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回 祁弘迎駕破長安
關燈
小
中
大
盧志又不在城,乃與韓玭開門出走,欲奔公師藩。
被馮嵩追及,殺死韓玭,成都王父子三人皆被所擒,械送至邺城,與範陽王處分。
盧志回城,見說成都王被獲,乃大哭,單馬趕至邺城,入見範陽王,哀告其情。
時範陽王病重,乃回盧志曰:“我病旦夕難保。
成都王有滅趙退漢之功,吾有分曉。
今且别室安置,我死之後,卿自謀之。
但劉輿與王不合,吾必無記許昌仇恨之心也。
”盧志謝出。
劉輿果怪張方暗襲許昌,見範陽王病不能理,恐邺中故舊仍推成都代事,乃說陳眕共害成都王。
眕從之,遣部将田徽矯範陽王之命,将成都王父子俱系獄中而監之。
越數日,範陽王疾劇而卒。
劉輿與陳眕二人秘不發喪,使人詐傳東海王诏命,賜成都王死。
時成都王在獄中無聊,正與田徽談論事故,因問徽曰:“誰人使汝囚我?”徽曰:“範陽王。
”成都王曰:“範陽王病重,何能管事?”徽曰:“因病中恐下人生變,故若此耳。
”成都王曰:“範陽王病體存亡如何?”徽曰:“不知。
”王又問曰:“卿年幾何矣?”徽曰:“五十歲。
”王曰:“知天命矣?”徽曰:“不知。
”王曰:“五十而知天命,何為不知!”徽曰:“居此亂世,早晚難測,所以不知。
”穎曰:“我知之矣。
設我死後,汝謂東海王為政天下安乎?”徽未及答,忽報朝廷有诏至,穎曰:“吾自放逐颠沛以來,三年于茲矣。
焦思勞苦,身體手足不見洗沐,甚愧父母。
今至若此,殆亦已矣。
既有诏至,當沐浴更衣,乃好拜命。
”田徽從之,乃取湯與之父子沐訖,徽命台官捧诏入獄開讀。
官曰:“成都王邺城窘帝,箭傷龍體。
念系手足,不忍極刑,特賜自盡。
”司馬穎與二子相抱而哭,拜辭天地。
乃命去朝服,加以巾舄,東首而卧,使田徽以繩缢之,須臾,鼻中鮮血迸流而死。
二子哭倒于地,田徽扶起,欲攜之出,隻見劉輿遣人阻住,悉皆勒死。
盧志與孟玖将入獄省問,見說成都王父子被缢,大哭入拜其屍曰:“殿下若依臣言,焉有今日之報!”劉輿使人拘去治罪,盧志曰:“主辱臣死,理之當然,吾實所願。
但成都王功多過少,所為者皆河間、東海等各相扇惑,以緻此也。
但求收葬其屍,以盡吾君臣相從之義,然後就戮,吾無怨矣。
”輿感其忠,命有司同盧志以王禮前往獄中收殓成都王屍首。
以孟玖為人讒佞,谮害陸機兄弟,并唆害東安王,罪惡深重,誅而磔之,夷其三族。
盧志收殓成都王并二子之屍,葬于邺東,親為挂孝,闾于墓側。
先時成都王得勢,賓客熱門,及後衰敗,衆皆散去,惟盧志不忘患難,随侍無怠,始終如一,論者稱之忠臣。
乃具情并将範陽訃音報入洛陽,東海王乃集衆商議,言:“邺城空虛,當令何人鎮守此地?”劉洽曰:“若以官員去守,劉輿不服,必緻變生,須要親人去代方可。
諸王之中,惟東瀛公司馬騰有合兵破邺之功,因劉琨入邺,在并州代守。
今被馬、盧二羌酋占據屬郡,隻有并州一城之地。
昨劉琨被劉喬所襲,又從北奔,欲取故地。
何不遣人持诏複授琨為平北将軍、并州牧,使讨羌寇,代回東瀛公,卻不兩便乎!”東海王乃從其議,即使使持诏付琨,令其代回東瀛公。
劉琨受诏,乃不求段匹殚之兵,暗取并州,徑自與使臣至并州界上,去見東瀛公,告以其事。
東瀛允諾,擇日交代。
劉琨乃上表謝曰: 伏蒙陛下略臣大愆,錄其小績,猥叨天恩,重錫殊寵。
伏省诏命,王情飛越。
曾聞晉文以郤榖為元帥,而定霸功;漢高以韓信為大将,而成王業,鹹有敦詩閱禮之德,故能振偉績于荊南,拓鴻基于關右。
況臣凡陋,投跌前哲,俯懼複悚。
昔曹洙三敗,而收功于柯盟;馮異痿翅,而奮翼于渑池,皆能因敗成功,以得補失。
臣今蒙宥過之洪恩,敢不盡命于漠北! 使者領表回洛,東瀛公乃收拾本部人馬,将欲起身。
時并州連年饑馑,見馬、盧二寇侵境,餓夫多從之,遂失屬下郡縣,并民甚是艱苦。
及聞東瀛公還洛,百姓願随同徙者數萬馀人。
劉琨至郡,經理所存之戶,不滿二萬。
寇賊縱橫,道路阻絕。
琨命姬澹、李猷召募兵士,得上黨精卒千人,攻說賊寇,以安黎庶,流民稍以還集。
但有馬蘭之弟馬荷、盧水之弟盧禾二部羌酋,占據郡縣,勢盛一時難收。
定襄、馬邑又屬劉淵所轄
被馮嵩追及,殺死韓玭,成都王父子三人皆被所擒,械送至邺城,與範陽王處分。
盧志回城,見說成都王被獲,乃大哭,單馬趕至邺城,入見範陽王,哀告其情。
時範陽王病重,乃回盧志曰:“我病旦夕難保。
成都王有滅趙退漢之功,吾有分曉。
今且别室安置,我死之後,卿自謀之。
但劉輿與王不合,吾必無記許昌仇恨之心也。
”盧志謝出。
劉輿果怪張方暗襲許昌,見範陽王病不能理,恐邺中故舊仍推成都代事,乃說陳眕共害成都王。
眕從之,遣部将田徽矯範陽王之命,将成都王父子俱系獄中而監之。
越數日,範陽王疾劇而卒。
劉輿與陳眕二人秘不發喪,使人詐傳東海王诏命,賜成都王死。
時成都王在獄中無聊,正與田徽談論事故,因問徽曰:“誰人使汝囚我?”徽曰:“範陽王。
”成都王曰:“範陽王病重,何能管事?”徽曰:“因病中恐下人生變,故若此耳。
”成都王曰:“範陽王病體存亡如何?”徽曰:“不知。
”王又問曰:“卿年幾何矣?”徽曰:“五十歲。
”王曰:“知天命矣?”徽曰:“不知。
”王曰:“五十而知天命,何為不知!”徽曰:“居此亂世,早晚難測,所以不知。
”穎曰:“我知之矣。
設我死後,汝謂東海王為政天下安乎?”徽未及答,忽報朝廷有诏至,穎曰:“吾自放逐颠沛以來,三年于茲矣。
焦思勞苦,身體手足不見洗沐,甚愧父母。
今至若此,殆亦已矣。
既有诏至,當沐浴更衣,乃好拜命。
”田徽從之,乃取湯與之父子沐訖,徽命台官捧诏入獄開讀。
官曰:“成都王邺城窘帝,箭傷龍體。
念系手足,不忍極刑,特賜自盡。
”司馬穎與二子相抱而哭,拜辭天地。
乃命去朝服,加以巾舄,東首而卧,使田徽以繩缢之,須臾,鼻中鮮血迸流而死。
二子哭倒于地,田徽扶起,欲攜之出,隻見劉輿遣人阻住,悉皆勒死。
盧志與孟玖将入獄省問,見說成都王父子被缢,大哭入拜其屍曰:“殿下若依臣言,焉有今日之報!”劉輿使人拘去治罪,盧志曰:“主辱臣死,理之當然,吾實所願。
但成都王功多過少,所為者皆河間、東海等各相扇惑,以緻此也。
但求收葬其屍,以盡吾君臣相從之義,然後就戮,吾無怨矣。
”輿感其忠,命有司同盧志以王禮前往獄中收殓成都王屍首。
以孟玖為人讒佞,谮害陸機兄弟,并唆害東安王,罪惡深重,誅而磔之,夷其三族。
盧志收殓成都王并二子之屍,葬于邺東,親為挂孝,闾于墓側。
先時成都王得勢,賓客熱門,及後衰敗,衆皆散去,惟盧志不忘患難,随侍無怠,始終如一,論者稱之忠臣。
乃具情并将範陽訃音報入洛陽,東海王乃集衆商議,言:“邺城空虛,當令何人鎮守此地?”劉洽曰:“若以官員去守,劉輿不服,必緻變生,須要親人去代方可。
諸王之中,惟東瀛公司馬騰有合兵破邺之功,因劉琨入邺,在并州代守。
今被馬、盧二羌酋占據屬郡,隻有并州一城之地。
昨劉琨被劉喬所襲,又從北奔,欲取故地。
何不遣人持诏複授琨為平北将軍、并州牧,使讨羌寇,代回東瀛公,卻不兩便乎!”東海王乃從其議,即使使持诏付琨,令其代回東瀛公。
劉琨受诏,乃不求段匹殚之兵,暗取并州,徑自與使臣至并州界上,去見東瀛公,告以其事。
東瀛允諾,擇日交代。
劉琨乃上表謝曰: 伏蒙陛下略臣大愆,錄其小績,猥叨天恩,重錫殊寵。
伏省诏命,王情飛越。
曾聞晉文以郤榖為元帥,而定霸功;漢高以韓信為大将,而成王業,鹹有敦詩閱禮之德,故能振偉績于荊南,拓鴻基于關右。
況臣凡陋,投跌前哲,俯懼複悚。
昔曹洙三敗,而收功于柯盟;馮異痿翅,而奮翼于渑池,皆能因敗成功,以得補失。
臣今蒙宥過之洪恩,敢不盡命于漠北! 使者領表回洛,東瀛公乃收拾本部人馬,将欲起身。
時并州連年饑馑,見馬、盧二寇侵境,餓夫多從之,遂失屬下郡縣,并民甚是艱苦。
及聞東瀛公還洛,百姓願随同徙者數萬馀人。
劉琨至郡,經理所存之戶,不滿二萬。
寇賊縱橫,道路阻絕。
琨命姬澹、李猷召募兵士,得上黨精卒千人,攻說賊寇,以安黎庶,流民稍以還集。
但有馬蘭之弟馬荷、盧水之弟盧禾二部羌酋,占據郡縣,勢盛一時難收。
定襄、馬邑又屬劉淵所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