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七回 石勒奉诏并晉陽

關燈
再說漢主劉聰聞知晉臣索綝會兵匡複中原,劉琨、邵續、韓據亦皆約合舉事。

    因是先敕劉曜移兵徑襲長安,又下诏與石勒命其出兵,攻阻晉諸征鎮。

    石勒見诏,乃聚衆商議曰:“今主上已有事于關中,命吾徇讨諸郡。

    今我兵馬強盛,久不戰鬥,正宜奉诏出征,當從何處先起?”徐光曰:“應侯有雲:‘并地當自近始,得尺則吾之尺。

    ’依吾愚見,首事樂陵,次及平樂,則行兵有序矣。

    ”石勒然之。

    即命石虎提兵五萬,攻取樂陵。

    探馬報知邵續,續慌下令點兵退敵。

    部下将佐曰:“王幽州雄冠諸鎮,兵馬強盛,尚被其破,吾今駱文鴛手患偏瘋,兵微将寡,焉能為敵?”續心甚惕,從事蒯來曰:“不如從權取便,以書達彼,請為附在,使其退兵,以免一時之禍,再作計議。

    ”續從之,使人至虎營中求成,石虎将書遣人連原差送上襄國,禀見石勒。

    勒看書,謂其使曰:“必送子侄親人為質,方準其附。

    ”使者領言,回告邵續。

    續即遣子邵義赍表禮詣襄國為質。

    石勒受之,授義督護。

     時有舊渤海太守劉胤昌,向見石勒破王浚,複侵渤海,乃避于樂陵投續,聞續背晉附勒,因入謂邵續曰:“君乃晉之忠良,何為亦蹈勒胡之污?且偉丈夫世食爵祿,而效細人苟且以忘大義,可乎?”續曰:“吾豈不知?緩則行經,急則從權,不得已也,豈真心哉!今無所歸,無救援,勢難與敵,強順之勢,免軍民之命,俟作再圖耳。

    ”胤昌曰:“君言雖是,但投涅之布,洗之不白,何可輕污?今琅琊王欲清中原,求士如渴,帶甲數十萬,雄視江淮,棄勒以歸正主,豈不亦可以為忠良乎?”續曰:“此吾之素心也。

    ”即日作表,就使劉胤昌往江東而去。

    左右之人謂續曰:“明公欲圖忠名而诳石勒,争奈令嗣在彼,豈不為其所害乎?”續泣曰:“吾今陷身異類,如堕污泥中,挺身歸朝,去污趨潔,何為不可?且人之心以忠孝為本,忠孝自古迄今不能兩全,既欲盡忠,焉暇顧其子哉?”竟遣胤昌疾行。

    胤昌至江東,造見琅琊王,把邵續被逼舍子之故,道了一遍,呈上表章。

    瑯琊王與王導等明之,歎賞不已,乃迎入,拜續為平原太守,以劉胤昌為侍中。

    有人将邵續背盟趨潔之語報知石勒,勒怒,召邵義責而斬之,即日起兵五萬,以石虎為先鋒,自與張敬為合後,徑趨樂陵,擒責邵續。

    續懼,求救于幽州段匹殚,匹殚曰:“邵嗣祖,忠義之士,棄子歸正,大節可羨。

    今被攻伐,不得不救。

    ”乃遣段文鴦為前部,将兵五萬赴援。

     石虎正将圍城,文鴦救至。

    邵續看見,自内殺出,兩頭夾攻。

    虎恃勇,止将萬人先到,被續殺敗。

    段兵追去,得張敬兵至,殺退兩軍。

    相持十馀日,互相勝負。

    時襄國河南一帶,米麥無收,甚貴。

    石勒糧饷不繼,兵士饑疲,乃抽兵退回襄國,請張賓議曰:“今地方米價甚騰,千錢止易二升,民何度活,軍奚存濟?”賓曰:“平樂韓據,素不罹兵,糧儲豐裕,宜亟将兵往攻,一鼓可下,當有一年之糧,兵無饑餒矣。

    ”勒曰:“用兵幾何?”賓曰:“多則糧悭兵餒,三萬人足可為用。

    ”石勒信之,恐衆不肯用命,親自與石虎将兵驟進。

    近城四十裡始知,韓據驚惶無措,慌忙使人往并州求救,一面閉城堅守。

    石虎率兵圍住攻打,被城上炮石齊下,擊死勒兵無數,乃亦引退,困定城門。

    據使至并州拜告劉琨,琨即傳令點兵救援韓據,共破石勒。

    大将姬澹谏曰:“明公向為劉曜所襲,兵威未複;吾方倚藉猗盧之助為勢,稍得溫和,又欲遠赴外難,甚非所宜。

    且代北之兵雖服于晉,終是胡姓難測,未可托為心腹,豈得委棄根本,而為人盡力乎?不若閉關守險,息兵養銳,待時而舉,以圖身後之功。

    ”琨曰:“韓據晉臣,平樂晉地,與吾一體。

    今孤弱無援,故來求救,我若不從,是棄同列而坐使被襲也!”乃不聽澹勸,命澹領兵二萬先發,留李彌守并州,自與郝诜、張儒為後隊,兼程而進。

    不數日,兵到廣牧。

     石勒探知劉琨來救平樂,慌與張賓議曰:“今攻城不能克,外援又至,必須分兵敵住,方可免其裡應外合。

    ”賓曰:“今劉琨不守自境,引兵遠赴,真可謂不知己者。

    且兵法有雲:‘疾行遠赴,日馳百裡,必蹶上将軍。

    ’吾今以計出其不意,逆而擊之,可破彼矣。

    ”勒曰:“公計将安出?”賓曰:“可密分兵伏于平崗山下,留兵一枝,阻住韓據出救。

    明公自引兵士五千去迎劉琨,琨見兵少,必定奮力擊我,然後詐敗引入伏中,放炮為号,我兵四面殺出,任他有贲育之勇,殺教他片甲無回,何暇救平樂哉!”石勒聽計大悅,留張敬、石虎将兵一萬困住韓據,命刁膺、劉膺、李益、張越、趙鹿、孔豚、劉寶、支屈六八将,引兵一萬,分四面埋伏,呼延模引兵士五千于中救應,自将精卒五千向廣牧阻拒琨兵。

    琨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