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一回 劉趙主剿陳定隴

關燈
得令,前進兩夜兩日,被呼延瑜、呂中伯追及。

    安見兵近,乃回身整戰,奮死向前。

    二将不能勝,兩邊拒住。

    次日,平先于路知陳安不往上邽,從間道出隴右,正遇呂中伯等,遂前後并進,徑攻安寨。

    安出拒敵,七千兵卒殺死過半,退入陝城。

    趙将圍住,遣人報知趙主。

    趙主差石琮、翟楷、劉鹹新到部糧三将先起,自與關心随後亦進。

    百姓等見大兵到,鹹各相議,其頭首輩于城上分付曰:“陳王惠重,趙主德輕,必當死守待救,以免殺戮。

    ”兵士聽得,報與趙主知道。

    趙主曜曰:“此不足怪。

    賊奴法緩,以恩惠釣買民心,其情的也。

    可寫榜張挂,曉谕居民,凡罹兵革者,俱免一年徭役。

    附會反逆者,各赦無罪。

    惟陳安、陳集、趙募、姜沖兒四人不在例中,其馀悉皆不用驚懼。

    ”百姓見赦,舉皆交頭接耳,偶語不息。

    安欲治之,恐其變作,自家兵少難制,乃與趙募議曰:“陝城偏小,百姓懼勢思赦,必有變易,難以拒守。

    不若奔往西州,再聚人馬,待其兵退,複歸隴上,争取原地,又作道理。

    ”趙募然之,一同沖出,被石琮、翟楷把住西路。

    安等望北道而去,又遇平先趕到,安慌接戰。

    呂中伯、劉鹹超出其前,占據路口。

    中伯殺轉來阻,見先等酣戰,乃取弓拔箭,望陳安背後射之,一箭中其左手。

    安忙拔箭,平先逼近馬頭,慌急迎敵,堕落一戟。

    陳安常時善用雙械,至是獨持一戟,反不能為戰,三五合,自知要敗,徑撞出陣而走。

    趙募看見,亦乃逃遁。

    部兵四千人俱陷趙陣。

    安乃單馬馳走,石琮、翟楷等從後追去。

    安人馬困乏,走之不上,忿恐轉戰,力敵二将,尚覺差勝,不期劉貢、劉鹹、呂中伯又皆趕到,陳安料難與敵,遂撇琮、楷而走。

    呂中伯奮赴向前,見日将近晚,天昏黑,中伯恐被逃脫,慌複取弓射之,一箭正中安馬,自胯透腹,馬痛跌倒,帶之不能起。

    安聽鈴聲響近,隻得不顧,棄馬越澗從小徑而逃。

    趙兵将方至澗邊,忽然風作雲合,對面不能見,各皆伫立。

    俄而大雨如注,呂中伯下令張旗幕蔽雨,倚岸紮下,歎曰:“莫非天救此賊,故降此雨?不然已獲彼矣。

    ”呼延瑜曰:“賊馬在此,焉能遠去?明旦逋迹尋之,未為遲也。

    ”陳安亦因雨大,天黑難行,躲于對澗懸崖之下。

    至四更後,雨散天霁,安乃徒步潛走。

    将二十裡,至一深林,密草叢雜,進其深處少憩。

    趙将至天明過澗跟尋,有輔威将軍呼延清得見腳迹,随路挨逋跟去,到林邊而無所見,令兵遍尋。

    前後并少人行,清料在林中,命五百兵人圍住,親帶副總并壯勇二十馀人入林尋覓。

    至崖邊,安先看見,欺其人少,舞戟來刺,思奪清馬,副總等一齊抵住混殺。

    外兵聽得喊鬧,盡皆合至,刀槍四面攢集。

    安持一戟不慣,又沖不出,遂被呼延清一槍刺中肩坎。

    安拔短刀蔽頭突陣,被小軍傷臂,手擡不起。

    呼延清欲自擒之,懼安難近,複一槍望腹上戳去,中其膝上。

    安乃仆地,為衆兵所執,綁于馬上。

    清大鳴金報衆收兵,一齊回轉陝城下大營中,與衆等先入稱賀,押過陳安。

    趙主笑問陳安曰:“汝嫌隴右公職輕不悅,今日欲封何官?自當言之。

    ”陳安不答。

    趙主曜欲赦陳安,使守潼關,以拒石生。

    呼延瑜恨其殺父,乃進言曰:“陳安人面獸心,見利忘義。

    若欲留之,是養虎衛身,自贻其患矣。

    ”趙主依勸,乃命斬之,将首号令秦隴并上邽諸郡。

    于是楊伯友斬姜沖兒,以隴城來歸,宋亭亦斬陳集來獻上邽。

    趙募奔西州起兵,催羌帥等速赴陝城,路上接應梁王。

    羌渠等言:“當打聽的實,方好救應,否則恐挫過耳。

    ”延捱兩日,隻見趙罕匹馬而至,言:“劉趙已獲陳王,将首招安我等,聞他榜挂,隻趙、陳、姜三家俱不赦,我故逃來。

    ”趙募曰:“既然如此,就在此間統領羌衆自立,不可去也。

    ”羌渠聽知其意,乃密謀刺殺趙募、趙罕,斬首送至隴西,以免趙主加兵。

    趙王大喜,差人安撫各郡,就查附會陳安上勸造反稱王者,諸郡縣連被誣者共誅三千七百馀人。

    班師回長安。

    自是,隴中之人懼其慘酷,皆多相率奔至赤亭姚弋仲境中而去,伏其征役。

    弋仲見晉民趨至,使人上表至建康告言其事,奉職牧民,乞求名号。

    元帝乃賜敕封弋仲為鎮西将軍、平襄公,統領氐羌,帶管晉之流民。

    由是威名日盛,遠近歸者愈多,秦隴之人逃去十之四五。

    父老輩皆相議曰:“陳将軍雖然屢行反叛,其實愛民恤物,何曾有害于鄉,流毒于百姓?今歸劉趙,軍兵恃勢擄掠,反不安生,無如陳将軍遠矣。

    ”好事者乃作歌以歌之曰: 哀哉壯士征陳安,雄才武略希韓龐。

    在昔曾輔南陽王,出生入死謀多方。

    皇天不佑悲淪亡,扶儲上邽曆艱難。

    聚兵集衆忻彌昌,禍逢張春成蕭牆。

    今來隴上撫馀殘,以恩感人人心歡。

     輕徭薄賦刑無煩,流離帖席粗安康。

    揮戈挾戟威戎羌,仇池一戰降楊難。

    嗟籲鳥盡良弓藏,身罹執縛誅鹹陽。

    我公受戮猶雲閑,我民遭屠複何殃?嗚呼歌冤兮情慘傷,隴猿聞之枯柔腸。

     後人看歌,有詩一首貶陳安曰: 陳安讒谲寇,奚足入篇章?猾詐圖私幸,忘君視敵亡。

    方辜司馬氏,複負李成王。

    歸趙仍謀叛,遭誅豈用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