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〇回 二趙争雄奪荥陽

關燈
将欲退,又遇張賀度等從城中殺至。

    康平肩中兩槍,負痛而走。

    劉趙之兵大亂,自相踐踏,混鬥殺死滿地。

    劉胤、平先與劉曜殺出,方才離寨,石虎、石瞻、魏¨、李農四将圍住不放。

    劉胤奮勇來奪路,不期石堪又至,一箭射中胤肩。

    胤不顧,帶箭前沖,以救劉曜脫圍。

    又遇石虎刀尖傷其膊上,負痛突陣。

    行不百步,複被石闵、石生、張賀度、李隆截劉曜、平先于内。

    呼延瑜看見殺入,救出劉曜而走。

    平先陷于陣中,左右沖突,不能得出,身中數箭。

    正将危迫,卻得劉雅、劉貢、張阆、張選、辛滔等殺入,救出平先,劉雅等又陷于陣内。

    張選、辛滔殺轉去救,悉皆戰死,幸得石琮殺至,與劉貢協力攻入,合劉雅沖出,一同劉曜望關西走轉。

    石虎大叫衆将曰:“今劉曜逆天助晉,天使其敗,不可不追!”次日,整兵再進。

    趙将石良圍困荥陽,因石虎使人會合至金墉,共破劉曜,良乃撤圍夜起。

    次早,劉嶽探知,乃與劉震、劉鹹、翟楷、石瑤引兵追良,來助劉曜。

    良戰敗逃走。

    劉嶽聞道石虎大敗劉兵,複又進趕,乃從間道去護,阻住石虎,曜始獲免。

    及至金谷源,石兵又進,劉嶽乃命衆将保駕西行入關,獨自把住谷口阻敵,隻有副将楊騰、大将王騰助之。

    與石兵相拒半日,身中流矢,血透袍铠,嶽猶死拒,阻住虎兵不大進。

    嶽料劉曜等走遠,乃始退遁。

    石虎恨嶽,随後追襲,至洛西及之,嶽複阻戰。

    為石虎兵多,前後阻住,嶽乃走入石梁堡。

    石虎自度劉曜去遠,遂隻趕劉嶽,至石梁堡紮住,四面掘成坑塹,列長栅以困之。

    于是劉嶽内外遏絕,糧盡殺馬而食,馬盡兵饑,又暗殺傷痍士卒以食衆兵。

    劉曜至渑池,聞嶽被困,欲整兵進救。

    夜中無故滿寨震驚,鹹言石兵大至,望西奔潰四十馀裡,天明方定。

    次夜大驚,兵士複起。

    曜聽任義西歸之勸,徑回長安,不能救嶽。

    嶽兵餓甚,多有奔出降于石虎。

    虎知其困極,毀栅而入。

    劉嶽勉強上馬來敵,其馬又仆,為趙兵所擒。

    王騰刎死,楊騰被捉。

    關西猛士八千,氐羌精勇三千,虎乃押上襄國,與後趙主發落。

    其馀兵士一萬八千六百馀人,盡驅入深溝,掘塹填而坑之。

    虎部将皆言其慘,虎獨快焉。

    劉曜之将智勇可以委任者,惟嶽一人,乃劉伯根之少子也。

    此回被擒,劉勢衰矣,又折上将呂中伯、呼延谟、王騰、劉黑,偏将張選、辛滔、楊騰,精兵十馀萬,皆曜不聽良言之失也。

    曜至鹹陽,乃素服郊哭。

    越七日,遊子遠差人出迎,方始入朝。

    石虎既獲大勝,破擒劉嶽,複使王華、李隆、石堪助石良攻打荥陽。

    李矩見極,出兵與戰,被石良擒其副将郭元。

    矩複退入堅守。

    良解郭元上襄國。

    石趙主見石虎坑劉兵,乃令寫書一封,令人監押郭元至荥陽,招兄郭誦并谕李矩,書曰: 朕自肇基河北,奄有河南,山之西,漢之北,自幽及燕,悉入版圖。

    去歲平曹嶷,山東全屬,北地拓跋降附。

    今又西敗劉曜,南晉不敢窺兵。

    天下之大,十得六七。

    卿如牛之一角,何不歸命,而乃甘受困苦如是?且朕已委兵柄于大元帥虎。

    虎之性,卿所知也。

    恐破城之日,軍民受慘。

    謹此相示,幸自度焉。

    李矩看書不理,趙使複拘郭元以去。

    矩慌問于郭誦曰:“郭元複遭押去,吾為舅者,心甚不安。

    汝意何如?”誦曰:“欲全忠節,難盡孝義,昔日王陵之母為楚所拘,陵尚不改其心,況一弟乎?無他異論,守禦益力。

    ”良等月馀無功,石趙主聞知,又遣人賜郭元官帶,以麈尾馬鞭予誦,表示殷勤,勸郭誦歸附。

    誦又不受答。

    勒知其忠不奪,再诏石虎将大兵攻圍荥陽。

    矩知,使郭默出阻。

    兩軍戰于密南,默敗,奔走建康。

    李矩聞言郭默南奔,怒其不為死守郡鎮,臨難而逃,乃令郭誦、段文秀二将連夜追默,至襄城及之。

    郭默涕泣,以為兵少不能敵,雖是相負,亦情極而然。

    段、郭二将力欲邀勒使回。

    默思趙兵必不能抵,荥陽難守,二人又不肯放,乃棄其妻子并部衆,佯為溺水而遁。

    段文秀拘其部兵家眷而轉,将見李矩,言默投河之故,矩待其妻子如親。

    石虎到,又旬馀不能得下,乃放言欲盡坑兵民。

    城中将士聽知,又見糧盡受餓,因而多有私通石虎者。

    李矩知人心将變,密與郭誦、段文秀、參謀郭方、大将馬尚、功曹張景、主簿苟遠商議逃走之計。

    誦曰:“争奈石兵圍緊,恐難得出。

    ”矩喚諸将江霸、蹇騰、梁志、李弘、李環、張肇、範勝等俱至,收拾各人家眷,密點壯士三千馀人,詐為劫營。

    馀兵皆推不敢輕出。

    矩等開門,乘夜沖出,又被阻住,諸将奮力舍死撞殺,幸出重圍。

    李矩身中四槍十馀箭,不能舉動,衆傷之,不肯相舍,一同送至魯陽。

    矩墜馬不能起,乃上山麓少坐,歎息而死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贊其忠義曰: 鎮守荥陽數十年,恪遵晉節永無愆。

    二複洛陽名譽顯,今遭傷殒悼忠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