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回 石勒襲苟晞報仇
關燈
小
中
大
。
石虎聞此消息,笑曰:“彼兵已無鬥志,何懼老賊哉!”分付軍士卷甲兼程而進,将近倉坦百馀裡,苟晞方知。
時兵将畏其殘忍,多托故求請出守下縣。
晞點兵,隻有老弱二萬,即欲令其出城堅守要路拒敵,兵士懼怕,紛紛議曰:“夏總督年老,隻有高督護在此,無人沖鋒,難與為敵。
除非急召各縣郡兵回,方可出戰。
”高淵曰:“軍令已出,焉可違忤?”衆兵曰:“望将軍禀明其事,請主帥親行,方有主意。
”淵無奈,隻得入告。
未及進門,晞怒喝曰:“賊寇臨境,令你等出阻,我自有計。
汝為将首,何敢遲誤?”高淵曰:“兵衆見漢兵大破洛陽,懼其勢盛,欲請主公督率大軍親出,始能退賊。
”晞曰:“非是兵怕,是汝欲要難我也。
故違将令,遲誤軍情,挾主縱兵,罪不容逭,推出斬之!”即命綁下。
老将夏陽聞知,急入谏曰:“賊人臨城,且自議敵,未宜斬将以失衆心。
況淵兄高潤有功,麾下積多,望乞恕之。
”晞曰:“汝以為是伊戚故,不合吾殺,欲來阻我,我若翻轉臉皮,連你俱斬,可速退去。
”陽曰:“今當用人之際,徒欲自張威福,息棄故舊,以損譽望,何能使衆?”苟晞拍案大怒,曰:“汝二人親黨勾結,思要排吾,若是留汝,吾事去矣!”即将夏陽驅出害之,并斬高淵。
兵士喧噪不服,晞又索為首者斬之。
衆軍一時奔散,無人向前聽使。
晞知人不為用,恐變生肘腋,隻得下令慰谕,令其上城守護。
副将明珠曰:“趁賊初來,我與主公出城殺他一陣,若得挫其前鋒,即可戰守矣。
”晞曰:“日已将晚,且自守城,再作計較。
” 及至黃昏,前鋒兵到,隻有石虎五千人馬。
晞大悔曰:“若知隻是如此,依明珠之言,一陣可退其兵,是自失大計矣。
”正欲整兵出沖,漢将張實、張敬又到,晞乃止。
至夜半,石勒大軍至,下令分門把住。
苟晞聞知,親自上城巡守,但是兵民稍有懈怠者,手自鞭之。
于是相率偷墜下城拜投石勒。
勒傳令各門,是軍賞留,是民賜給米帛遣還。
民皆大悅,盡至城下,呼親喚戚,聲遍城下。
苟晞見之,謂明珠曰:“兵不服用,民心已變,似此奈何?”珠曰:“隻有且奔他郡,集兵來複,方保家屬。
”晞然之,暗集親信家丁,裝載眷仗齊整,往見明預曰:“不聽君言,緻有今日。
如此如此,怎生奈何!”預曰:“非某一人知之,衆人皆已久知明公有今日之禍矣!”晞曰:“何不早言之?”預曰:“閻亨進言而遭戮,吾荷宥而得生。
夏陽上勸,身又受誅,再有何人敢來言者?”晞乃欷歔不語。
預泣曰:“某不幸而染小疾,不能共公圖賊,負恩深矣。
宜當速往他郡,合兵恢複,吾不能從,以侄明珠相護而去,奈何奈何!”晞乃走出,回顧三複,垂淚乘暗引衆開南門潛走。
早有百姓密又奔報張賓,賓亟入謂石勒曰:“苟晞晉之骁将,智謀深遠,非尋常比,隻因過酷,軍心離叛,我故得以逞威至此。
今既逃出,必思來複,不可使其過江入關,以存禍根,宜速追除,方免後慮。
”石勒慌召石虎、刁膺、孔苌、桃豹分江關、南北二路先發,再遣一兵随後接應,無分曉夜,務要追及擒獲苟晞方止。
四将得令,如飛即起,一夜馳一百五十裡。
次日,孔苌、桃豹追及于平鄉,部卒盡皆奔散。
明珠獨力擋住,催晞疾走,珠被孔苌所斬。
苟晞見狀,大哭掩面,盡棄家小車仗而去。
桃豹将兵圍住,尋晞不見,二将又追,晞與相隔裡許,馬好宜脫,豈期步不能進。
晞乃努力加鞭,越如絷絆。
忽然蹄蹶馬仆,慌忙拽起,默見無數冤鬼,披頭散發,含血望面上亂噴。
晞大驚,勒馬望側道而走,已被孔苌逼至。
二人接戰數合,漢兵士多,一齊圍上,遂被所擒。
苌召桃豹押其家小車仗,一同轉至倉坦。
吳豫後兵乃住,俱入城中,送晞見勒。
勒使之降,晞不應,勒命鎖之,一日夜不與飲食。
次日,複召苟晞入問可否,晞見豫章王司馬端在側,因勉強從順。
石勒授晞為司馬。
越二旬日,晞盜廄馬逃遁,牧夫總兵追獲,擒轉見勒。
勒曰:“你為兖州太守,再為青州刺史,又破公師藩,複為邺都牧,總督青徐兖豫六郡諸軍事,況洛陽急而不之救,為臣下而逼死東海王,擅據京畿密迩州郡,視君若無,殘酷違谏,誅戮大臣,虐殺士民,一日不殺人則心不樂,此何謂也?今國破不能效節,家亡不能守義,吾惜汝才而貸以不死,授職委用,又欲逃去,将安所為?”晞無言可對。
勒命斬首懸竿,暴屍于市,以彰殘酷之報,并誅其家小十馀口。
後人有詩歎曰: 酷吏從來失衆心,苟筼忍殺罹屠名。
莫言殘下無陰報,天道昭昭放幾人。
石虎聞此消息,笑曰:“彼兵已無鬥志,何懼老賊哉!”分付軍士卷甲兼程而進,将近倉坦百馀裡,苟晞方知。
時兵将畏其殘忍,多托故求請出守下縣。
晞點兵,隻有老弱二萬,即欲令其出城堅守要路拒敵,兵士懼怕,紛紛議曰:“夏總督年老,隻有高督護在此,無人沖鋒,難與為敵。
除非急召各縣郡兵回,方可出戰。
”高淵曰:“軍令已出,焉可違忤?”衆兵曰:“望将軍禀明其事,請主帥親行,方有主意。
”淵無奈,隻得入告。
未及進門,晞怒喝曰:“賊寇臨境,令你等出阻,我自有計。
汝為将首,何敢遲誤?”高淵曰:“兵衆見漢兵大破洛陽,懼其勢盛,欲請主公督率大軍親出,始能退賊。
”晞曰:“非是兵怕,是汝欲要難我也。
故違将令,遲誤軍情,挾主縱兵,罪不容逭,推出斬之!”即命綁下。
老将夏陽聞知,急入谏曰:“賊人臨城,且自議敵,未宜斬将以失衆心。
況淵兄高潤有功,麾下積多,望乞恕之。
”晞曰:“汝以為是伊戚故,不合吾殺,欲來阻我,我若翻轉臉皮,連你俱斬,可速退去。
”陽曰:“今當用人之際,徒欲自張威福,息棄故舊,以損譽望,何能使衆?”苟晞拍案大怒,曰:“汝二人親黨勾結,思要排吾,若是留汝,吾事去矣!”即将夏陽驅出害之,并斬高淵。
兵士喧噪不服,晞又索為首者斬之。
衆軍一時奔散,無人向前聽使。
晞知人不為用,恐變生肘腋,隻得下令慰谕,令其上城守護。
副将明珠曰:“趁賊初來,我與主公出城殺他一陣,若得挫其前鋒,即可戰守矣。
”晞曰:“日已将晚,且自守城,再作計較。
” 及至黃昏,前鋒兵到,隻有石虎五千人馬。
晞大悔曰:“若知隻是如此,依明珠之言,一陣可退其兵,是自失大計矣。
”正欲整兵出沖,漢将張實、張敬又到,晞乃止。
至夜半,石勒大軍至,下令分門把住。
苟晞聞知,親自上城巡守,但是兵民稍有懈怠者,手自鞭之。
于是相率偷墜下城拜投石勒。
勒傳令各門,是軍賞留,是民賜給米帛遣還。
民皆大悅,盡至城下,呼親喚戚,聲遍城下。
苟晞見之,謂明珠曰:“兵不服用,民心已變,似此奈何?”珠曰:“隻有且奔他郡,集兵來複,方保家屬。
”晞然之,暗集親信家丁,裝載眷仗齊整,往見明預曰:“不聽君言,緻有今日。
如此如此,怎生奈何!”預曰:“非某一人知之,衆人皆已久知明公有今日之禍矣!”晞曰:“何不早言之?”預曰:“閻亨進言而遭戮,吾荷宥而得生。
夏陽上勸,身又受誅,再有何人敢來言者?”晞乃欷歔不語。
預泣曰:“某不幸而染小疾,不能共公圖賊,負恩深矣。
宜當速往他郡,合兵恢複,吾不能從,以侄明珠相護而去,奈何奈何!”晞乃走出,回顧三複,垂淚乘暗引衆開南門潛走。
早有百姓密又奔報張賓,賓亟入謂石勒曰:“苟晞晉之骁将,智謀深遠,非尋常比,隻因過酷,軍心離叛,我故得以逞威至此。
今既逃出,必思來複,不可使其過江入關,以存禍根,宜速追除,方免後慮。
”石勒慌召石虎、刁膺、孔苌、桃豹分江關、南北二路先發,再遣一兵随後接應,無分曉夜,務要追及擒獲苟晞方止。
四将得令,如飛即起,一夜馳一百五十裡。
次日,孔苌、桃豹追及于平鄉,部卒盡皆奔散。
明珠獨力擋住,催晞疾走,珠被孔苌所斬。
苟晞見狀,大哭掩面,盡棄家小車仗而去。
桃豹将兵圍住,尋晞不見,二将又追,晞與相隔裡許,馬好宜脫,豈期步不能進。
晞乃努力加鞭,越如絷絆。
忽然蹄蹶馬仆,慌忙拽起,默見無數冤鬼,披頭散發,含血望面上亂噴。
晞大驚,勒馬望側道而走,已被孔苌逼至。
二人接戰數合,漢兵士多,一齊圍上,遂被所擒。
苌召桃豹押其家小車仗,一同轉至倉坦。
吳豫後兵乃住,俱入城中,送晞見勒。
勒使之降,晞不應,勒命鎖之,一日夜不與飲食。
次日,複召苟晞入問可否,晞見豫章王司馬端在側,因勉強從順。
石勒授晞為司馬。
越二旬日,晞盜廄馬逃遁,牧夫總兵追獲,擒轉見勒。
勒曰:“你為兖州太守,再為青州刺史,又破公師藩,複為邺都牧,總督青徐兖豫六郡諸軍事,況洛陽急而不之救,為臣下而逼死東海王,擅據京畿密迩州郡,視君若無,殘酷違谏,誅戮大臣,虐殺士民,一日不殺人則心不樂,此何謂也?今國破不能效節,家亡不能守義,吾惜汝才而貸以不死,授職委用,又欲逃去,将安所為?”晞無言可對。
勒命斬首懸竿,暴屍于市,以彰殘酷之報,并誅其家小十馀口。
後人有詩歎曰: 酷吏從來失衆心,苟筼忍殺罹屠名。
莫言殘下無陰報,天道昭昭放幾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