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回 杜弢反王陶征讨
關燈
小
中
大
晉懷帝永嘉五年,漢主淵嘉平元年,成主李雄玉衡元年,共三國,有蜀中流民瞰隙為亂,奉蜀将杜路之後弢為首。
因此瑯琊王下檄與王敦、陶侃,令其将兵收剿。
差行人梅陶為使,先至廣州,陶侃接見,問曰:“荊土反寇石冰馀黨,我與陳敏、劉弘等已皆剿滅,此賊又是因何而起?”梅陶曰:“先年蜀遭趙廞、李特之亂,人民流寓荊襄、湘鄖等處者,劉公以德撫之,悉服賦役,各安生理,故此毋敢非為。
今自劉弘、皮初喪後,荊州守王澄傲忽荒怠,湘州守苟眺過于嚴酷,荊湘士民乘勢輕侮流衆,以其異地之人,或多科徭役,或重派丁糧。
有蜀首汝班者,具情訟于苟公,湘州參軍馮素與班有隙,素乃權谮汝班不遵官法,勸其驅逐流民還蜀。
汝班率衆流民面禀苟眺曰:‘我等願為晉氓,不願為反成之民,以此逃下荊湘。
今服差役已久,即同荊民,何聽奸人之言,而生嫌隙也!’苟眺聽其有理,遣出定議區處,又被馮素所惑,複出曉示于外,言:‘但有流民恃頑不即出境者,盡行誅戮!’流民見此,懼眺嚴酷,乃集精壯數千,以醴陵令杜弢有勇力,近與苟眺不睦,即劫入縣,擁弢為主,驟然打破長沙據之,不數日,有衆萬馀。
苟眺引兵征收杜弢,弢亦擁衆對敵。
眺不知弢勇,親自出馬責弢,弢不聽,二人構戰,十合之中,被弢一刀斬于馬下。
馮素驚走,湘州亦被所奪。
故此瑯琊王知公有剪寇之略,特請發兵與王青州共往征之。
”陶侃聽言拜命,送陶先回,即遣人馳約王敦。
陶至建業,言:“廣州受命,不日就發。
”瑯琊王大喜。
桓彜又上言曰:“文書疊至,言荊寇甚倡,長沙、湘州俱陷,荊州刺史王澄亦非将帥之才,德澤又無以及民,為人暗而多傲,恐難制亂。
萬一荊州有失,上流門戶休矣。
亟宜遣人代回,免緻誤國。
”王導曰:“王敦、陶侃既已奉命,兵必将到,若擅調刺史,朝中豈不見責乎?”周顗曰:“亂世行權,不必拘執。
上流是吾江東屏障,宜當選材鎮治,茂倫之言是也。
”瑯琊王曰:“然則何人可去?”正議未了,忽有哨船來上告急文書,言:“廣州二處之兵未到,反賊乘破長沙、湘東之勢,寇掠荊州下縣,荊州刺史王澄出兵收捕,反被杜弢所敗。
幸得山簡舊參軍王沖來救,奮力殺退賊衆,方才勢沮。
王沖勸澄急會襄沔,趁其初起,協力共讨平之。
澄心懼怯,不聽其言,又不旌賞委用,徑回荊州,忽治軍旅,日與内史王機博弈飲酒。
王沖屢谏,澄全弗聽,反加傲慢,似有責讓之意。
王沖不忿,擁衆自處,打荊州刺史旗号禦賊。
王澄懼為激反,徙治沓中,沖亦不敢攝事。
今州中無主,士民惶惶,恐賊竊奪,乃副貳所上之文書。
”瑯琊王見之,急問王導,導曰:“荊州重任,必須遣賀循、顧榮前去,方可鎮守。
”桓彜曰:“二公各有職事,亦不可離,宜先使周安東往守,待二處兵來,看其可否,再行計議。
”瑯琊王從之。
以周顗為荊州刺史,召王澄回建業,代為軍咨祭酒。
澄得诏,即收拾順流東下,舟次大江,遇王敦領兵來讨杜弢。
兩船湊合,敦請澄過舟叙話,澄以敦乃族弟,禮貌上不甚謙敬,及論世務,言多輕忽。
問以與賊相戰,何為失利,澄反倨傲,勿以敦為意。
敦心不怿,思有害澄之意。
值陶侃兵到,催促會議,澄即昂然别去,敦愈恨矣。
後人有詩歎澄驕傲緻禍雲: 堪歎王澄枉擅名,平生量狹少容人。
兵敗猶然施傲慢,故教惹禍喪其身。
時王敦與兄相别,各自放開帆橹,往東西而去。
敦至長沙境内,與陶侃相見,計議已畢,乃合兵徑望長沙而進。
早有伏路賊兵探得,報與杜弢知道。
弢曰:“既有兵來,不可待其臨城,方好出入。
”即同部将王貢、張彥引兵出城拒敵官兵,使其黨目汝班、葉彥通保守城池。
弢行四十裡,遇先鋒朱伺兵至。
弢乃紮下軍馬,擺開陣勢以待。
伺方整頓隊伍,隻見陶侃、王敦大軍俱到,屯作兩處,親至陣前觀看。
杜弢對住朱伺,分令王貢沖殺陶侃之軍,張彥沖殺王敦之軍。
侃将童奇出敵,敦将陳修出敵,六員将各自厮戰,将約兩個時辰,俱鬥四五十合,未分勝敗。
賊黨杜侖見朱伺英勇,拍馬舞刀砍出夾攻。
伺敵二寇渠,手不得停。
王敦見各賊皆勇,把旗一揮,夏宋、劉晟、曹興三将一齊沖出,侃陣中龔登亦從旁攻入,杜侖心亂,被朱伺一刀砍于馬下。
杜弢遮攔不住,拍馬而走。
王敦、陶侃揮兵一湧而進,将賊兵沖得七斷八續,前後不能相顧,死傷滿道。
王貢
因此瑯琊王下檄與王敦、陶侃,令其将兵收剿。
差行人梅陶為使,先至廣州,陶侃接見,問曰:“荊土反寇石冰馀黨,我與陳敏、劉弘等已皆剿滅,此賊又是因何而起?”梅陶曰:“先年蜀遭趙廞、李特之亂,人民流寓荊襄、湘鄖等處者,劉公以德撫之,悉服賦役,各安生理,故此毋敢非為。
今自劉弘、皮初喪後,荊州守王澄傲忽荒怠,湘州守苟眺過于嚴酷,荊湘士民乘勢輕侮流衆,以其異地之人,或多科徭役,或重派丁糧。
有蜀首汝班者,具情訟于苟公,湘州參軍馮素與班有隙,素乃權谮汝班不遵官法,勸其驅逐流民還蜀。
汝班率衆流民面禀苟眺曰:‘我等願為晉氓,不願為反成之民,以此逃下荊湘。
今服差役已久,即同荊民,何聽奸人之言,而生嫌隙也!’苟眺聽其有理,遣出定議區處,又被馮素所惑,複出曉示于外,言:‘但有流民恃頑不即出境者,盡行誅戮!’流民見此,懼眺嚴酷,乃集精壯數千,以醴陵令杜弢有勇力,近與苟眺不睦,即劫入縣,擁弢為主,驟然打破長沙據之,不數日,有衆萬馀。
苟眺引兵征收杜弢,弢亦擁衆對敵。
眺不知弢勇,親自出馬責弢,弢不聽,二人構戰,十合之中,被弢一刀斬于馬下。
馮素驚走,湘州亦被所奪。
故此瑯琊王知公有剪寇之略,特請發兵與王青州共往征之。
”陶侃聽言拜命,送陶先回,即遣人馳約王敦。
陶至建業,言:“廣州受命,不日就發。
”瑯琊王大喜。
桓彜又上言曰:“文書疊至,言荊寇甚倡,長沙、湘州俱陷,荊州刺史王澄亦非将帥之才,德澤又無以及民,為人暗而多傲,恐難制亂。
萬一荊州有失,上流門戶休矣。
亟宜遣人代回,免緻誤國。
”王導曰:“王敦、陶侃既已奉命,兵必将到,若擅調刺史,朝中豈不見責乎?”周顗曰:“亂世行權,不必拘執。
上流是吾江東屏障,宜當選材鎮治,茂倫之言是也。
”瑯琊王曰:“然則何人可去?”正議未了,忽有哨船來上告急文書,言:“廣州二處之兵未到,反賊乘破長沙、湘東之勢,寇掠荊州下縣,荊州刺史王澄出兵收捕,反被杜弢所敗。
幸得山簡舊參軍王沖來救,奮力殺退賊衆,方才勢沮。
王沖勸澄急會襄沔,趁其初起,協力共讨平之。
澄心懼怯,不聽其言,又不旌賞委用,徑回荊州,忽治軍旅,日與内史王機博弈飲酒。
王沖屢谏,澄全弗聽,反加傲慢,似有責讓之意。
王沖不忿,擁衆自處,打荊州刺史旗号禦賊。
王澄懼為激反,徙治沓中,沖亦不敢攝事。
今州中無主,士民惶惶,恐賊竊奪,乃副貳所上之文書。
”瑯琊王見之,急問王導,導曰:“荊州重任,必須遣賀循、顧榮前去,方可鎮守。
”桓彜曰:“二公各有職事,亦不可離,宜先使周安東往守,待二處兵來,看其可否,再行計議。
”瑯琊王從之。
以周顗為荊州刺史,召王澄回建業,代為軍咨祭酒。
澄得诏,即收拾順流東下,舟次大江,遇王敦領兵來讨杜弢。
兩船湊合,敦請澄過舟叙話,澄以敦乃族弟,禮貌上不甚謙敬,及論世務,言多輕忽。
問以與賊相戰,何為失利,澄反倨傲,勿以敦為意。
敦心不怿,思有害澄之意。
值陶侃兵到,催促會議,澄即昂然别去,敦愈恨矣。
後人有詩歎澄驕傲緻禍雲: 堪歎王澄枉擅名,平生量狹少容人。
兵敗猶然施傲慢,故教惹禍喪其身。
時王敦與兄相别,各自放開帆橹,往東西而去。
敦至長沙境内,與陶侃相見,計議已畢,乃合兵徑望長沙而進。
早有伏路賊兵探得,報與杜弢知道。
弢曰:“既有兵來,不可待其臨城,方好出入。
”即同部将王貢、張彥引兵出城拒敵官兵,使其黨目汝班、葉彥通保守城池。
弢行四十裡,遇先鋒朱伺兵至。
弢乃紮下軍馬,擺開陣勢以待。
伺方整頓隊伍,隻見陶侃、王敦大軍俱到,屯作兩處,親至陣前觀看。
杜弢對住朱伺,分令王貢沖殺陶侃之軍,張彥沖殺王敦之軍。
侃将童奇出敵,敦将陳修出敵,六員将各自厮戰,将約兩個時辰,俱鬥四五十合,未分勝敗。
賊黨杜侖見朱伺英勇,拍馬舞刀砍出夾攻。
伺敵二寇渠,手不得停。
王敦見各賊皆勇,把旗一揮,夏宋、劉晟、曹興三将一齊沖出,侃陣中龔登亦從旁攻入,杜侖心亂,被朱伺一刀砍于馬下。
杜弢遮攔不住,拍馬而走。
王敦、陶侃揮兵一湧而進,将賊兵沖得七斷八續,前後不能相顧,死傷滿道。
王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