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七回 石勒奉诏并晉陽
關燈
小
中
大
道:“劉琨别部屬将馮睹有衆萬馀,聞失并州,倡首招集舊兵故将,欲來報複,見聚精兵數萬,不日即到,今已令人去會劉琨、姬澹矣。
”石勒聽言大怒,乃使孔苌将兵二萬,前往征讨馮睹。
馮睹據險設奇,或擊或守,相持連旬,苌不能勝,反折兵士數千。
并州士民流離外郡者,聞知馮睹起兵,亦皆招引壯勇,有衆萬馀,推飛雲子為晉陽帥,亦欲來複舊土。
邊報又到,石勒曰:“吾何不若劉琨,而此賊子皆思排吾!吾當親提兵馬,先讨馮睹,後剿流民,以誅飛雲子逆黨,方得并州安治,無敢作孽也!”張賓曰:“不然。
馮睹與我深仇,流民與吾有何宿怨?不過念琨之恩,思為舍命盡忠耳!若能以恩撫之,亦可以感其心者。
吾今為計,但當選擇良守,使招懷馮睹之衆,谕以恩信,罷其征讨,寬刑薄賦,綏安勞來,赒赈貧苦,則流民皆晏然而貼,馮睹亦必無擾于郡矣。
若隻以力征渠,渠愈不服,且渠所慮者,恐吾徇讨下郡,禍及于身故也。
以仁政化彼,不惟安衆甯并,即幽燕遼右之民,亦相率附我矣。
”石勒曰:“右侯之言是也。
即使并民不附,吾亦聽其自便,悉罷讨罰。
但無一良吏能行善政,以化服群衆耳。
”張賓舉李回為并州守,代為撫恤。
勒從其議,召回孔苌,遺書與馮睹道其意,班師盡還襄國。
李回又出榜撫慰流民,勸課百姓,和說飛雲子與馮睹二處。
睹感勒書,亦率部衆詣并見回,飛雲子乃散流民各歸就業。
李回政風遠孚,晉陽大治,皆張賓之力也。
勒回到鎮,馮睹降書亦到,勒喜,馳表獻捷于朝,請以馮睹為順義都尉。
漢主見表大悅,定議旌賞,設宴慶賀,與衆公卿盡歡暢飲,醉後擊桌而歌曰: 奮起左國兮,席卷諸藩。
建業平陽兮,威加四方。
破洛陽兮,縛懷皇。
攻長安兮,奪秦關。
今全西地兮,并晉陽。
何時天一統兮,複漢舊疆。
歌畢,親自舉爵以飲愍帝,笑謂之曰:“卿家自到平陽,未曾得睹畿内山水,明日朕同卿等郊外畋獵一番何如?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排駕出獵,以晉愍帝行車騎将軍,戎服執戟道前,出平陽南門,百姓聚觀者跻跻,内有認得愍帝者,指謂衆曰:“此故長安天子也。
”由是皆争相競前觀看,父老輩多至垂涕流淚者。
辛賓、閻鼎二晉臣見之,不勝愧恨。
獵罷歸城,散居私第,賓、鼎抱帝而哭,哀悲徹夜。
數日,有人自洛陽至,言汝陰太守李矩、河内太守郭默、汝南舊守趙嘏,皆引兵侵掠屬境,揚聲張勢,言要生縛漢主,以贖晉天子之罪。
太子劉燦言與漢主知道,勸父先除愍帝,以杜晉人之想。
漢主曰:“前殺晉懷、庾珉、王俊,人皆尤吾為酷,至今未泯口議。
此子沖弱知理,何所忍也?宜寬宥之。
”燦曰:“昔周武以仁義行兵,既伐商,而又殪辛牧野,何也?正恐奸人指謆,思複故疆耳。
昨者出獵,父老睹愍帝而流涕,其心似不忘晉也。
今聞李矩、郭默等合兵侵境,皆稱欲複晉室,何得留彼使為媒孽乎?”漢主猶含之。
又一日,大宴文武,漢主問群臣以“漢世封鎮共計多少,所存還有否?”衆臣對曰:“漢自桓靈失德,征鎮吞并,所知者惟十八路耳。
及今惟有河西張實尚守姑臧,馀者皆被曹魏所并。
”漢主曰:“操在山東,西北焉即被奪,悉為他有?”對曰:“昔日昭烈皇帝初得陶謙,讓與徐州,被呂布所襲。
後是曹操滅布取之,昭烈轉授豫州,劉表欲舉荊州相讓,又是曹操掩襲,因與吳合,大破曹兵于赤壁,遂結深仇,戰殺無已。
昭烈從武侯之謀,乃入川建業,此間山西一帶,并州是丁原為牧,平陽是劉虞為牧,渤海是公孫瓒為牧。
呂布殺丁原,公孫瓒圖劉虞,遂歸于一。
幽州之境是劉度為牧,悉被袁紹所并。
曹操又滅袁氏,而漢之封鎮皆淪沒矣。
”漢主曰:“今數處劉氏所轄者,朕父子已皆并取,可為得雪前恥矣。
”乃命晉愍帝執壺,向各文武面前滿斟一杯,待齊飲之,賀複劉氏舊封之喜。
愍帝思為晉君,執壺酌酒,不雅觀瞻,推出更衣欲避之。
漢主笑曰:“卿不肯與臣子斟酒,故卻耳,可罷之,但執扇于朕之側,使他臣斟酒何如?”愍帝含羞受命。
當下晉諸陪臣見主被辱,皆流涕而不敢發。
辛賓、閻鼎向前進言曰:“君有役,臣當代之,使某輩執事皆以過矣,何得辱吾大國之君乎?”即奪扇擲于漢主懷中,把帝臂哭曰:“臣不能殺賊保國,使陛下遭辱如此,生亦如死,欲活何為?”欲扶帝出。
漢主大怒曰:“狂奴敢此無狀,擲扇欺上乎?”喝令武士将君臣一并牽出斬之,須臾獻首。
右西晉始自武帝乙酉篡魏,終于愍帝丙子,曆四君,共五十二年。
後人有詩歎曰: 當年司馬輔曹瞞,滅蜀要君僭晉王。
篡魏并吳居大位,罔思繼統世無疆。
豈知天不從奸願,八王自噬構成殃。
兩帝粗安逮懷愍,盡遭漢擄喪平陽。
”石勒聽言大怒,乃使孔苌将兵二萬,前往征讨馮睹。
馮睹據險設奇,或擊或守,相持連旬,苌不能勝,反折兵士數千。
并州士民流離外郡者,聞知馮睹起兵,亦皆招引壯勇,有衆萬馀,推飛雲子為晉陽帥,亦欲來複舊土。
邊報又到,石勒曰:“吾何不若劉琨,而此賊子皆思排吾!吾當親提兵馬,先讨馮睹,後剿流民,以誅飛雲子逆黨,方得并州安治,無敢作孽也!”張賓曰:“不然。
馮睹與我深仇,流民與吾有何宿怨?不過念琨之恩,思為舍命盡忠耳!若能以恩撫之,亦可以感其心者。
吾今為計,但當選擇良守,使招懷馮睹之衆,谕以恩信,罷其征讨,寬刑薄賦,綏安勞來,赒赈貧苦,則流民皆晏然而貼,馮睹亦必無擾于郡矣。
若隻以力征渠,渠愈不服,且渠所慮者,恐吾徇讨下郡,禍及于身故也。
以仁政化彼,不惟安衆甯并,即幽燕遼右之民,亦相率附我矣。
”石勒曰:“右侯之言是也。
即使并民不附,吾亦聽其自便,悉罷讨罰。
但無一良吏能行善政,以化服群衆耳。
”張賓舉李回為并州守,代為撫恤。
勒從其議,召回孔苌,遺書與馮睹道其意,班師盡還襄國。
李回又出榜撫慰流民,勸課百姓,和說飛雲子與馮睹二處。
睹感勒書,亦率部衆詣并見回,飛雲子乃散流民各歸就業。
李回政風遠孚,晉陽大治,皆張賓之力也。
勒回到鎮,馮睹降書亦到,勒喜,馳表獻捷于朝,請以馮睹為順義都尉。
漢主見表大悅,定議旌賞,設宴慶賀,與衆公卿盡歡暢飲,醉後擊桌而歌曰: 奮起左國兮,席卷諸藩。
建業平陽兮,威加四方。
破洛陽兮,縛懷皇。
攻長安兮,奪秦關。
今全西地兮,并晉陽。
何時天一統兮,複漢舊疆。
歌畢,親自舉爵以飲愍帝,笑謂之曰:“卿家自到平陽,未曾得睹畿内山水,明日朕同卿等郊外畋獵一番何如?”衆皆應諾。
次日,排駕出獵,以晉愍帝行車騎将軍,戎服執戟道前,出平陽南門,百姓聚觀者跻跻,内有認得愍帝者,指謂衆曰:“此故長安天子也。
”由是皆争相競前觀看,父老輩多至垂涕流淚者。
辛賓、閻鼎二晉臣見之,不勝愧恨。
獵罷歸城,散居私第,賓、鼎抱帝而哭,哀悲徹夜。
數日,有人自洛陽至,言汝陰太守李矩、河内太守郭默、汝南舊守趙嘏,皆引兵侵掠屬境,揚聲張勢,言要生縛漢主,以贖晉天子之罪。
太子劉燦言與漢主知道,勸父先除愍帝,以杜晉人之想。
漢主曰:“前殺晉懷、庾珉、王俊,人皆尤吾為酷,至今未泯口議。
此子沖弱知理,何所忍也?宜寬宥之。
”燦曰:“昔周武以仁義行兵,既伐商,而又殪辛牧野,何也?正恐奸人指謆,思複故疆耳。
昨者出獵,父老睹愍帝而流涕,其心似不忘晉也。
今聞李矩、郭默等合兵侵境,皆稱欲複晉室,何得留彼使為媒孽乎?”漢主猶含之。
又一日,大宴文武,漢主問群臣以“漢世封鎮共計多少,所存還有否?”衆臣對曰:“漢自桓靈失德,征鎮吞并,所知者惟十八路耳。
及今惟有河西張實尚守姑臧,馀者皆被曹魏所并。
”漢主曰:“操在山東,西北焉即被奪,悉為他有?”對曰:“昔日昭烈皇帝初得陶謙,讓與徐州,被呂布所襲。
後是曹操滅布取之,昭烈轉授豫州,劉表欲舉荊州相讓,又是曹操掩襲,因與吳合,大破曹兵于赤壁,遂結深仇,戰殺無已。
昭烈從武侯之謀,乃入川建業,此間山西一帶,并州是丁原為牧,平陽是劉虞為牧,渤海是公孫瓒為牧。
呂布殺丁原,公孫瓒圖劉虞,遂歸于一。
幽州之境是劉度為牧,悉被袁紹所并。
曹操又滅袁氏,而漢之封鎮皆淪沒矣。
”漢主曰:“今數處劉氏所轄者,朕父子已皆并取,可為得雪前恥矣。
”乃命晉愍帝執壺,向各文武面前滿斟一杯,待齊飲之,賀複劉氏舊封之喜。
愍帝思為晉君,執壺酌酒,不雅觀瞻,推出更衣欲避之。
漢主笑曰:“卿不肯與臣子斟酒,故卻耳,可罷之,但執扇于朕之側,使他臣斟酒何如?”愍帝含羞受命。
當下晉諸陪臣見主被辱,皆流涕而不敢發。
辛賓、閻鼎向前進言曰:“君有役,臣當代之,使某輩執事皆以過矣,何得辱吾大國之君乎?”即奪扇擲于漢主懷中,把帝臂哭曰:“臣不能殺賊保國,使陛下遭辱如此,生亦如死,欲活何為?”欲扶帝出。
漢主大怒曰:“狂奴敢此無狀,擲扇欺上乎?”喝令武士将君臣一并牽出斬之,須臾獻首。
右西晉始自武帝乙酉篡魏,終于愍帝丙子,曆四君,共五十二年。
後人有詩歎曰: 當年司馬輔曹瞞,滅蜀要君僭晉王。
篡魏并吳居大位,罔思繼統世無疆。
豈知天不從奸願,八王自噬構成殃。
兩帝粗安逮懷愍,盡遭漢擄喪平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