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二回 劉曜石勒滅靳黨

關燈
,另差趙王親人妃兄蔔泰捧玉玺六顆,奉書再往趙王軍中求赦,存靳氏之祀。

    靳明既降趙王,恐石勒兵來攻打,遣人以劉曜準降之事明去告白,使其回軍。

    石勒見使至說知,當面大怒曰:“我們咫尺在此,卻不投降,乃遠遠去赤壁壘求赦,事雖一體,是欺我也!”使曰:“因前喬泰送法物至此,國公不納,故此所行。

    ”石勒曰:“日前來此見我,以書稱願附庸,是欲與吾同列,何可容之?本當斬汝正罪,且恕汝命,速回平陽,叫靳明自綁來見。

    否則打城捉出,碎屍萬段!”使命得免,抱頭而走。

    勒即提兵将平陽圍住攻打。

    靳明大懼,乃謂喬永曰:“汝兄去見趙王未回,今被攻圍甚急,汝可偷出城門去告趙王,求其來救,以保各家老小。

    ”永受命,至夜挨門而出,單騎奔往赤壁求救趙王。

    趙王曜問于遊子遠曰:“石世龍攻圍平陽,靳明來此求救,我若從請,是助逆矣。

    且彼為我效力報仇,事将焉處?”子遠曰:“不妨。

    可将計就計,遣人持兵萬馀,進屯近郊,使喬永入城,教靳明帶領家眷宗黨走出,至吾軍中投順,帶你上長安去,免被所害。

    明必信而來奔,則少帝之仇,可以明正典刑矣。

    豈不亦善乎?石勒問時,我隻道是相助攻城,是彼懼罪自願投網也。

    ”趙王聽計大喜,乃謂喬永曰:“吾遣劉雅将軍為帥,鄭雄為前鋒,引兵一萬去救他們。

    石勒兵将強猛,若見救至,必然盡力攻打,反恐不美。

    且将人馬紮于界上,你到城内,密叫靳明收拾庫藏家眷,棄城且奔劉将軍。

    護他到此,同至長安,方可免難。

    ”喬永領旨,回平陽報知靳明。

    明問于馬沖,沖曰:“石兵已攻甚急,汝若又欲戀此不去,違忤王旨,彼兵亦至,死無葬身矣。

    可即從之。

    ”明乃與弟靳康暗集精兵一萬、宗黨親屬等五千,至晚開西陽門魆夜偷出,走投劉雅軍中而去。

    次早,石兵複圍城攻打,守兵等見靳明與王、馬、蔔、秦、喬等諸将俱逃,遂開城門,迎接石勒大軍入内,百姓皆拜迎于道。

    石勒徑進殿陛,下令安撫民庶,考察準黨沖罪。

    正欲遣人追趕靳明,隻見皇叔大将軍劉雅有使命至,言:“昨日提兵至界,欲共國公攻城,捉拿靳明問罪,豈知賊攜家眷北逃,劉将軍追去擒他,望國公入安百姓,葬諸冤骸。

    ”石勒聞報罷趕。

    次日,與衆觀看宮殿,共論曰:“世事紛更,俨似春花秋葉。

    吾思憶日前在此起兵,争奪先鋒之事,猶如倏忽一般。

    到斯際,吾等尚皆未老,頃刻頓成虛廢,誠可哀哉!誠可傷哉!”言訖,不覺潸然下淚,張賓、黃命、徐光、程遐等諸舊臣盡皆大哭。

    賓曰:“靳賊發毀諸陵,骸骨暴露,耳不忍聞,宜先收葬,以盡我等故舊之情可也。

    ”勒曰:“劉氏何辜,乃至若是?即欲尋殓,恐難覓矣。

    ”黃命曰:“日前吾兄已皆親往收拾,諒有可驗。

    待吾去同他到此問之,便知分曉。

    ”正議未了,黃臣老将已自進城,扶節上殿。

    張賓、徐光看見,下階迎接,石勒遜上見禮,各叙間闊。

    賓問:“先帝并諸王骸骨,老将軍果為收否?”臣曰:“是老夫不忍,自同親人逐一收拾,掩于淺土,以待将軍等克賊之後,一同葬祭,以全君臣大義。

    ”勒乃一一備棺,以綿帛裹而安于舊陵,遣官緻祭,修茔齊整,商議去留之事,張賓曰:“今平陽殘毀,乃漢帝營建,陡遭大肆,盡戮子孫,怨氣深重,未宜居之。

    吾知劉永明亦不都此,且回襄國,相而行之可也。

    ”石勒依允,即委黃臣為平陽府尹,黃命為掌軍都督,副将十員,兵馬五萬,鎮守其地。

    使王修、王樂為使,将治陵安葬,并欲留黃臣兄弟鎮守之事,馳書獻捷于趙王。

    趙王在赤壁壘,正待差人打聽平陽消息,隻見劉雅帶領靳明等回到。

    曜命宣入,即欲夷其族以雪仇恨。

    遊子遠曰:“今賊等已入籠籬,何用懆暴?且議定奪大事,下诏升賞,看石公如何處置。

    彼果還軍,不占平陽,我則又作一處。

    ”曜從之,加勒為太宰,贈以平陽東境四郡錢糧,犒賞軍資,九錫假節钺趙王如前。

    命王修一人先同使者至平陽,令其便宜行事,随其處分。

    又與修以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