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

關燈
詞曰: 道德三皇五帝,功名夏後商周;英雄五霸鬧春秋,頃刻興亡過手。

     青史幾行名姓,北邙無數荒丘;前人田地後人收,說甚龍争虎鬥。

     話說周朝,自武王伐纣,即天子位,成康繼之,那都是守成令主。

    又有周公、召公、畢公、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,真個文修武偃,物阜民安。

    自武王八傳至于夷王,觐禮不明,諸侯漸漸強大。

    到九傳厲王,暴虐無道,為國人所殺。

    此乃千百年民變之始。

    又虧周召二公同心協力,立太子靖為王,是為宣王。

    那一朝天子,卻又英明有道,任用賢臣方叔、召虎、尹吉甫、申伯、仲山甫等,複修文、武、成、康之政,周室赫然中興。

    有詩為證: 夷厲相仍政不綱,任賢圖治賴宣王。

     共和若沒中興主,周曆安能八百長! 卻說宣王雖說勤政,也到不得武王丹書受戒,戶牖置銘,雖說中興,也到不得成康時教化大行,重譯獻雉。

    至三十九年,姜戎抗命,宣王禦駕親征,敗績于千畝,車徒大損,思為再舉之計,又恐軍數不充,親自料民于太原。

    ──那太原,即今固原州,正是鄰近戎狄之地。

    料民者,将本地戶口,按籍查閱,觀其人數之多少,車馬粟刍之饒乏,好做準備,征調出征。

    ──太宰仲山甫進谏不聽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雲: 犬彘何須辱劍铓?隋珠彈雀總堪傷! 皇威亵盡無能報,枉自将民料一場。

     再說宣王在太原料民回來,離鎬京不遠,催趱車辇,連夜進城。

    忽見市上小兒數十為群,拍手作歌,其聲如一。

    宣王乃停辇而聽之。

    歌曰: 月将升,日将沒。

    檿弧箕箙,幾亡周國。

     宣王甚惡其語。

    使禦者傳令,盡拘衆小兒來問。

    群兒當時驚散,止拿得長幼二人,跪于辇下。

    宣王問曰:“此語何人所造?”幼兒戰懼不言;那年長的答曰:“非出吾等所造。

    三日前,有紅衣小兒,到于市中,教吾等念此四句。

    不知何故,一時傳遍,滿京城小兒不約而同,不止一處為然也。

    ”宣王問曰:“如今紅衣小兒何在?”答曰:“自教歌之後,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”宣王嘿然良久,叱去兩兒。

    即召司市官,吩咐傳谕禁止:“若有小兒再歌此詞者,連父兄同罪。

    ”當夜回宮無話。

     次日早朝,三公六卿,齊集殿下,拜舞起居畢。

    宣王将夜來所聞小兒之歌,述于衆臣:“此語如何解說?”大宗伯召虎對曰:“檿是山桑木名,可以為弓,故曰檿弧。

    箕,草名,可結之以為箭袋,故曰箕箙。

    據臣愚見:國家恐有弓矢之變。

    ”太宰仲山甫奏曰:“弓矢,乃國家用武之器。

    王今料民太原,思欲報犬戎之仇,若兵連不解,必有亡國之患矣!”宣王口雖不言,點頭道是。

    又問:“此語傳自紅衣小兒。

    那紅衣小兒,還是何人?”太史伯陽父奏曰:“凡街市無根之語,謂之謠言。

    上天儆戒人君,命熒惑星化為小兒,造作謠言,使群兒習之,謂之童謠。

    小則寓一人之吉兇,大則系國家之興敗。

    熒惑火星,是以色紅。

    今日亡國之謠,乃天所以儆王也。

    ”宣王曰:“朕今赦姜戎之罪,罷太原之兵,将武庫内所藏弧矢,盡行焚棄,再令國中不許造賣。

    其禍可息乎?”伯陽父答曰:“臣觀天象,其兆已成,似在王宮之内,非關外間弓矢之事,必主後世有女主亂國之禍。

    況謠言曰:‘月将升,日将沒’,日者,人君之象,月乃陰類,日沒月升,陰進陽衰,其為女主幹政明矣。

    ”宣王又曰:“朕賴姜後主六宮之政,甚有賢德,其進禦宮嫔,皆出選擇,女禍從何而來耶?”伯陽父答曰:“謠言‘将升’‘将沒’,原非目前之事,況‘将’之為言,且然而未必之詞。

    王今修德以禳之,自然化兇為吉。

    弧矢不須焚棄。

    ”宣王聞奏,且信且疑,不樂而罷。

    起駕回宮。

     姜後迎入。

    坐定,宣王遂将群臣之語,備細述于姜後。

    姜後曰:“宮中有一異事,正欲啟奏。

    ”王問:“有何異事?”姜後奏曰:“今有先王手内老宮人,年五十馀,自先朝懷孕,到今四十馀年,昨夜方生一女。

    ”宣王大驚,問曰:“此女何在?”姜後曰:“妾思此乃不祥之物,已令人将草席包裹,抛棄于二十裡外清水河中矣。

    ”宣王即宣老宮人到宮,問其得孕之故。

    老宮人跪而答曰:“婢子聞夏桀王末年,褒城有神人,化為二龍,降于王庭,口流涎沫,忽作人言,謂桀王曰:‘吾乃褒城之二君也。

    ’桀王恐懼,欲殺二龍,命太史占之,不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