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回 衛侯朔抗王入國 齊襄公出獵遇鬼

關燈
卻說王姬至齊,與襄公成婚。

    那王姬生性貞靜幽閑,言動不苟。

    襄公是個狂淫之輩,不甚相得。

    王姬在宮數月,備聞襄公淫妹之事,默然自歎:“似此蔑倫悖理,禽獸不如。

    吾不幸錯嫁匪人,是吾命也!”郁郁成疾,不及一年,遂卒。

     襄公自王姬之死,益無忌憚。

    心下思想文姜,僞以狩獵為名,不時往禚。

    遣人往祝邱,密迎文姜到禚,晝夜淫樂。

    恐魯莊公發怒,欲以兵威脅之。

    乃親率重兵襲紀,取其郱、鄑、郚、三邑之地。

    兵移酅城,使人告紀侯:“速寫降書,免至滅絕。

    ”紀侯歎曰:“齊吾世仇。

    吾不能屈膝仇人之庭,以求苟活也!”乃使夫人伯姬作書,遣人往魯求救。

    齊襄公出令曰:“有救紀者,寡人先移兵伐之!”魯莊公遣使如鄭,約他同力救紀。

    鄭伯子儀,因厲公在栎,謀襲鄭國,不敢出師,使人來辭。

    魯侯孤掌難鳴,行至滑地,懼齊兵威,留宿三日而返。

    紀侯聞魯兵退回,度不能守,将城池、妻子,交付其弟嬴季,拜别宗廟,大哭一場,半夜開門而出,不知所終。

     嬴季謂諸大臣曰:“死國與存祀,二者孰重?”諸大夫皆曰:“存祀為重。

    ”嬴季曰:“苟能存紀宗廟,吾何惜自屈?”即寫降書,願為齊外臣,守酅宗廟。

    齊侯許之。

    嬴季遂将紀國土地戶口之數,盡納于齊,叩首乞哀。

    齊襄公收其版籍,于紀廟之旁,割三十戶以供紀祭祀,号嬴季為廟主。

    紀伯姬驚悸而卒。

    襄公命葬以夫人之禮,以媚于魯。

    伯姬之娣叔姬,乃昔日從嫁者,襄公欲送之歸魯。

    叔姬曰:“婦人之義,既嫁從夫。

    生為嬴氏婦,死為嬴氏鬼,舍此安歸乎?”襄公乃聽其居酅守節。

    後數年而卒。

    史官贊雲: 世衰俗敝,淫風相襲。

    齊公亂妹,新台娶媳。

     禽行獸心,倫亡紀佚。

    小邦妾媵,矢節從一。

     甯守故廟,不歸宗國。

    卓哉叔姬,柏舟同式! 按齊襄公滅紀之歲,乃周莊王七年也。

     是年,楚武王熊通,以随侯不朝,複興兵伐随,未至而薨。

    令尹鬥祈,莫敖屈重,秘不發喪。

    出奇兵從間道直逼随城。

    随懼,行成。

    屈重僞以王命,入盟随侯。

    大軍既濟漢水,然後發喪。

    子熊赀即位,是為文王。

    此事不提。

     再說齊襄公滅紀凱旋,文姜于路迎接其兄,至于祝邱,盛為燕享。

    用兩君相見之禮,彼此酬酢,大犒齊軍。

    又與襄公同至禚地,留連歡宿。

    襄公乃使文姜作書,召魯莊公來禚地相會。

    莊公恐違母命,遂至禚谒見文姜。

    文姜使莊公以甥舅之禮,見齊襄公,且謝葬紀伯姬之事。

    莊公亦不能拒,勉強從之。

    襄公大喜,亦具享禮款待莊公。

    時襄公新生一女,文姜以莊公内主尚虛,令其訂約為婚。

    莊公曰:“彼女尚血胞,非吾配也。

    ”文姜怒曰:“汝欲疏母族耶?”襄公亦以長幼懸隔為嫌。

    文姜曰:“待二十年而嫁,亦未晚也。

    ”襄公懼失文姜之意,莊公亦不敢違母命,兩下隻得依允。

    甥舅之親,複加甥舅,情愈親密。

    二君并車馳獵于禚地之野,莊公矢不虛發,九射九中。

    襄公稱贊不已。

    野人竊指魯莊公戲曰:“此吾君假子也!”莊公怒,使左右蹤迹其人,殺之。

    襄公亦不嗔怪。

    史臣論莊公有母無父,忘親事仇。

    作詩诮雲: 車中飲恨已多年,甘與仇雠共戴天。

     莫怪野人呼假子,已同假父作姻緣。

     文姜自魯、齊同狩之後,益無忌憚,不時與齊襄公聚于一處。

    或于防,或于谷,或時直至齊都,公然留宿宮中,俨如夫婦。

    國人作《載驅》之詩,以刺文姜。

    詩雲: 載驅薄薄,簟茀朱鞹。

     魯道有蕩,齊子發夕。

     汶水滔滔,行人儦儦。

     魯道有蕩,齊子遊遨。

     薄薄者,疾驅之貌。

    簟,席,所以鋪車。

    茀,車後戶。

    朱鞹者,以朱漆獸皮。

    皆車飾也。

    齊子指文姜。

    言文姜乘此車而至齊。

    儦儦,衆貌;言其仆從之多也。

    又有《敝笱》之詩,以刺莊公。

    詩雲: 敝笱在梁,其魚鲂鳏。

     齊子歸止,其從如雲。

     敝笱在梁,其魚鲂鳏。

     齊子歸止,其從如水。

     笱者,取魚之器。

    言敝壞之罟,不能制大魚,以喻魯莊公不能防閑文姜,任其仆從出入無禁也。

     且說齊襄公自禚回國,衛侯朔迎賀滅紀之功,再請伐衛之期。

    襄公曰:“今王姬已卒,此舉無礙。

    但非連合諸侯,不為公舉。

    君少待之。

    ”衛侯稱謝。

    過數日,襄公遣使約會宋、魯、陳、蔡四國之君,一同伐衛,共納惠公。

    其檄雲: 天禍衛國,生逆臣洩、職,擅行廢立。

    緻衛君越在敝邑,于今七年。

    孤坐不安席。

    以疆場多事,不即誅讨。

    今幸少閑,悉索敝賦,願從諸君之後,左右衛君,以誅衛之不當立者! 時周莊王八年之冬也。

     齊襄公出車五百乘,同衛侯朔先至衛境。

    四國之君,各引兵來會。

    那四路諸侯:宋闵公捷,魯莊公同,陳宣公杵臼,蔡哀侯獻舞。

    衛侯聞五國兵至,與公子洩、公子職商議,遣大夫甯跪告急于周。

    莊王問群臣:“誰能為我救衛者?”周公忌父,西虢公伯皆曰:“王室自伐鄭損威以後,号令不行。

    今齊侯諸兒,不念王姬一脈之親,鸠合四國,以納君為名。

    名順兵強,不可敵也。

    ”左班中最下一人挺身出曰:“二公之言差矣!四國但隻強耳,安得言名順乎?”衆人視之,乃下士子突也。

    周公曰:“諸侯失國,諸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