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三回 陳敏謀反據江東

關燈
人樂為我用,兵出有名,方可得濟。

    必須邀請甘長史到此商議,使其假吳王令旨,授主公為揚州大都督,兼領江淮諸處軍事,将兵巡按被寇州郡,掃清馀黨,安撫黎民,則吾于中取事,更置親黨為掾吏,分道守把,何事不成?”陳敏聽言大喜,乃即修書,托以會親,邀卓至府中,遂假稱揚州大都督羊奕以反情報知。

    顧榮、周玘二人将欲辭歸,敏乃授榮以撫軍将軍、丹陽内史,周玘為安陸守。

    玘言于榮曰:“吾輩乃清名之士,決不可受此不義之職。

    ”榮曰:“非也,若不從彼之命,則我等必先受禍,不若效陳平之允呂後,然後于中取事,共平漢難,亦未為晚。

    ”乃竟受其職。

    陳敏見受,大喜。

    周玘立要辭去,敏怒其忤己,乃欲殺之,言于顧榮,使之勸玘,榮因以言绐敏曰:“将軍今承吳王令旨,神武不世,清甯東南,正宜安養君子,從彼高蹈之志,以塞毀謗之口,則大事可不勞力而成矣,焉可造次殺士,以取殘暴之名?若能濟之以寬,柔之以德,則上方數州之地,可以傳檄而定,脫一賊殺不辜,人懷驚懼,各自為心,賢智遠遁,無人輔翼,雖兵行得地,恐不能久守也!”敏聞其言有理,乃不迫玘,放之暫歸。

    玘行,榮密囑曰:“公切不宜遠避,願早晚相計,以收平勃之功。

    ”玘點首而别。

    敏遣錢端、谷應、羊類、牛新将兵徇收淮海不附郡縣,以弟陳斌、羊奕、錢瑞将兵徇收江南常潤一帶郡縣,不數日,各皆報捷。

    此時瑯琊王初鎮建康,兵糧未備,不敢征讨,乃以情詞具奏于朝。

     朝中懷帝大驚,急召王衍等上殿計議,王衍、謝鲲奏曰:“今中州多故,盜賊縱橫,守宰乘機各不奉令。

    惟江東吳楚之地,糧運貢奉不缺,設若又被陳敏所據,則朝廷俸祿何所取給?都邑孤立矣!”王修、阮修二人曰:“事不宜遲,若待勢成,卒難剿滅,亟宜下诏令荊州刺史劉弘為主帥,再調廣州刺史陶侃,與同張光等合兵讨之。

    南平應詹入朝,才去在途,可亦留侄助殄叛逆。

    大江以東,有王導輔瑯琊王在彼鎮守,伏尚、潘仁亦能為守,敏亦未敢卒渡。

    再差诏命着劉準、劉機謹守順蔡、壽陽,弘等一到,立能平之,何足道哉!”帝從修議,命太傅司馬越連發诏書往各鎮,共七處。

    荊州使者先發,于路星夜如飛而進,不日到郡。

    劉弘患疾,乃扶病接诏,即日往江夏、襄陽召婿夏涉與皮初至荊州共議,曰:“揚州陳敏作亂,朝中敕吾為主帥,不幸有疾,恐負欽命,賢婿與皮襄陽代吾監軍先行,聽得甥孫應思遠兵來,吾功可成矣!當自浔陽順流徑下,以候陶士行。

    吾若稍可,即便自至。

    ”二人領命而起。

    廣州刺史陶侃一見诏至,即與朱伺、童奇引兵自庾嶺出韶桂,約會張光。

    光與夏庠以書遺陶侃,領兵出渦河,以截陳敏後軍,先取徐泗。

    時诏令各鎮,并聽劉弘節制。

    弘命李興運糧先應張光。

    越二日,弘病稍可,即議欲自押糧草以會陶侃,共議破敏之計。

    衆僚佐曰:“大人未可輕赴,陶士行與陳敏共鄉,兼且同年友善,其來之速,心未可測,且待襄陽、江夏二處兵去,試觀動靜如何,待其回報而行,若陶廣州果是忠心為國,不私其親,那時去會,未為晚也。

    今若不審而去,恐彼有變,連荊州不可保矣。

    ”劉弘曰:“陶公之心,吾知之久矣,保無他意。

    且一樹之果,尚有酸甜之異,一腹之親,亦有賢愚之别,況同鄉乎!且始出兵,而先緻疑同事之人,何以能平賊寇?不可妄生猜疑,誤污清正之士。

    吾不親往,反使陶公不安,兵士亦無肯用命矣!待其兵到,還當往見,且自将養數日,使人往探來否,再作道理。

    ”及至陶侃兵到荊州界上,不見劉弘節制約束,心甚疑惑,忽有侃友在弘部中者,暗将密書上侃,言衆僚屬以為公與陳令通同鄉同庚,鹹勸劉荊州莫會之意。

    侃見之,頓足歎曰:“莫非天欲長奸,不殄賊敏,而使為帥者被貳言所惑也!今吾等引兵至此,全仗劉公給濟,若果被衆所阻,則吾三軍何所仰望乎?”乃遣其子陶洪,以書親詣弘處為質,深矢無貳之志。

    劉弘見侃之書,乃大喜,謂衆曰:“吾知士行正人也,險緻耽誤國事。

    ”遂資遣陶洪使返,協力共破陳敏,回書達侃曰:“弘聞匹夫之為,尚不負信,況大丈夫乎?士行之心,愚所素知,乞勿聽細人之言,緻疑于心。

    當用戮力以除叛賊,糧饷吾自已發解起,一一應付,決毋誤也。

    愚婿夏陟率兵先赴,伏望指調,莫被賊算,是其愛也。

    皮襄陽是吾舊屬,經曆老練,可任用之。

    區區以采薪憂中,未獲領教,統宜心照。

    ”陶侃見書,遣子不質,深羨劉弘德量優容,遂即誓衆進讨,分付諸将佐曰:“吾所慮者糧食恐不濟也,今荊州糧船已發,汝等各宜用命,盡忠破賊。

    成功之後,吾亦猶劉公之保皮襄陽保衆人也!”衆皆應諾。

    未知此回陳敏作亂遇劉、陶二兵征讨,成敗若何。

    後人有詩歎曰: 南北将分勢屬牛,先教狂賊亂神州。

    江東自古多英俊,豈是庸才得禦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