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
關燈
小
中
大
虞中國之來讨。
吾主欲繼齊圖伯,不可示弱,當以先聲奪之。
卻說五鹿百姓,不意晉兵猝然來到,登城瞭望,但見旌旗布滿山林,正不知兵有多少。
不論城内城外居民,争先逃竄,守臣禁止不住。
先轸兵到,無人守禦,一鼓拔之。
遣人報捷于文公。
文公喜形于色,謂狐偃曰:“舅雲得土,今日驗矣!”乃留老将郤步揚屯守五鹿,大軍移營,進屯斂盂。
郤縠忽然得病,文公親往視之。
郤縠曰:“臣蒙主公不世之遇,本欲塗肝裂腦,以報知己。
奈天命有限,當應折旗之兆,死在旦夕!尚有一言奉啟。
”文公曰:“卿有何言?寡人無不聽教。
”縠曰:“君之伐曹、衛,本謀固以緻楚也。
緻楚必先計戰,計戰必先合齊、秦。
秦遠而齊近,君速遣一使結好齊侯,願與結盟。
齊方惡楚,亦思結晉。
倘得齊侯降臨,則衛、曹必懼而請成。
因而收秦。
此制楚之全策也。
”文公曰:“善。
”遂遣使通好于齊,叙述桓公先世之好,願與結盟,同攘荊蠻。
時齊孝公已薨,國人推立其弟潘,是為昭公。
潘,葛嬴所生也,新嗣大位。
以取谷之故,正欲結晉以抗楚。
聞知晉侯屯軍斂盂,即日命駕至衛地相會。
衛成公見五鹿已失,忙使甯速之子甯俞,前來謝罪請成。
文公曰:“衛不容假道,今懼而求成,非其本心。
寡人旦夕當踏平楚丘矣。
”甯俞還報衛侯。
時楚丘城中,訛傳晉兵将到,一夕五驚。
俞謂衛成公曰:“晉怒方盛,國人震恐,君不如暫出城避之。
晉知主公已出,必不來攻楚丘。
然後再乞晉好,保全社稷,可也。
”成公歎曰:“先君不幸失禮于亡公子,寡人又一時不明,不允假道,以至如此。
累及國人,寡人亦無面目居于國中!”乃使大夫咺同其弟叔武攝國事,自己避居襄牛之地;一面使大夫孫炎,求救于楚。
時乃春二月也。
髯翁有詩雲: 患難何須具主賓?納姬贈馬怪紛紛; 誰知五鹿開疆者,便是當年求乞人! 是月,郤縠卒于軍。
晉文公悼惜不已,使人護送其喪歸國。
以先轸有取五鹿之功,升為元帥。
用胥臣佐下軍,以補先轸之缺。
──因趙衰前薦胥臣多聞,是以任之。
文公欲遂滅衛國。
先轸谏曰:“本為楚困齊、宋,來拯其危,今齊、宋之患未解,而先覆人國,非伯者存亡恤小之義也。
況衛雖無道,其君已出,廢置在我。
不如移兵東伐曹,比及楚師救衛,則我已在曹矣。
”文公然其言。
三月,晉師圍曹。
曹共公集群臣問計。
僖負羁進曰:“晉君此行,為報觀脅之怨也。
其怒方深,不可較力。
臣願奉使謝罪請平,以救一國百姓之難。
”曹共公曰:“晉不納衛,肯獨納曹乎?”大夫于朗進曰:“臣聞晉侯出亡過曹,負羁私饋飲食,今又自請奉使,此乃賣國之計,不可聽之。
主公先斬負羁,臣自有計退晉。
”曹共公曰:“負羁謀國不忠,姑念世臣,免殺罷官。
”負羁謝恩出朝去了。
正是:“閉門不管窗前月,吩咐梅花自主張。
”共公問于朗:“計将安出?”于朗曰:“晉侯恃勝,其氣必驕。
臣請詐為密書,約以黃昏獻門。
預使精兵挾弓弩,伏于城壖之内,哄得晉侯入城,将懸門放下,萬矢俱發,不愁不為齑粉。
”曹共公從其計。
晉侯得于朗降書,便欲進城。
先轸曰:“曹力未虧,安知非詐?臣請試之。
”乃擇軍中長須偉貌者,穿晉侯衣冠代行。
寺人勃鞮自請為禦。
黃昏左側城上豎起降旗一面,城門大開,假晉侯引着五百馀人,長驅而入。
未及一半,但聞城壖之内,梆聲亂響,箭如飛蝗射來。
急欲回車,門已下閘。
可惜勃鞮及三百馀人,死做一堆!幸得晉侯不去,不然,“崑崗失火,玉石俱焚”了。
晉文公先年過曹,曹人多有認得的,其夜倉卒,不辨真僞。
于朗隻道晉侯已死,在曹共公面前,好不誇嘴!及至天明辨驗,方知是假的,早減了一半興。
其未曾入城者,逃命來見晉侯。
晉侯怒上加怒,攻城愈急。
于朗又獻計曰:“可将射死晉兵,暴屍于城上,彼軍見之,必然慘沮,攻不盡力。
再延數日,楚救必至,此乃搖動軍心之計也。
”曹共公從之。
晉軍見城頭用枰竿懸屍,累累相望,口中怨歎不絕。
文公謂先轸曰:“軍心恐變,如之奈何?”先轸對曰:“曹國墳墓,俱在西門之外。
請分軍一半,列營于墓地,若将發掘者,城中必懼,懼必亂,而後乃可乘也。
”文公曰:“善。
”乃令軍中揚言:“将發曹人之墓。
”使狐毛、狐偃率所部之衆,移屯墓地,備下鍬鋤,限定來日午時,各以墓中髑髅獻功。
城内聞知此信,心膽俱裂。
曹共公使人于城上大叫:“休要發墓,今番真正願降!”先轸亦使人應曰:“汝誘殺我軍,複磔屍城上,衆心不忍,故将發墓,以報此恨。
汝能
吾主欲繼齊圖伯,不可示弱,當以先聲奪之。
卻說五鹿百姓,不意晉兵猝然來到,登城瞭望,但見旌旗布滿山林,正不知兵有多少。
不論城内城外居民,争先逃竄,守臣禁止不住。
先轸兵到,無人守禦,一鼓拔之。
遣人報捷于文公。
文公喜形于色,謂狐偃曰:“舅雲得土,今日驗矣!”乃留老将郤步揚屯守五鹿,大軍移營,進屯斂盂。
郤縠忽然得病,文公親往視之。
郤縠曰:“臣蒙主公不世之遇,本欲塗肝裂腦,以報知己。
奈天命有限,當應折旗之兆,死在旦夕!尚有一言奉啟。
”文公曰:“卿有何言?寡人無不聽教。
”縠曰:“君之伐曹、衛,本謀固以緻楚也。
緻楚必先計戰,計戰必先合齊、秦。
秦遠而齊近,君速遣一使結好齊侯,願與結盟。
齊方惡楚,亦思結晉。
倘得齊侯降臨,則衛、曹必懼而請成。
因而收秦。
此制楚之全策也。
”文公曰:“善。
”遂遣使通好于齊,叙述桓公先世之好,願與結盟,同攘荊蠻。
時齊孝公已薨,國人推立其弟潘,是為昭公。
潘,葛嬴所生也,新嗣大位。
以取谷之故,正欲結晉以抗楚。
聞知晉侯屯軍斂盂,即日命駕至衛地相會。
衛成公見五鹿已失,忙使甯速之子甯俞,前來謝罪請成。
文公曰:“衛不容假道,今懼而求成,非其本心。
寡人旦夕當踏平楚丘矣。
”甯俞還報衛侯。
時楚丘城中,訛傳晉兵将到,一夕五驚。
俞謂衛成公曰:“晉怒方盛,國人震恐,君不如暫出城避之。
晉知主公已出,必不來攻楚丘。
然後再乞晉好,保全社稷,可也。
”成公歎曰:“先君不幸失禮于亡公子,寡人又一時不明,不允假道,以至如此。
累及國人,寡人亦無面目居于國中!”乃使大夫咺同其弟叔武攝國事,自己避居襄牛之地;一面使大夫孫炎,求救于楚。
時乃春二月也。
髯翁有詩雲: 患難何須具主賓?納姬贈馬怪紛紛; 誰知五鹿開疆者,便是當年求乞人! 是月,郤縠卒于軍。
晉文公悼惜不已,使人護送其喪歸國。
以先轸有取五鹿之功,升為元帥。
用胥臣佐下軍,以補先轸之缺。
──因趙衰前薦胥臣多聞,是以任之。
文公欲遂滅衛國。
先轸谏曰:“本為楚困齊、宋,來拯其危,今齊、宋之患未解,而先覆人國,非伯者存亡恤小之義也。
況衛雖無道,其君已出,廢置在我。
不如移兵東伐曹,比及楚師救衛,則我已在曹矣。
”文公然其言。
三月,晉師圍曹。
曹共公集群臣問計。
僖負羁進曰:“晉君此行,為報觀脅之怨也。
其怒方深,不可較力。
臣願奉使謝罪請平,以救一國百姓之難。
”曹共公曰:“晉不納衛,肯獨納曹乎?”大夫于朗進曰:“臣聞晉侯出亡過曹,負羁私饋飲食,今又自請奉使,此乃賣國之計,不可聽之。
主公先斬負羁,臣自有計退晉。
”曹共公曰:“負羁謀國不忠,姑念世臣,免殺罷官。
”負羁謝恩出朝去了。
正是:“閉門不管窗前月,吩咐梅花自主張。
”共公問于朗:“計将安出?”于朗曰:“晉侯恃勝,其氣必驕。
臣請詐為密書,約以黃昏獻門。
預使精兵挾弓弩,伏于城壖之内,哄得晉侯入城,将懸門放下,萬矢俱發,不愁不為齑粉。
”曹共公從其計。
晉侯得于朗降書,便欲進城。
先轸曰:“曹力未虧,安知非詐?臣請試之。
”乃擇軍中長須偉貌者,穿晉侯衣冠代行。
寺人勃鞮自請為禦。
黃昏左側城上豎起降旗一面,城門大開,假晉侯引着五百馀人,長驅而入。
未及一半,但聞城壖之内,梆聲亂響,箭如飛蝗射來。
急欲回車,門已下閘。
可惜勃鞮及三百馀人,死做一堆!幸得晉侯不去,不然,“崑崗失火,玉石俱焚”了。
晉文公先年過曹,曹人多有認得的,其夜倉卒,不辨真僞。
于朗隻道晉侯已死,在曹共公面前,好不誇嘴!及至天明辨驗,方知是假的,早減了一半興。
其未曾入城者,逃命來見晉侯。
晉侯怒上加怒,攻城愈急。
于朗又獻計曰:“可将射死晉兵,暴屍于城上,彼軍見之,必然慘沮,攻不盡力。
再延數日,楚救必至,此乃搖動軍心之計也。
”曹共公從之。
晉軍見城頭用枰竿懸屍,累累相望,口中怨歎不絕。
文公謂先轸曰:“軍心恐變,如之奈何?”先轸對曰:“曹國墳墓,俱在西門之外。
請分軍一半,列營于墓地,若将發掘者,城中必懼,懼必亂,而後乃可乘也。
”文公曰:“善。
”乃令軍中揚言:“将發曹人之墓。
”使狐毛、狐偃率所部之衆,移屯墓地,備下鍬鋤,限定來日午時,各以墓中髑髅獻功。
城内聞知此信,心膽俱裂。
曹共公使人于城上大叫:“休要發墓,今番真正願降!”先轸亦使人應曰:“汝誘殺我軍,複磔屍城上,衆心不忍,故将發墓,以報此恨。
汝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