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回 坦延詐降破劉曜
關燈
小
中
大
過晉陣,骐、骥、胤、武隻是四人,怎當得十數員猛将,乃大敗而走。
漢兵随後掩襲,一直追七十馀裡,夜不住馬。
次日辰分,徑至洛陽城下安營。
晉主大驚,急召文武宮員商議。
衆大臣計無所出,王修進前曰:“今事在危急之際,惟計可以破敵。
臣聞弘農太守坦延起兵來援,因是孤軍,懼漢勢大,在于途中,不敢進救。
陛下可發密旨慰勞賜賞,令其乘時行計,以本部兵糧詐降劉曜,約其内應,定在十日内劫營,教彼放火,以亂漢兵之心,便可獲勝矣。
”王衍曰:“賊中有智者多,恐難瞞彼。
”修曰:“不妨,隻要坦延肯行。
此時劉曜已知起兵至近,今若去降,彼将以為延出進退兩難而降,定然喜納無疑,不須過慮。
”晉主從之。
即遣王修為行人,喬裝出城,密至坦延軍中,傳诏曰:“卿今遠出勤王,忠可尚矣。
但以賊勢甚猖,進恐無功。
朕聽王右丞之計,欲卿為國幹功,圖像麒麟,若肯奉诏,當即與行使王修謀之,莫負朕望。
祿必上二千石。
”延拜诏,即問王修曰:“聖上欲吾行計,王大人主畫,必有奇谕。
”修曰:“晉主有命,欲故人詐降漢賊,以為内應,期在十日内,我出城中兵來劫寨,汝卻于營中放起火來,待其兵亂,我等乘勢取勝,便是故人之功矣。
”延曰:“吾之所來,正盡忠報國耳,既不能力誅漢賊,故人教我行此,即當任之,但自放心,必要見績。
可拜上東海王并覆聖上,不必挂意,吾有餌賊之術,管取成功。
”王修辭去。
延乃即将兵糧紮于郊外,更換素服,獨自乘馬,徑往漢營,拜于轅門之下。
守兵通報,始安王劉曜問曰:“汝何人也?”延曰:“臣乃弘農太守坦延。
昨者奉诏引兵勤王,來至途中,見外鎮别無一人一騎來赴,洛陽亡在旦夕,知天不祚晉氏。
見大王強兵在此,臣今進退不得,願将本部人馬行糧獻上,作為進見之忱,伏乞大王收錄,以執鞭镫。
”劉曜不知是計,即準其降,收了兵糧,授延為佥軍,權居後槽。
延乃命軍士積辦草料,以備久困洛陽之用。
劉曜大喜,以為人心歸向,晉無外援,乃将兵困住城門,不攻不打。
将至八九日,忽然過未時分,狂風大起,劉曜召衆議曰:“今晚可以乘風攻城,将火器打入,或可下也。
”姜發曰:“不可妄行。
此風甚是不祥,諸兄弟俱要用心提防,免被所算。
”曜曰:“晉人畏吾如虎,何敢算吾?”呼延攸曰:“不可恃驕,隻是防之為上。
”于是各不解甲而寝。
将近一更,城中上官巳與宋胄、何倫、賈胤、曹武、張骐、張骥及義弟張驢八員上将,各選精兵一萬,分四門潛出。
将近漢營,一齊呐喊沖入。
漢将慌忙上馬,乘黑分頭迎敵。
奈因夜深,難分你我,喊聲莫辨。
姜發傳令曰:“且隻倚寨為戰,不可遠離。
”衆将紮定,方才拒得兵住。
忽被坦延在後槽令軍士将四處草料盡皆放火燒起,又自暗中高叫曰:“晉兵已從後面殺入矣!”漢兵思欲前後阻救,遂各亂竄。
坦延與家将麻崇放入賈胤,從寨後殺出。
漢将心慌,将欲轉殺,又被張、何等六将混入,風急火猛,兵卒顧搶衣糧,被晉軍認得,砍倒者紛紛橫疊,乃各奔潰。
漢将見糧仗盡沒,知不能振,亦皆逃遁,被何倫、張驢緊緊跟住劉曜。
曜走洛水,欲就劉聰,将至洛河下流,晉兵蹑至,以箭射之,擁入水中者屍積蔽流。
姜發大叫曰:“太子糧少,亦難容留許多軍馬。
且晉兵漸至,不易安行,還當殺退此賊,取路回平陽讨兵,再來報仇,方是道理。
”曜曰:“我等三打洛陽,俱被所敗,不能一勝,有何顔面歸國乎?”發曰:“不必言此。
昔管夷吾三戰三敗,不以為恥,後來畢竟一匡天下,時有未利也。
勝敗何得就以為榮辱哉?”曜乃從之。
劉厲、姜飛奮身殺退何倫,又得呼延攸趕到,張驢少卻,漢兵得以奪路奔回平陽。
後人有詩歎漢妄進曰: 僞漢三番寇洛陽,争奈中原氣尚強。
殺敗無顔歸本國,
漢兵随後掩襲,一直追七十馀裡,夜不住馬。
次日辰分,徑至洛陽城下安營。
晉主大驚,急召文武宮員商議。
衆大臣計無所出,王修進前曰:“今事在危急之際,惟計可以破敵。
臣聞弘農太守坦延起兵來援,因是孤軍,懼漢勢大,在于途中,不敢進救。
陛下可發密旨慰勞賜賞,令其乘時行計,以本部兵糧詐降劉曜,約其内應,定在十日内劫營,教彼放火,以亂漢兵之心,便可獲勝矣。
”王衍曰:“賊中有智者多,恐難瞞彼。
”修曰:“不妨,隻要坦延肯行。
此時劉曜已知起兵至近,今若去降,彼将以為延出進退兩難而降,定然喜納無疑,不須過慮。
”晉主從之。
即遣王修為行人,喬裝出城,密至坦延軍中,傳诏曰:“卿今遠出勤王,忠可尚矣。
但以賊勢甚猖,進恐無功。
朕聽王右丞之計,欲卿為國幹功,圖像麒麟,若肯奉诏,當即與行使王修謀之,莫負朕望。
祿必上二千石。
”延拜诏,即問王修曰:“聖上欲吾行計,王大人主畫,必有奇谕。
”修曰:“晉主有命,欲故人詐降漢賊,以為内應,期在十日内,我出城中兵來劫寨,汝卻于營中放起火來,待其兵亂,我等乘勢取勝,便是故人之功矣。
”延曰:“吾之所來,正盡忠報國耳,既不能力誅漢賊,故人教我行此,即當任之,但自放心,必要見績。
可拜上東海王并覆聖上,不必挂意,吾有餌賊之術,管取成功。
”王修辭去。
延乃即将兵糧紮于郊外,更換素服,獨自乘馬,徑往漢營,拜于轅門之下。
守兵通報,始安王劉曜問曰:“汝何人也?”延曰:“臣乃弘農太守坦延。
昨者奉诏引兵勤王,來至途中,見外鎮别無一人一騎來赴,洛陽亡在旦夕,知天不祚晉氏。
見大王強兵在此,臣今進退不得,願将本部人馬行糧獻上,作為進見之忱,伏乞大王收錄,以執鞭镫。
”劉曜不知是計,即準其降,收了兵糧,授延為佥軍,權居後槽。
延乃命軍士積辦草料,以備久困洛陽之用。
劉曜大喜,以為人心歸向,晉無外援,乃将兵困住城門,不攻不打。
将至八九日,忽然過未時分,狂風大起,劉曜召衆議曰:“今晚可以乘風攻城,将火器打入,或可下也。
”姜發曰:“不可妄行。
此風甚是不祥,諸兄弟俱要用心提防,免被所算。
”曜曰:“晉人畏吾如虎,何敢算吾?”呼延攸曰:“不可恃驕,隻是防之為上。
”于是各不解甲而寝。
将近一更,城中上官巳與宋胄、何倫、賈胤、曹武、張骐、張骥及義弟張驢八員上将,各選精兵一萬,分四門潛出。
将近漢營,一齊呐喊沖入。
漢将慌忙上馬,乘黑分頭迎敵。
奈因夜深,難分你我,喊聲莫辨。
姜發傳令曰:“且隻倚寨為戰,不可遠離。
”衆将紮定,方才拒得兵住。
忽被坦延在後槽令軍士将四處草料盡皆放火燒起,又自暗中高叫曰:“晉兵已從後面殺入矣!”漢兵思欲前後阻救,遂各亂竄。
坦延與家将麻崇放入賈胤,從寨後殺出。
漢将心慌,将欲轉殺,又被張、何等六将混入,風急火猛,兵卒顧搶衣糧,被晉軍認得,砍倒者紛紛橫疊,乃各奔潰。
漢将見糧仗盡沒,知不能振,亦皆逃遁,被何倫、張驢緊緊跟住劉曜。
曜走洛水,欲就劉聰,将至洛河下流,晉兵蹑至,以箭射之,擁入水中者屍積蔽流。
姜發大叫曰:“太子糧少,亦難容留許多軍馬。
且晉兵漸至,不易安行,還當殺退此賊,取路回平陽讨兵,再來報仇,方是道理。
”曜曰:“我等三打洛陽,俱被所敗,不能一勝,有何顔面歸國乎?”發曰:“不必言此。
昔管夷吾三戰三敗,不以為恥,後來畢竟一匡天下,時有未利也。
勝敗何得就以為榮辱哉?”曜乃從之。
劉厲、姜飛奮身殺退何倫,又得呼延攸趕到,張驢少卻,漢兵得以奪路奔回平陽。
後人有詩歎漢妄進曰: 僞漢三番寇洛陽,争奈中原氣尚強。
殺敗無顔歸本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