱國依然是寺人。
州綽将綽、最二将解至中軍獻功,且稱其骁勇可用。
中行偃命暫囚于中軍,候班師定奪。
大軍從平陰進發,所過城郭,并不攻掠,徑抵臨淄外郭之下。
魯、衛、邾、莒兵俱到。
範鞅先攻雍門。
雍門多蘆荻,以火焚之。
州綽焚申池之竹木。
各軍一齊俱火攻,将四郭盡行焚毀。
直逼臨淄城下,四面圍住,喊聲震地,矢及城樓。
城中百姓慌亂。
靈公十分恐懼,暗令左右駕車,欲開東門出走。
高厚知之,疾忙上前,抽佩劍斷其辔索,涕泣而谏曰:“諸軍雖銳,然深入豈無後虞?不久将歸矣。
主公一去,都城不可守也。
願更留十日,如力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