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五回 三大帥平定蘇峻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祖約在曆陽得蘇峻檄文,令攻湓口,即令祖渙帶大将桓撫為先鋒,帥精兵一萬,徑趨湓口。
守将毛寶探得,急點兵馬出寨阻敵。
兩邊成陣,未及打話,祖将桓撫手舞宣花大斧,沖殺過陣。
毛寶挺槍接住,二人各逞威風,狠戰上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祖渙見毛寶武藝精熟,恐撫有失,乃悄地取弓搭箭,馳馬而出,一箭射中毛寶左腿。
寶令軍人拔箭,已為深透二寸馀。
取得箭出,血流滿靴。
寶忿怒,忍痛再進,複戰十馀合,一槍刺中桓撫肩坎,撫退入陣。
官兵見勝,大喊湧進。
祖渙慌自來敵。
毛寶馬近,大喝:“休走!”渙乃不敢抵戰,兵士又皆望風而去。
寶叫曰:“天使賊敗,不可不殺,各宜用命!”于是兵卒聽言奮激,勇氣益倍,追二十馀裡,殺死五千馀人。
渙乃徑奔還曆陽而去。
寶使人獻首級一千報捷,陶侃、溫峤見勝祖約,即遣人報知郄鑒。
鑒氣亦勵,唯備戰峻,卻好桓彜使破虜将軍王育将兵五千來助。
兩軍方才接刃,育從西邊奮力殺入峻陣,峻一時見其驟至,不知何人,中軍退動。
郄鑒呼曰:“賊兵走矣,努力向前,可擒蘇峻!各宜用心!”兵士聽言,悉以為真,喊聲震地,争競向前,果獲大勝。
峻走二十馀裡,方敢紮住,折兵二千。
探知是桓彜使王育來助,敗己一陣,乃深恨桓彜、王育。
按《傳》:王育字伯春,京兆人。
少孤貧,每觀小學,必歔欷流涕。
稍長,為人牧羊出郊外,折蒲學書,忘于看守,遺失羊五腔,為羊主所責,将鬻己身以償羊價。
同郡有達士許子章,聞而嘉之,以錢代育賠償,更給與衣食,使與其子同學,肄業遂博通經史,喜看兵書子章。
以兄之女妻育,另立宅舍,分産以養之。
本州太守杜宣聞其有能,召為主簿事掾。
宣以過慈,被黜為萬年令。
有杜縣新尹過其邑,名王攸,恃才矜族,每欲責人。
宣以曾為太守,不出迎迓。
攸詣其邑相見,罪宣不迎己,即便肆言曰:“卿往時為二千石刺一郡,吾合敬也。
今與吾并職,當以家世才名論,理合迎我。
欲以小萑遇我,而使畏死鹞乎?”宣不語。
王育相從在旁,怪其欺傲,執刀向前叱曰:“我府君以非其罪黜降,乃日月之蝕耳,不久當升,光被四海。
汝乃一小縣令,敢辱吾府君乎?此刀能怒狂人者!”杜宣恐其害攸,慌自抱住,育乃止步。
自此,人頌其能。
有司舉于朝,擢武陽令,為政清約,宿盜潛奔他邑。
撫院知其有武備,奏遷并州督護,從征有功,升破虜将軍,出守桂林。
因王敦反,欲勒其從,育乃遁。
至是聞蘇峻反,桓彜不赴勤王,乃詣宣城涕泣激之。
桓彜分兵五千,授先鋒,詣溫峤聽調。
至京口,見蘇峻攻擊郄鑒,乃奮力向前,大破匡孝、路永一陣。
蘇峻聞敗氣奪。
蘇峻被鑒、育兩頭夾進,大敗而走,深恨桓彜,又恐其再來勢盛,乃命賊将韓晃往宣城攻彜。
彜聞知晃至,将兵進屯泾縣。
聽得峻、約遷帝徙石頭城,頓足懊惱。
從事裨惠曰:“今蘇賊勢大,又挾天子之令,吾等兵弱,焉能與彼為戰?不若以書僞與通和,權免目前之禍,然後徑趨溫太真軍中,共議破賊,方得全美。
”彜曰:“吾受國恩,義當效命,焉可忍诟蒙辱,與醜逆相通乎?韓晃小賊,何足懼哉?”乃點兵士五千,付裨将俞縱出屯蘭石以拒韓晃,涕泣送之,執手囑曰:“君先行,吾即自至。
當念忠義二字,努力破賊。
如其不濟,亦是命也。
”縱再拜領諾。
至蘭石一日,韓晃率兵一萬五千來到。
縱知,出十裡要路守住。
晃見有阻,布陣出馬責縱曰:“桓内史不過區區些小之郡,思欲抗我?前蕪湖阻吾入京,昨遣王育京口遏吾兵路,今又抗吾奉诏征庾亮之師,何此結怨?好好從吾,共擒誤國之庾亮,萬事皆休。
否則,立斬汝首!”俞縱大罵曰:“附逆賊奴,欺逼帝主,淩辱大臣,罪當萬死,敢此胡言?”晃聽之,怒喝而進。
二人戰有三十馀合,晃兵多,一齊湧上。
縱兵少,被其沖敗,退屯蘭石。
晃因初到,地理不熟,亦不追趕。
俞縱嚴戒軍士備戰。
軍衆曰:“韓晃骁勇,兵皆精銳,戰恐難勝。
不如退回宣城,再作他議。
”縱怒,拔刀砍案曰:“吾受桓侯大恩,臨行重托,理合死報,何為懼而退哉?吾之所以不負桓侯者,猶桓侯之不負國家也!有再言退者,乃不義之人,定按軍法!”言未已,韓晃又到,俞縱領兵出拒。
兩下布成陣勢,晃恃兵多,輪刀直殺過陣,縱挺槍接住。
二人戰未十合,蘇峻使侄蘇頤引兵三千來助。
縱兵見之,争相遁走。
俞縱獨自奮戰,一槍刺死蘇頤。
韓晃大怒,喝兵圍上,縱為亂軍所殺。
韓晃引兵至泾縣,桓彜退回宣城,晃即追至宣城,使兵重重圍住。
守将毛寶探得,急點兵馬出寨阻敵。
兩邊成陣,未及打話,祖将桓撫手舞宣花大斧,沖殺過陣。
毛寶挺槍接住,二人各逞威風,狠戰上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祖渙見毛寶武藝精熟,恐撫有失,乃悄地取弓搭箭,馳馬而出,一箭射中毛寶左腿。
寶令軍人拔箭,已為深透二寸馀。
取得箭出,血流滿靴。
寶忿怒,忍痛再進,複戰十馀合,一槍刺中桓撫肩坎,撫退入陣。
官兵見勝,大喊湧進。
祖渙慌自來敵。
毛寶馬近,大喝:“休走!”渙乃不敢抵戰,兵士又皆望風而去。
寶叫曰:“天使賊敗,不可不殺,各宜用命!”于是兵卒聽言奮激,勇氣益倍,追二十馀裡,殺死五千馀人。
渙乃徑奔還曆陽而去。
寶使人獻首級一千報捷,陶侃、溫峤見勝祖約,即遣人報知郄鑒。
鑒氣亦勵,唯備戰峻,卻好桓彜使破虜将軍王育将兵五千來助。
兩軍方才接刃,育從西邊奮力殺入峻陣,峻一時見其驟至,不知何人,中軍退動。
郄鑒呼曰:“賊兵走矣,努力向前,可擒蘇峻!各宜用心!”兵士聽言,悉以為真,喊聲震地,争競向前,果獲大勝。
峻走二十馀裡,方敢紮住,折兵二千。
探知是桓彜使王育來助,敗己一陣,乃深恨桓彜、王育。
按《傳》:王育字伯春,京兆人。
少孤貧,每觀小學,必歔欷流涕。
稍長,為人牧羊出郊外,折蒲學書,忘于看守,遺失羊五腔,為羊主所責,将鬻己身以償羊價。
同郡有達士許子章,聞而嘉之,以錢代育賠償,更給與衣食,使與其子同學,肄業遂博通經史,喜看兵書子章。
以兄之女妻育,另立宅舍,分産以養之。
本州太守杜宣聞其有能,召為主簿事掾。
宣以過慈,被黜為萬年令。
有杜縣新尹過其邑,名王攸,恃才矜族,每欲責人。
宣以曾為太守,不出迎迓。
攸詣其邑相見,罪宣不迎己,即便肆言曰:“卿往時為二千石刺一郡,吾合敬也。
今與吾并職,當以家世才名論,理合迎我。
欲以小萑遇我,而使畏死鹞乎?”宣不語。
王育相從在旁,怪其欺傲,執刀向前叱曰:“我府君以非其罪黜降,乃日月之蝕耳,不久當升,光被四海。
汝乃一小縣令,敢辱吾府君乎?此刀能怒狂人者!”杜宣恐其害攸,慌自抱住,育乃止步。
自此,人頌其能。
有司舉于朝,擢武陽令,為政清約,宿盜潛奔他邑。
撫院知其有武備,奏遷并州督護,從征有功,升破虜将軍,出守桂林。
因王敦反,欲勒其從,育乃遁。
至是聞蘇峻反,桓彜不赴勤王,乃詣宣城涕泣激之。
桓彜分兵五千,授先鋒,詣溫峤聽調。
至京口,見蘇峻攻擊郄鑒,乃奮力向前,大破匡孝、路永一陣。
蘇峻聞敗氣奪。
蘇峻被鑒、育兩頭夾進,大敗而走,深恨桓彜,又恐其再來勢盛,乃命賊将韓晃往宣城攻彜。
彜聞知晃至,将兵進屯泾縣。
聽得峻、約遷帝徙石頭城,頓足懊惱。
從事裨惠曰:“今蘇賊勢大,又挾天子之令,吾等兵弱,焉能與彼為戰?不若以書僞與通和,權免目前之禍,然後徑趨溫太真軍中,共議破賊,方得全美。
”彜曰:“吾受國恩,義當效命,焉可忍诟蒙辱,與醜逆相通乎?韓晃小賊,何足懼哉?”乃點兵士五千,付裨将俞縱出屯蘭石以拒韓晃,涕泣送之,執手囑曰:“君先行,吾即自至。
當念忠義二字,努力破賊。
如其不濟,亦是命也。
”縱再拜領諾。
至蘭石一日,韓晃率兵一萬五千來到。
縱知,出十裡要路守住。
晃見有阻,布陣出馬責縱曰:“桓内史不過區區些小之郡,思欲抗我?前蕪湖阻吾入京,昨遣王育京口遏吾兵路,今又抗吾奉诏征庾亮之師,何此結怨?好好從吾,共擒誤國之庾亮,萬事皆休。
否則,立斬汝首!”俞縱大罵曰:“附逆賊奴,欺逼帝主,淩辱大臣,罪當萬死,敢此胡言?”晃聽之,怒喝而進。
二人戰有三十馀合,晃兵多,一齊湧上。
縱兵少,被其沖敗,退屯蘭石。
晃因初到,地理不熟,亦不追趕。
俞縱嚴戒軍士備戰。
軍衆曰:“韓晃骁勇,兵皆精銳,戰恐難勝。
不如退回宣城,再作他議。
”縱怒,拔刀砍案曰:“吾受桓侯大恩,臨行重托,理合死報,何為懼而退哉?吾之所以不負桓侯者,猶桓侯之不負國家也!有再言退者,乃不義之人,定按軍法!”言未已,韓晃又到,俞縱領兵出拒。
兩下布成陣勢,晃恃兵多,輪刀直殺過陣,縱挺槍接住。
二人戰未十合,蘇峻使侄蘇頤引兵三千來助。
縱兵見之,争相遁走。
俞縱獨自奮戰,一槍刺死蘇頤。
韓晃大怒,喝兵圍上,縱為亂軍所殺。
韓晃引兵至泾縣,桓彜退回宣城,晃即追至宣城,使兵重重圍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