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回 連谷城子玉自殺 踐土壇晉侯主盟
關燈
小
中
大
始臨。
戴冕旒以當軒,見八纮之稽颡;負斧扆而南面,知萬國之歸心。
王宮左右,又别建館舍數處,晝夜并工,月馀而畢。
傳檄諸侯:“俱要五月朔日,踐土取齊。
”是時,宋成公王臣,齊昭公潘,俱系舊好;鄭文公捷,是新附之國;率先來赴。
他如魯僖公申,與楚通好;陳穆公款,蔡莊公甲午,與楚連兵;──都是楚黨,至是懼罪,亦來赴會。
邾、莒小國,自不必說。
惟許僖公業,事楚最久,不願從晉。
秦穆公任好,雖與晉合,從未與中國會盟,遲疑不至。
衛成公鄭,出在襄牛;曹共公襄,見拘五鹿;晉侯曾許以複國,尚未明赦,亦不與會。
單說衛成公聞晉将合諸侯,謂甯俞曰:“征會不及于衛,晉怒尚未息也。
寡人不可留矣!”甯俞對曰:“君徒出奔,誰納君者!不如讓位于叔武,使元咺奉之,以乞盟于踐土,君若為遜避而出。
天如祚衛,武獲與盟,武之有國,猶君有之。
況武素孝友,豈忍代立?必當為複君之計矣。
”衛侯心雖不願,到此地位,無可奈何,使孫炎以君命緻國于叔武,如甯俞之言。
孫炎領命,往楚丘去了。
衛侯又問于甯俞曰:“寡人今欲出奔,何國而可?”俞躊躇未答。
衛侯又曰:“适楚何如?”俞對曰:“楚雖婚姻,實晉仇也,且前已告絕,不可複往,不如适陳。
陳将事晉,又可藉為通晉之地也。
”衛侯曰:“不然,告絕非寡人意,楚必諒之。
晉、楚将來,事未可定。
使武事晉,而我托于楚,兩途觀望,不亦可乎?”衛侯遂适楚,楚邊人追而詈之;乃改适陳,始服甯俞之先見矣。
孫炎見叔武,緻衛侯之命。
武曰:“吾之守國,攝也,敢受讓乎?”即同元咺赴會。
使孫炎回複衛侯,言:“見晉之時,必當為兄乞憐求複也。
”元咺曰:“君性多猜忌,吾不遣親子弟相從,何以取信?”乃使其子元角,伴孫炎以往,名雖問候,實則留質之意。
公子歂犬私謂元咺曰:“君之不複,亦可知矣。
子何不以讓國之事,明告國人,擁立夷叔而相之?晉人必喜。
子挾晉之重以臨衛,是子與武共衛也。
”元咺曰:“叔武不敢無兄,吾敢無君乎?此行且請複吾君矣。
”歂犬語塞而退。
恐衛侯一旦複國,元咺洩其言,未免得罪,乃私往陳國,密報衛侯,反說:“元咺已立叔武為君,謀會晉以定其位。
”衛成公惑其言,以問孫炎。
孫炎對曰:“臣不知也。
元角現在君所,其父有謀,角必與聞,君何不問之?”衛侯複問于元角,角言并無是事。
甯俞亦言曰:“咺若不忠于君,肯遣子出侍乎?君勿疑也。
”公子歂犬私見衛侯曰:“咺之設謀拒君,非一日矣。
其遣子,非忠于君也,将以窺君之動靜,而為之備也。
若使乞憐于晉,以求複吾君,必辭會而不敢與,如公然與會,則為君信矣。
君其察之。
”衛侯果陰使人往踐土,伺察叔武元咺之事。
胡曾先生有詩雲: 弟友臣忠無間然,何堪歂犬肆讒言? 從來富貴生猜忌,忠孝常含萬古冤。
卻說周襄王以夏五月丁未日,駕幸踐土。
晉侯率諸侯,預于三十裡外迎接,駐跸王宮。
襄王禦殿,諸侯谒拜稽首。
起居禮畢,晉文公獻所獲楚俘于王,──被甲之馬凡百乘,步卒千人,器械衣甲十馀車。
襄王大悅,親勞之曰:“自伯舅齊侯即世之後,荊楚複強,憑陵中夏,得叔父仗義翦伐,以尊王室,自文、武以下,皆賴叔父之休,豈惟朕躬?”晉侯再拜稽首曰:“臣重耳幸殲楚寇,皆仗天子之靈,臣何功焉?” 次日,襄王設醴酒以享晉侯。
使上卿尹武公,内史叔興,策命晉侯為方伯。
賜大辂之服,服鷩冕;戎辂之服,服韋弁;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十,玈矢千,秬鬯一卣,虎贲之士三百人。
宣命曰:“俾爾晉侯,得專征伐,以糾王慝。
”晉侯遜謝再三,然後敢受。
遂以王命布告于諸侯。
襄王複命王子虎,冊封晉侯為盟主,合諸侯修盟會之政。
晉侯于王宮之側,設下盟壇,諸侯先至王宮行觐禮,然後各趨會所。
王子虎監臨其事。
晉侯先登,執牛耳,諸侯以次而登。
元咺已引叔武谒過晉侯了。
是日,叔武攝衛君之位,附于載書之末。
子虎讀誓詞曰:“凡茲同盟,皆獎王室,毋相害也。
有背盟者,明神殛之,殃及子孫,隕命絕祀!”諸侯齊聲曰:“王命修睦,敢不敬承!”各各歃血為信。
潛淵讀史詩雲: 晉國君臣建大猷,取威定伯服諸侯。
揚旌城濮觀俘馘,連袂王宮觐冕旒。
更羨今朝盟踐土,謾誇當日會葵邱。
桓公末路留遺恨,重耳能将此志酬。
盟事既畢,晉侯欲以叔武見襄王,立為衛君,以代成公。
叔武涕泣辭曰:“昔甯母之會,鄭子華以子奸父,齊桓公拒之。
今君方繼桓公之業,乃令武以弟奸兄乎?君侯若嘉惠于武,賜之矜憐,乞複臣兄鄭之位。
臣兄鄭事君侯,不敢不盡!”元咺亦叩頭哀請,晉侯方才首肯。
不知衛侯何時複國,再看下回分解。
戴冕旒以當軒,見八纮之稽颡;負斧扆而南面,知萬國之歸心。
王宮左右,又别建館舍數處,晝夜并工,月馀而畢。
傳檄諸侯:“俱要五月朔日,踐土取齊。
”是時,宋成公王臣,齊昭公潘,俱系舊好;鄭文公捷,是新附之國;率先來赴。
他如魯僖公申,與楚通好;陳穆公款,蔡莊公甲午,與楚連兵;──都是楚黨,至是懼罪,亦來赴會。
邾、莒小國,自不必說。
惟許僖公業,事楚最久,不願從晉。
秦穆公任好,雖與晉合,從未與中國會盟,遲疑不至。
衛成公鄭,出在襄牛;曹共公襄,見拘五鹿;晉侯曾許以複國,尚未明赦,亦不與會。
單說衛成公聞晉将合諸侯,謂甯俞曰:“征會不及于衛,晉怒尚未息也。
寡人不可留矣!”甯俞對曰:“君徒出奔,誰納君者!不如讓位于叔武,使元咺奉之,以乞盟于踐土,君若為遜避而出。
天如祚衛,武獲與盟,武之有國,猶君有之。
況武素孝友,豈忍代立?必當為複君之計矣。
”衛侯心雖不願,到此地位,無可奈何,使孫炎以君命緻國于叔武,如甯俞之言。
孫炎領命,往楚丘去了。
衛侯又問于甯俞曰:“寡人今欲出奔,何國而可?”俞躊躇未答。
衛侯又曰:“适楚何如?”俞對曰:“楚雖婚姻,實晉仇也,且前已告絕,不可複往,不如适陳。
陳将事晉,又可藉為通晉之地也。
”衛侯曰:“不然,告絕非寡人意,楚必諒之。
晉、楚将來,事未可定。
使武事晉,而我托于楚,兩途觀望,不亦可乎?”衛侯遂适楚,楚邊人追而詈之;乃改适陳,始服甯俞之先見矣。
孫炎見叔武,緻衛侯之命。
武曰:“吾之守國,攝也,敢受讓乎?”即同元咺赴會。
使孫炎回複衛侯,言:“見晉之時,必當為兄乞憐求複也。
”元咺曰:“君性多猜忌,吾不遣親子弟相從,何以取信?”乃使其子元角,伴孫炎以往,名雖問候,實則留質之意。
公子歂犬私謂元咺曰:“君之不複,亦可知矣。
子何不以讓國之事,明告國人,擁立夷叔而相之?晉人必喜。
子挾晉之重以臨衛,是子與武共衛也。
”元咺曰:“叔武不敢無兄,吾敢無君乎?此行且請複吾君矣。
”歂犬語塞而退。
恐衛侯一旦複國,元咺洩其言,未免得罪,乃私往陳國,密報衛侯,反說:“元咺已立叔武為君,謀會晉以定其位。
”衛成公惑其言,以問孫炎。
孫炎對曰:“臣不知也。
元角現在君所,其父有謀,角必與聞,君何不問之?”衛侯複問于元角,角言并無是事。
甯俞亦言曰:“咺若不忠于君,肯遣子出侍乎?君勿疑也。
”公子歂犬私見衛侯曰:“咺之設謀拒君,非一日矣。
其遣子,非忠于君也,将以窺君之動靜,而為之備也。
若使乞憐于晉,以求複吾君,必辭會而不敢與,如公然與會,則為君信矣。
君其察之。
”衛侯果陰使人往踐土,伺察叔武元咺之事。
胡曾先生有詩雲: 弟友臣忠無間然,何堪歂犬肆讒言? 從來富貴生猜忌,忠孝常含萬古冤。
卻說周襄王以夏五月丁未日,駕幸踐土。
晉侯率諸侯,預于三十裡外迎接,駐跸王宮。
襄王禦殿,諸侯谒拜稽首。
起居禮畢,晉文公獻所獲楚俘于王,──被甲之馬凡百乘,步卒千人,器械衣甲十馀車。
襄王大悅,親勞之曰:“自伯舅齊侯即世之後,荊楚複強,憑陵中夏,得叔父仗義翦伐,以尊王室,自文、武以下,皆賴叔父之休,豈惟朕躬?”晉侯再拜稽首曰:“臣重耳幸殲楚寇,皆仗天子之靈,臣何功焉?” 次日,襄王設醴酒以享晉侯。
使上卿尹武公,内史叔興,策命晉侯為方伯。
賜大辂之服,服鷩冕;戎辂之服,服韋弁;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十,玈矢千,秬鬯一卣,虎贲之士三百人。
宣命曰:“俾爾晉侯,得專征伐,以糾王慝。
”晉侯遜謝再三,然後敢受。
遂以王命布告于諸侯。
襄王複命王子虎,冊封晉侯為盟主,合諸侯修盟會之政。
晉侯于王宮之側,設下盟壇,諸侯先至王宮行觐禮,然後各趨會所。
王子虎監臨其事。
晉侯先登,執牛耳,諸侯以次而登。
元咺已引叔武谒過晉侯了。
是日,叔武攝衛君之位,附于載書之末。
子虎讀誓詞曰:“凡茲同盟,皆獎王室,毋相害也。
有背盟者,明神殛之,殃及子孫,隕命絕祀!”諸侯齊聲曰:“王命修睦,敢不敬承!”各各歃血為信。
潛淵讀史詩雲: 晉國君臣建大猷,取威定伯服諸侯。
揚旌城濮觀俘馘,連袂王宮觐冕旒。
更羨今朝盟踐土,謾誇當日會葵邱。
桓公末路留遺恨,重耳能将此志酬。
盟事既畢,晉侯欲以叔武見襄王,立為衛君,以代成公。
叔武涕泣辭曰:“昔甯母之會,鄭子華以子奸父,齊桓公拒之。
今君方繼桓公之業,乃令武以弟奸兄乎?君侯若嘉惠于武,賜之矜憐,乞複臣兄鄭之位。
臣兄鄭事君侯,不敢不盡!”元咺亦叩頭哀請,晉侯方才首肯。
不知衛侯何時複國,再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