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回 劉曜一打長安城
關燈
小
中
大
晉愍帝建興元年,漢主劉聰嘉平三年,成主李雄建平十年,北漢主聞知長安再立晉帝,要圖恢複,乃先議以兵撓攘長安,虛其根底。
當有龍骧大将軍劉曜,願将兵馬侵晉,漢主大喜,即授曜為征西平晉大元帥,以姜發為行軍謀主,姜飛、關山為前部,劉景、關心為中部,老将黃臣、黃命為後部,率領二十員新将靳文貴等,引兵十萬,差世子劉燦為監軍,刻日離平陽,直望長安而進,所過州縣,望風歸附。
飛檄報入長安,南陽王聽言大驚,奏知愍帝,帝聚衆官議曰:“朕今沖幼,蒙卿等推戴,立為晉君,以主宗社,坐猶未穩,漢寇又至,事将奈何?”司馬模曰:“臣受先帝所托,聚兵關西,已得大将淳于定、淳于安、呂毅、胡崧、陳安、張春、王因,又有舊将糜晃、雍将梁綜、梁緯,大兵數十萬,足可以退賊,陛下不必憂慮。
”親将長史都尉陳安曰:“今仆射索綝、治中鞠允、征西将軍賈疋俱往各處招兵,趁賊未到,亟差使命四出,催其将兵分頭犄角,以張聲勢。
可令一将把住峣關,漢兵雖有百萬,亦不能飛過此處。
再着一兵守住藍田,則長安穩如泰山矣。
”南陽王、愍帝聽言大喜,問于陳安曰:“誰人可去把守峣關?”安曰:“諸将要在此處操兵備戰,隻須副将軍王因,帶人馬五千前去,将各處小隘口疊斷,足可守矣。
”南陽王重賞王因,令其連夜疾發,把住關津。
因至關,命采木石,将要處盡皆塞閉,隻留關上大道,嚴設鹿角,以兵大張旗幟,列栅守住。
漢帥劉永明引兵連旗數十裡,坦然而進,将至峣關,探子回報:“關上有兵守把,不容我過。
”劉曜聽說,下令住紮,自與姜發帶衆将乘馬去看。
隻見山關峭壁嶒嶙,走獸亦難馳越,隘路上旌旗布滿。
曜曰:“此關若是之險,守将如此之嚴,飛鳥亦不能過,況于兵馬乎?”姜發曰:“且自打聽關将智勇如何,又作道理。
若是勇夫,則以言激戰,用奇計破之;若是智士,則以詭道絆而取之。
一面令人訪拿土人,脫有能知小徑者重加賜賞,使為向導,或可破也。
若隻五日内過得此關,則長安可破,遲則救至,勝敗難定矣!”曜曰:“設彼隻是堅守,雖楚項再生,武侯複出,亦難卒破天險,五日焉能得過?”正議間,拿得土人三四個至帳。
曜命賜與衣食,喚入安慰,問其備細。
土人曰:“昨日來此守關之将,乃蜀中逃難之人,姓王名因,隻有五千人馬。
隘路上皆是疊斷,虛插旌旗,隻是險而難過耳。
”發曰:“有何小路可過此山否?”對曰:“隻是西邊山腰裡,有樵徑一條。
樹木雖無,争奈崎岖,不能成路,僅容一人,峻處還要攀藤附石,拄杖而行,一日工夫方到關後。
”姜發聽了大喜,乃将土人拘養軍中,與曜密議曰:“大王有所不知,此王因乃王密之子,他父随吾先君沓中屯田,職掌書記。
此子與吾弟同年,曾結拜為兄弟,乃益州忠臣王累之孫也。
隻須吾弟一人前去說之,彼必投降,不用動刀兵也。
”始安王聽言大喜,曰:“若得成此大功,當奏請軍師為右相矣。
”發令姜飛扮作逃難客人而去。
關心進曰:“人難逆料,未知其人心腹何如。
倘其中有為晉副貳在内,連存義恐被所算。
某兄弟二人,願請半夜起身,從小路越嶺而上,伏于關後,倘有不從,即便殺下,擒住王因,可得峣關矣。
”始安王曰:“倘守将以兵把住要路,山徑險窄,進退兩難,豈不有誤?”關山曰:“彼道關上隻有五千人馬,某隻須精勇百人,悄悄随後而進,管取成功。
”于是與土人雞鳴而起,覓路去了。
天未明,姜飛裝作客人,單馬偷到關下,叫曰:“某是關中人,經商在外,因漢寇騷擾,逃回鄉土,伏乞救我。
”守關人報知王因,因令兵士看明:“若是一個孤客,放他入來見我,務要搜檢明白。
”兵士叫上驗過,帶見王因。
姜飛故意伏地,因令擡頭,恍惚認得面善,又見飛身材凜凜,狀貌堂堂,不
當有龍骧大将軍劉曜,願将兵馬侵晉,漢主大喜,即授曜為征西平晉大元帥,以姜發為行軍謀主,姜飛、關山為前部,劉景、關心為中部,老将黃臣、黃命為後部,率領二十員新将靳文貴等,引兵十萬,差世子劉燦為監軍,刻日離平陽,直望長安而進,所過州縣,望風歸附。
飛檄報入長安,南陽王聽言大驚,奏知愍帝,帝聚衆官議曰:“朕今沖幼,蒙卿等推戴,立為晉君,以主宗社,坐猶未穩,漢寇又至,事将奈何?”司馬模曰:“臣受先帝所托,聚兵關西,已得大将淳于定、淳于安、呂毅、胡崧、陳安、張春、王因,又有舊将糜晃、雍将梁綜、梁緯,大兵數十萬,足可以退賊,陛下不必憂慮。
”親将長史都尉陳安曰:“今仆射索綝、治中鞠允、征西将軍賈疋俱往各處招兵,趁賊未到,亟差使命四出,催其将兵分頭犄角,以張聲勢。
可令一将把住峣關,漢兵雖有百萬,亦不能飛過此處。
再着一兵守住藍田,則長安穩如泰山矣。
”南陽王、愍帝聽言大喜,問于陳安曰:“誰人可去把守峣關?”安曰:“諸将要在此處操兵備戰,隻須副将軍王因,帶人馬五千前去,将各處小隘口疊斷,足可守矣。
”南陽王重賞王因,令其連夜疾發,把住關津。
因至關,命采木石,将要處盡皆塞閉,隻留關上大道,嚴設鹿角,以兵大張旗幟,列栅守住。
漢帥劉永明引兵連旗數十裡,坦然而進,将至峣關,探子回報:“關上有兵守把,不容我過。
”劉曜聽說,下令住紮,自與姜發帶衆将乘馬去看。
隻見山關峭壁嶒嶙,走獸亦難馳越,隘路上旌旗布滿。
曜曰:“此關若是之險,守将如此之嚴,飛鳥亦不能過,況于兵馬乎?”姜發曰:“且自打聽關将智勇如何,又作道理。
若是勇夫,則以言激戰,用奇計破之;若是智士,則以詭道絆而取之。
一面令人訪拿土人,脫有能知小徑者重加賜賞,使為向導,或可破也。
若隻五日内過得此關,則長安可破,遲則救至,勝敗難定矣!”曜曰:“設彼隻是堅守,雖楚項再生,武侯複出,亦難卒破天險,五日焉能得過?”正議間,拿得土人三四個至帳。
曜命賜與衣食,喚入安慰,問其備細。
土人曰:“昨日來此守關之将,乃蜀中逃難之人,姓王名因,隻有五千人馬。
隘路上皆是疊斷,虛插旌旗,隻是險而難過耳。
”發曰:“有何小路可過此山否?”對曰:“隻是西邊山腰裡,有樵徑一條。
樹木雖無,争奈崎岖,不能成路,僅容一人,峻處還要攀藤附石,拄杖而行,一日工夫方到關後。
”姜發聽了大喜,乃将土人拘養軍中,與曜密議曰:“大王有所不知,此王因乃王密之子,他父随吾先君沓中屯田,職掌書記。
此子與吾弟同年,曾結拜為兄弟,乃益州忠臣王累之孫也。
隻須吾弟一人前去說之,彼必投降,不用動刀兵也。
”始安王聽言大喜,曰:“若得成此大功,當奏請軍師為右相矣。
”發令姜飛扮作逃難客人而去。
關心進曰:“人難逆料,未知其人心腹何如。
倘其中有為晉副貳在内,連存義恐被所算。
某兄弟二人,願請半夜起身,從小路越嶺而上,伏于關後,倘有不從,即便殺下,擒住王因,可得峣關矣。
”始安王曰:“倘守将以兵把住要路,山徑險窄,進退兩難,豈不有誤?”關山曰:“彼道關上隻有五千人馬,某隻須精勇百人,悄悄随後而進,管取成功。
”于是與土人雞鳴而起,覓路去了。
天未明,姜飛裝作客人,單馬偷到關下,叫曰:“某是關中人,經商在外,因漢寇騷擾,逃回鄉土,伏乞救我。
”守關人報知王因,因令兵士看明:“若是一個孤客,放他入來見我,務要搜檢明白。
”兵士叫上驗過,帶見王因。
姜飛故意伏地,因令擡頭,恍惚認得面善,又見飛身材凜凜,狀貌堂堂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