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 曹沫手劍劫齊侯 桓公舉火爵甯戚
關燈
小
中
大
。
”正議論間,報道:“齊侯有書至。
”莊公視之,大意曰: 寡人與君并事周室,情同昆弟,且婚姻也。
北杏之會,君不與焉。
寡人敢請其故?若有二心,亦惟命。
齊侯另有書通信于文姜。
文姜召莊公語之曰:“齊、魯世為甥舅,使其惡我,猶将乞好,況取平乎?”莊公唯唯。
乃使施伯答書,略曰: 孤有犬馬之疾,未獲奔命。
君以大義責之,孤知罪矣!然城下之盟,孤實恥之!若退舍于君之境上,孤敢不捧玉帛以從。
齊侯得書大悅,傳令退兵于柯。
魯莊公将往會齊侯,問群臣:“誰能從者?”将軍曹沫請往。
莊公曰:“汝三敗于齊,不慮齊人笑耶?”曹沫曰:“惟恥三敗,是以願往。
将一朝而雪之。
”莊公曰:“雪之何如?”曹沫曰:“君當其君,臣當其臣。
”莊公曰:“寡人越境求盟,猶再敗也。
若能雪恥,寡人聽子矣!”遂偕曹沫而行,至于柯地。
齊侯預築土為壇以待。
魯侯先使人謝罪請盟,齊侯亦使人訂期。
是日,齊侯将雄兵布列壇下,青、紅、黑、白旗,按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方,各自分隊,各有将官統領,仲孫湫掌之。
階級七層,每層俱有壯士,執着黃旗把守。
壇上建大黃旗一面,繡出“方伯”二字。
旁置大鼓,王子成父掌之。
壇中間設香案,排列着朱盤玉盂,盛牲歃盟之器,隰朋掌之。
兩旁反坫,設有金尊玉斝。
寺人貂掌之。
壇西立石柱二根,系着烏牛白馬,屠人準備宰殺,司庖易牙掌之。
東郭牙為傧,立于階下迎賓。
管仲為相。
氣象十分整肅。
齊侯傳令:“魯君若到,止許一君一臣登壇,馀人息屏壇下。
”曹沫衷甲,手提利劍,緊随着魯莊公。
莊公一步一戰,曹沫全無懼色。
将次升階,東郭牙進曰:“今日兩君好會,兩相贊禮,安用兇器?請去劍!”曹沫睜目視之,兩眦盡裂。
東郭牙倒退幾步。
莊公君臣曆階而上。
兩君相見,各叙通好之意。
三通鼓畢,對香案行禮。
隰朋将玉盂盛血,跪而請歃。
曹沫右手按劍,左手攬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
管仲急以身蔽桓公,問曰:“大夫何為者?”曹沫曰:“魯連次受兵,國将亡矣。
君以濟弱扶傾為會,獨不為敝邑念乎?”管仲曰:“然則大夫何求?”曹沫曰:“齊恃強欺弱,奪我汶陽之田,今日請還,吾君乃就歃耳!”管仲顧桓公曰:“君可許之。
”桓公曰:“大夫休矣,寡人許子!”曹沫乃釋劍,代隰朋捧盂以進。
兩君俱已歃訖,曹沫曰:“仲主齊國之政,臣願與仲歃。
”桓公曰:“何必仲父?寡人與子立誓。
”乃向天指日曰:“所不返汶陽田于魯者,有如此日!”曹沫受歃,再拜稱謝。
獻酬甚歡。
既畢事,王子成父諸人,俱憤憤不平,請于桓公,欲劫魯侯,以報曹沫之辱。
桓公曰:“寡人已許曹沫矣!匹夫約言,尚不失信,況君乎?”衆人乃止。
明日,桓公複置酒公館,與莊公歡飲而别。
即命南鄙邑宰,将原侵汶陽田,盡數交割還魯。
昔人論要盟可犯,而桓公不欺,曹子可仇,而桓公不怨,此所以服諸侯霸天下也。
有詩雲: 巍巍霸氣吞東魯,尺劍如何能用武? 要将信義服群雄,不吝汶陽一片土。
又有詩單道曹沫劫齊桓公一事,此乃後世俠客之祖。
詩雲: 森森戈甲擁如潮,仗劍登壇意氣豪, 三敗羞顔一日洗,千秋俠客首稱曹。
諸侯聞盟柯之事,皆服桓公之信義。
于是衛、曹二國,皆遣人謝罪請盟。
桓公約以伐宋之後,相訂為會。
乃再遣使如周,告以宋公不遵王命,不來赴會,請王師下臨,同往問罪。
周釐王使大夫單蔑,率師會齊伐宋。
諜報陳、曹二國引兵從征,願為前部。
桓公使管仲先率一軍,前會陳、曹,自引隰朋、王子成父、東郭牙等,統領大軍繼進,于商邱取齊。
時周釐王二年之春也。
卻說管仲有愛妾名婧,鐘離人,通文有智。
桓公好色,每出行,必以姬嫔自随。
管仲亦以婧從行。
是日,管仲軍出南門,約行三十馀裡,至峱山,見一野夫,短褐單衣,破笠赤腳,放牛于山下。
此人叩牛角而歌。
管仲在車上,察其人不凡,使人以酒食勞之。
野夫食畢,言:“欲見相君仲父。
”使者曰:“相國車已過去矣。
”野夫曰:“某有一語,幸傳于相君:‘浩浩乎白水!’”使者追及管仲之車,以其語述之。
管仲茫然,不解所謂,以問妾婧。
婧曰:“妾聞古有《白水》之詩雲:‘浩浩白水,鯈鯈之魚,君來召我,我将安居?’此人殆欲仕也。
”管仲即命停車,使人召之。
野夫将牛寄于村家,随使者來見管仲,長揖不拜。
管仲問其姓名,曰:“衛之野人也,姓甯名戚。
慕相君好賢禮士,不憚跋涉至此。
無由自達,為村人牧牛耳。
”管仲叩其所學,應對如流。
歎曰:“豪傑辱于泥塗,不遇汲引,何以自顯?吾君大軍在後,不日當過此。
吾當作書,子持以谒吾君,必當重用。
”管仲即作書,緘就,交付甯戚,彼此各别。
甯戚仍牧牛于峱山之下。
齊桓公大軍三日後方到。
甯戚依前短褐單衣,破笠赤腳,立于路旁,全不畏避。
桓公乘輿将近,甯戚遂叩牛角而歌之曰: 南山燦,白石爛,中有鯉魚長尺半。
生不逢堯與舜禅,短褐單衣才至骭。
從昏飯牛至夜半,長夜漫漫何時旦? 桓公聞而異之,命左右擁至車前,問其姓名居處。
”正議論間,報道:“齊侯有書至。
”莊公視之,大意曰: 寡人與君并事周室,情同昆弟,且婚姻也。
北杏之會,君不與焉。
寡人敢請其故?若有二心,亦惟命。
齊侯另有書通信于文姜。
文姜召莊公語之曰:“齊、魯世為甥舅,使其惡我,猶将乞好,況取平乎?”莊公唯唯。
乃使施伯答書,略曰: 孤有犬馬之疾,未獲奔命。
君以大義責之,孤知罪矣!然城下之盟,孤實恥之!若退舍于君之境上,孤敢不捧玉帛以從。
齊侯得書大悅,傳令退兵于柯。
魯莊公将往會齊侯,問群臣:“誰能從者?”将軍曹沫請往。
莊公曰:“汝三敗于齊,不慮齊人笑耶?”曹沫曰:“惟恥三敗,是以願往。
将一朝而雪之。
”莊公曰:“雪之何如?”曹沫曰:“君當其君,臣當其臣。
”莊公曰:“寡人越境求盟,猶再敗也。
若能雪恥,寡人聽子矣!”遂偕曹沫而行,至于柯地。
齊侯預築土為壇以待。
魯侯先使人謝罪請盟,齊侯亦使人訂期。
是日,齊侯将雄兵布列壇下,青、紅、黑、白旗,按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方,各自分隊,各有将官統領,仲孫湫掌之。
階級七層,每層俱有壯士,執着黃旗把守。
壇上建大黃旗一面,繡出“方伯”二字。
旁置大鼓,王子成父掌之。
壇中間設香案,排列着朱盤玉盂,盛牲歃盟之器,隰朋掌之。
兩旁反坫,設有金尊玉斝。
寺人貂掌之。
壇西立石柱二根,系着烏牛白馬,屠人準備宰殺,司庖易牙掌之。
東郭牙為傧,立于階下迎賓。
管仲為相。
氣象十分整肅。
齊侯傳令:“魯君若到,止許一君一臣登壇,馀人息屏壇下。
”曹沫衷甲,手提利劍,緊随着魯莊公。
莊公一步一戰,曹沫全無懼色。
将次升階,東郭牙進曰:“今日兩君好會,兩相贊禮,安用兇器?請去劍!”曹沫睜目視之,兩眦盡裂。
東郭牙倒退幾步。
莊公君臣曆階而上。
兩君相見,各叙通好之意。
三通鼓畢,對香案行禮。
隰朋将玉盂盛血,跪而請歃。
曹沫右手按劍,左手攬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
管仲急以身蔽桓公,問曰:“大夫何為者?”曹沫曰:“魯連次受兵,國将亡矣。
君以濟弱扶傾為會,獨不為敝邑念乎?”管仲曰:“然則大夫何求?”曹沫曰:“齊恃強欺弱,奪我汶陽之田,今日請還,吾君乃就歃耳!”管仲顧桓公曰:“君可許之。
”桓公曰:“大夫休矣,寡人許子!”曹沫乃釋劍,代隰朋捧盂以進。
兩君俱已歃訖,曹沫曰:“仲主齊國之政,臣願與仲歃。
”桓公曰:“何必仲父?寡人與子立誓。
”乃向天指日曰:“所不返汶陽田于魯者,有如此日!”曹沫受歃,再拜稱謝。
獻酬甚歡。
既畢事,王子成父諸人,俱憤憤不平,請于桓公,欲劫魯侯,以報曹沫之辱。
桓公曰:“寡人已許曹沫矣!匹夫約言,尚不失信,況君乎?”衆人乃止。
明日,桓公複置酒公館,與莊公歡飲而别。
即命南鄙邑宰,将原侵汶陽田,盡數交割還魯。
昔人論要盟可犯,而桓公不欺,曹子可仇,而桓公不怨,此所以服諸侯霸天下也。
有詩雲: 巍巍霸氣吞東魯,尺劍如何能用武? 要将信義服群雄,不吝汶陽一片土。
又有詩單道曹沫劫齊桓公一事,此乃後世俠客之祖。
詩雲: 森森戈甲擁如潮,仗劍登壇意氣豪, 三敗羞顔一日洗,千秋俠客首稱曹。
諸侯聞盟柯之事,皆服桓公之信義。
于是衛、曹二國,皆遣人謝罪請盟。
桓公約以伐宋之後,相訂為會。
乃再遣使如周,告以宋公不遵王命,不來赴會,請王師下臨,同往問罪。
周釐王使大夫單蔑,率師會齊伐宋。
諜報陳、曹二國引兵從征,願為前部。
桓公使管仲先率一軍,前會陳、曹,自引隰朋、王子成父、東郭牙等,統領大軍繼進,于商邱取齊。
時周釐王二年之春也。
卻說管仲有愛妾名婧,鐘離人,通文有智。
桓公好色,每出行,必以姬嫔自随。
管仲亦以婧從行。
是日,管仲軍出南門,約行三十馀裡,至峱山,見一野夫,短褐單衣,破笠赤腳,放牛于山下。
此人叩牛角而歌。
管仲在車上,察其人不凡,使人以酒食勞之。
野夫食畢,言:“欲見相君仲父。
”使者曰:“相國車已過去矣。
”野夫曰:“某有一語,幸傳于相君:‘浩浩乎白水!’”使者追及管仲之車,以其語述之。
管仲茫然,不解所謂,以問妾婧。
婧曰:“妾聞古有《白水》之詩雲:‘浩浩白水,鯈鯈之魚,君來召我,我将安居?’此人殆欲仕也。
”管仲即命停車,使人召之。
野夫将牛寄于村家,随使者來見管仲,長揖不拜。
管仲問其姓名,曰:“衛之野人也,姓甯名戚。
慕相君好賢禮士,不憚跋涉至此。
無由自達,為村人牧牛耳。
”管仲叩其所學,應對如流。
歎曰:“豪傑辱于泥塗,不遇汲引,何以自顯?吾君大軍在後,不日當過此。
吾當作書,子持以谒吾君,必當重用。
”管仲即作書,緘就,交付甯戚,彼此各别。
甯戚仍牧牛于峱山之下。
齊桓公大軍三日後方到。
甯戚依前短褐單衣,破笠赤腳,立于路旁,全不畏避。
桓公乘輿将近,甯戚遂叩牛角而歌之曰: 南山燦,白石爛,中有鯉魚長尺半。
生不逢堯與舜禅,短褐單衣才至骭。
從昏飯牛至夜半,長夜漫漫何時旦? 桓公聞而異之,命左右擁至車前,問其姓名居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