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宮中弑父 秦穆公殽谷封屍

關燈
是後話。

     卻說周襄王二十七年,春二月,秦孟明視請于穆公,欲興師伐晉,以報崤山之敗。

    穆公壯其志,許之。

    孟明遂同西乞白乙,率車四百乘伐晉。

    晉襄公慮秦有報怨之舉,每日使人遠探,一得此信,笑曰:“秦之拜賜者至矣!”遂拜先且居為大将,趙衰為副,狐鞫居為車右,迎秦師于境上。

    大軍将發之際,狼瞫自請以私屬效勞,先且居許之。

    時孟明等尚未出境。

    先且居曰:“與其俟秦至而戰,不如伐秦。

    ”遂西行至于彭衙,方與秦兵相遇,兩邊各排成陣勢。

    狼瞫請于先且居曰:“昔先元帥以瞫為無勇,罷黜不用,今日瞫請自試,非敢求錄功,但以雪前之恥耳。

    ”言畢,遂與其友鮮伯等百馀人,直犯秦陣,所向披靡,殺死秦兵無算。

    鮮伯為白乙所殺。

    先且居登車,望見秦陣已亂,遂驅大軍掩殺前去。

    孟明等不能當,大敗而走。

    先且居救出狼瞫,瞫遍體皆傷,嘔血鬥馀,踰日而亡。

    晉兵凱歌還朝。

    且居奏于襄公曰:“今日之勝,狼瞫之力,與臣無與也。

    ”與襄公命以上大夫之禮,葬狼瞫于西郭,使群臣皆送其葬。

    此是襄公激勵人才的好處。

    史臣有詩誇狼瞫之勇雲: 壯哉狼車右,斬囚如割雞! 被黜不妄怒,輕身犯敵威。

     一死表生平,秦師因以摧。

     重泉若有知,先轸應低眉。

     卻說孟明兵敗回秦,自分必死,誰知穆公一意引咎,全無嗔怪之意,依舊使人郊迎慰勞,任以國政如初。

    孟明自愧不勝。

    乃增修國政,盡出家财,以恤陣亡之家。

    每日操演軍士,勉以忠義,期來年大舉伐晉。

    是冬,晉襄公複命先且居,糾合宋大夫公子成,陳大夫轅選、鄭大夫公子歸生,率師伐秦,取江及彭衙二邑而還。

    戲曰:“吾以報拜賜之役也。

    ”昔郭偃蔔繇,有“一擊三傷”之語,至是三敗秦師,其言果驗。

    孟明不請師禦晉,秦人皆以為怯。

    惟穆公深信之,謂群臣曰:“孟明必能報晉,但時未至耳。

    ”至明年夏五月,孟明補卒搜乘,訓練已精,請穆公自往督戰“若今次不能雪恥,誓不生還!”穆公曰:“寡人凡三見敗于晉矣。

    若再無功,寡人亦無面目返國也。

    ”乃選車五百乘,擇日興師。

    凡軍士從行者,皆厚贈其家,三軍踴躍,皆願效死。

    兵由蒲津關而出。

    既渡黃河,孟明出令,使盡焚其舟。

    穆公怪而問曰:“元帥焚舟,何意也?”孟明視奏曰:“‘兵以氣勝。

    ’吾屢挫之後,氣已衰矣。

    幸而勝,何患不濟?吾之焚舟,示三軍之必死,有進無退,所以作其氣也。

    ”穆公曰:“善。

    ”孟明自為先鋒,長驅直入,破王官城,取之。

    諜報至绛州,晉襄公大集群臣,商議出兵拒敵。

    趙衰曰:“秦怒已甚,此番起傾國之兵,将緻死于我。

    且其君親行,不可當也,不如避之。

    使稍逞其志,可以息兩國之争。

    ”先且居亦曰:“困獸猶能鬥,況大國乎?秦君恥敗,而三帥俱好勇,其志不勝不已。

    兵連禍結,未有已時,子餘之言是也。

    ”襄公乃傳谕四境堅守,毋與秦戰。

    繇餘謂穆公曰:“晉懼我矣!君可乘此兵威,收崤山死士之骨,可以蓋昔之恥。

    ”穆公從之。

    遂引兵渡黃河上岸,自茅津濟師,屯于東崤,晉兵無一人一騎敢相迎者。

    穆公命軍士于堕馬崖、絕命岩、落魂澗等處,收檢屍骨,用草為榇,埋藏于山谷僻坳之處。

    宰牛殺馬,大陳祭享。

    穆公素服,親自瀝酒,放聲大哭。

    孟明諸将伏地不能起,哀動三軍,無不堕淚,髯仙有詩雲: 曾嗔二老哭吾師,今日如何自哭之? 莫道封屍豪舉事,崤山雖險本無屍。

     江及彭衙二邑百姓,聞穆公伐晉得勝,哄然相聚,逐去晉之守将,還複歸秦。

    秦穆公奏凱班師,以孟明為亞卿,與二相同秉國政。

    西乞、白乙,俱加封賞。

    改蒲津關為大慶關,以志軍功。

     卻說西戎主赤班,初時見秦兵屢敗,欺秦之弱,欲倡率諸戎叛秦。

    及伐晉回來,穆公遂欲移師伐戎。

    繇餘請傳檄戎中,征其朝貢,若其不至,然後攻之。

    赤班打聽孟明得勝,正懷憂懼;一見檄文,遂率西方二十馀國,納地請朝,尊穆公為西戎伯主。

    史臣論秦事,以為“千軍易得,一将難求。

    ”穆公信孟明之賢,能始終任用,所以卒成伯業。

     是時秦之威名,直達京師,周襄王謂尹武公曰:“秦、晉匹也,其先世皆有功于王室。

    昔重耳主盟中夏,朕冊命為侯伯。

    今秦伯任好,強盛不亞于晉,朕亦欲冊之如晉。

    卿以為何如?”尹武公曰:“秦自伯西戎,未若晉之能勤王也。

    今秦、晉方惡,而晉侯驩能繼父業,若冊命秦,則失晉歡矣。

    不若遣使頒賜以賀秦,則秦知感,而晉亦無怨。

    ”襄王從之。

     要知後事如何,再看下回分解。

     【史料來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