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回 劉曜兵打西河郡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遼西段末杯等助王浚共救襄國,石勒患之,與張賓等設一劫寨之計,乘夜分兵鑿城十馀處而出,驟然殺入寨中,放起火來。
段衆醉酒,巡軍叫得醒時,漢兵皆已逼近,火光迸起。
段文鴦一馬當先,正遇張敬二人于火光中大戰。
約有二十馀合,段疾陸眷趕來相助,被廖翀、範隆、桃虎圍住。
段末杯親自殺來,張實挺矛截住,戰不五合,汲桑飛走趕上。
原來石勒見救兵不至,以此殺向段寨而來。
汲桑正直撞入末杯馬前,隻一斧砍去,正中馬頭,把末杯掀翻下地。
張實看見,急叫汲桑不要砍死,可活拿去号令王浚,汲桑乃擒末杯而回。
段疾陸眷等不知,拚命死戰,被石勒親自沖入。
段文鴦被張敬、孔苌等并力合殺,各皆大敗,趁黑暗遁去。
直至渚陽,收兵住紮,計點人馬,折了一萬有多。
段疾陸眷曰:“主帥未到,想必還有兵卒在後。
”小軍曰:“兵皆至此盡矣。
主帥被一步将,身長丈許,手持大斧重有百馀斤,砍死坐馬,活擒而去了。
其人名喚汲桑也。
”段疾陸眷聽得此說,放聲大哭,怒罵王浚曰:“老奸巨猾,汝欲要功圖謀,謀襄國,賺我到此,為你效力,今被劫寨,火焰沖天,百裡尚見,汝何不來助?”探子曰:“王總管因見漢兵劫寨,且自棄此處,回幽州去了。
”段疾陸眷轉怒曰:“無義潑賊,何事不仗吾力,以幸功賞?今臨難不救,反又私自先逃,何負人之甚也?”即與文鴦共議曰:“王浚忒殺無情,有何親誼?脫若戰敗,亦當聚作一處,共議進退。
今彼不顧我等,念他何親?不若使人與石勒結好,求還末杯,再不助此無信行之賊,與别人結怨,你意謂我何如?”文鴦曰:“此見極是。
豈可為彼事而失我自家豪傑乎?”段疾陸眷即使俐軍三名飛馬就起,先至城下通信,高聲叫曰:“漢将不得放箭,我将軍段疾陸眷、段文鴦遣我來告,乞都督免殺末杯,明日親到城下求買性命,望将軍等開好生之德,存智仁之心,厚當重報。
”守城人聽得明白,報入帳中,言城下有遼卒二三人,各門呼叫如此如此。
張賓曰:“你去回話,叫他明日辰牌即要親來相見,遲則必然枭首,上平陽報功去也。
”城上漢卒以此言道之,遼使曰:“謹依鈞旨,吾等即去傳達,望勿變易。
”小軍至渚陽,告以漢帥分付之意。
段疾陸眷曰:“若此必有允和之意,今天色将明,可即收拾,如飛就發,勿得有誤信約。
”乃遣參軍秦紳奉書先行,遂親與将佐将金寶禮物,共段文鴦俱赴襄國求和。
秦紳至郡,未及辰時,即先入城通報,言:“将軍與先鋒時刻皆到,遣某特獻上懇帖。
”遂将禮單呈上。
石勒開看,條開:“金寶、番錦、異铠、大馬等物各若幹,願将末杯幼弟為質,求結盟好,釋放末杯,永不敢負。
回至遼中,即與王浚絕交,再不起兵助他,凡有指使,甘聽調用。
”石勒曰:“有勞參軍降臨,請出賓館少待,容某等商議,方敢收禮。
”使石虎親自陪茶。
紳亦中國人,素有名望,故勒敬之。
紳出,集衆面同共議,衆将官曰:“末杯遼中猾虜,性情難測,北地之大患也。
今無故興兵攻我襄國城下,被他奪去營寨,敗我一陣,豈得輕容寇仇,以遺後日之憂?必須斬之,以令後人。
若是我等被獲,渠肯放免乎?”張賓、楊龍二人曰:“遼西鮮卑,善鬥之國也,兵将多悍勇,與我等未嘗為仇,亦系西北五部之列。
今此一來者,實為王浚女姻親,故不好違忤,隻得強從其約合而來,非本心也。
今我殺末杯不打緊,是又結一鎮之怨矣。
且段氏宗族甚廣,豈在一人能弱其勢?不若聽其所請,釋遣末杯歸遼,與結盟好,則段氏兄弟叔侄,必深感我漢之德,日後王浚必欲會兵報仇,則段氏決不負我助彼。
王浚若無段氏之兵,如鳥無翼,自不能高飛遠舉矣。
否則他兩家合力而來,則戰不得息矣,安能收複諸郡乎?釋末杯,我之福也,殺末杯,浚之福也,宜當詳之。
”石勒曰:“孟孫、元化之言,立大事之論也。
”即召秦紳入内,受其禮帖,賜宴相款。
少間報道,段家叔侄親至城下。
勒命張賓同秦紳至段軍中見段疾陸眷等,共議講好之事。
段疾陸眷、段文鴦即殺白馬,與張賓歃血立盟,結為兄弟,不許兩相侵犯,不許負約背誓,不得再黨王浚,以傷兄弟和氣。
定好已訖
段衆醉酒,巡軍叫得醒時,漢兵皆已逼近,火光迸起。
段文鴦一馬當先,正遇張敬二人于火光中大戰。
約有二十馀合,段疾陸眷趕來相助,被廖翀、範隆、桃虎圍住。
段末杯親自殺來,張實挺矛截住,戰不五合,汲桑飛走趕上。
原來石勒見救兵不至,以此殺向段寨而來。
汲桑正直撞入末杯馬前,隻一斧砍去,正中馬頭,把末杯掀翻下地。
張實看見,急叫汲桑不要砍死,可活拿去号令王浚,汲桑乃擒末杯而回。
段疾陸眷等不知,拚命死戰,被石勒親自沖入。
段文鴦被張敬、孔苌等并力合殺,各皆大敗,趁黑暗遁去。
直至渚陽,收兵住紮,計點人馬,折了一萬有多。
段疾陸眷曰:“主帥未到,想必還有兵卒在後。
”小軍曰:“兵皆至此盡矣。
主帥被一步将,身長丈許,手持大斧重有百馀斤,砍死坐馬,活擒而去了。
其人名喚汲桑也。
”段疾陸眷聽得此說,放聲大哭,怒罵王浚曰:“老奸巨猾,汝欲要功圖謀,謀襄國,賺我到此,為你效力,今被劫寨,火焰沖天,百裡尚見,汝何不來助?”探子曰:“王總管因見漢兵劫寨,且自棄此處,回幽州去了。
”段疾陸眷轉怒曰:“無義潑賊,何事不仗吾力,以幸功賞?今臨難不救,反又私自先逃,何負人之甚也?”即與文鴦共議曰:“王浚忒殺無情,有何親誼?脫若戰敗,亦當聚作一處,共議進退。
今彼不顧我等,念他何親?不若使人與石勒結好,求還末杯,再不助此無信行之賊,與别人結怨,你意謂我何如?”文鴦曰:“此見極是。
豈可為彼事而失我自家豪傑乎?”段疾陸眷即使俐軍三名飛馬就起,先至城下通信,高聲叫曰:“漢将不得放箭,我将軍段疾陸眷、段文鴦遣我來告,乞都督免殺末杯,明日親到城下求買性命,望将軍等開好生之德,存智仁之心,厚當重報。
”守城人聽得明白,報入帳中,言城下有遼卒二三人,各門呼叫如此如此。
張賓曰:“你去回話,叫他明日辰牌即要親來相見,遲則必然枭首,上平陽報功去也。
”城上漢卒以此言道之,遼使曰:“謹依鈞旨,吾等即去傳達,望勿變易。
”小軍至渚陽,告以漢帥分付之意。
段疾陸眷曰:“若此必有允和之意,今天色将明,可即收拾,如飛就發,勿得有誤信約。
”乃遣參軍秦紳奉書先行,遂親與将佐将金寶禮物,共段文鴦俱赴襄國求和。
秦紳至郡,未及辰時,即先入城通報,言:“将軍與先鋒時刻皆到,遣某特獻上懇帖。
”遂将禮單呈上。
石勒開看,條開:“金寶、番錦、異铠、大馬等物各若幹,願将末杯幼弟為質,求結盟好,釋放末杯,永不敢負。
回至遼中,即與王浚絕交,再不起兵助他,凡有指使,甘聽調用。
”石勒曰:“有勞參軍降臨,請出賓館少待,容某等商議,方敢收禮。
”使石虎親自陪茶。
紳亦中國人,素有名望,故勒敬之。
紳出,集衆面同共議,衆将官曰:“末杯遼中猾虜,性情難測,北地之大患也。
今無故興兵攻我襄國城下,被他奪去營寨,敗我一陣,豈得輕容寇仇,以遺後日之憂?必須斬之,以令後人。
若是我等被獲,渠肯放免乎?”張賓、楊龍二人曰:“遼西鮮卑,善鬥之國也,兵将多悍勇,與我等未嘗為仇,亦系西北五部之列。
今此一來者,實為王浚女姻親,故不好違忤,隻得強從其約合而來,非本心也。
今我殺末杯不打緊,是又結一鎮之怨矣。
且段氏宗族甚廣,豈在一人能弱其勢?不若聽其所請,釋遣末杯歸遼,與結盟好,則段氏兄弟叔侄,必深感我漢之德,日後王浚必欲會兵報仇,則段氏決不負我助彼。
王浚若無段氏之兵,如鳥無翼,自不能高飛遠舉矣。
否則他兩家合力而來,則戰不得息矣,安能收複諸郡乎?釋末杯,我之福也,殺末杯,浚之福也,宜當詳之。
”石勒曰:“孟孫、元化之言,立大事之論也。
”即召秦紳入内,受其禮帖,賜宴相款。
少間報道,段家叔侄親至城下。
勒命張賓同秦紳至段軍中見段疾陸眷等,共議講好之事。
段疾陸眷、段文鴦即殺白馬,與張賓歃血立盟,結為兄弟,不許兩相侵犯,不許負約背誓,不得再黨王浚,以傷兄弟和氣。
定好已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