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回 公子鮑厚施買國 齊懿公竹池遇變
關燈
小
中
大
。
職怒曰:“奈何欺我?”邴歜帶笑言曰:“奪汝之妻,尚然不怒,一擊何傷,乃不能忍耶?”閻職曰:“失妻雖吾之恥,然視刖父之屍,輕重何如?子忍于父,而責我不能忍于妻,何其昧也!”邴歜曰:“我有心腹之言,正欲語子,一向隐忍不言,惟恐子已忘前恥,吾雖言之,無益于事耳。
”閻職曰:“人各有心,何日忘之,但恨力不及也。
”邴歜曰:“今兇人醉卧竹中,從遊者惟吾二人,此天遣我以報複之機,時不可失!”閻職曰:“子能行大事,吾當相助。
”二人拭體穿衣,相與入竹林中,看時,懿公正在熟睡,鼻息如雷,内侍守于左右。
邴歜曰:“主公酒醒,必覓湯水,汝輩可預備以待。
”内侍往備湯水。
閻職執懿公之手,邴歜扼其喉,以佩劍刎之,頭墜于地。
二人扶其屍,藏于竹林之深處,棄其頭于池中。
──懿公在位才四年耳。
──内侍取水至,邴歜謂之曰:“商人弑君而立,齊先君使我行誅。
公子元賢孝,可立為君也。
”左右等唯唯,不敢出一言。
邴歜與閻職駕車入城,複置酒痛飲,歡呼相慶。
早有人報知上卿高傾國歸父,高傾曰:“盍讨其罪而戮之,以戒後人?”國歸父曰:“弑君之人,吾不能讨,而人讨之,又何罪焉?”邴閻二人飲畢,命以大車裝其家資,以骈車載其妻子,行出南門,家人勸使速馳,邴歜曰:“商人無道,國人方幸其死,吾何懼哉?”徐徐而行,俱往楚國去訖。
高傾與國歸父聚集群臣商議,請公子元為君,是為惠公。
髯翁有詩雲: 仇人豈可與同遊?密迩仇人仇報仇。
不是逆臣無遠計,天教二憾逞兇謀。
話分兩頭。
卻說魯文公名興,乃僖公嫡夫人聲姜之子,于周襄王二十六年嗣位。
文公娶齊昭公女姜氏為夫人,生二子,曰惡,曰視。
其嬖妾秦女敬嬴,亦生二子,曰倭,曰叔肹。
四子中惟倭年長,而惡乃嫡夫人所生,故文公立惡為世子。
時魯國任用三桓為政。
孟孫氏曰公孫敖,生子曰谷,曰難。
叔孫氏曰公孫茲,生子曰叔仲彭生,曰叔孫得臣。
文公以彭生為世子太傅。
季孫氏曰季無佚,乃季友之子,無佚生行父,即季文子也。
魯莊公有庶子曰公子遂,亦曰仲遂,住居東門,亦曰東門遂,自僖公之世,已與三桓一同用事。
論起輩數,公孫敖與仲遂為再從兄弟,季孫行父又是下一輩了。
因公孫敖得罪于仲遂,客死于外,故孟孫氏失權,反是仲孫氏、叔孫氏、季孫氏三家為政。
且說公孫敖如何得罪。
敖娶莒女戴己為内子,即谷之母;其娣聲己,即難之母也。
戴己病卒,敖性淫,複往聘己氏之女。
莒人辭曰:“聲己尚在,當為繼室。
”敖曰:“吾弟仲遂未娶,即與遂納聘可也。
”莒人許之。
魯文公七年,公孫敖奉君命如莒修聘,因順便為仲遂逆女。
及鄢陵,敖登城而望,見己氏色甚美,是夜竟就己氏同宿,自娶歸家。
仲遂見奪其妻,大怒,訴于文公,請以兵攻之。
叔仲彭生谏曰:“不可。
臣聞之:‘兵在内為亂,在外為寇。
’幸而無寇,可啟亂乎?”文公乃召公孫敖,使退還己氏于莒,以釋仲遂之憾。
敖與遂兄弟講和如故。
敖一心思念己氏,至次年,奉命如周,奔襄王之喪,不至京師,竟攜吊币,私往莒國,與己氏夫婦相聚。
魯文公亦不追究,立其子谷主孟氏之祀。
其後敖忽思故國,使人言于谷,谷轉請于其叔仲遂。
遂曰:“汝父若欲歸,必依我三件事,乃可。
無入朝,無與國政,無攜帶己氏。
”谷使人回複公孫敖。
敖急于求歸,欣然許之。
敖歸魯三年,果然閉戶不出。
忽一日,盡取家中寶貨金帛,複往莒國。
孟孫谷想念其父,踰年病死。
其子仲孫蔑尚幼,乃立孟孫難為卿。
未幾,己氏卒,公孫敖複思歸魯,悉以家财納于文公,并及仲遂,使其子難為父請命。
文公許之,遂複歸。
至齊,病不能行,死于堂阜。
孟孫難固請歸其喪于魯。
難乃罪人之後,又權主宗祀,以待仲蔑之長,所以不甚與事。
季孫行父讓仲遂與彭生得臣是叔父行,每事不敢自專。
而彭生仁厚,居師傅之任。
得臣屢掌兵權,所以仲遂得臣二人,尤當權用事。
敬嬴恃文公之寵,恨其子不得為嗣,乃以重賂交結仲遂,因以其子倭托之,曰:“異日倭得為君,魯國當與子共之。
”仲遂感其相托之意,有心要推戴公子倭。
念:“叔仲彭生,乃是世子惡之傅,必不肯同謀。
而叔孫得臣,性貪賄賂,可以利動。
”時時以敬嬴所賜分贈之,曰:“此嬴氏夫人命我贈子者。
”又使公子倭時時詣得臣之門,謙恭請教,故得臣亦心向之。
周匡王四年,魯文公十有八年也。
是年春,文公薨,世子惡主喪即位。
各國皆遣使吊問。
時齊惠公元,新即大位,欲反商人之暴政,特地遣人至魯,會文公之葬。
仲遂謂叔孫得臣曰:“齊魯世好也。
桓僖二公,歡若兄弟。
孝公結怨,延及商人,遂為仇敵。
今公子元新立,我國未曾緻賀,而彼先遣人會葬,此修好之美意,不可不往謝之。
乘此機會,結齊為援,以立公子倭,此一策也。
”叔孫得臣曰:“子去,我當同行。
” 畢竟二人如齊,商量出甚事來,且看下回分解。
【史料來源】
職怒曰:“奈何欺我?”邴歜帶笑言曰:“奪汝之妻,尚然不怒,一擊何傷,乃不能忍耶?”閻職曰:“失妻雖吾之恥,然視刖父之屍,輕重何如?子忍于父,而責我不能忍于妻,何其昧也!”邴歜曰:“我有心腹之言,正欲語子,一向隐忍不言,惟恐子已忘前恥,吾雖言之,無益于事耳。
”閻職曰:“人各有心,何日忘之,但恨力不及也。
”邴歜曰:“今兇人醉卧竹中,從遊者惟吾二人,此天遣我以報複之機,時不可失!”閻職曰:“子能行大事,吾當相助。
”二人拭體穿衣,相與入竹林中,看時,懿公正在熟睡,鼻息如雷,内侍守于左右。
邴歜曰:“主公酒醒,必覓湯水,汝輩可預備以待。
”内侍往備湯水。
閻職執懿公之手,邴歜扼其喉,以佩劍刎之,頭墜于地。
二人扶其屍,藏于竹林之深處,棄其頭于池中。
──懿公在位才四年耳。
──内侍取水至,邴歜謂之曰:“商人弑君而立,齊先君使我行誅。
公子元賢孝,可立為君也。
”左右等唯唯,不敢出一言。
邴歜與閻職駕車入城,複置酒痛飲,歡呼相慶。
早有人報知上卿高傾國歸父,高傾曰:“盍讨其罪而戮之,以戒後人?”國歸父曰:“弑君之人,吾不能讨,而人讨之,又何罪焉?”邴閻二人飲畢,命以大車裝其家資,以骈車載其妻子,行出南門,家人勸使速馳,邴歜曰:“商人無道,國人方幸其死,吾何懼哉?”徐徐而行,俱往楚國去訖。
高傾與國歸父聚集群臣商議,請公子元為君,是為惠公。
髯翁有詩雲: 仇人豈可與同遊?密迩仇人仇報仇。
不是逆臣無遠計,天教二憾逞兇謀。
話分兩頭。
卻說魯文公名興,乃僖公嫡夫人聲姜之子,于周襄王二十六年嗣位。
文公娶齊昭公女姜氏為夫人,生二子,曰惡,曰視。
其嬖妾秦女敬嬴,亦生二子,曰倭,曰叔肹。
四子中惟倭年長,而惡乃嫡夫人所生,故文公立惡為世子。
時魯國任用三桓為政。
孟孫氏曰公孫敖,生子曰谷,曰難。
叔孫氏曰公孫茲,生子曰叔仲彭生,曰叔孫得臣。
文公以彭生為世子太傅。
季孫氏曰季無佚,乃季友之子,無佚生行父,即季文子也。
魯莊公有庶子曰公子遂,亦曰仲遂,住居東門,亦曰東門遂,自僖公之世,已與三桓一同用事。
論起輩數,公孫敖與仲遂為再從兄弟,季孫行父又是下一輩了。
因公孫敖得罪于仲遂,客死于外,故孟孫氏失權,反是仲孫氏、叔孫氏、季孫氏三家為政。
且說公孫敖如何得罪。
敖娶莒女戴己為内子,即谷之母;其娣聲己,即難之母也。
戴己病卒,敖性淫,複往聘己氏之女。
莒人辭曰:“聲己尚在,當為繼室。
”敖曰:“吾弟仲遂未娶,即與遂納聘可也。
”莒人許之。
魯文公七年,公孫敖奉君命如莒修聘,因順便為仲遂逆女。
及鄢陵,敖登城而望,見己氏色甚美,是夜竟就己氏同宿,自娶歸家。
仲遂見奪其妻,大怒,訴于文公,請以兵攻之。
叔仲彭生谏曰:“不可。
臣聞之:‘兵在内為亂,在外為寇。
’幸而無寇,可啟亂乎?”文公乃召公孫敖,使退還己氏于莒,以釋仲遂之憾。
敖與遂兄弟講和如故。
敖一心思念己氏,至次年,奉命如周,奔襄王之喪,不至京師,竟攜吊币,私往莒國,與己氏夫婦相聚。
魯文公亦不追究,立其子谷主孟氏之祀。
其後敖忽思故國,使人言于谷,谷轉請于其叔仲遂。
遂曰:“汝父若欲歸,必依我三件事,乃可。
無入朝,無與國政,無攜帶己氏。
”谷使人回複公孫敖。
敖急于求歸,欣然許之。
敖歸魯三年,果然閉戶不出。
忽一日,盡取家中寶貨金帛,複往莒國。
孟孫谷想念其父,踰年病死。
其子仲孫蔑尚幼,乃立孟孫難為卿。
未幾,己氏卒,公孫敖複思歸魯,悉以家财納于文公,并及仲遂,使其子難為父請命。
文公許之,遂複歸。
至齊,病不能行,死于堂阜。
孟孫難固請歸其喪于魯。
難乃罪人之後,又權主宗祀,以待仲蔑之長,所以不甚與事。
季孫行父讓仲遂與彭生得臣是叔父行,每事不敢自專。
而彭生仁厚,居師傅之任。
得臣屢掌兵權,所以仲遂得臣二人,尤當權用事。
敬嬴恃文公之寵,恨其子不得為嗣,乃以重賂交結仲遂,因以其子倭托之,曰:“異日倭得為君,魯國當與子共之。
”仲遂感其相托之意,有心要推戴公子倭。
念:“叔仲彭生,乃是世子惡之傅,必不肯同謀。
而叔孫得臣,性貪賄賂,可以利動。
”時時以敬嬴所賜分贈之,曰:“此嬴氏夫人命我贈子者。
”又使公子倭時時詣得臣之門,謙恭請教,故得臣亦心向之。
周匡王四年,魯文公十有八年也。
是年春,文公薨,世子惡主喪即位。
各國皆遣使吊問。
時齊惠公元,新即大位,欲反商人之暴政,特地遣人至魯,會文公之葬。
仲遂謂叔孫得臣曰:“齊魯世好也。
桓僖二公,歡若兄弟。
孝公結怨,延及商人,遂為仇敵。
今公子元新立,我國未曾緻賀,而彼先遣人會葬,此修好之美意,不可不往謝之。
乘此機會,結齊為援,以立公子倭,此一策也。
”叔孫得臣曰:“子去,我當同行。
” 畢竟二人如齊,商量出甚事來,且看下回分解。
【史料來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