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五回 三大帥平定蘇峻
關燈
小
中
大
相持一月,城中糧盡,兵民自亂,被韓晃攻入。
桓彜親自出阻,為韓晃兵以飛石擊死。
彜妻劉氏抱其幼子桓溫等五人,步走至外母家中,得免其禍。
韓晃安慰百姓,引兵還湖陰見峻。
峻喜,重賞之。
又有親将路永、賈甯上言,勸峻盡誅朝中大臣,另樹心腹,以杜内患,好退外兵。
蘇峻雅敬王導,又已複西陽王為太宰,鐘雅又密語哄誘峻,為此數人乃不允議。
甯、永二人見不聽其言,乃私謂曰:“今不納吾二人之勸,異日必為衆臣所誅。
主帥敗可立見矣,何為與之同族乎?”以是貳于蘇峻,頗漏于言。
王導聞之,揣知其心,密使袁耽往說路、賈二人。
二人接見,問曰:“鄉裡今為何事光降?有甚見谕?”耽曰:“吾因二君忠事蘇公,獲成極品之貴。
今彼恃強忽功,不聽二君佳言,拂乃美意。
又聞其怪君貳彼,心甚不怿,将有害及。
吾以鄉中微末,惜君有才枉用,故特幹冒相告,思君既與兩不相得,則雖日進良謀,将反見逆矣。
”路、賈曰:“相從至此地位,一時難異,将焉處之?”耽曰:“智士貴于知機。
今晉國忠義之兵雲集東西,不下五十馀萬,朝中臣宰悉其故舊。
峻以為盜發身,附之者少,豈以一人能抵千百之衆乎?知其不久必敗,敗則君安歸乎?依吾鄉愚之見,不若投見王司徒,以作忠臣,上可保全宗祀以享爵祿,下可保全家眷以留清譽,何為沉滞于亂途之中乎?”二人被耽所說,謝而送之。
次日,面詣王導府中求見。
王導曰:“吾在此間與蘇公共處,兵權在外。
二卿可奔白石壘去見陶侃、溫峤。
吾以書付你帶去,達卿之意,必得重用。
隻要盡忠報國便是。
”永、甯求書,悄悄搭民船徑至陶、溫軍中投拜,獻上王導薦保之書。
侃、峤大悅,即授路永、賈甯為荊江參軍,盡得知蘇峻強弱虛實。
峻聞二人去透漏消息,亦堅守不戰。
相持累月,溫峤乏糧,知荊襄運米至侃營,峤乃托議事,欲求分糧給軍。
因前有人背谮溫峤以先發兵,并毛寶勸等同進之語,侃亦不快于峤。
茲因請糧,乃面讓峤曰:“君自恃英雄,首先發兵獨進,欲奪上功,何乃不預備兵糧?今此有事之時,而反取給于吾,吾雖有些須之至,亦要應自軍兵之用,何能假貸君也?脫若向日見餘在鎮,君又豈可望吾給也?今既食盡,不如釋賊,吾且西歸,以待再舉。
”峤大驚,忿謂陶侃曰:“三軍合戰,貴自克和。
昔光武之濟昆陽,孟德之拔官渡,皆以寡克衆,以和取勝。
今峻、約小豎,罪逆滔天,何憂不成?仁公奈何舍垂成之功,誤進取之計哉?且天子幽逼,社稷危殆,正臣子肝腦塗地之日。
峤與公俱受國恩,事若克濟,則君臣同榮;如其不捷,當灰身以報先帝可也。
睹今之勢,仇怨已結,義無旋踵,譬猶騎虎,安可中下?公今違衆西返,人情必沮,沮則必敗,敗則忿生,恐義旗将回指于公,慮有孫堅遇黃祖之事起耳。
”乃竟别去。
毛寶因峻不出兵,亦來見侃商議,聞知有對峤西歸之語,慌入謂曰:“軍政之事,有進無退,但宜戒誓三軍,效死而進。
設一退散,必被所追,恐緻滅亡。
至若慮其待守不戰,兵心解倦,試再與寶一萬人馬,燒賊屯糧之所,他亦無所恃,自然思戰幸勝。
此地水兵利便,我勝彼多矣。
若寶不能成功,那時公回,人心無恨矣。
”陶侃乃依其言,點精兵七千,益寶使去。
竟陵太守李旸解糧赴侃,見侃不快于峤,乃亦進勸曰:“溫平南乏食,自來求貸于明府大人,大人執而不與。
設使大事不濟,大人雖有馀粟,安得而食之?”陶侃聽言豁悟,分糧米萬石,使李旸親送至峤營中去。
峤得糧大喜,親詣侃營拜謝,商議大事。
隻待毛寶消息一到,即便進攻。
卻說毛寶引兵歸湓口,留兵五千守營,自領精兵五千前去劫糧。
副将鮑德、洪韬曰:“吾知賊糧皆分積于姑熟、句容二處。
主帥若此前去,不但無功,且恐反被所擒戮矣。
”寶曰:“若然,何以為計?吾領兵幹此一事,豈可歇得?”洪韬曰:“主帥休憂,但共思一計,悄悄而去,可以建功也。
”寶曰:“我有主意了。
今将民船暗藏兵士,潛到近處,乘夜起岸,先用幾個精細人入城,至夜訪其倉廒之所,放火燒之。
若見煙起,兵士隻向城下呐喊,他必驚慌,無心救火,得燒其糧,便是功矣。
”洪韬曰:“此謀極妙。
隻要募求善于飛檐走脊者數人方可。
”言畢,有二壯士向前願去,一名陳風,一名施策。
寶曰:“二好漢肯行,有何妙策?聊試言之。
”風、策乃向寶前密言曰:“吾乃樵夫,嘗在句容、姑熟賣柴,城中認得我的多,尚不知我從軍。
今乞主帥每處撥精兵三千,使鮑德、洪韬分管,前去授以計策。
我
桓彜親自出阻,為韓晃兵以飛石擊死。
彜妻劉氏抱其幼子桓溫等五人,步走至外母家中,得免其禍。
韓晃安慰百姓,引兵還湖陰見峻。
峻喜,重賞之。
又有親将路永、賈甯上言,勸峻盡誅朝中大臣,另樹心腹,以杜内患,好退外兵。
蘇峻雅敬王導,又已複西陽王為太宰,鐘雅又密語哄誘峻,為此數人乃不允議。
甯、永二人見不聽其言,乃私謂曰:“今不納吾二人之勸,異日必為衆臣所誅。
主帥敗可立見矣,何為與之同族乎?”以是貳于蘇峻,頗漏于言。
王導聞之,揣知其心,密使袁耽往說路、賈二人。
二人接見,問曰:“鄉裡今為何事光降?有甚見谕?”耽曰:“吾因二君忠事蘇公,獲成極品之貴。
今彼恃強忽功,不聽二君佳言,拂乃美意。
又聞其怪君貳彼,心甚不怿,将有害及。
吾以鄉中微末,惜君有才枉用,故特幹冒相告,思君既與兩不相得,則雖日進良謀,将反見逆矣。
”路、賈曰:“相從至此地位,一時難異,将焉處之?”耽曰:“智士貴于知機。
今晉國忠義之兵雲集東西,不下五十馀萬,朝中臣宰悉其故舊。
峻以為盜發身,附之者少,豈以一人能抵千百之衆乎?知其不久必敗,敗則君安歸乎?依吾鄉愚之見,不若投見王司徒,以作忠臣,上可保全宗祀以享爵祿,下可保全家眷以留清譽,何為沉滞于亂途之中乎?”二人被耽所說,謝而送之。
次日,面詣王導府中求見。
王導曰:“吾在此間與蘇公共處,兵權在外。
二卿可奔白石壘去見陶侃、溫峤。
吾以書付你帶去,達卿之意,必得重用。
隻要盡忠報國便是。
”永、甯求書,悄悄搭民船徑至陶、溫軍中投拜,獻上王導薦保之書。
侃、峤大悅,即授路永、賈甯為荊江參軍,盡得知蘇峻強弱虛實。
峻聞二人去透漏消息,亦堅守不戰。
相持累月,溫峤乏糧,知荊襄運米至侃營,峤乃托議事,欲求分糧給軍。
因前有人背谮溫峤以先發兵,并毛寶勸等同進之語,侃亦不快于峤。
茲因請糧,乃面讓峤曰:“君自恃英雄,首先發兵獨進,欲奪上功,何乃不預備兵糧?今此有事之時,而反取給于吾,吾雖有些須之至,亦要應自軍兵之用,何能假貸君也?脫若向日見餘在鎮,君又豈可望吾給也?今既食盡,不如釋賊,吾且西歸,以待再舉。
”峤大驚,忿謂陶侃曰:“三軍合戰,貴自克和。
昔光武之濟昆陽,孟德之拔官渡,皆以寡克衆,以和取勝。
今峻、約小豎,罪逆滔天,何憂不成?仁公奈何舍垂成之功,誤進取之計哉?且天子幽逼,社稷危殆,正臣子肝腦塗地之日。
峤與公俱受國恩,事若克濟,則君臣同榮;如其不捷,當灰身以報先帝可也。
睹今之勢,仇怨已結,義無旋踵,譬猶騎虎,安可中下?公今違衆西返,人情必沮,沮則必敗,敗則忿生,恐義旗将回指于公,慮有孫堅遇黃祖之事起耳。
”乃竟别去。
毛寶因峻不出兵,亦來見侃商議,聞知有對峤西歸之語,慌入謂曰:“軍政之事,有進無退,但宜戒誓三軍,效死而進。
設一退散,必被所追,恐緻滅亡。
至若慮其待守不戰,兵心解倦,試再與寶一萬人馬,燒賊屯糧之所,他亦無所恃,自然思戰幸勝。
此地水兵利便,我勝彼多矣。
若寶不能成功,那時公回,人心無恨矣。
”陶侃乃依其言,點精兵七千,益寶使去。
竟陵太守李旸解糧赴侃,見侃不快于峤,乃亦進勸曰:“溫平南乏食,自來求貸于明府大人,大人執而不與。
設使大事不濟,大人雖有馀粟,安得而食之?”陶侃聽言豁悟,分糧米萬石,使李旸親送至峤營中去。
峤得糧大喜,親詣侃營拜謝,商議大事。
隻待毛寶消息一到,即便進攻。
卻說毛寶引兵歸湓口,留兵五千守營,自領精兵五千前去劫糧。
副将鮑德、洪韬曰:“吾知賊糧皆分積于姑熟、句容二處。
主帥若此前去,不但無功,且恐反被所擒戮矣。
”寶曰:“若然,何以為計?吾領兵幹此一事,豈可歇得?”洪韬曰:“主帥休憂,但共思一計,悄悄而去,可以建功也。
”寶曰:“我有主意了。
今将民船暗藏兵士,潛到近處,乘夜起岸,先用幾個精細人入城,至夜訪其倉廒之所,放火燒之。
若見煙起,兵士隻向城下呐喊,他必驚慌,無心救火,得燒其糧,便是功矣。
”洪韬曰:“此謀極妙。
隻要募求善于飛檐走脊者數人方可。
”言畢,有二壯士向前願去,一名陳風,一名施策。
寶曰:“二好漢肯行,有何妙策?聊試言之。
”風、策乃向寶前密言曰:“吾乃樵夫,嘗在句容、姑熟賣柴,城中認得我的多,尚不知我從軍。
今乞主帥每處撥精兵三千,使鮑德、洪韬分管,前去授以計策。
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