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七回 石勒兼并幽燕地
關燈
小
中
大
畢,率敢死士三千人,突城而出。
殺趙騎數千,奪百姓百馀車可許。
複又追去,遇趙将孔豚、逯明,段文鴦奮武突進,二将皆當不住,望西逃走。
正遇孔苌自下縣經略而來,兩相接住,絆至日晚。
城中邵緝遣将将兵接應,又被石虎、石遵、桃彪等截住殺敗,退入城中。
虎乃引兵去攻文鴦。
文鴦怒曰:“汝欺我乏也!”奮力而進。
天色已昏,虎戰二三十合,詐敗西走。
段文鴦不知是計,從後追去。
方至平川,忽然炮聲大震,喊殺連天,張賓發伏四面圍住。
文鴦驚悔,慌欲沖走,乘黑奔逸,馬入陷坑,兩邊喊起,忽然一齊跌下。
石虎向前高叫曰:“文鴦兄,可釋杖同歸,免被擒害。
”文鴦曰:“吾甯戰死,肯從無義之賊也?”乃踴躍而起,步殺三百馀人。
夜中兵将錯雜,手不能停,槊為所斷,衆兵士猶不敢近。
石虎、孔苌亦皆下馬,舉鞍自障,前取文鴦。
文鴦戰一日一夜,力疲,又值孔苌善于步鬥,遂被石虎解馬羅披執之,将其盔甲往城下叫段匹殚。
匹殚聞知大懼,痛哭無措,俟夜與邵緝等奔走冀州。
張賓乘勢追至城下,分門困住。
匹殚謂邵緝曰:“吾之所恃者,弟耳。
今文鴦被擒,吾事去矣。
今願單騎奔走江東面帝,以見臣子之心。
”邵續之弟邵樂、邵洎,怪晉主授侄襲兄職為冀州刺史,乃相議曰:“匹殚一去,此城必被趙破。
不如降趙,免得日夜被撓。
”正議間,晉主遣使頒赦至郡,匹殚即辭邵緝,欲同東行。
樂、洎曰:“趙兵已在城外,汝思遁去,遺禍以及百姓。
為今之計,隻有降趙,以救軍民之命耳。
”匹殚阻責懇切,樂、洎乃以親兵監禁匹殚,不容出城。
又恐晉使回江東道己之失,欲執使臣殺之。
匹殚正色謂邵洎曰:“汝既不能遵兄之志,遏吾不得歸朝,亦已甚矣。
複欲執天子使者乎?我雖鮮卑夷狄,未聞此等事也。
”洎乃不敢執殺帝使,但逼勒邵緝遣人往石虎營中投降,一邊開門招引趙兵入城。
石虎進至公府,召匹殚問曰:“主人何避客之深也?”段匹殚曰:“吾受晉恩,志欲仗義殄滅汝等。
今天不相佑,使汝狂奴得肆兇狠,複何雲乎?”石虎見其語言不遜,不好留鎮幽冀,乃将段匹殚與邵洎叔侄等六人,盡皆解送襄國而去,于是幽冀燕并悉歸後趙。
段匹殚既至襄國,趙主勒敬其忠義,亦不加害。
及退居行館,常着朝服,冠晉冕,執晉節,朔望朝拜晉帝神位,于後趙主勒并不為禮,久之靡改。
趙主謂孔苌曰:“匹殚兄弟二人,中心不降,于朕全不為禮,将何處之?”苌曰:“段氏發身遼右,陛下奮迹上黨,一同起事,曾約兄弟,彼今安肯屈膝?若留此人,久後倘或變生,反為不美。
弗若殺之,以全其忠。
”石勒可其言,乃使軍士将匹殚、文鴦皆缢殺。
張賓聞知,乃入見曰:“段氏忠臣,又皆加害;邵氏逆子,反成見留,此則無以示天下忠臣逆子之心矣。
”勒無言以對,乃命将邵洎四人皆斬于市。
石趙主既平幽冀,山西河北悉歸輿圖。
喜帝業以成,命官吏至上黨武鄉營修石苋墳茔,立大牢祀之。
封石宗之子石撲為冀城侯。
因召武鄉耆舊鄰右等七十以上者,俱至襄國,賜官帶禦宴,以崇顯之,耆老不敢逆,皆随使命而至。
大排筵席,與父老輩論齒序而坐,以叙昔年鄉曲之情。
飲間論談平昔勾當,無不歡笑。
獨有聯居李揚亦乃壯士,膂力雄豪,常與勒争麻池捉魚,動至厮打,兩無相讓。
後勒聚兵報仇,鄉中十八兇十四悍皆從,隻有李揚勇冠,不與俱焉,至是恐勒見怪,亦不來赴。
石勒因問衆曰:“李揚在否?”對曰:“在。
”勒曰:“何為不來?”對曰:“揚思得罪于先,懼不敢赴。
”勒曰:“麻池毆擊之時,乃布衣之事,焉知有今日之異乎?朕何怪為?”乃複使人備馬去請,分付曰:“如彼不來,定斬汝等!”使者領旨見揚,拜跪哀告。
揚乃聚老幼謂曰:“昔年少壯,隻逞一時之強,焉知今日有生殺之異?”因而涕淚泣别,舉家恸哭拜送。
揚乃分以為必死,一路多索酒肉,以消憂悶。
及至襄國,入朝拜伏于地,懼不能起。
勒命左右扶上,叙鄉曲禮賜坐。
複召衆故舊歡呼戲谑,再相暢飲。
酒斟,把揚之臂曰:“朕生厭卿之老拳,而卿亦飽朕之毒手,可謂兩盡少年之壯矣。
”至更深,席散。
次日,賜李揚甲第一區,拜為參軍都尉。
又與衆老者曰:“武鄉者,朕之豐沛也。
萬歲之後,魂靈當歸之耳。
朕依漢高待豐沛例,武鄉錢糧免什七,丁壯不役。
”言訖,頒賜布帛财物給賞,而以安車送父老各還武鄉。
父老上言,以為陛下主宰萬民,不宜荒飲。
趙主勒聽之,乃重戒釀酒,雖郊祀社稷宗廟,皆用酥酪行之,于是數年無敢釀酒者。
後人有詩贊曰: 石勒雖由起莽徒,移風制設創鴻圖。
禮賢勸課施存恤,是亦五胡偉丈夫。
殺趙騎數千,奪百姓百馀車可許。
複又追去,遇趙将孔豚、逯明,段文鴦奮武突進,二将皆當不住,望西逃走。
正遇孔苌自下縣經略而來,兩相接住,絆至日晚。
城中邵緝遣将将兵接應,又被石虎、石遵、桃彪等截住殺敗,退入城中。
虎乃引兵去攻文鴦。
文鴦怒曰:“汝欺我乏也!”奮力而進。
天色已昏,虎戰二三十合,詐敗西走。
段文鴦不知是計,從後追去。
方至平川,忽然炮聲大震,喊殺連天,張賓發伏四面圍住。
文鴦驚悔,慌欲沖走,乘黑奔逸,馬入陷坑,兩邊喊起,忽然一齊跌下。
石虎向前高叫曰:“文鴦兄,可釋杖同歸,免被擒害。
”文鴦曰:“吾甯戰死,肯從無義之賊也?”乃踴躍而起,步殺三百馀人。
夜中兵将錯雜,手不能停,槊為所斷,衆兵士猶不敢近。
石虎、孔苌亦皆下馬,舉鞍自障,前取文鴦。
文鴦戰一日一夜,力疲,又值孔苌善于步鬥,遂被石虎解馬羅披執之,将其盔甲往城下叫段匹殚。
匹殚聞知大懼,痛哭無措,俟夜與邵緝等奔走冀州。
張賓乘勢追至城下,分門困住。
匹殚謂邵緝曰:“吾之所恃者,弟耳。
今文鴦被擒,吾事去矣。
今願單騎奔走江東面帝,以見臣子之心。
”邵續之弟邵樂、邵洎,怪晉主授侄襲兄職為冀州刺史,乃相議曰:“匹殚一去,此城必被趙破。
不如降趙,免得日夜被撓。
”正議間,晉主遣使頒赦至郡,匹殚即辭邵緝,欲同東行。
樂、洎曰:“趙兵已在城外,汝思遁去,遺禍以及百姓。
為今之計,隻有降趙,以救軍民之命耳。
”匹殚阻責懇切,樂、洎乃以親兵監禁匹殚,不容出城。
又恐晉使回江東道己之失,欲執使臣殺之。
匹殚正色謂邵洎曰:“汝既不能遵兄之志,遏吾不得歸朝,亦已甚矣。
複欲執天子使者乎?我雖鮮卑夷狄,未聞此等事也。
”洎乃不敢執殺帝使,但逼勒邵緝遣人往石虎營中投降,一邊開門招引趙兵入城。
石虎進至公府,召匹殚問曰:“主人何避客之深也?”段匹殚曰:“吾受晉恩,志欲仗義殄滅汝等。
今天不相佑,使汝狂奴得肆兇狠,複何雲乎?”石虎見其語言不遜,不好留鎮幽冀,乃将段匹殚與邵洎叔侄等六人,盡皆解送襄國而去,于是幽冀燕并悉歸後趙。
段匹殚既至襄國,趙主勒敬其忠義,亦不加害。
及退居行館,常着朝服,冠晉冕,執晉節,朔望朝拜晉帝神位,于後趙主勒并不為禮,久之靡改。
趙主謂孔苌曰:“匹殚兄弟二人,中心不降,于朕全不為禮,将何處之?”苌曰:“段氏發身遼右,陛下奮迹上黨,一同起事,曾約兄弟,彼今安肯屈膝?若留此人,久後倘或變生,反為不美。
弗若殺之,以全其忠。
”石勒可其言,乃使軍士将匹殚、文鴦皆缢殺。
張賓聞知,乃入見曰:“段氏忠臣,又皆加害;邵氏逆子,反成見留,此則無以示天下忠臣逆子之心矣。
”勒無言以對,乃命将邵洎四人皆斬于市。
石趙主既平幽冀,山西河北悉歸輿圖。
喜帝業以成,命官吏至上黨武鄉營修石苋墳茔,立大牢祀之。
封石宗之子石撲為冀城侯。
因召武鄉耆舊鄰右等七十以上者,俱至襄國,賜官帶禦宴,以崇顯之,耆老不敢逆,皆随使命而至。
大排筵席,與父老輩論齒序而坐,以叙昔年鄉曲之情。
飲間論談平昔勾當,無不歡笑。
獨有聯居李揚亦乃壯士,膂力雄豪,常與勒争麻池捉魚,動至厮打,兩無相讓。
後勒聚兵報仇,鄉中十八兇十四悍皆從,隻有李揚勇冠,不與俱焉,至是恐勒見怪,亦不來赴。
石勒因問衆曰:“李揚在否?”對曰:“在。
”勒曰:“何為不來?”對曰:“揚思得罪于先,懼不敢赴。
”勒曰:“麻池毆擊之時,乃布衣之事,焉知有今日之異乎?朕何怪為?”乃複使人備馬去請,分付曰:“如彼不來,定斬汝等!”使者領旨見揚,拜跪哀告。
揚乃聚老幼謂曰:“昔年少壯,隻逞一時之強,焉知今日有生殺之異?”因而涕淚泣别,舉家恸哭拜送。
揚乃分以為必死,一路多索酒肉,以消憂悶。
及至襄國,入朝拜伏于地,懼不能起。
勒命左右扶上,叙鄉曲禮賜坐。
複召衆故舊歡呼戲谑,再相暢飲。
酒斟,把揚之臂曰:“朕生厭卿之老拳,而卿亦飽朕之毒手,可謂兩盡少年之壯矣。
”至更深,席散。
次日,賜李揚甲第一區,拜為參軍都尉。
又與衆老者曰:“武鄉者,朕之豐沛也。
萬歲之後,魂靈當歸之耳。
朕依漢高待豐沛例,武鄉錢糧免什七,丁壯不役。
”言訖,頒賜布帛财物給賞,而以安車送父老各還武鄉。
父老上言,以為陛下主宰萬民,不宜荒飲。
趙主勒聽之,乃重戒釀酒,雖郊祀社稷宗廟,皆用酥酪行之,于是數年無敢釀酒者。
後人有詩贊曰: 石勒雖由起莽徒,移風制設創鴻圖。
禮賢勸課施存恤,是亦五胡偉丈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