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二回 石勒僞降擒王浚

關燈
時被擒,連襄國亦屬我矣!”矯曰:“到郡之時,若依我與王甲始等之見,張敬未到,擒勒如拾芥耳!奈乎主公自悖,以至如此。

    ”于是二将引兵三萬,不合王昌等,徑望幽州殺進。

    石勒在州中布置,忽報王浚舊将王昌、孫緯等合兵十萬,分兩路殺來,将及至城矣。

    石勒大驚曰:“内兵未附,外兵又迫,如何與戰?”連忙分付收拾東還,乘夜即起。

    次日辰牌,遇胡矯、孫緯兵至,布陣阻路。

    石勒下令不須整伍,一齊沖殺過去便是。

    衆将聽命向前。

    孫緯看知其意,亦下令曰:“賊兵已無戰心,隊伍不整,可蔔勝者。

    汝等須竭力抵住,莫容走去。

    ”及至孔苌、張雄、邵攀、趙鹿等一齊沖進,幽州兵士奮力死戰。

    胡矯佯叫曰:“廣平、甯朔兩路大軍殺至矣!汝等竭力,成功隻在頃刻,切不可退!”兵士見勒将殊死沖路,恐其突過,乃一齊以弓弩射之,箭如飛蝗,漢兵不能得進。

    石勒怒喝向前,忽見後面炮铳連天,王昌、王甲始等趕至。

    勒兵首尾不能相顧,被晉兵殺得屍橫滿地。

    孔苌見極,當先撞陣,馬為射倒,即飛步前進,又遇胡矯趕至,一槍刺中肩膀,卻得張雄接住救免。

    石勒親自向前開陣,胡矯攔住,勒大喝曰:“汝乃何人?敢來拒吾,是尋死也!”拍馬搶進,三合之中,一刀砍死胡矯。

    衆将始得沖脫,望易水而走。

    王昌、孫緯等随後掩殺,勒兵死喪殆盡。

    将至易水,王甲始又從間道截出,張雄奮勇突陣,身中十馀槍,猶殺幽州副将二員。

    甲始少怯,方才離陣,王昌、孫緯大喊又到。

    勒兵争渡易水,晉兵擁至,無馬者盡皆淹死,勒與衆将僅以身免。

    昌、緯等整兵過河,将欲再追。

    張雄、孔苌、趙鹿等各帶重傷,心中甚懼。

    卻得張敬送王洛生過柏人,再提兵馬來幽州防變,正遇石勒狼狽而轉,遂整待敵。

    昌、緯等以兵馬勞倦,退過易水紮住,以防石勒再進。

     裴憲、荀緯勸劉翰集舊兵追勒,以贖前愆。

    翰思為勒所立,恐衆将不容,乃棄幽州,奔往遼西,投于段匹殚。

    匹殚乘王昌、孫緯與石勒相拒于易水未還,即點人馬,佯為赴難,假公濟私,徑到幽州據之,自稱幽州刺史、薊遼大都督,遣人至易水召浚諸舊将議事。

    王昌與孫緯等大驚,急欲回複其地,以逐遼段。

    王甲始曰:“匹殚乘我等在外,暗來竊據,必然有心備我。

    且彼兵久逸,我兵勞而糧少,焉能與戰?況總管父子悉被勒擄,縱得幽州,推誰為主?待去見他,我等氣又不忿。

    依吾之見,不若奔往北代,再來複取,以雪此恨。

    且此時鬥米可以易銀貳兩,斤肉值銀伍錢,人民饑甚,我等得亦無益。

    ”昌、緯從之,乃收拾人馬,望金城而去。

    段匹殚見諸将北走,知無兵變,即一意安撫幽燕之地,竭資赈恤,民始安貼。

    石勒見幽州兵将北去,亦整辔回轉襄國。

    将入境,思量不好見王浚之面,乃喚從事慶封分付曰:“王浚父子位高爵重,我與相見,難好看待,且他不曾有惡與我。

    你可先入城中,令人押出斬之,不可容隐。

    ”封得令,飛馬至襄國,密與張右侯言:“王公叫我先來,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”遂取出監,綁上法曹。

    王浚大罵不絕,父子悉皆遇害。

    晉史官斷之曰: 王浚揭由捧雉,孕本貿絲。

    因家乏王,遂登顯秩,強擁北州之士馬,偶遇東京之靡沸。

    正宜感召諸侯,宣力王室,而乃反又乘間伺隙,潛圖不軌,縱肆獯虜,遷播乘輿。

    遂使章甫潇然,黎元塗地。

    任貪夫于藏戶,戮高士于燕陲,阻越石之内難,邀世龍之外親。

    惡稔毒爇,坐緻焚燎。

    天假手仇敵,以伸兇犷,遭慶封之僇,嫚罵何補哉? 王浚父子既死,石勒乃始入城,張賓、王子春等參拜。

    勒命将浚屍首埋之。

    賓曰:“浚害劉靈,漢主未得報恨逞志。

    今當獻捷于朝,又可以申我之功,又可以免彼疑我有自圖之意。

    ”勒伏其議,乃使曹掾、傅遘函王浚首級,上平陽呈獻漢主。

    漢主大喜,曰:“老賊害吾大将,恨向未忘。

    今日揭斬父子,劉靈之仇已雪,使吾又釋一憂矣。

    ”乃下敕封石勒為平難大都督,贈十二郡。

    又封張敬、趙染等為十二侯,張賓封燕國公,共守封郡,以旌平王浚之功。

    後賢有詩一首歎王浚曰: 王浚縱橫著盛名,雄居幽燕妄稱尊。

    隻因罔大思圖霸,未得胡降反被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