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回 先轸詭謀激子玉 晉楚城濮大交兵
關燈
小
中
大
勝,被飲吾腦,恐非吉兆乎?”狐偃稱賀曰:“此大吉之兆也!君必勝矣!”文公曰:“吉在何處?”狐偃對曰:“君仰面倒地,得天相照;楚王伏于身上,乃伏地請罪也。
腦所以柔物,君以腦予楚,柔服之矣,非勝而何?”文公意乃釋然;天色乍明,軍吏報:“楚國使人來下戰書。
”文公啟而觀之,書雲: 請與君之士戲,君憑轼而觀之,得臣與寓目焉。
狐偃曰:“戰,危事也,而曰戲,彼不敬其事矣,能無敗乎?”文公使栾枝答其書雲: 寡人未忘楚君之惠,是以敬退三舍,不敢與大夫對壘。
大夫必欲觀兵,敢不惟命!诘朝相見。
楚使者去後,文公使先轸再閱兵車,共七百乘,精兵五萬馀人,──齊、秦之衆,不在其内。
文公登有莘之墟,以望其師,見其少長有序,進退有節,歎曰:“此郤縠之遺教也。
以此應敵可矣。
”使人伐其山木,以備戰具。
先轸分撥兵将,使狐毛、狐偃引上軍,同秦國副将白乙丙攻楚左師,與鬥宜申交戰。
使栾枝、胥臣引下軍,同齊國副将崔夭,攻楚右師,與鬥勃交戰。
各授計策行事。
自與郤溱、祁瞞中軍結陣,與成得臣相持。
卻教荀林父、士會,各率五千人為左右翼,準備接應。
再教國歸父、小子憗,各引本國之兵,從間道抄出楚軍背後埋伏,隻等楚軍敗北,便殺入據其大寨。
時魏犨胸疾已愈,自請為先鋒。
先轸曰:“留老将軍有用處。
從有莘南去,地名空桑,與楚連谷地面接壤。
老将軍可引一枝兵,伏于彼處,截楚敗兵歸路,擒拿楚将。
”魏犨欣然去了。
趙衰、孫伯糾、羊舌突、茅茷等一班文武,保護晉文公于有莘山上觀戰。
再教舟之僑于南河整頓船隻,伺候裝載楚軍辎重,臨期無誤。
次日黎明,晉軍列陣于有莘之北,楚軍列陣于南,彼此三軍,各自成列。
得臣傳令,教:“左右二軍先進,中軍繼之。
” 且說晉下軍大夫栾枝,打探楚右師用陳、蔡為前隊,喜曰:“元帥密謂我曰:‘陳、蔡怯戰而易動。
’先挫陳、蔡,則右師不攻而自潰矣。
”乃使白乙丙出戰。
陳轅選、蔡公子印,欲在鬥勃前建功,争先出車。
未及交鋒,晉兵忽然退後。
二将方欲追趕,隻見對陣門旗開處,一聲炮響,胥臣領着一陣大車,沖将出來。
駕車之馬,都用虎皮蒙背,敵馬見之,認為真虎,驚惶跳踯,執辔者拿把不住,牽車回走,反沖動鬥勃後隊。
胥臣和白乙丙乘亂掩殺,胥臣斧劈公子印于車下,白乙丙箭射鬥勃中頰。
鬥勃帶箭而逃,楚右師大敗,死者枕藉,不計其數。
栾枝遣軍卒,假扮作陳、蔡軍人,執着彼處旗号,往報楚軍,說:“右師已得勝,速速進兵,共成大功。
”得臣憑轼望之,但見晉軍北奔,煙塵蔽天,喜曰:“晉下軍果敗矣!”急催左師并力前進。
鬥宜申見對陣大旆高懸,料是主将,抖擻精神,沖殺過來。
這裡狐偃迎住,略戰數合,隻見陣後大亂,狐偃回轅便走,大旆亦往後退行。
鬥宜申隻道晉軍已潰,指引鄭、許二将,盡力追逐。
忽然鼓聲大震,先轸、郤溱引精兵一枝,從半腰裡橫沖過來,将楚軍截做二段。
狐毛、狐偃翻身複戰,兩下夾攻。
鄭、許之兵先自驚潰,宜申支架不住,拚死命殺出,遇着齊将崔夭,又殺一陣,盡棄其車馬器械,雜于步卒之中,爬山而遁。
原來晉下軍僞作北奔,煙塵蔽天,卻是栾枝砍下有莘山之木,曳于車後,車馳木走,自然刮地塵飛,哄得左軍貪功索戰。
狐毛又詐設大旆,教人曳之而走,裝作奔潰之形。
狐偃佯敗,誘其驅逐。
先轸早已算定,吩咐祁瞞虛建大将旗,守定中軍,任他敵軍搦戰,切不可出應,自引兵從陣後抄出,橫沖過來,恰與二狐夾攻,遂獲全勝。
這都是先轸預定下的計策。
有詩為證: 臨機何用陣堂堂?先轸奇謀不可當。
隻用虎皮蒙馬計,楚軍左右盡奔亡。
話說楚元帥成得臣雖則恃勇求戰,想着楚王兩番教誡之語,卻也十分持重。
傳聞左右二軍,俱已進戰得利,追逐晉兵,遂令中軍擊鼓,使其子小将軍成大心出陣。
祁瞞先時,也守着先轸之戒,堅守陣門,全不招架。
楚中軍又發第二通鼓,成大心手提畫戟,在陣前耀武揚威。
祁瞞忍耐不住,使人察之。
回報:“是十五歲的孩子。
”祁瞞曰:“諒童子有何本事!手到拿來,也算我中軍一功。
”喝教:“擂鼓!”戰鼓一鳴,陣門開處,祁瞞舞刀而出,小将軍便迎住交鋒。
約鬥二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鬥越椒在門旗之下,見小将軍未能取勝,即忙駕車而出,拈弓搭箭,觑得較親,一箭正射中祁瞞的盔纓。
祁瞞吃了一驚,欲待退回本陣,恐沖動了大軍,隻得繞陣而走。
鬥越椒大叫:“此敗将不須追之,可殺入中軍,擒拿先轸!” 不知勝負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腦所以柔物,君以腦予楚,柔服之矣,非勝而何?”文公意乃釋然;天色乍明,軍吏報:“楚國使人來下戰書。
”文公啟而觀之,書雲: 請與君之士戲,君憑轼而觀之,得臣與寓目焉。
狐偃曰:“戰,危事也,而曰戲,彼不敬其事矣,能無敗乎?”文公使栾枝答其書雲: 寡人未忘楚君之惠,是以敬退三舍,不敢與大夫對壘。
大夫必欲觀兵,敢不惟命!诘朝相見。
楚使者去後,文公使先轸再閱兵車,共七百乘,精兵五萬馀人,──齊、秦之衆,不在其内。
文公登有莘之墟,以望其師,見其少長有序,進退有節,歎曰:“此郤縠之遺教也。
以此應敵可矣。
”使人伐其山木,以備戰具。
先轸分撥兵将,使狐毛、狐偃引上軍,同秦國副将白乙丙攻楚左師,與鬥宜申交戰。
使栾枝、胥臣引下軍,同齊國副将崔夭,攻楚右師,與鬥勃交戰。
各授計策行事。
自與郤溱、祁瞞中軍結陣,與成得臣相持。
卻教荀林父、士會,各率五千人為左右翼,準備接應。
再教國歸父、小子憗,各引本國之兵,從間道抄出楚軍背後埋伏,隻等楚軍敗北,便殺入據其大寨。
時魏犨胸疾已愈,自請為先鋒。
先轸曰:“留老将軍有用處。
從有莘南去,地名空桑,與楚連谷地面接壤。
老将軍可引一枝兵,伏于彼處,截楚敗兵歸路,擒拿楚将。
”魏犨欣然去了。
趙衰、孫伯糾、羊舌突、茅茷等一班文武,保護晉文公于有莘山上觀戰。
再教舟之僑于南河整頓船隻,伺候裝載楚軍辎重,臨期無誤。
次日黎明,晉軍列陣于有莘之北,楚軍列陣于南,彼此三軍,各自成列。
得臣傳令,教:“左右二軍先進,中軍繼之。
” 且說晉下軍大夫栾枝,打探楚右師用陳、蔡為前隊,喜曰:“元帥密謂我曰:‘陳、蔡怯戰而易動。
’先挫陳、蔡,則右師不攻而自潰矣。
”乃使白乙丙出戰。
陳轅選、蔡公子印,欲在鬥勃前建功,争先出車。
未及交鋒,晉兵忽然退後。
二将方欲追趕,隻見對陣門旗開處,一聲炮響,胥臣領着一陣大車,沖将出來。
駕車之馬,都用虎皮蒙背,敵馬見之,認為真虎,驚惶跳踯,執辔者拿把不住,牽車回走,反沖動鬥勃後隊。
胥臣和白乙丙乘亂掩殺,胥臣斧劈公子印于車下,白乙丙箭射鬥勃中頰。
鬥勃帶箭而逃,楚右師大敗,死者枕藉,不計其數。
栾枝遣軍卒,假扮作陳、蔡軍人,執着彼處旗号,往報楚軍,說:“右師已得勝,速速進兵,共成大功。
”得臣憑轼望之,但見晉軍北奔,煙塵蔽天,喜曰:“晉下軍果敗矣!”急催左師并力前進。
鬥宜申見對陣大旆高懸,料是主将,抖擻精神,沖殺過來。
這裡狐偃迎住,略戰數合,隻見陣後大亂,狐偃回轅便走,大旆亦往後退行。
鬥宜申隻道晉軍已潰,指引鄭、許二将,盡力追逐。
忽然鼓聲大震,先轸、郤溱引精兵一枝,從半腰裡橫沖過來,将楚軍截做二段。
狐毛、狐偃翻身複戰,兩下夾攻。
鄭、許之兵先自驚潰,宜申支架不住,拚死命殺出,遇着齊将崔夭,又殺一陣,盡棄其車馬器械,雜于步卒之中,爬山而遁。
原來晉下軍僞作北奔,煙塵蔽天,卻是栾枝砍下有莘山之木,曳于車後,車馳木走,自然刮地塵飛,哄得左軍貪功索戰。
狐毛又詐設大旆,教人曳之而走,裝作奔潰之形。
狐偃佯敗,誘其驅逐。
先轸早已算定,吩咐祁瞞虛建大将旗,守定中軍,任他敵軍搦戰,切不可出應,自引兵從陣後抄出,橫沖過來,恰與二狐夾攻,遂獲全勝。
這都是先轸預定下的計策。
有詩為證: 臨機何用陣堂堂?先轸奇謀不可當。
隻用虎皮蒙馬計,楚軍左右盡奔亡。
話說楚元帥成得臣雖則恃勇求戰,想着楚王兩番教誡之語,卻也十分持重。
傳聞左右二軍,俱已進戰得利,追逐晉兵,遂令中軍擊鼓,使其子小将軍成大心出陣。
祁瞞先時,也守着先轸之戒,堅守陣門,全不招架。
楚中軍又發第二通鼓,成大心手提畫戟,在陣前耀武揚威。
祁瞞忍耐不住,使人察之。
回報:“是十五歲的孩子。
”祁瞞曰:“諒童子有何本事!手到拿來,也算我中軍一功。
”喝教:“擂鼓!”戰鼓一鳴,陣門開處,祁瞞舞刀而出,小将軍便迎住交鋒。
約鬥二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鬥越椒在門旗之下,見小将軍未能取勝,即忙駕車而出,拈弓搭箭,觑得較親,一箭正射中祁瞞的盔纓。
祁瞞吃了一驚,欲待退回本陣,恐沖動了大軍,隻得繞陣而走。
鬥越椒大叫:“此敗将不須追之,可殺入中軍,擒拿先轸!” 不知勝負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