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回 東門遂援立子倭 趙宣子桃園強谏
關燈
小
中
大
岸賈侍靈公遊戲。
正在歡笑之際,岸賈忽然歎曰:“此樂不可再矣!”靈公問曰:“大夫何發此歎?”岸賈曰:“趙相國明早必然又來聒絮,豈容主公複出耶?”靈公忿然作色曰:“自古臣制于君,不聞君制于臣。
此老在,甚不便于寡人,何計可以除之?”岸賈曰:“臣有客鉏麑者,家貧,臣常周給之,感臣之惠,願效死力。
若使行刺于相國,主公任意行樂,又何患哉?”靈公曰:“此事若成,卿功非小!”是夜,岸賈密召鉏麑,賜以酒食,告以:“趙盾專權欺主,今奉晉侯之命,使汝往刺。
汝可伏于趙相國之門,俟其五鼓赴朝刺殺,不可誤事。
”鉏麑領命而行,紮縛停當,帶了雪花般匕首,潛伏趙府左右。
聞谯鼓已交五更,便踅到趙府門首,見重門洞開,乘車已駕于門外,望見堂上燈光影影。
鉏麑乘間踅進中門,躲在暗處,仔細觀看。
堂上有一位官員,朝衣朝冠,垂紳正笏,端然而坐。
此位官員,正是相國趙盾,因欲趨朝,天色尚早,坐以待旦。
鉏麑大驚,退出門外,歎曰:“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!賊殺民主,則為不忠,受君命而棄之,則為不信,不忠不信,何以立于天地之間哉?”乃呼于門曰:“我,鉏麑也,甯違君命,不忍殺忠臣,我今自殺!恐有後來者,相國謹防之!”言罷,望着門前一株大槐,一頭觸去,腦漿迸裂而死。
史臣有贊雲: 壯哉鉏麑,刺客之魁!聞義能徙,視死如歸。
報屠存趙,身滅名垂。
槐陰所在,生氣依依! 此時驚動了守門人役,将鉏麑如此恁般,報知趙盾。
盾之車右提彌明曰:“相國今日不可入朝,恐有他變。
”趙盾曰:“主公許我早朝,我若不往,是無禮也。
死生有命,吾何慮哉?”吩咐家人,暫将鉏麑淺埋于槐樹之側。
趙盾登車入朝,随班行禮。
靈公見趙盾不死,問屠岸賈以鉏麑之事。
岸賈答曰:“鉏麑去而不返,有人說道觸槐而死,不知何故?”靈公曰:“此計不成,奈何?”岸賈奏曰:“臣尚有一計,可殺趙盾,萬無一失。
”靈公曰:“卿有何計?”岸賈曰:“主公來日,召趙盾飲于宮中,先伏甲士于後壁。
俟三爵之後,主公可向趙盾索佩劍觀看,盾必捧劍呈上。
臣從旁喝破:‘趙盾拔劍于君前,欲行不軌,左右可救駕!’甲士齊出,縛而斬之。
外人皆謂趙盾自取誅戮,主公可免殺大臣之名,此計如何?”靈公曰:“妙哉,妙哉!可依計而行。
” 明日,複視朝,靈公謂趙盾曰:“寡人賴吾子直言,以得親于群臣。
敬治薄享,以勞吾子。
”遂命屠岸賈引入宮中。
車右提彌明從之,将升階,岸賈曰:“君宴相國,馀人不得登堂。
”彌明乃立于堂下。
趙盾再拜,就坐于靈公之右,屠岸賈侍于君左。
庖人獻馔,酒三巡,靈公謂趙盾曰:“寡人聞吾子所佩之劍,蓋利劍也,幸解下與寡人觀之。
”趙盾不知是計,方欲解劍。
提彌明在堂下望見,大呼曰:“臣侍君宴,禮不過三爵,何為酒後拔劍于君前耶?”趙盾悟,遂起立。
彌明怒氣勃勃,直趨上堂,扶盾而下。
岸賈呼獒奴縱靈獒,令逐紫袍者。
獒疾走如飛,追及盾于宮門之内。
彌明力舉千鈞,雙手搏獒,折其頸,獒死。
靈公怒甚,出壁中伏甲以攻盾,彌明以身蔽盾,教盾急走。
彌明留身獨戰,寡不敵衆,遍體被傷,力盡而死。
史臣贊雲: 君有獒,臣亦有獒,君之獒,不如臣之獒。
君之獒,能害人;臣之獒,克保身。
嗚呼二獒!吾誰與親? 話說趙盾虧彌明與甲士格鬥,脫身先走。
忽有一人狂追及盾,盾懼甚。
其人曰:“相國無畏,我來相救,非相害也。
”盾問曰:“汝何人?”對曰:“相國不記翳桑之餓人乎?則我靈辄便是。
”──原來五年之前,趙盾曾往九原山打獵而回,休于翳桑之下,見有一男子卧地,盾疑為刺客,使人執之。
其人餓不能起,問其姓名,曰:“靈辄也。
遊學于衛三年,今日始歸,囊空無所得食,已餓三日矣。
”盾憐之,與之飯及脯,辄出一小筐,先藏其半而後食。
盾問曰:“汝藏其半何意?”辄對曰:“家有老母,住于西門,小人出外日久,未知母存亡何如?今近不數裡,倘幸而母存,願以大人之馔,充老母之腹。
”盾歎曰:“此孝子也!”使盡食其馀,别取箪食與肉,置囊中授之。
靈辄拜謝而去。
今绛州有哺饑坂,因此得名。
後靈辄應募為公徒,适在甲士之數,念趙盾昔日之恩,特地上前相救。
──時從人聞變,俱已逃散,靈辄背負趙盾,趨出朝門。
衆甲士殺了提彌明,合力來追。
恰好趙朔悉起家丁,駕車來迎,扶盾登車。
盾急召靈辄欲共載,辄已逃去矣。
甲士見趙府人衆,不敢追逐。
趙盾謂朔曰:“吾不得複顧家矣!此去或翟或秦,尋一托身之處可也。
”于是父子同出西門,望西路而進。
不知趙宣子出奔何處,再看下回分解。
【史料來源】
正在歡笑之際,岸賈忽然歎曰:“此樂不可再矣!”靈公問曰:“大夫何發此歎?”岸賈曰:“趙相國明早必然又來聒絮,豈容主公複出耶?”靈公忿然作色曰:“自古臣制于君,不聞君制于臣。
此老在,甚不便于寡人,何計可以除之?”岸賈曰:“臣有客鉏麑者,家貧,臣常周給之,感臣之惠,願效死力。
若使行刺于相國,主公任意行樂,又何患哉?”靈公曰:“此事若成,卿功非小!”是夜,岸賈密召鉏麑,賜以酒食,告以:“趙盾專權欺主,今奉晉侯之命,使汝往刺。
汝可伏于趙相國之門,俟其五鼓赴朝刺殺,不可誤事。
”鉏麑領命而行,紮縛停當,帶了雪花般匕首,潛伏趙府左右。
聞谯鼓已交五更,便踅到趙府門首,見重門洞開,乘車已駕于門外,望見堂上燈光影影。
鉏麑乘間踅進中門,躲在暗處,仔細觀看。
堂上有一位官員,朝衣朝冠,垂紳正笏,端然而坐。
此位官員,正是相國趙盾,因欲趨朝,天色尚早,坐以待旦。
鉏麑大驚,退出門外,歎曰:“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!賊殺民主,則為不忠,受君命而棄之,則為不信,不忠不信,何以立于天地之間哉?”乃呼于門曰:“我,鉏麑也,甯違君命,不忍殺忠臣,我今自殺!恐有後來者,相國謹防之!”言罷,望着門前一株大槐,一頭觸去,腦漿迸裂而死。
史臣有贊雲: 壯哉鉏麑,刺客之魁!聞義能徙,視死如歸。
報屠存趙,身滅名垂。
槐陰所在,生氣依依! 此時驚動了守門人役,将鉏麑如此恁般,報知趙盾。
盾之車右提彌明曰:“相國今日不可入朝,恐有他變。
”趙盾曰:“主公許我早朝,我若不往,是無禮也。
死生有命,吾何慮哉?”吩咐家人,暫将鉏麑淺埋于槐樹之側。
趙盾登車入朝,随班行禮。
靈公見趙盾不死,問屠岸賈以鉏麑之事。
岸賈答曰:“鉏麑去而不返,有人說道觸槐而死,不知何故?”靈公曰:“此計不成,奈何?”岸賈奏曰:“臣尚有一計,可殺趙盾,萬無一失。
”靈公曰:“卿有何計?”岸賈曰:“主公來日,召趙盾飲于宮中,先伏甲士于後壁。
俟三爵之後,主公可向趙盾索佩劍觀看,盾必捧劍呈上。
臣從旁喝破:‘趙盾拔劍于君前,欲行不軌,左右可救駕!’甲士齊出,縛而斬之。
外人皆謂趙盾自取誅戮,主公可免殺大臣之名,此計如何?”靈公曰:“妙哉,妙哉!可依計而行。
” 明日,複視朝,靈公謂趙盾曰:“寡人賴吾子直言,以得親于群臣。
敬治薄享,以勞吾子。
”遂命屠岸賈引入宮中。
車右提彌明從之,将升階,岸賈曰:“君宴相國,馀人不得登堂。
”彌明乃立于堂下。
趙盾再拜,就坐于靈公之右,屠岸賈侍于君左。
庖人獻馔,酒三巡,靈公謂趙盾曰:“寡人聞吾子所佩之劍,蓋利劍也,幸解下與寡人觀之。
”趙盾不知是計,方欲解劍。
提彌明在堂下望見,大呼曰:“臣侍君宴,禮不過三爵,何為酒後拔劍于君前耶?”趙盾悟,遂起立。
彌明怒氣勃勃,直趨上堂,扶盾而下。
岸賈呼獒奴縱靈獒,令逐紫袍者。
獒疾走如飛,追及盾于宮門之内。
彌明力舉千鈞,雙手搏獒,折其頸,獒死。
靈公怒甚,出壁中伏甲以攻盾,彌明以身蔽盾,教盾急走。
彌明留身獨戰,寡不敵衆,遍體被傷,力盡而死。
史臣贊雲: 君有獒,臣亦有獒,君之獒,不如臣之獒。
君之獒,能害人;臣之獒,克保身。
嗚呼二獒!吾誰與親? 話說趙盾虧彌明與甲士格鬥,脫身先走。
忽有一人狂追及盾,盾懼甚。
其人曰:“相國無畏,我來相救,非相害也。
”盾問曰:“汝何人?”對曰:“相國不記翳桑之餓人乎?則我靈辄便是。
”──原來五年之前,趙盾曾往九原山打獵而回,休于翳桑之下,見有一男子卧地,盾疑為刺客,使人執之。
其人餓不能起,問其姓名,曰:“靈辄也。
遊學于衛三年,今日始歸,囊空無所得食,已餓三日矣。
”盾憐之,與之飯及脯,辄出一小筐,先藏其半而後食。
盾問曰:“汝藏其半何意?”辄對曰:“家有老母,住于西門,小人出外日久,未知母存亡何如?今近不數裡,倘幸而母存,願以大人之馔,充老母之腹。
”盾歎曰:“此孝子也!”使盡食其馀,别取箪食與肉,置囊中授之。
靈辄拜謝而去。
今绛州有哺饑坂,因此得名。
後靈辄應募為公徒,适在甲士之數,念趙盾昔日之恩,特地上前相救。
──時從人聞變,俱已逃散,靈辄背負趙盾,趨出朝門。
衆甲士殺了提彌明,合力來追。
恰好趙朔悉起家丁,駕車來迎,扶盾登車。
盾急召靈辄欲共載,辄已逃去矣。
甲士見趙府人衆,不敢追逐。
趙盾謂朔曰:“吾不得複顧家矣!此去或翟或秦,尋一托身之處可也。
”于是父子同出西門,望西路而進。
不知趙宣子出奔何處,再看下回分解。
【史料來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