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回 晉呂郤夜焚公宮 秦穆公再平晉亂

關燈
話說狐毛、狐偃兄弟,從公子重耳在秦,聞知父親狐突被子圉所害。

    捶胸大哭。

    趙衰、臼季等都來問慰。

    趙衰曰:“死者不可複生,悲之何益?且同見公子,商議大事。

    ”毛、偃收淚,同趙衰等來見重耳。

    毛、偃言:“惠公已薨,子圉即位,凡晉臣從亡者,立限喚回,如不回,罪在親黨。

    怪老父不召臣等兄弟,将來殺害。

    ”說罷,痛上心來,重複大哭。

    重耳曰:“二舅不必過傷,孤有複國之日,為汝父報仇。

    ”即時駕車來見穆公,訴以晉國之事。

    穆公曰:“此天以晉國授公子,不可失也!寡人當身任之。

    ”趙衰代對曰:“君若庇蔭重耳,幸速圖之!若待子圉改元告廟,君臣之分已定,恐動搖不易也。

    ”穆公深然其言。

    重耳辭回甥館,方才坐定,隻見門官通報:“晉國有人到此,說有機密事,求見公子。

    ”公子召入,問其姓名。

    其人拜而言曰:“臣乃晉大夫栾枝之子栾盾也。

    因新君性多猜忌,以殺為威,百姓胥怨,群臣不服,臣父特遣盾私送款于公子。

    子圉心腹,隻有呂省、郤芮二人,舊臣郤步揚、韓簡等一班老成,俱疏遠不用,不足為慮。

    臣父已約會郤溱、舟之僑等,斂集私甲,隻等公子到來,便為内應。

    ”重耳大喜,與之訂約,以明年歲首為期,決至河上。

    栾盾辭去。

     重耳對天禱祝,以蓍布筮。

    得泰卦,六爻安靜,重耳疑之。

    召狐偃占其吉兇。

    偃拜賀曰:“是為天地配享,小往大來,上吉之兆。

    公子此行,不惟得國,且有主盟之分。

    ”重耳乃以栾盾之言告狐偃。

    偃曰:“公子明日便與秦公請兵,事不宜遲。

    ”重耳乃于次日複入朝谒秦穆公,穆公不待開言,便曰:“寡人知公子急于歸國矣。

    恐諸臣不任其事,寡人當親送公子至河。

    ”重耳拜謝而出。

    丕豹聞穆公将納公子重耳,願為先鋒效力。

    穆公許之。

    太史擇吉于冬之十二月。

    先三日,穆公設宴,餞公子于九龍山,贈以白璧十雙,馬四百匹,帷席器用,百物俱備,糧草自不必說。

    趙衰等九人,各白璧一雙,馬四匹。

    重耳君臣俱再拜稱謝。

     至日,穆公自統謀臣百裡奚、繇餘,大将公子絷、公孫枝,先鋒丕豹等,率兵車四百乘,送公子重耳離了雍州城,望東進發。

    秦世子罃與重耳素本相得,依依不舍,直送至渭陽,垂淚而别。

    詩曰: 猛将精兵似虎狼,共扶公子立邊疆; 懷公空自誅狐突,隻手安能掩太陽? 周襄王十六年,晉懷公圉之元年,春正月,秦穆公同晉公子重耳行至黃河岸口。

    渡河船隻,俱已預備齊整,穆公重設餞筵,丁甯重耳曰:“公子返國,毋忘寡人夫婦也。

    ”乃分軍一半,命公子絷、丕豹護送公子濟河,自己大軍屯于河西。

    正是:“眼望捷旌旗,耳聽好消息。

    ” 卻說壺叔主公子行李之事。

    自出奔以來,曹、衛之間,擔饑受餓,不止一次,正是無衣惜衣,無食惜食,今日渡河之際,收拾行裝,将日用的壞笾殘豆,敝席破帷,件件搬運入船,有吃不盡的酒餔之類,亦皆愛惜如寶,擺列船内。

    重耳見了,呵呵大笑,曰:“吾今日入晉為君,玉食一方,要這些殘敝之物何用?”喝教抛棄于岸,不留一些。

    狐偃私歎曰:“公子未得富貴,先忘貧賤,他日憐新棄舊,把我等同守患難之人,看做殘敝器物一般,可不枉了這十九年辛苦!乘今日尚未濟河,不如辭之,異時還有相念之日。

    ”乃以秦公所贈白璧一雙,跪獻于重耳之前曰:“公子今已渡河,便是晉界,内有諸臣,外有秦将,不愁晉國不入公子之手。

    臣之一身,相從無益,願留秦邦,為公子外臣。

    所有白璧一雙,聊表寸意。

    ”重耳大驚曰:“孤方與舅氏共享富貴,何出此言?”狐偃曰:“臣自知有三罪于公子,不敢相從。

    ”重耳曰:“三罪何在?”狐偃對曰:“臣聞:‘聖臣能使其君尊,賢臣能使其君安。

    ’今臣不肖,使公子困于五鹿,一罪也;受曹、衛二君之慢,二罪也;乘醉出公子于齊城,緻觸公子之怒,三罪也。

    向以公子尚在羁旅,臣不敢辭。

    今入晉矣,臣奔走數年,驚魂幾絕,心力并耗,譬之馀笾殘豆,不可再陳,敝席破帷,不可再設。

    留臣無益,去臣無損,臣是以求去耳!”重耳垂淚而言曰:“舅氏責孤甚當,乃孤之過也。

    ”即命壺叔将已棄之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