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回 關邺兩兵圍洛陽
關燈
小
中
大
言曰:“臣有一計,可退張方之兵。
方兵一去,邺兵勢孤,可以破矣。
”長沙王曰:“計将安出?”逖曰:“臣前征漢之時,河間王世子司馬晖欲奪衙博之兵配其部下,雍州刺史劉沉面斥不從。
張方回兵,謗谮劉沉,河間王怪其忤己,遣人持書與争衙博之界,沉又巽辭直拒,以為封疆不可紊亂。
河間王屢欲并吞雍州,無隙可指,故未及發耳,劉沉亦甚為之提備。
此人素懷忠義,剛烈勇決。
可下诏至雍州,言河間張方心包不道,興兵犯阙,困帝于洛陽,不肯退兵。
備辭慨切,令其檄會鄰郡,興兵襲取長安,則司馬颙必召張方回兵,此圍可解,乃孫子趨魏救韓之策也。
”長沙王聽計大喜,即奏帝差使臣持密诏星夜至雍州,告以國遭大難,逆臣犯阙,語意甚切。
劉沉得诏,乃會僚佐共議,言:“朝廷被成都、河間兵困洛陽,今下诏命我檄會鄰郡,襲取長安,以擒司馬颙。
然則何郡可肯助我?”衆僚佐曰:“新平太守張光乃心王室,請他到共議,必有主意。
”沉乃遣人飛馬前去,邀請張光同來看诏。
光聞朝廷有诏,乃馳赴雍州。
劉沉接入,以诏付看,張光東首流涕曰:“忠孝二字,五倫之先。
人生在世,若無五倫以典,禽獸無異矣!今河間王不以漢寇為意,反乃骨肉自殘,圍帝于都城,黨惡以犯上,不顧仁義,廢棄綱常,天地之所不容,人神之所共怒!名公若合衙博數郡之兵,奉诏讨逆,此不世之偉勳也,何為而猶豫哉!”劉沉曰:“但恐河間兵廣勢大,事有不濟,反惹禍耳。
”光曰:“今張方等遠事洛陽,我興大義,獲枭逆臣,為國靖難,列名史冊,樹功雲台,此我輩之幸也。
設或不濟,亦得效忠赴義而死,萬載忠魂流芳不泯,不勝于助逆求生者乎!”劉沉聽言,決意曰:“吾當蹈義而死,不為谄逆而生也!”乃遣其子往谕鎮西将軍衙博,衙博聞诏,泣而從之。
遣人合蕩寇鎮東将軍皇甫澹,起兵西赴。
澹乃皇甫商之弟,見說張方圍京,即起本部人馬進屯鄭邑,以備接應。
劉沉、張光、衙博等合五萬馀人,徑襲長安,以牽制張方,救解洛陽之急。
司馬颙見劉沉等合兵來攻,乃連夜遣飛使趣張方回救長安。
張方聞召,乃進禀成都王,言:“長安被攻緊急,臣欲回救,特來告知大王。
但京城垂破,隻在旦夕,大王切不撤圍,少縱再合難矣。
臣料劉沉非吾之敵,破之必矣,一月可以往返,大王須善耐之。
吾留林成、馬瞻部兵二萬與大王調用,臣去就來。
”成都王從之,遣方與、郅輔等将兵四萬,擄掠洛陽近郊财物,就擄官私奴婢萬人西去,救援長安。
劉沉探知河間王去取張方回兵,乃催各部人馬徑渡渭水,連夜直搗長安。
河間王見雍州兵到,慌命刁默、呂朗、席薳、王闡等率衆出城退敵。
兩軍相遇,擺開陣勢,各皆擂鼓而出。
河間王遙謂劉沉曰:“孤與卿家地土連界,心腹相通,乃友愛君臣也。
今孤因長沙王負功專政,故與成都王合兵問罪,又非反背朝廷。
卿何聽長沙王而惡孤,無故興兵至此,與人結怨!”劉沉曰:“大王興兵上伐天子,臣今奉诏以讨叛逆,非論友愛之日也!”司馬颙大怒曰:“誰人擒此反背賊奴,以正妄言之罪?”言未畢,陣中首将王闡舞刀殺出,衙博跑馬接住。
二人戰上三十馀合,王闡不能抵敵,退後而走,呂朗忙來戰住。
不二十合,槍法又亂,席薳、樓褒雙出,劉沉揮晉邈、霍原、夏本等一齊沖出。
正在混戰,皇甫澹引兵來至,殺得颙兵大敗而走,奔入城中。
衙博、皇甫澹奮勇當先,追殺入城,早被颙兵将城門閉上,衙博等後軍皆不曾得進。
博、澹二人進城十馀裡,殺死兵馬無數,見後軍不繼,連忙殺轉城邊來開城門。
颙将刁默在城上看見,大呼曰:“可急放下閘闆,毋使二賊走出!”衙博聽得,馳馬疾前,砍死守軍百馀。
皇甫又來奮殺至。
衙博撇了軍士,向前一刀,砍下鎖鈕,正才伸手拽門,被城上閘闆墜下,壓着馬頭,衙博落地,皇甫澹急來托住。
二人方欲從下而出,隻見上面閘闆疊連墜下,皇甫澹連人帶馬俱被壓死。
衙博回步欲殺守兵,已皆散去,并無一個。
隻見王闡、呂朗等帶兵趕來,逼于城下,亂箭将衙博射死。
可憐兩個英雄猛将,一時誤死于長安門下。
劉沉等見二将不在陣内,疑其追殺入城,急叫兵士攻打城池,隻見城上将衙博、皇甫澹之頭擲下。
衆皆大驚失志,戰氣頓喪。
劉沉等乃令軍士退後紮寨,再行計議。
兵士得令,即皆罷攻。
呂朗、刁默等見其退動,與王闡、樓褒分兩路殺出。
時天色将晚,軍兵亂竄,張光、劉沉各不相顧,晉邈誤入颙陣之中,被席薳所斬,霍原亦被呂朗所殺。
刁、呂等追趕一程,因黑暗收兵入城。
劉、張等亦暫紮下,至天明,抽身欲回雍州。
行不二十裡,見前面旗幡蔽日,乃是張方、郅輔等兵到,兩邊于路厮戰。
又值長安城中追兵趕到,雍州兵被兩頭夾攻,當
方兵一去,邺兵勢孤,可以破矣。
”長沙王曰:“計将安出?”逖曰:“臣前征漢之時,河間王世子司馬晖欲奪衙博之兵配其部下,雍州刺史劉沉面斥不從。
張方回兵,謗谮劉沉,河間王怪其忤己,遣人持書與争衙博之界,沉又巽辭直拒,以為封疆不可紊亂。
河間王屢欲并吞雍州,無隙可指,故未及發耳,劉沉亦甚為之提備。
此人素懷忠義,剛烈勇決。
可下诏至雍州,言河間張方心包不道,興兵犯阙,困帝于洛陽,不肯退兵。
備辭慨切,令其檄會鄰郡,興兵襲取長安,則司馬颙必召張方回兵,此圍可解,乃孫子趨魏救韓之策也。
”長沙王聽計大喜,即奏帝差使臣持密诏星夜至雍州,告以國遭大難,逆臣犯阙,語意甚切。
劉沉得诏,乃會僚佐共議,言:“朝廷被成都、河間兵困洛陽,今下诏命我檄會鄰郡,襲取長安,以擒司馬颙。
然則何郡可肯助我?”衆僚佐曰:“新平太守張光乃心王室,請他到共議,必有主意。
”沉乃遣人飛馬前去,邀請張光同來看诏。
光聞朝廷有诏,乃馳赴雍州。
劉沉接入,以诏付看,張光東首流涕曰:“忠孝二字,五倫之先。
人生在世,若無五倫以典,禽獸無異矣!今河間王不以漢寇為意,反乃骨肉自殘,圍帝于都城,黨惡以犯上,不顧仁義,廢棄綱常,天地之所不容,人神之所共怒!名公若合衙博數郡之兵,奉诏讨逆,此不世之偉勳也,何為而猶豫哉!”劉沉曰:“但恐河間兵廣勢大,事有不濟,反惹禍耳。
”光曰:“今張方等遠事洛陽,我興大義,獲枭逆臣,為國靖難,列名史冊,樹功雲台,此我輩之幸也。
設或不濟,亦得效忠赴義而死,萬載忠魂流芳不泯,不勝于助逆求生者乎!”劉沉聽言,決意曰:“吾當蹈義而死,不為谄逆而生也!”乃遣其子往谕鎮西将軍衙博,衙博聞诏,泣而從之。
遣人合蕩寇鎮東将軍皇甫澹,起兵西赴。
澹乃皇甫商之弟,見說張方圍京,即起本部人馬進屯鄭邑,以備接應。
劉沉、張光、衙博等合五萬馀人,徑襲長安,以牽制張方,救解洛陽之急。
司馬颙見劉沉等合兵來攻,乃連夜遣飛使趣張方回救長安。
張方聞召,乃進禀成都王,言:“長安被攻緊急,臣欲回救,特來告知大王。
但京城垂破,隻在旦夕,大王切不撤圍,少縱再合難矣。
臣料劉沉非吾之敵,破之必矣,一月可以往返,大王須善耐之。
吾留林成、馬瞻部兵二萬與大王調用,臣去就來。
”成都王從之,遣方與、郅輔等将兵四萬,擄掠洛陽近郊财物,就擄官私奴婢萬人西去,救援長安。
劉沉探知河間王去取張方回兵,乃催各部人馬徑渡渭水,連夜直搗長安。
河間王見雍州兵到,慌命刁默、呂朗、席薳、王闡等率衆出城退敵。
兩軍相遇,擺開陣勢,各皆擂鼓而出。
河間王遙謂劉沉曰:“孤與卿家地土連界,心腹相通,乃友愛君臣也。
今孤因長沙王負功專政,故與成都王合兵問罪,又非反背朝廷。
卿何聽長沙王而惡孤,無故興兵至此,與人結怨!”劉沉曰:“大王興兵上伐天子,臣今奉诏以讨叛逆,非論友愛之日也!”司馬颙大怒曰:“誰人擒此反背賊奴,以正妄言之罪?”言未畢,陣中首将王闡舞刀殺出,衙博跑馬接住。
二人戰上三十馀合,王闡不能抵敵,退後而走,呂朗忙來戰住。
不二十合,槍法又亂,席薳、樓褒雙出,劉沉揮晉邈、霍原、夏本等一齊沖出。
正在混戰,皇甫澹引兵來至,殺得颙兵大敗而走,奔入城中。
衙博、皇甫澹奮勇當先,追殺入城,早被颙兵将城門閉上,衙博等後軍皆不曾得進。
博、澹二人進城十馀裡,殺死兵馬無數,見後軍不繼,連忙殺轉城邊來開城門。
颙将刁默在城上看見,大呼曰:“可急放下閘闆,毋使二賊走出!”衙博聽得,馳馬疾前,砍死守軍百馀。
皇甫又來奮殺至。
衙博撇了軍士,向前一刀,砍下鎖鈕,正才伸手拽門,被城上閘闆墜下,壓着馬頭,衙博落地,皇甫澹急來托住。
二人方欲從下而出,隻見上面閘闆疊連墜下,皇甫澹連人帶馬俱被壓死。
衙博回步欲殺守兵,已皆散去,并無一個。
隻見王闡、呂朗等帶兵趕來,逼于城下,亂箭将衙博射死。
可憐兩個英雄猛将,一時誤死于長安門下。
劉沉等見二将不在陣内,疑其追殺入城,急叫兵士攻打城池,隻見城上将衙博、皇甫澹之頭擲下。
衆皆大驚失志,戰氣頓喪。
劉沉等乃令軍士退後紮寨,再行計議。
兵士得令,即皆罷攻。
呂朗、刁默等見其退動,與王闡、樓褒分兩路殺出。
時天色将晚,軍兵亂竄,張光、劉沉各不相顧,晉邈誤入颙陣之中,被席薳所斬,霍原亦被呂朗所殺。
刁、呂等追趕一程,因黑暗收兵入城。
劉、張等亦暫紮下,至天明,抽身欲回雍州。
行不二十裡,見前面旗幡蔽日,乃是張方、郅輔等兵到,兩邊于路厮戰。
又值長安城中追兵趕到,雍州兵被兩頭夾攻,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