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〇回 二趙争雄奪荥陽
關燈
小
中
大
西趙主劉曜聽李矩勢極詭附,不聽遊子遠之谏,使其鎮守長安,不許臨軍,親自起兵二十萬,進救荥陽,與後趙石勒争強,直至界内駐跸。
是夜三更,忽夢一人金面朱衣,側挂一刀,東向逡巡而看。
曜問之,不答,但揖讓而退。
曜思為神,即步其履迹而拜之。
覺來乃是一夢。
次早,集衆官将問之。
衆皆曰:“金面朱衣者,天神也。
面東而看,将有事于東方也。
莫非天神下助,主陛下有窺江東之兆耳?”衆皆信然,齊聲稱賀,惟太史令正任義低首不賀。
趙主曰:“卿何不言?”義曰:“臣适思其異,故未及言耳。
詳而度之,多似不祥,故弗敢妄賀。
”曜曰:“卿試言之,何用隐為?”義曰:“東方乃震宮卯位也。
其人面金而側挂一刀,乃外金側刀,成一劉字也。
陛下姓劉,起平陽,都關西,皆金位地也。
朱衣者,火之色也,火能克金,主西地受制于南。
其人不言,逡巡頻看,揖讓而退,是功成事畢,自謝而退也。
履其迹而拜者,是拜其後塵也。
今來荥陽,乃河南之地,南為火方,陽為火候,金主受克。
陛下當聽遊太傅之言,面與後趙通好而還,斯為全美。
”曜曰:“夢寐之說,恐不關大事,未足深信。
”義又曰:“乞勿罪臣,臣請明言。
前者彗星出于東井,福德照于五車。
五車,趙分也。
東井,秦分也。
兇星吉曜,宜避不宜犯。
以臣占之,主有師帥喪亡在于福德之位,應在十日中見此。
陛下必不信臣,亦須謹慎,未可輕意動兵。
且今關中半年無雨,百姓荒亂。
臣勸陛下宜回銮輿,以安黎庶,不可親自在此臨軍,使人失望。
”曜曰:“鋒争之際,難免師帥之厄,知是那邊征應?正宜趁茲先破石虎,勿得惰慢軍心。
”竟不從谏,使劉胤、平先等進攻石虎大寨,又使劉貢、呂中伯、康平、劉雅奪取石梁、盟津二郡。
探軍報知石虎,石虎大驚,慌令石匆、石瞻将兵一萬救援二郡,命石闵同石堪、王華、李隆、張賀度、朱保等将兵五萬阻拒劉胤、平先。
石匆等先發,正遇平先、劉胤之兵,兩邊各排陣勢。
方才整伍,石匆恃勇,單騎舞刀沖殺過陣,與西趙副将軍劉黑相撞,黑揮六十斤大錘敵住。
二人躍馬奮戰,一連惡鬥四十馀合。
衆将兵悉皆靜觀強弱,并不少動。
忽然石匆失手,被劉黑當頭一錘,打得眼珠迸出,死于陣前。
西兵見勝,大喊湧進,殺得後趙之兵飛跑而走,衆皆奮趕。
卻得石闵等到,兩邊紮住陣腳。
石闵、李隆、石良、李農四将當先,一齊殺過西陣,劉将呼延瑜、張阆、辛晏、馬沖分投敵戰。
石将朱保、魏¨、支屈六又至,劉黑、劉雅、張選亦前抵敵。
兩軍混戰良久,未分勝負。
忽然劉胤、平先兵到,見其戰酣,二将一齊殺進趙陣,直入無人之境,人逢人倒,馬遇馬亡。
石将石挺、魏¨拼命拒住,各帶重傷,被劉趙兵殺得死屍疊疊,血水盈盈,大敗走至荥陽城外石虎大寨。
平先等不趕,馬上議曰:“城中有大将軍之職與李荥陽拒守,我救又至,必無妨事。
惟石生那厮,侵洛陽,犯潼關,屢次結怨,不若乘此勝兵,先下金墉,再破石虎,數郡可保也。
”于是進圍石虎于金墉。
石虎見衆将各帶重傷,又聞石生被困,乃責罵衆将無能,使敵人得志,三軍挫衄。
石堪曰:“非是衆将之咎,已皆對住,将次勝矣。
奈因劉胤英勇奮入,故難敵耳。
”石虎笑曰:“賣礦灰貨奴,有何力量,敢如何逞橫?來日吾必生擒此兒!” 按《野史》:劉胤字元嗣,劉曜之長子,蔔氏所生者。
在平陽朝中,年十三,遭靳準之亂,劉氏無少長嫡庶,皆被殺。
胤得舅氏蔔幹有先識,休官在家,即攜胤同居于城外,得免其害。
幹恐靳準查究,乃給盤費使奔長安就父。
途中被阻,行間道錯路,走于胡帥黑郁鞠部地上,從人賣礦灰以度活。
後來聞靳準平滅,乃出名投見郁鞠大人,言是劉趙王之子。
郁鞠禮遇之,使習武藝,即熟閑弓馬,善使大刀,力舉千斤,虎頭燕颔,此地人呼之為“小張飛”。
至是劉曜稱帝,威震西土,郁鞠部長遣人送胤還長安。
趙主曜見胤回,喜謂群臣曰:“此兒原系朕之世子,因失母以緻流離數載,曆盡苦楚,朕甚憫之。
欲遵周文、漢光更易太子,複立劉胤,衆卿以為何如?”光祿大夫蔔泰是胤之舅,乃向前上言曰:“文王是定嗣位于未立之前,光武以太子之母失恩而廢,豈足為法?向以東海王為嗣,未蔔不如明帝也。
今胤文武才略誠高出衆子,然東宮熙孝友仁慈,亦足為承平賢主。
況皇儲乃國家根本所系,豈可輕動?且已頒诏郡國,名号定久,休要改移,即臣等亦不敢奉诏。
”曜默然。
劉胤複曰:“父之于子,愛之如一。
今若黜熙而立我,我何自安?苟以我頗堪驅策,豈不能輔熙以承聖業,共享富貴乎?臣請效死,于此不敢聞命。
”群臣鹹言太子東宮已定,長皇子賢能遜嫡,當以從之,勿改以失大義。
曜念羊後已殁,遂依
是夜三更,忽夢一人金面朱衣,側挂一刀,東向逡巡而看。
曜問之,不答,但揖讓而退。
曜思為神,即步其履迹而拜之。
覺來乃是一夢。
次早,集衆官将問之。
衆皆曰:“金面朱衣者,天神也。
面東而看,将有事于東方也。
莫非天神下助,主陛下有窺江東之兆耳?”衆皆信然,齊聲稱賀,惟太史令正任義低首不賀。
趙主曰:“卿何不言?”義曰:“臣适思其異,故未及言耳。
詳而度之,多似不祥,故弗敢妄賀。
”曜曰:“卿試言之,何用隐為?”義曰:“東方乃震宮卯位也。
其人面金而側挂一刀,乃外金側刀,成一劉字也。
陛下姓劉,起平陽,都關西,皆金位地也。
朱衣者,火之色也,火能克金,主西地受制于南。
其人不言,逡巡頻看,揖讓而退,是功成事畢,自謝而退也。
履其迹而拜者,是拜其後塵也。
今來荥陽,乃河南之地,南為火方,陽為火候,金主受克。
陛下當聽遊太傅之言,面與後趙通好而還,斯為全美。
”曜曰:“夢寐之說,恐不關大事,未足深信。
”義又曰:“乞勿罪臣,臣請明言。
前者彗星出于東井,福德照于五車。
五車,趙分也。
東井,秦分也。
兇星吉曜,宜避不宜犯。
以臣占之,主有師帥喪亡在于福德之位,應在十日中見此。
陛下必不信臣,亦須謹慎,未可輕意動兵。
且今關中半年無雨,百姓荒亂。
臣勸陛下宜回銮輿,以安黎庶,不可親自在此臨軍,使人失望。
”曜曰:“鋒争之際,難免師帥之厄,知是那邊征應?正宜趁茲先破石虎,勿得惰慢軍心。
”竟不從谏,使劉胤、平先等進攻石虎大寨,又使劉貢、呂中伯、康平、劉雅奪取石梁、盟津二郡。
探軍報知石虎,石虎大驚,慌令石匆、石瞻将兵一萬救援二郡,命石闵同石堪、王華、李隆、張賀度、朱保等将兵五萬阻拒劉胤、平先。
石匆等先發,正遇平先、劉胤之兵,兩邊各排陣勢。
方才整伍,石匆恃勇,單騎舞刀沖殺過陣,與西趙副将軍劉黑相撞,黑揮六十斤大錘敵住。
二人躍馬奮戰,一連惡鬥四十馀合。
衆将兵悉皆靜觀強弱,并不少動。
忽然石匆失手,被劉黑當頭一錘,打得眼珠迸出,死于陣前。
西兵見勝,大喊湧進,殺得後趙之兵飛跑而走,衆皆奮趕。
卻得石闵等到,兩邊紮住陣腳。
石闵、李隆、石良、李農四将當先,一齊殺過西陣,劉将呼延瑜、張阆、辛晏、馬沖分投敵戰。
石将朱保、魏¨、支屈六又至,劉黑、劉雅、張選亦前抵敵。
兩軍混戰良久,未分勝負。
忽然劉胤、平先兵到,見其戰酣,二将一齊殺進趙陣,直入無人之境,人逢人倒,馬遇馬亡。
石将石挺、魏¨拼命拒住,各帶重傷,被劉趙兵殺得死屍疊疊,血水盈盈,大敗走至荥陽城外石虎大寨。
平先等不趕,馬上議曰:“城中有大将軍之職與李荥陽拒守,我救又至,必無妨事。
惟石生那厮,侵洛陽,犯潼關,屢次結怨,不若乘此勝兵,先下金墉,再破石虎,數郡可保也。
”于是進圍石虎于金墉。
石虎見衆将各帶重傷,又聞石生被困,乃責罵衆将無能,使敵人得志,三軍挫衄。
石堪曰:“非是衆将之咎,已皆對住,将次勝矣。
奈因劉胤英勇奮入,故難敵耳。
”石虎笑曰:“賣礦灰貨奴,有何力量,敢如何逞橫?來日吾必生擒此兒!” 按《野史》:劉胤字元嗣,劉曜之長子,蔔氏所生者。
在平陽朝中,年十三,遭靳準之亂,劉氏無少長嫡庶,皆被殺。
胤得舅氏蔔幹有先識,休官在家,即攜胤同居于城外,得免其害。
幹恐靳準查究,乃給盤費使奔長安就父。
途中被阻,行間道錯路,走于胡帥黑郁鞠部地上,從人賣礦灰以度活。
後來聞靳準平滅,乃出名投見郁鞠大人,言是劉趙王之子。
郁鞠禮遇之,使習武藝,即熟閑弓馬,善使大刀,力舉千斤,虎頭燕颔,此地人呼之為“小張飛”。
至是劉曜稱帝,威震西土,郁鞠部長遣人送胤還長安。
趙主曜見胤回,喜謂群臣曰:“此兒原系朕之世子,因失母以緻流離數載,曆盡苦楚,朕甚憫之。
欲遵周文、漢光更易太子,複立劉胤,衆卿以為何如?”光祿大夫蔔泰是胤之舅,乃向前上言曰:“文王是定嗣位于未立之前,光武以太子之母失恩而廢,豈足為法?向以東海王為嗣,未蔔不如明帝也。
今胤文武才略誠高出衆子,然東宮熙孝友仁慈,亦足為承平賢主。
況皇儲乃國家根本所系,豈可輕動?且已頒诏郡國,名号定久,休要改移,即臣等亦不敢奉诏。
”曜默然。
劉胤複曰:“父之于子,愛之如一。
今若黜熙而立我,我何自安?苟以我頗堪驅策,豈不能輔熙以承聖業,共享富貴乎?臣請效死,于此不敢聞命。
”群臣鹹言太子東宮已定,長皇子賢能遜嫡,當以從之,勿改以失大義。
曜念羊後已殁,遂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