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六回 韓璞上邽敗陳安
關燈
小
中
大
,欲除仇黨耳。
将軍不知吾冤,聽其诳誣,遠遠至此,助彼惡我何也?”璞曰:“爾乃晉臣,世食晉祿,見國家遭亂,正當效力匡扶,以圖樹立勳名。
何為反叛攻主,甘作逆臣,尚言冤也?吾乃韓璞,汝不記長谷截奪救駕之糧乎?好好下馬歸正,保汝共複長安,庶不污青史耶!”安又曰:“長谷之事,乃諸羌為逆,彼求救于我故耳,我雖來,未嘗相犯,惟隻拒守于彼。
将軍後發長安,吾又不曾阻襲。
今南陽王子見長安陷而不救,幸帝敗而欲自立,忠乎?義乎?汝西涼乃妄救之。
”璞見安無避遜意,怒叱曰:“亂臣賊子,人人得而誅之,敢雲人妄?”遂拍馬殺出,陳安舞戟接住。
二人左馳右騁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上邽諸将在城上看見塵埃大起,料是救至,夏正、夏文率兵一萬,突出西門,和苞、蓋濤亦以萬人自北門沖出,徑望陣後殺去。
兩路奮勇齊入,陳安前後受敵,不能相顧,大敗望隴西而走。
夏文向前謂韓璞曰:“陳安狡悍多智,一縱使入隴城,禍根仍在,還望将軍相助,追而剿之,方見終始。
”璞曰:“汝言是也。
”于是合兵,緊緊随後接尾追去。
陳安得至隴上,夏文掩至,安不得入城,遂轉馬欲奔長安投漢。
韓璞揣知其意,急使陰預與和苞從間道将兵阻住。
陳安料難得過,乃徑直望西而走,至梁州界上屯住。
探知夏文等尚在隴上,安懼再至難敵,遣人求救于仇池土司楊難敵,難敵思素來臣伏于晉,恐河西梁秦加兵,不敢應承。
安無奈,隻得使弟陳宏奉表入川,歸投于成,以求濟援。
成主李雄見陳安降附,即授安為梁州都督,與張鹹分守境界。
又慮二人有競,乃使大将軍閻式之子閻明率兵三萬,協助陳安複取隴城。
韓璞知成國有兵來助,空為人受煩惱費力,意欲辭回,又難為言,卻好張西涼行文來到,報稱:“劉武馀兵侵掠郡境,韓瓒将兵剿逐,反戰失利,可宜及早回兵,毋使猖獗。
”韓璞乃過營見和苞、夏文,将文書與看,辭回河西。
文等取隴城庫中珍寶酬之,拜送謝曰:“有勞驅馳。
以此地糧少,不能犒饷兵衆,待回上邽,再遣人來報謝。
”璞乃拔寨,星夜速返。
劉武之弟聞知,引兵北去轉掠代地。
時代王拓跋郁律自承猗盧之位,因其父子構亂,緻弱國體,一向不能即振,劉武等諸鄰國皆不畏懼,反緻侵淩,以此武之兵亦擾其境。
郁律此時已得王浚舊将王昌、孫緯、王甲始有兵三萬歸投,至是旁招廣募,複有雄兵二十馀萬,威聲漸盛。
劉武等不知,故此其弟劉斌率部屬侵涼,知韓璞引得勝之兵回郡,遂轉掠代境。
按《傳》:劉武字虎臣,乃鐵佛國主也。
其先乃并州刺史劉虞之後。
虞以兵弱,附于袁紹,厥後曹操勢盛,與袁氏争取并地,袁熙戰敗,虞子劉玉随熙奔投遼東,玉乃流落于夷中。
夷人聞其乃中邦名宦之子,以女贅玉。
玉生二子,遂不得返,即以中華書字語音教訓後學并其子,由是率土皆敬重之。
玉死,複尊其子為一方之主。
至是,劉武乃四世虞之玄孫也,部下有雄兵五萬。
鐵佛國王死無子,夷落等懼武勢大,遂推為主,兼總其衆,共計八萬馀,雄視一方。
有夷将鐵佛統制,無姓氏,力能用三百斤渾鐵杵,木石着之,皆粉碎。
北土拓跋猗盧受晉封為王,諸鄰小國皆相附服役,惟劉武不與相通,代雖怪之,無能奈其跋扈何。
及今郁律複振,聞知武弟劉斌犯境擄掠,心中大怒,聚集将佐等共議征剿之事。
代帥西渠曰:“彼有鐵佛統制,勇悍難敵,戰不按律,人馬當不得彼之重械亂打,又是步行且穩。
必須探聽的實,此人不在軍中,方才可進。
”代主曰:“據汝所言,則當任其侵占矣。
何以處之?”新投幽将孫緯曰:“将在謀而不在勇,楚重瞳力能拔山,尚被韓信以用奇困而殺之。
猾虜未曾見俺中國謀略之戰。
某請以吾久練中兵為前鋒,與大王徑趨鐵佛國,搗其巢穴。
若遇鐵佛統制,必當枭取,以除夷患。
”郁律大喜,拜孫緯為先鋒,王昌、王甲始為左右前将軍,将本部原兵三萬先發。
自以西渠趙延為左右後将軍,徑望鐵佛國而進。
至近其地百裡之外,有一山源迢迢數裡,兩邊皆是峭壁,草木不生,窈塢突兀,可以伏兵。
又前數裡皆寬平,四旁山峰連絡不斷。
緯看之大喜,乃住軍不進,以待代王至議計。
至晚,郁律自到,孫緯來見,畫策曰:“劉武雖自立國,恃犷矜險,不據此處設關把守,吾知其無能為也。
可令二将伏兵一萬于北頭山谷之中,令左右二軍伏于峭壁盡處,多備弩箭以射骁虜。
主公将兵一萬,把住此處谷口,取木石俟候。
待吾登此占據平崗,即便疊斷,可以盡滅其類矣。
”諸将依計而去。
孫緯打代王親征旗号,引北兵二萬、薊兵一萬,揚旌直進。
劉武知之,即以鐵佛統制為前部,自為中軍,将兵五萬,出三十裡盤蛇谷要路守住。
次日,孫緯兵到。
劉武身騎駱駝,前有鐵佛統制,以刀指緯問曰:
将軍不知吾冤,聽其诳誣,遠遠至此,助彼惡我何也?”璞曰:“爾乃晉臣,世食晉祿,見國家遭亂,正當效力匡扶,以圖樹立勳名。
何為反叛攻主,甘作逆臣,尚言冤也?吾乃韓璞,汝不記長谷截奪救駕之糧乎?好好下馬歸正,保汝共複長安,庶不污青史耶!”安又曰:“長谷之事,乃諸羌為逆,彼求救于我故耳,我雖來,未嘗相犯,惟隻拒守于彼。
将軍後發長安,吾又不曾阻襲。
今南陽王子見長安陷而不救,幸帝敗而欲自立,忠乎?義乎?汝西涼乃妄救之。
”璞見安無避遜意,怒叱曰:“亂臣賊子,人人得而誅之,敢雲人妄?”遂拍馬殺出,陳安舞戟接住。
二人左馳右騁,一連戰上三十馀合,未分勝敗。
上邽諸将在城上看見塵埃大起,料是救至,夏正、夏文率兵一萬,突出西門,和苞、蓋濤亦以萬人自北門沖出,徑望陣後殺去。
兩路奮勇齊入,陳安前後受敵,不能相顧,大敗望隴西而走。
夏文向前謂韓璞曰:“陳安狡悍多智,一縱使入隴城,禍根仍在,還望将軍相助,追而剿之,方見終始。
”璞曰:“汝言是也。
”于是合兵,緊緊随後接尾追去。
陳安得至隴上,夏文掩至,安不得入城,遂轉馬欲奔長安投漢。
韓璞揣知其意,急使陰預與和苞從間道将兵阻住。
陳安料難得過,乃徑直望西而走,至梁州界上屯住。
探知夏文等尚在隴上,安懼再至難敵,遣人求救于仇池土司楊難敵,難敵思素來臣伏于晉,恐河西梁秦加兵,不敢應承。
安無奈,隻得使弟陳宏奉表入川,歸投于成,以求濟援。
成主李雄見陳安降附,即授安為梁州都督,與張鹹分守境界。
又慮二人有競,乃使大将軍閻式之子閻明率兵三萬,協助陳安複取隴城。
韓璞知成國有兵來助,空為人受煩惱費力,意欲辭回,又難為言,卻好張西涼行文來到,報稱:“劉武馀兵侵掠郡境,韓瓒将兵剿逐,反戰失利,可宜及早回兵,毋使猖獗。
”韓璞乃過營見和苞、夏文,将文書與看,辭回河西。
文等取隴城庫中珍寶酬之,拜送謝曰:“有勞驅馳。
以此地糧少,不能犒饷兵衆,待回上邽,再遣人來報謝。
”璞乃拔寨,星夜速返。
劉武之弟聞知,引兵北去轉掠代地。
時代王拓跋郁律自承猗盧之位,因其父子構亂,緻弱國體,一向不能即振,劉武等諸鄰國皆不畏懼,反緻侵淩,以此武之兵亦擾其境。
郁律此時已得王浚舊将王昌、孫緯、王甲始有兵三萬歸投,至是旁招廣募,複有雄兵二十馀萬,威聲漸盛。
劉武等不知,故此其弟劉斌率部屬侵涼,知韓璞引得勝之兵回郡,遂轉掠代境。
按《傳》:劉武字虎臣,乃鐵佛國主也。
其先乃并州刺史劉虞之後。
虞以兵弱,附于袁紹,厥後曹操勢盛,與袁氏争取并地,袁熙戰敗,虞子劉玉随熙奔投遼東,玉乃流落于夷中。
夷人聞其乃中邦名宦之子,以女贅玉。
玉生二子,遂不得返,即以中華書字語音教訓後學并其子,由是率土皆敬重之。
玉死,複尊其子為一方之主。
至是,劉武乃四世虞之玄孫也,部下有雄兵五萬。
鐵佛國王死無子,夷落等懼武勢大,遂推為主,兼總其衆,共計八萬馀,雄視一方。
有夷将鐵佛統制,無姓氏,力能用三百斤渾鐵杵,木石着之,皆粉碎。
北土拓跋猗盧受晉封為王,諸鄰小國皆相附服役,惟劉武不與相通,代雖怪之,無能奈其跋扈何。
及今郁律複振,聞知武弟劉斌犯境擄掠,心中大怒,聚集将佐等共議征剿之事。
代帥西渠曰:“彼有鐵佛統制,勇悍難敵,戰不按律,人馬當不得彼之重械亂打,又是步行且穩。
必須探聽的實,此人不在軍中,方才可進。
”代主曰:“據汝所言,則當任其侵占矣。
何以處之?”新投幽将孫緯曰:“将在謀而不在勇,楚重瞳力能拔山,尚被韓信以用奇困而殺之。
猾虜未曾見俺中國謀略之戰。
某請以吾久練中兵為前鋒,與大王徑趨鐵佛國,搗其巢穴。
若遇鐵佛統制,必當枭取,以除夷患。
”郁律大喜,拜孫緯為先鋒,王昌、王甲始為左右前将軍,将本部原兵三萬先發。
自以西渠趙延為左右後将軍,徑望鐵佛國而進。
至近其地百裡之外,有一山源迢迢數裡,兩邊皆是峭壁,草木不生,窈塢突兀,可以伏兵。
又前數裡皆寬平,四旁山峰連絡不斷。
緯看之大喜,乃住軍不進,以待代王至議計。
至晚,郁律自到,孫緯來見,畫策曰:“劉武雖自立國,恃犷矜險,不據此處設關把守,吾知其無能為也。
可令二将伏兵一萬于北頭山谷之中,令左右二軍伏于峭壁盡處,多備弩箭以射骁虜。
主公将兵一萬,把住此處谷口,取木石俟候。
待吾登此占據平崗,即便疊斷,可以盡滅其類矣。
”諸将依計而去。
孫緯打代王親征旗号,引北兵二萬、薊兵一萬,揚旌直進。
劉武知之,即以鐵佛統制為前部,自為中軍,将兵五萬,出三十裡盤蛇谷要路守住。
次日,孫緯兵到。
劉武身騎駱駝,前有鐵佛統制,以刀指緯問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