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三回 張敬廪丘破劉演

關燈
望西北而轉。

    段文鴦、駱文鴛亦各還幽州、樂陵而去。

    張賓、石虎等安撫廪丘,留刁膺鎮守,自與諸将巡按許邺諸郡不題。

     且說晉愍帝前得衆臣索綝、鞠允、賈疋與西涼兵複取長安,殺退劉曜,加封西涼刺史張軌為西平公。

    第二年,劉曜複寇長安,有人報知張軌,言漢兵已破峣、藍二關,進逼逍遙園。

    軌吃一驚,頓足歎曰:“賊何如此之銳,倘一長安被破,吾等輔晉前功悉皆休矣!”正欲發兵赴難,忽然憂成一病,甚是沉重,乃罷其議,使人飛馬察探消息,回報言已被索、麹諸臣大敗劉曜,斬其前鋒,退出淆關據守去了。

    軌聞此說聊喜,病可一半,能出理事,乃與大将北宮純、宋配等曰:“劉曜退守淆池,禍事不出一載,長安終被所破,吾病亦終不能痊,如之奈何?”至是愍帝建興三年,聞劉曜大擾隴右,遂憂憤而卒。

    張實具哀表上長安辭印,晉主嘉其功,即以子張實襲封西平公,總督五郡八州軍事。

    有人獻玉印一顆于實,實即進上長安與晉主,晉主大喜,賜實鈇钺。

    又下诏升琅琊王為左丞相,都督江東、江南、江西諸軍事;改南陽王世子司馬保為右丞相,都督陝西、隴右諸軍事;加索綝為太尉,宋哲為平東将軍,胡菘為奉忠将軍,陳安為奉義将軍。

    其馀舊日封職受秩,韓豹等二十馀将,皆各加一級與三級者。

    有梁州從事崔曠,奏請刺史張光征兵赴阙,反被土司楊武所殺,乞加征剿以褒貶忠逆。

    晉主準奏,正欲差遣兵将問罪征讨,忽報漢将劉曜屯兵淆池,僞漢主劉聰增益兵糧與曜,勢複猖獗,襲殺安定太守趙班,複侵上郡。

    太守韋籍戰敗,奔于南鄭,附縣無不被其攻掠,人民苦不勝言。

    索綝、鞠允又奏曰:“劉曜恃強侵寇無已,若不大行剿逐,禍終難杜,還當下诏令東西大都督,合各征鎮南北大兵俱進,始可以示其威,弭其患,不然屢被所侮,長安關内之民罕能貼席矣!”愍帝曰:“卿二人可定議而行之。

    ”索綝、鞠允遂草诏命,備詞悃切,頒行各處。

    而并州最近長安,使命先到,劉琨接诏讀訖,思以劉曜每懷吞并之心,石勒奪侄守地,忿恨入髓,無由得報,及見诏至,乃悉力說激段末杯、段匹殚與段疾陸眷三部,又差人往合韓據、邵續并代主猗盧。

    下書人中途被漢之巡軍所獲,押上平陽,送見漢主。

     漢主看其檄文,心中大怒,曰:“叵耐索綝、鞠允,苦主此謀,與吾作惡,并州劉琨亦同兇相濟,竭心糾衆,看其檄中之意,所倚者幽、薊、遼、代數處耳。

    朕今親自進征,先收之并,則諸處皆不敢妄議矣。

    ”左相國陳元達曰:“今三段并代,相為表裡,绾唇齒之衛,一有被撓,各皆救援,以此随破随複,随得亦随失,徒空構怨。

    不若越疆界而守土地于晉域之外也。

    依臣愚見,還是徑攻長安。

    若能破擒愍帝,則晉室無主,或可并也。

    ”漢主曰:“長安兩次攻破,皆被所複者,是其爪牙尚固,羽翼未摧故也。

    吾所以意欲先下北陲,使其四肢先毀,軀體難立耳!”元達曰:“前者始安王一戰卒下長安,奈以兵少被複。

    第二次因不聽老成,以喬智明晚進當前鋒,誤敗于彼。

    今當益以良将,增以兵馬,則自然可以分禦各處之救,而始安王可以必破晉都矣!”漢主聽言大喜,曰:“據丞相高明,朕心已豁然矣。

    但今老成宿将,出外鎮守者多,關家、黃家兄弟俱在淆池,石勒兵強,吾欲調他守關去助,成功可蔔。

    奈他新破劉演,劉琨正複,若一移兵,琨必竭力糾外兵以救長安,以圖勒、曜雪恨,必襲襄國,以辱吾地,使斷歸路也。

    還當留之以為琨懼,琨必持二端不敢輕動矣。

    其他青邺、許洛等處有南晉兵在境,亦不可調。

    此處京兵雖有将官數十員,皆非可領大任者,惟姜存忠兄弟二人,經曆老練可使,思少骁勇為副,焉能獨徼大功?丞相德理百揆,舉賢用才,必無虛妄,試言何人可以為将,一同提兵前去,相助始安王共取長安?”元達曰:“知臣者莫如君,陛下既屬問老臣,臣見楊龍之子楊繼勳,年過二紀,勇冠千軍;李裕之子李華春,力能搏虎;黃良卿之子黃龍瑞,智勇雙全;王伏都之子王震,兩臂有千斤之力,皆堪為将。

    陛下宜命大司馬姜存忠為贊畫機務、征西大軍師,加始安王為關中都督、征西大元帥,姜存義為後軍統制,楊繼勳為後軍先鋒,李華春、王震為左右将軍,黃龍瑞為前部副将軍兼救應使,督兵十五萬,仍以殿下将軍燦與殿中大将軍呼延颢,監押糧饷,前去會合始安王,敕令關心為前軍先鋒,一同齊進,必然奏撻成功矣!”漢主從之,宣諸将上殿賜職給符,點兵進發,徑至淆關紮下,遣人至安定關報始安王約會進兵。

    始安王大喜,曰:“吾心日夜思欲攻打長安,惟慮兵少,顧内不能顧外,是以趑趄,既然軍師帶兵來助,前恨可複必矣!”即日收拾,轉至淆關相會,與姜發等共議進取之計。

    未知此回晉漢如何戰敵,成敗若何,後人有詩歎曰: 晉漢仇争數十年,洛陽殘陷王長安。

    隻應天未甯司馬,狂曜三番犯帝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