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六回 晉祖逖威震河南
關燈
小
中
大
,乃喚兄弟與夏弼秉燭共議,至更深倦怠,各憑幾少伏。
實忽夢見十數人于月下,打開門三重,步水而入,将身擒住,頭失之,砍兩刀,跌倒于地,驚醒,與弼言其事,弼曰:“我殺人則兇,人殺我則吉,夢征乃反于所行者,以陰陽交錯也。
”實心終以無頭鬼為疑。
次早,去召韓璞入議托事,即集在内衆等分付曰:“吾昨所見不祥,夢入兇險,必是怪異。
倘有不測之時,吾子年幼,不堪輔助。
吾弟可托大事,以掌河西兵馬。
”衆曰:“天異之事,多有不應。
主公德洪恩廣,天必相之,此特有甚驚報耳?”議未散,觀見張茂密入,與實耳語,命屏左右,獨留夏弼、氾瑗在内,道曰:“閻、趙二将領兵南出,聽劉泓之妖言,欲如此如此。
适有某人使小軍到吾營中來首,亟宜防之。
”實曰:“我道昨日事甚怪異,原來有此内變,恐不易防也。
”弼曰:“事怕不知,知則無妨。
此是的實無疑者,可急治之。
十一人乘月行軍,趙字也;門三,乃閻字破體,為闫也;步水,涉字也。
必恐有枉,待吾輕兵先往天梯山捉住劉泓鞫之,再拿閻、趙治罪,自無訛矣。
”張茂點兵五千付弼。
弼恐劉泓有術,伺夜馳至,以狗血潑其道觀之外,打開門擁入,将其内人盡數拿下,獨查劉泓,以血浸生麻捆綁帶回,審出真情,即喚氾瑗與陰元、宋輯等點兵三萬,追轉閻涉。
未及起馬,隻見閻涉、趙仰、劉清等兵至城下,一半入門,與内兵奮死戰殺。
卻好韓璞聞召,與陰預引兵一萬來到。
聞知有變,飛自前進,喝衆兵士曰:“汝等世受西涼公大恩,今敢反主為亂,不怕死也?”衆兵見韓、陰二人,誰敢不畏?即皆反戈将閻、趙擒住。
正在招伏衆軍,不意劉清以術法竊入,刺死張實。
兩邊侍衛趕出,清因血污其身,遁之不去,被獲。
出報張茂,茂太息曰:“鬼神之事,信不謬也。
”入内抱兄大哭。
韓璞、夏弼等痛怒,将泓、涉四人縛之于車,以馬扯裂其四體,殺其向前親黨五百馀人,外皆赦免。
擢遣人告首牙将北宮高為父子之舊職、護國效忠大将軍。
韓璞、張阆、馬岌、辛岩、陰預、宋配等二十人請夏弼、氾瑗商議曰:“今國家多亂之秋,世子張駿年方十歲,不能制禦南北劉、石、遼、代之兵,必須立張士華為西涼之主,方可禦強敵。
”衆皆曰:“前日主公亦有囑命,正合公舉。
”于是同奉張茂為西平公,茂不肯,戒謂衆曰:“吾侄年已十歲,可以立矣。
待吾相輔,同任其事,斯是正理。
”衆将曰:“主公若欲必崇大義,可立張駿仍為世子,待其長而付之,豈不善乎?”茂乃從之,權任其事,遂不及救援李矩。
矩使人打探西涼起兵消息,回報言張實被刺,張茂新立,河西有事,其議已罷。
李矩曰:“若此,何能拒敵劉曜?”乃使人往祖逖處乞兵掎角。
又差人徑至建康上表求救,言:“臣矩以犬馬區區待罪荥陽,率守晉職,獲複洛陽。
今劉曜不忿,又欲來争。
萬望早賜救應。
”晉元帝見表,聚衆文武商議。
王導曰:“有臣守忠如此,不可不救。
宜下诏命祖逖、蘇峻、周訪三道進兵救矩,則河洛可保,趙兵可退矣。
”帝從之,遣使往三處而去。
诏至南郡,南梁刺史周訪見帝令其發兵北往洛陽,乃歎曰:“吾見王敦心懷異志,日夜焦思成疾。
今複調吾前去,上流其休矣,又焉能制其強乎?”長歎一聲,昏然倒地。
左右救起,病笃不語,三日而卒。
按《傳》:周訪字士達,汝南人也。
少沉毅,有志略。
晉帝初渡江,即命周訪為鎮東将軍,屢平寇盜,收杜弢,擒張彥,敗杜曾,救荀崧,皆有大功。
王敦甚憚之。
訪嘗入朝面君,并不言功伐。
同僚等私謂之曰:“人有小善,鮮不自稱。
今公之功勳無比,何對帝并無一言?”訪曰:“幸平小寇,乃朝廷之威、将佐之能,吾何功之有,乃可冒罔乎?”因此朝野人皆重之。
訪愛惜士卒,善撫衆庶,人樂為用,故所向有功。
心知王敦終必為亂,若身一離,上流被其獨霸,前功悉棄矣,遂緻憂憤而卒。
後人有詩贊曰: 不怒而威羨訪公,設奇誅轶冠威聲。
一軍才起擒張彥,半緘書來救老崧。
射雉慰群平杜劇,樵蘇返旆克狂兇。
訓兵終世防敦亂,東晉堪書第一功。
實忽夢見十數人于月下,打開門三重,步水而入,将身擒住,頭失之,砍兩刀,跌倒于地,驚醒,與弼言其事,弼曰:“我殺人則兇,人殺我則吉,夢征乃反于所行者,以陰陽交錯也。
”實心終以無頭鬼為疑。
次早,去召韓璞入議托事,即集在内衆等分付曰:“吾昨所見不祥,夢入兇險,必是怪異。
倘有不測之時,吾子年幼,不堪輔助。
吾弟可托大事,以掌河西兵馬。
”衆曰:“天異之事,多有不應。
主公德洪恩廣,天必相之,此特有甚驚報耳?”議未散,觀見張茂密入,與實耳語,命屏左右,獨留夏弼、氾瑗在内,道曰:“閻、趙二将領兵南出,聽劉泓之妖言,欲如此如此。
适有某人使小軍到吾營中來首,亟宜防之。
”實曰:“我道昨日事甚怪異,原來有此内變,恐不易防也。
”弼曰:“事怕不知,知則無妨。
此是的實無疑者,可急治之。
十一人乘月行軍,趙字也;門三,乃閻字破體,為闫也;步水,涉字也。
必恐有枉,待吾輕兵先往天梯山捉住劉泓鞫之,再拿閻、趙治罪,自無訛矣。
”張茂點兵五千付弼。
弼恐劉泓有術,伺夜馳至,以狗血潑其道觀之外,打開門擁入,将其内人盡數拿下,獨查劉泓,以血浸生麻捆綁帶回,審出真情,即喚氾瑗與陰元、宋輯等點兵三萬,追轉閻涉。
未及起馬,隻見閻涉、趙仰、劉清等兵至城下,一半入門,與内兵奮死戰殺。
卻好韓璞聞召,與陰預引兵一萬來到。
聞知有變,飛自前進,喝衆兵士曰:“汝等世受西涼公大恩,今敢反主為亂,不怕死也?”衆兵見韓、陰二人,誰敢不畏?即皆反戈将閻、趙擒住。
正在招伏衆軍,不意劉清以術法竊入,刺死張實。
兩邊侍衛趕出,清因血污其身,遁之不去,被獲。
出報張茂,茂太息曰:“鬼神之事,信不謬也。
”入内抱兄大哭。
韓璞、夏弼等痛怒,将泓、涉四人縛之于車,以馬扯裂其四體,殺其向前親黨五百馀人,外皆赦免。
擢遣人告首牙将北宮高為父子之舊職、護國效忠大将軍。
韓璞、張阆、馬岌、辛岩、陰預、宋配等二十人請夏弼、氾瑗商議曰:“今國家多亂之秋,世子張駿年方十歲,不能制禦南北劉、石、遼、代之兵,必須立張士華為西涼之主,方可禦強敵。
”衆皆曰:“前日主公亦有囑命,正合公舉。
”于是同奉張茂為西平公,茂不肯,戒謂衆曰:“吾侄年已十歲,可以立矣。
待吾相輔,同任其事,斯是正理。
”衆将曰:“主公若欲必崇大義,可立張駿仍為世子,待其長而付之,豈不善乎?”茂乃從之,權任其事,遂不及救援李矩。
矩使人打探西涼起兵消息,回報言張實被刺,張茂新立,河西有事,其議已罷。
李矩曰:“若此,何能拒敵劉曜?”乃使人往祖逖處乞兵掎角。
又差人徑至建康上表求救,言:“臣矩以犬馬區區待罪荥陽,率守晉職,獲複洛陽。
今劉曜不忿,又欲來争。
萬望早賜救應。
”晉元帝見表,聚衆文武商議。
王導曰:“有臣守忠如此,不可不救。
宜下诏命祖逖、蘇峻、周訪三道進兵救矩,則河洛可保,趙兵可退矣。
”帝從之,遣使往三處而去。
诏至南郡,南梁刺史周訪見帝令其發兵北往洛陽,乃歎曰:“吾見王敦心懷異志,日夜焦思成疾。
今複調吾前去,上流其休矣,又焉能制其強乎?”長歎一聲,昏然倒地。
左右救起,病笃不語,三日而卒。
按《傳》:周訪字士達,汝南人也。
少沉毅,有志略。
晉帝初渡江,即命周訪為鎮東将軍,屢平寇盜,收杜弢,擒張彥,敗杜曾,救荀崧,皆有大功。
王敦甚憚之。
訪嘗入朝面君,并不言功伐。
同僚等私謂之曰:“人有小善,鮮不自稱。
今公之功勳無比,何對帝并無一言?”訪曰:“幸平小寇,乃朝廷之威、将佐之能,吾何功之有,乃可冒罔乎?”因此朝野人皆重之。
訪愛惜士卒,善撫衆庶,人樂為用,故所向有功。
心知王敦終必為亂,若身一離,上流被其獨霸,前功悉棄矣,遂緻憂憤而卒。
後人有詩贊曰: 不怒而威羨訪公,設奇誅轶冠威聲。
一軍才起擒張彥,半緘書來救老崧。
射雉慰群平杜劇,樵蘇返旆克狂兇。
訓兵終世防敦亂,東晉堪書第一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