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回 劉曜一打長安城
關燈
小
中
大
像客商模樣,乃叫兵出守關,親自下座來問曰:“汝非商人,吾似相識汝者。
”飛曰:“兄長今日威風赫赫,忘卻向日之情也。
”王因連忙扶起,曰:“公子今從何來?早不通報姓名,使弟得此重罪。
”飛曰:“須盡去近侍告知。
”因曰:“此數輩乃吾腹心親故,言亦無妨。
”即亦皆使出外。
因乃再拜伏罪曰:“兄長一向都在何方?前者趙廞作亂,聞二位公子在彼助他,小弟尋來相勸,不想二位複從高蹈,我心甚喜。
及後李特謀殺趙廞,蜀中大亂,我乃避出關中,後從張光刺史奉诏攻長安,敗績,乃就居長安。
今為副軍将軍,來此拒守漢寇,不期得見兄長,是乃天日複明,三生大幸,富貴即在此起矣。
吾當奏請築壇拜将,以取封侯也。
”飛曰:“弟言差矣!吾乃晉之仇敵,漢臣入晉,何言富貴在迩?吾有一言勸弟,弟之富貴,當勝此萬萬矣。
今平陽漢主,乃後主之孫劉聰,先漢主乃劉璩也。
弟父子在蜀,曾食漢祿,為主簿書記,與吾父同受武侯付托,各宜盡忠輔漢。
不想後主暗弱,黃皓專政,緻失漢業。
劉王子起兵複業,今我官封西平侯,令與關山為前部,領兵來攻長安。
因為賢弟以兵守此險隘,不能前進,故冒死來見故人,賢弟肯念八拜之交否乎?”王因曰:“兄欲何如?況我亦受人之托,豈可背主求榮乎?”姜飛曰:“鷗鳥戀戀,不忘其情,以為曾為之主也。
今吾等輔漢,是懷德而事故主,汝之向晉,是棄恩而事仇敵,大丈夫豈不明此去就乎?且今晉之氣運,東西瓜分,南北竊斷,焉能複振以匡前業乎?”王因被姜飛道了一遍,無言可答,低頭半晌,乃問飛曰:“兄欲使弟何如?”飛曰:“賢弟若肯念取故交,同歸舊主,出入一家,方見死生骨肉之契。
如其不從,就此縛吾至長安請功,以取富貴。
吾則不敢下關,再見劉皇孫矣!”因曰:“是何言也?弟何有不從兄谕之理乎?但恐後人唾罵耳!請兄下關,明日親來攻打,小弟引兵出戰,兄可詐敗,待我從來追趕,令一将把吾截住,殺上關來,以掩吾相通之失,即過峣關矣。
”飛聽之,遂複下關。
關上小兵曰:“适此客人欲過關避難,今何又出關外,莫非漢寇與将軍有故,來此作奸細者?我等當與方旗總言之,以防王因之變。
”方璧乃入見王因曰:“适此逃難之人,先前怕不放他入關,今何見了将軍,又複下去,将軍莫非有私乎?今晉朝被胡漢窘辱甚矣,乞将軍憐之。
”因曰:“汝等何多疑也?明日若有兵來,我當率兵下關,殺與你衆人看着,以見我之忠心。
”方璧退去,與衆曰:“王因必有所私,吾當在關防之。
”衆曰:“本管之言甚善。
”議定而散。
次日辰牌,姜飛引兵三千打關,劉曜親引精卒五千,準備上山。
黃臣、黃命引兵一萬,伏于中路,候截王因。
因見飛到,召方璧一同引兵下關退敵。
璧曰:“未可!将軍分兵一半,先沖下去對敵,戰到中間,吾卻再殺下來助你,方可敗賊。
否則漢将勇者多,且隻緊守,待其自退。
”因曰:“不然。
我等下去殺他一陣,以試強弱何如,若其果強,收兵上關緊守未遲。
”乃命軍士拴束,盡數殺下。
方璧不肯,留兵二千在後,密謂兵等曰:“王因此去,好歹不上關矣,我衆不可妄動,隻是仍舊把住為上。
”于是閉上關門,放下鹿角。
王因下關,列開陣勢。
飛恐關上人認得,使靳文貴出馬。
二人惡戰上三十馀合,文貴佯敗,跑馬而走,王因挺戟追趕,漢兵望風逃竄。
不上三四裡,兩邊炮聲震起,兩枝精兵殺出,把王因截住。
劉曜聽得炮響,知是計中,即便引兵殺上關去。
關上擂木炮石抛下,不能少上。
兩邊相持過午,隻見關山、關心已到關後,聽得守兵呐喊鬥戰,後面無人守把,二将乃當先攀葛而下,勇士百人,魚貫競墜,密自關内殺出,一劍砍死方璧,兵皆奔散,望關中而走,劉永明遂得上關。
敗兵至長安報知消息,南陽王大
”飛曰:“兄長今日威風赫赫,忘卻向日之情也。
”王因連忙扶起,曰:“公子今從何來?早不通報姓名,使弟得此重罪。
”飛曰:“須盡去近侍告知。
”因曰:“此數輩乃吾腹心親故,言亦無妨。
”即亦皆使出外。
因乃再拜伏罪曰:“兄長一向都在何方?前者趙廞作亂,聞二位公子在彼助他,小弟尋來相勸,不想二位複從高蹈,我心甚喜。
及後李特謀殺趙廞,蜀中大亂,我乃避出關中,後從張光刺史奉诏攻長安,敗績,乃就居長安。
今為副軍将軍,來此拒守漢寇,不期得見兄長,是乃天日複明,三生大幸,富貴即在此起矣。
吾當奏請築壇拜将,以取封侯也。
”飛曰:“弟言差矣!吾乃晉之仇敵,漢臣入晉,何言富貴在迩?吾有一言勸弟,弟之富貴,當勝此萬萬矣。
今平陽漢主,乃後主之孫劉聰,先漢主乃劉璩也。
弟父子在蜀,曾食漢祿,為主簿書記,與吾父同受武侯付托,各宜盡忠輔漢。
不想後主暗弱,黃皓專政,緻失漢業。
劉王子起兵複業,今我官封西平侯,令與關山為前部,領兵來攻長安。
因為賢弟以兵守此險隘,不能前進,故冒死來見故人,賢弟肯念八拜之交否乎?”王因曰:“兄欲何如?況我亦受人之托,豈可背主求榮乎?”姜飛曰:“鷗鳥戀戀,不忘其情,以為曾為之主也。
今吾等輔漢,是懷德而事故主,汝之向晉,是棄恩而事仇敵,大丈夫豈不明此去就乎?且今晉之氣運,東西瓜分,南北竊斷,焉能複振以匡前業乎?”王因被姜飛道了一遍,無言可答,低頭半晌,乃問飛曰:“兄欲使弟何如?”飛曰:“賢弟若肯念取故交,同歸舊主,出入一家,方見死生骨肉之契。
如其不從,就此縛吾至長安請功,以取富貴。
吾則不敢下關,再見劉皇孫矣!”因曰:“是何言也?弟何有不從兄谕之理乎?但恐後人唾罵耳!請兄下關,明日親來攻打,小弟引兵出戰,兄可詐敗,待我從來追趕,令一将把吾截住,殺上關來,以掩吾相通之失,即過峣關矣。
”飛聽之,遂複下關。
關上小兵曰:“适此客人欲過關避難,今何又出關外,莫非漢寇與将軍有故,來此作奸細者?我等當與方旗總言之,以防王因之變。
”方璧乃入見王因曰:“适此逃難之人,先前怕不放他入關,今何見了将軍,又複下去,将軍莫非有私乎?今晉朝被胡漢窘辱甚矣,乞将軍憐之。
”因曰:“汝等何多疑也?明日若有兵來,我當率兵下關,殺與你衆人看着,以見我之忠心。
”方璧退去,與衆曰:“王因必有所私,吾當在關防之。
”衆曰:“本管之言甚善。
”議定而散。
次日辰牌,姜飛引兵三千打關,劉曜親引精卒五千,準備上山。
黃臣、黃命引兵一萬,伏于中路,候截王因。
因見飛到,召方璧一同引兵下關退敵。
璧曰:“未可!将軍分兵一半,先沖下去對敵,戰到中間,吾卻再殺下來助你,方可敗賊。
否則漢将勇者多,且隻緊守,待其自退。
”因曰:“不然。
我等下去殺他一陣,以試強弱何如,若其果強,收兵上關緊守未遲。
”乃命軍士拴束,盡數殺下。
方璧不肯,留兵二千在後,密謂兵等曰:“王因此去,好歹不上關矣,我衆不可妄動,隻是仍舊把住為上。
”于是閉上關門,放下鹿角。
王因下關,列開陣勢。
飛恐關上人認得,使靳文貴出馬。
二人惡戰上三十馀合,文貴佯敗,跑馬而走,王因挺戟追趕,漢兵望風逃竄。
不上三四裡,兩邊炮聲震起,兩枝精兵殺出,把王因截住。
劉曜聽得炮響,知是計中,即便引兵殺上關去。
關上擂木炮石抛下,不能少上。
兩邊相持過午,隻見關山、關心已到關後,聽得守兵呐喊鬥戰,後面無人守把,二将乃當先攀葛而下,勇士百人,魚貫競墜,密自關内殺出,一劍砍死方璧,兵皆奔散,望關中而走,劉永明遂得上關。
敗兵至長安報知消息,南陽王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