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一回 孫緯甲始敗石勒
關燈
小
中
大
再題漢主劉聰,接得劉曜之表,請兵添助,再攻長安,免晉得勝出關。
聰乃一邊發兵糧至淆關安曜,一邊催石勒進取江南,以分晉勢。
石勒得诏,使細作過江察探的實。
細作回報:“江南琅琊王修文偃武,未有北伐之意,目今長江風浪兇險,難禦火攻,我兵風逆之際,亦不可去。
”勒信之,乃具本上平陽,奏言江東不敢北上消息,及道曹嶷、夔安據青州之固,與王敦并不相事兵旅:“今見诏下,了無動靜,非欲自伯,即欲南附耶,不然何久無入觐之行,而起王彌合謀攻臣之舉?伏乞下诏,賜臣先讨曹嶷之不臣,以示兵威,然後西向助攻長安,自然可下矣。
”表至,漢主聚集群臣議之,姜發上言曰:“勒見前番謀并王彌,朝議不曾加罪,故今又思妄吞曹嶷,欲去我漢羽翼,圖自立耳。
若從其請再并曹嶷,則石勒将來無可制矣!”漢主善之,乃下诏示勒,不可妄相噬齧,以自損傷唇齒,且宜出兵攻晉,以遏其報仇之心。
石勒聞命,猶豫不決。
張賓曰:“我已表請伐嶷,诏既不許,亟宜西上以塞其疑。
設若違忤,必定有人傳報曹嶷,朝中又責,青州又仇,我不自安矣。
”勒始懼,乃留趙染為邺城主帥,桃豹為督護,共守邺都,自将兵馬先圍陳留。
陳留郡守王贊閉城固守,求救于僞授雍州都督李洪、冠軍将軍汝南守備王茲,又求救于幽州總管王浚。
浚遠弗及應濟,惟李洪、王茲二處救至。
王贊見之,乃出兵拒勒。
勒命石虎出馬沖鋒,隻一合,馘斬李洪,王茲退走,死于亂軍之中。
王贊欲走入城,以待幽冀之救,被張實追來擒住。
勒請上帳,授為從事中郎,贊乃降順。
陳留既平,幽州大将王甲始率兵二萬來救,路上見無鋒警,不行察問,惶惶然至界内,離城十裡始知,思進退兩難,乃即紮下。
隻見漢将石虎将兵出阻,兩邊構戰,王甲始失利,退屯于文石津。
石勒氣驕,自與石虎将精騎萬人,欲追戬王甲始,好攻王浚。
将舡浮津,水陸俱進。
未及晉營,忽見旌旗蔽日,浚将孫緯率遼西、鮮卑萬馀騎來至,即合王甲始出攻石勒。
石勒不知多少虛實,懼而引退。
乃焚其舟船,移兵向柏門,迎重門之辎重,複濟河從襄陽路而回。
将至界上,人報巨寇侯脫、嚴嶷各擁強兵萬馀,合同王璃、王如,複奉崔曠為襄陽守,二寇分據湘陰、湘鄉,甚是勢獗。
石勒聽言大怒,徑趨襄陽,直攻崔曠。
曠走繁昌,勒取襄陽。
張賓曰:“崔曠既走,不可複留根孽,待吾将兵一枝,擒此賊囮,以除後患。
”勒然之。
賓與趙概同去,先設伏齊整,使概出馬誘敵。
崔曠不知是計,欺概老邁,引兵來戰。
概鬥良久,詐敗而走,崔曠趕去,誤入伏中,被張賓所擒,縛至襄陽見勒。
勒曰:“湖湘地曠路遙,不若渡過江夏,還邺再議。
”賓又曰:“欲平天下,當救民為先,今侯脫、王璃乃荊楚之大害,聞脫與嚴嶷糧少則掠人為食。
縱然路遠,亦宜先除此惡賊,以靖民害,則荊楚悉皆歸仰矣,何可棄去?”勒曰:“軍師之言是也,吾聞賊中惟侯脫為最,可先平之。
”乃命石虎将兵直趨湘陰。
侯脫知之,出兵來拒,相持旬日,兩邊殺傷頗衆,虎不能勝。
有人報與石勒知道,勒乃乘夜令三軍蓐食,以張敬為前驅,自将後隊,雞鳴而起,趱程兼進,徑趨脫壘。
晨壓苑門,脫始覺之。
脫乃大懼,欲出逆戰,已不可展矣,遂棄衆望寨後而走。
張敬将輕騎追上,擒轉見勒。
勒讓脫曰:“人之性命,關于天地,何得将作孽牲以為食乎?”脫無言可應,勒命斬之,以扼王、嚴等。
王如懼,遣人送金帛車馬與勒犒軍,密遺書張賓,哀告其情,求寬征伐。
勒受其币,賓乃勸其止收嚴嶷,則二王自化。
又回書與王如許和:“可念故舊,速回平陽,以輔故主,毋陷賊中,遺臭于後。
”如喜其聽從,不加兵革,但以兄仇不能得報為恨,乃密與契弟王璃議曰:“汝素勇捷善刺人,今石勒有張賓在此,念吾先兄遭害,故暫聽我而罷。
一過江夏,再命石虎、孔苌等将兵來伐,我等不望生矣。
明日密行一計,我将船隻布于江中伺候,弟将騎兵萬人,赍牛酒布帛于江邊去,詐言餞送,一鼓襲之,可斬石勒矣。
”璃曰:“此計大妙,即當行之。
”二人遂重宴黨目,分賞部落,各往行計。
王璃乃使人先上
聰乃一邊發兵糧至淆關安曜,一邊催石勒進取江南,以分晉勢。
石勒得诏,使細作過江察探的實。
細作回報:“江南琅琊王修文偃武,未有北伐之意,目今長江風浪兇險,難禦火攻,我兵風逆之際,亦不可去。
”勒信之,乃具本上平陽,奏言江東不敢北上消息,及道曹嶷、夔安據青州之固,與王敦并不相事兵旅:“今見诏下,了無動靜,非欲自伯,即欲南附耶,不然何久無入觐之行,而起王彌合謀攻臣之舉?伏乞下诏,賜臣先讨曹嶷之不臣,以示兵威,然後西向助攻長安,自然可下矣。
”表至,漢主聚集群臣議之,姜發上言曰:“勒見前番謀并王彌,朝議不曾加罪,故今又思妄吞曹嶷,欲去我漢羽翼,圖自立耳。
若從其請再并曹嶷,則石勒将來無可制矣!”漢主善之,乃下诏示勒,不可妄相噬齧,以自損傷唇齒,且宜出兵攻晉,以遏其報仇之心。
石勒聞命,猶豫不決。
張賓曰:“我已表請伐嶷,诏既不許,亟宜西上以塞其疑。
設若違忤,必定有人傳報曹嶷,朝中又責,青州又仇,我不自安矣。
”勒始懼,乃留趙染為邺城主帥,桃豹為督護,共守邺都,自将兵馬先圍陳留。
陳留郡守王贊閉城固守,求救于僞授雍州都督李洪、冠軍将軍汝南守備王茲,又求救于幽州總管王浚。
浚遠弗及應濟,惟李洪、王茲二處救至。
王贊見之,乃出兵拒勒。
勒命石虎出馬沖鋒,隻一合,馘斬李洪,王茲退走,死于亂軍之中。
王贊欲走入城,以待幽冀之救,被張實追來擒住。
勒請上帳,授為從事中郎,贊乃降順。
陳留既平,幽州大将王甲始率兵二萬來救,路上見無鋒警,不行察問,惶惶然至界内,離城十裡始知,思進退兩難,乃即紮下。
隻見漢将石虎将兵出阻,兩邊構戰,王甲始失利,退屯于文石津。
石勒氣驕,自與石虎将精騎萬人,欲追戬王甲始,好攻王浚。
将舡浮津,水陸俱進。
未及晉營,忽見旌旗蔽日,浚将孫緯率遼西、鮮卑萬馀騎來至,即合王甲始出攻石勒。
石勒不知多少虛實,懼而引退。
乃焚其舟船,移兵向柏門,迎重門之辎重,複濟河從襄陽路而回。
将至界上,人報巨寇侯脫、嚴嶷各擁強兵萬馀,合同王璃、王如,複奉崔曠為襄陽守,二寇分據湘陰、湘鄉,甚是勢獗。
石勒聽言大怒,徑趨襄陽,直攻崔曠。
曠走繁昌,勒取襄陽。
張賓曰:“崔曠既走,不可複留根孽,待吾将兵一枝,擒此賊囮,以除後患。
”勒然之。
賓與趙概同去,先設伏齊整,使概出馬誘敵。
崔曠不知是計,欺概老邁,引兵來戰。
概鬥良久,詐敗而走,崔曠趕去,誤入伏中,被張賓所擒,縛至襄陽見勒。
勒曰:“湖湘地曠路遙,不若渡過江夏,還邺再議。
”賓又曰:“欲平天下,當救民為先,今侯脫、王璃乃荊楚之大害,聞脫與嚴嶷糧少則掠人為食。
縱然路遠,亦宜先除此惡賊,以靖民害,則荊楚悉皆歸仰矣,何可棄去?”勒曰:“軍師之言是也,吾聞賊中惟侯脫為最,可先平之。
”乃命石虎将兵直趨湘陰。
侯脫知之,出兵來拒,相持旬日,兩邊殺傷頗衆,虎不能勝。
有人報與石勒知道,勒乃乘夜令三軍蓐食,以張敬為前驅,自将後隊,雞鳴而起,趱程兼進,徑趨脫壘。
晨壓苑門,脫始覺之。
脫乃大懼,欲出逆戰,已不可展矣,遂棄衆望寨後而走。
張敬将輕騎追上,擒轉見勒。
勒讓脫曰:“人之性命,關于天地,何得将作孽牲以為食乎?”脫無言可應,勒命斬之,以扼王、嚴等。
王如懼,遣人送金帛車馬與勒犒軍,密遺書張賓,哀告其情,求寬征伐。
勒受其币,賓乃勸其止收嚴嶷,則二王自化。
又回書與王如許和:“可念故舊,速回平陽,以輔故主,毋陷賊中,遺臭于後。
”如喜其聽從,不加兵革,但以兄仇不能得報為恨,乃密與契弟王璃議曰:“汝素勇捷善刺人,今石勒有張賓在此,念吾先兄遭害,故暫聽我而罷。
一過江夏,再命石虎、孔苌等将兵來伐,我等不望生矣。
明日密行一計,我将船隻布于江中伺候,弟将騎兵萬人,赍牛酒布帛于江邊去,詐言餞送,一鼓襲之,可斬石勒矣。
”璃曰:“此計大妙,即當行之。
”二人遂重宴黨目,分賞部落,各往行計。
王璃乃使人先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