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 宋國納賂誅長萬 楚王杯酒虜息妫
關燈
小
中
大
宮人驚散。
長萬怒氣猶勃勃未息,提戟步行,及于朝門,遇大夫仇牧,問:“主公何在?”長萬曰:“昏君無禮,吾已殺之矣。
”仇牧笑曰:“将軍醉耶?”長萬曰:“吾非醉,乃實話也。
”遂以手中血污示之。
仇牧勃然變色,大罵:“弑逆之賊,天理不容!”便舉笏來擊長萬。
怎當得長萬有力如虎,擲戟于地,以手來迎。
左手将笏打落,右手一揮,正中其頭,頭如齑粉。
齒折,随手躍去,嵌入門内三寸。
真絕力也!仇牧已死,長萬乃拾起畫戟,緩步登車,旁若無人。
宋闵公即位共十年,隻因一句戲言,遂遭逆臣毒手。
春秋世亂,視弑君不啻割雞,可歎,可歎!史臣有《仇牧贊》雲: 世降道斁,綱常掃地。
堂簾不隔,君臣交戲。
君戲以言,臣戲以戟。
壯哉仇牧,以笏擊賊。
不畏強禦,忠肝瀝血。
死重泰山,名光日月。
太宰華督聞變,挺劍登車,将起兵讨亂。
行至東宮之西,正遇長萬。
長萬并不交言,一戟刺去,華督墜于車下,又複一戟殺之。
遂奉闵公之從弟公子遊為君,盡逐戴、武、宣、穆、莊之族。
群公子出奔蕭,公子禦說奔亳。
長萬曰:“禦說文而有才,且君之嫡弟,今在亳,必有變。
若殺禦說,群公子不足慮也。
”乃使其子南宮牛同猛獲率師圍亳。
冬十月,蕭叔大心率戴、武、宣、穆、莊五族之衆,又合曹國之師救亳。
公子禦說悉起亳人,開城接應。
内外夾攻,南宮牛大敗,被殺。
宋兵盡降于禦說。
猛獲不敢回宋,徑投衛國去了。
戴叔皮獻策于禦說:“即用降兵旗号,假稱南宮牛等已克亳邑,擒了禦說,得勝回朝。
”先使數人一路傳言,南宮長萬信之,不做準備。
群公子兵到,賺開城門,一擁而入,隻叫:“單要拿逆賊長萬一人,馀人勿得驚慌。
”長萬倉忙無計,急奔朝中,欲奉子遊出奔。
見滿朝俱是甲士填塞,有内侍走出,言:“子遊已被衆軍所殺。
”長萬長歎一聲,思列國惟陳與宋無交,欲待奔陳。
又想家有八十馀歲老母,歎曰:“天倫不可棄也!”複翻身至家,扶母登辇,左手挾戟,右手推辇而行,斬門而出,其行如風,無人敢攔阻者。
宋國至陳,相去二百六十馀裡,長萬推辇,一日便到。
如此神力,古今罕有。
卻說群公子既殺子遊,遂奉公子禦說即位,是為桓公。
拜戴叔皮為大夫。
選五族之賢者,為公族大夫。
蕭叔大心仍歸守蕭。
遣使往衛,請執猛獲。
再遣使往陳,請執南宮長萬。
公子目夷,時止五歲,侍于宋桓公之側,笑曰:“長萬不來矣!”宋公曰:“童子何以知之?”目夷曰:“勇力,人所敬也,宋之所棄,陳必庇之。
空手而行,何愛于我?”宋公大悟,乃命赍重寶以賂之。
先說宋使至衛,衛惠公問于群臣曰:“與猛獲,與不與孰便?”群臣皆曰:“人急而投我,奈何棄之?”大夫公孫耳谏曰:“天下之惡,一也。
宋之惡,猶衛之惡。
留一惡人,于衛何益?況衛、宋之好舊矣,不遣獲,宋必怒。
庇一人之惡,而失一國之歡,非計之善也。
”衛侯曰:“善。
”乃縛猛獲以畀宋。
再說宋使至陳,以重寶獻于陳宣公。
宣公貪其賂,許送長萬。
又慮長萬絕力難制,必須以計困之。
乃使公子結謂長萬曰:“寡君得吾子,猶獲十城。
宋人雖百請,猶不從也。
寡君恐吾子見疑,使結布腹心。
如以陳國褊小,更适大國,亦願從容數月,為吾子治車乘。
”長萬泣曰:“君能容萬,萬又何求?”公子結乃攜酒為歡,結為兄弟。
明日,長萬親至公子結之家稱謝。
公子結複留款,酒半,大出婢妾勸酬。
長萬歡飲大醉,卧于坐席。
公子結使力士以犀革包裹,用牛筋束之;并囚其老母,星夜傳至于宋。
至半路,長萬方醒,奮身蹴踏,革堅縛固,終不能脫。
将及宋城,犀革俱被掙破,手足皆露于外。
押送軍人以棰擊之,胫骨俱折。
宋桓公命與猛獲一同綁至市曹,剁為肉泥。
使庖人治為醢,遍賜群臣,曰:“人臣有不能事君者,視此醢矣!”八十歲老母,亦并誅之。
髯翁有詩歎曰: 可惜赳赳力絕倫,但知母子昧君臣。
到頭骈戮難追悔,好谕将來造逆人。
宋桓公以蕭叔大心有救亳之功,升蕭為附庸,稱大心為蕭君。
念華督死難,仍用其子家為司馬。
自是華氏世為宋大夫。
再說齊桓公自長勺大挫之後,深悔用兵。
乃委國管仲,日與婦人飲酒為樂。
有以國事來告者,桓公曰:“何不告仲父?”時有豎貂者,乃桓公之幸童。
因欲親近内庭,不便往來,乃自宮以進。
桓公憐之,寵信愈加,不離左右。
又齊之雍邑人名巫者,謂之雍巫,字易牙,為人多權術,工射禦,兼精于烹調之技。
一日,衛姬病,易牙和五味以進。
衛姬食之而愈,因愛近之。
易牙又以滋味媚豎貂,貂薦之于桓公。
桓公召易牙而問曰:“汝善調味乎?”對曰:“然。
”桓公戲曰:“寡人嘗鳥獸蟲魚之味幾遍矣。
所不知者,人肉味何如耳?”易牙既退,及午膳,獻蒸肉一盤,嫩如乳羊,而甘美過之。
桓公食之盡,問易牙曰:“此何肉,而美至此?”易牙跪而對曰:“此人肉也。
”桓公大驚,問:“何從得之?”易牙曰:“臣之長子三歲矣。
臣聞‘忠君者,不有其家。
’君未嘗人味,臣故殺子
長萬怒氣猶勃勃未息,提戟步行,及于朝門,遇大夫仇牧,問:“主公何在?”長萬曰:“昏君無禮,吾已殺之矣。
”仇牧笑曰:“将軍醉耶?”長萬曰:“吾非醉,乃實話也。
”遂以手中血污示之。
仇牧勃然變色,大罵:“弑逆之賊,天理不容!”便舉笏來擊長萬。
怎當得長萬有力如虎,擲戟于地,以手來迎。
左手将笏打落,右手一揮,正中其頭,頭如齑粉。
齒折,随手躍去,嵌入門内三寸。
真絕力也!仇牧已死,長萬乃拾起畫戟,緩步登車,旁若無人。
宋闵公即位共十年,隻因一句戲言,遂遭逆臣毒手。
春秋世亂,視弑君不啻割雞,可歎,可歎!史臣有《仇牧贊》雲: 世降道斁,綱常掃地。
堂簾不隔,君臣交戲。
君戲以言,臣戲以戟。
壯哉仇牧,以笏擊賊。
不畏強禦,忠肝瀝血。
死重泰山,名光日月。
太宰華督聞變,挺劍登車,将起兵讨亂。
行至東宮之西,正遇長萬。
長萬并不交言,一戟刺去,華督墜于車下,又複一戟殺之。
遂奉闵公之從弟公子遊為君,盡逐戴、武、宣、穆、莊之族。
群公子出奔蕭,公子禦說奔亳。
長萬曰:“禦說文而有才,且君之嫡弟,今在亳,必有變。
若殺禦說,群公子不足慮也。
”乃使其子南宮牛同猛獲率師圍亳。
冬十月,蕭叔大心率戴、武、宣、穆、莊五族之衆,又合曹國之師救亳。
公子禦說悉起亳人,開城接應。
内外夾攻,南宮牛大敗,被殺。
宋兵盡降于禦說。
猛獲不敢回宋,徑投衛國去了。
戴叔皮獻策于禦說:“即用降兵旗号,假稱南宮牛等已克亳邑,擒了禦說,得勝回朝。
”先使數人一路傳言,南宮長萬信之,不做準備。
群公子兵到,賺開城門,一擁而入,隻叫:“單要拿逆賊長萬一人,馀人勿得驚慌。
”長萬倉忙無計,急奔朝中,欲奉子遊出奔。
見滿朝俱是甲士填塞,有内侍走出,言:“子遊已被衆軍所殺。
”長萬長歎一聲,思列國惟陳與宋無交,欲待奔陳。
又想家有八十馀歲老母,歎曰:“天倫不可棄也!”複翻身至家,扶母登辇,左手挾戟,右手推辇而行,斬門而出,其行如風,無人敢攔阻者。
宋國至陳,相去二百六十馀裡,長萬推辇,一日便到。
如此神力,古今罕有。
卻說群公子既殺子遊,遂奉公子禦說即位,是為桓公。
拜戴叔皮為大夫。
選五族之賢者,為公族大夫。
蕭叔大心仍歸守蕭。
遣使往衛,請執猛獲。
再遣使往陳,請執南宮長萬。
公子目夷,時止五歲,侍于宋桓公之側,笑曰:“長萬不來矣!”宋公曰:“童子何以知之?”目夷曰:“勇力,人所敬也,宋之所棄,陳必庇之。
空手而行,何愛于我?”宋公大悟,乃命赍重寶以賂之。
先說宋使至衛,衛惠公問于群臣曰:“與猛獲,與不與孰便?”群臣皆曰:“人急而投我,奈何棄之?”大夫公孫耳谏曰:“天下之惡,一也。
宋之惡,猶衛之惡。
留一惡人,于衛何益?況衛、宋之好舊矣,不遣獲,宋必怒。
庇一人之惡,而失一國之歡,非計之善也。
”衛侯曰:“善。
”乃縛猛獲以畀宋。
再說宋使至陳,以重寶獻于陳宣公。
宣公貪其賂,許送長萬。
又慮長萬絕力難制,必須以計困之。
乃使公子結謂長萬曰:“寡君得吾子,猶獲十城。
宋人雖百請,猶不從也。
寡君恐吾子見疑,使結布腹心。
如以陳國褊小,更适大國,亦願從容數月,為吾子治車乘。
”長萬泣曰:“君能容萬,萬又何求?”公子結乃攜酒為歡,結為兄弟。
明日,長萬親至公子結之家稱謝。
公子結複留款,酒半,大出婢妾勸酬。
長萬歡飲大醉,卧于坐席。
公子結使力士以犀革包裹,用牛筋束之;并囚其老母,星夜傳至于宋。
至半路,長萬方醒,奮身蹴踏,革堅縛固,終不能脫。
将及宋城,犀革俱被掙破,手足皆露于外。
押送軍人以棰擊之,胫骨俱折。
宋桓公命與猛獲一同綁至市曹,剁為肉泥。
使庖人治為醢,遍賜群臣,曰:“人臣有不能事君者,視此醢矣!”八十歲老母,亦并誅之。
髯翁有詩歎曰: 可惜赳赳力絕倫,但知母子昧君臣。
到頭骈戮難追悔,好谕将來造逆人。
宋桓公以蕭叔大心有救亳之功,升蕭為附庸,稱大心為蕭君。
念華督死難,仍用其子家為司馬。
自是華氏世為宋大夫。
再說齊桓公自長勺大挫之後,深悔用兵。
乃委國管仲,日與婦人飲酒為樂。
有以國事來告者,桓公曰:“何不告仲父?”時有豎貂者,乃桓公之幸童。
因欲親近内庭,不便往來,乃自宮以進。
桓公憐之,寵信愈加,不離左右。
又齊之雍邑人名巫者,謂之雍巫,字易牙,為人多權術,工射禦,兼精于烹調之技。
一日,衛姬病,易牙和五味以進。
衛姬食之而愈,因愛近之。
易牙又以滋味媚豎貂,貂薦之于桓公。
桓公召易牙而問曰:“汝善調味乎?”對曰:“然。
”桓公戲曰:“寡人嘗鳥獸蟲魚之味幾遍矣。
所不知者,人肉味何如耳?”易牙既退,及午膳,獻蒸肉一盤,嫩如乳羊,而甘美過之。
桓公食之盡,問易牙曰:“此何肉,而美至此?”易牙跪而對曰:“此人肉也。
”桓公大驚,問:“何從得之?”易牙曰:“臣之長子三歲矣。
臣聞‘忠君者,不有其家。
’君未嘗人味,臣故殺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