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回 石勒連斬晉四将
關燈
小
中
大
石勒骁雄出衆,分勢靈昌。
我等大兵在此處,彼又懷奸瞰隙,竊戰幸勝,所以不能成功。
我若合為一處,則有衆寡不敵之分。
彼若再退,便可破矣。
”成都王問于陸機,機曰:“長沙王之言亦為有理。
今此處不能成功,兩路又皆屢敗,宜當集作一處。
賊之糧道終遠,必不能與我久持,有破彼之日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然則何地可以屯兵?”機曰:“此去五鹿墟地方,南近馬陵,險隘可據;西阻黎陽,可戰可守。
宜先将兵據其形勝,然後出兵與戰,以計破之,必得成功。
”成都王依其言,乃傳檄召回二處之兵,俱到五鹿墟計議。
張軌等見使命至,問其緣故,遂乘夜拔寨俱轉,至魏郡去合大軍。
次日,劉曜集衆商議曰:“我今到此許久,糧不得進,城中必然食缺。
若石勒亦被耽阻,兵士豈不餓乎!汝等當覓探小路,或有可以得上關者,待吾好行計策。
”曹嶷曰:“今彼關上兵馬甚多,一時難以卒破。
必須催取軍師到此,以奇計施之,或可破也。
”曜曰:“雖是如此,亦須出兵去打,免使示弱。
”未及起行,隻見探馬回報,晉兵昨夜已皆拔寨盡去,不知何故。
劉曜曰:“莫非魏郡有何事故,召衆去阻太子等歸路也。
急宜追之!”關心曰:“未可造次。
張軌識高将勇,更有夏庠、姬澹為助,必有準備,且着細作上關去探的實。
明日列陣緩進,帶取輕糧先去應濟。
縱彼有謀,某等在後,亦不緻大失。
”劉曜從之,使細作往探消息。
忽見報子飛馬至寨,言軍師領後軍來到。
曜乃率衆出接,至五裡相候,一同進寨,并道前後相戰之事。
宣于曰:“殿下有此英武,何愁大事不成!”曜曰:“皆托軍師威德,僥幸小勝。
而糧草不得應付,自覺懷愧耳。
”宣于曰:“此時如何?”曜曰:“不知何故,昨夜已皆退去。
正欲去追,值丞相軍臨,故未發耳。
”宣于曰:“歸師勿掩,追有何益?此是晉之主帥見彼兵屢戰失利,恐有挫跌,故複集去,思作一處以戰我兵耳。
”道猶未了,細作回報,言晉之大兵皆退屯五鹿墟,與吾軍好決大戰。
宣于聽報,大喜曰:“但得糧草過關,以濟魏郡之急,相戰吾何懼哉!趁此将糧盡移上關,堆于平地,明日天早便起。
”于是軍馬俱進關内,平川駐紮。
次早,宣于集衆聽令曰:“誰人領兵一枝先行,以防有兵阻路,我等随後就起。
”劉曜曰:“城中已極,亟宜速進,焉可遲緩!我與關繼忠當先,孔世魯與廖鳳起斷後,曹子高與衆将保護糧車,喬晬兄弟輔翼丞相,何畏晉兵乎!”宣于從之,依次而起。
又說石勒在靈昌道口,與晉兵相持。
苟晞自敗一陣,思未有計,兩日并不出戰。
石勒謂姜發曰:“我等在此争一路口,而不能得過。
城中望糧者,如大旱之望甘霖,仰雲霓而目将穿矣。
今又添此三鎮之兵,苟晞多智謀,何時能到!”姜發曰:“不探虎穴,焉得虎子?今當出兵搦戰,使彼不疑。
然後俟夜偷劫他營,以火器攻之。
若能燒其寨栅,方才得進。
不然徒守日月,可不耽誤大事乎!”石勒曰:“不作險中險,難為人上人。
必如存忠所言,始能僥幸成功。
存忠在此備辦火具,待吾将兵先去搦戰,以制此三巨擘之疑,再好行計。
”言罷,下帳整兵,隻見探子報道:“晉兵已皆退去,是空營那裡了。
”姜發曰:“此乃晉朝為帥者見我屢勝彼衆,折兵損将過多,故此召去聚于魏郡一處,阻吾兵糧于城外,使無牽動耳。
”石勒曰:“彼既退去,我等即當随後就發,免使城中凝望。
”發曰:“都督之言極善。
恐怕途中或有斷後之兵,緻為阻滞。
我等有糧為累,又不便于戰矣。
”石勒曰:“吾為前驅,存義斷後。
雖有阻兵,何足為懼!”發曰:“将軍所見甚明。
劉王子北路有沙麓山之隔,一夫守險,萬夫莫能過。
昨聞其與晉戰于彼處,頗亦得勝,但急切不得過關。
我須先進,以援魏郡之急。
”遂将兵馬分作三陣,命夔安引兵五千為鄉導,俱望魏郡而進。
後人見成都王、陸機等心無酌見,糧已阻住而又撤兵,容其過險,以濟久困之兵,有詩一首以歎其不能持守雲: 沙麓山高險又堅,靈昌設栅甚森嚴。
苟筼阻道兵難進,張軌當關馬不前。
糧遭斷住将逾月,魏郡餓危頃刻間。
堪嗟機穎謀猷淺,撤守令人作話傳。
我等大兵在此處,彼又懷奸瞰隙,竊戰幸勝,所以不能成功。
我若合為一處,則有衆寡不敵之分。
彼若再退,便可破矣。
”成都王問于陸機,機曰:“長沙王之言亦為有理。
今此處不能成功,兩路又皆屢敗,宜當集作一處。
賊之糧道終遠,必不能與我久持,有破彼之日也。
”成都王曰:“然則何地可以屯兵?”機曰:“此去五鹿墟地方,南近馬陵,險隘可據;西阻黎陽,可戰可守。
宜先将兵據其形勝,然後出兵與戰,以計破之,必得成功。
”成都王依其言,乃傳檄召回二處之兵,俱到五鹿墟計議。
張軌等見使命至,問其緣故,遂乘夜拔寨俱轉,至魏郡去合大軍。
次日,劉曜集衆商議曰:“我今到此許久,糧不得進,城中必然食缺。
若石勒亦被耽阻,兵士豈不餓乎!汝等當覓探小路,或有可以得上關者,待吾好行計策。
”曹嶷曰:“今彼關上兵馬甚多,一時難以卒破。
必須催取軍師到此,以奇計施之,或可破也。
”曜曰:“雖是如此,亦須出兵去打,免使示弱。
”未及起行,隻見探馬回報,晉兵昨夜已皆拔寨盡去,不知何故。
劉曜曰:“莫非魏郡有何事故,召衆去阻太子等歸路也。
急宜追之!”關心曰:“未可造次。
張軌識高将勇,更有夏庠、姬澹為助,必有準備,且着細作上關去探的實。
明日列陣緩進,帶取輕糧先去應濟。
縱彼有謀,某等在後,亦不緻大失。
”劉曜從之,使細作往探消息。
忽見報子飛馬至寨,言軍師領後軍來到。
曜乃率衆出接,至五裡相候,一同進寨,并道前後相戰之事。
宣于曰:“殿下有此英武,何愁大事不成!”曜曰:“皆托軍師威德,僥幸小勝。
而糧草不得應付,自覺懷愧耳。
”宣于曰:“此時如何?”曜曰:“不知何故,昨夜已皆退去。
正欲去追,值丞相軍臨,故未發耳。
”宣于曰:“歸師勿掩,追有何益?此是晉之主帥見彼兵屢戰失利,恐有挫跌,故複集去,思作一處以戰我兵耳。
”道猶未了,細作回報,言晉之大兵皆退屯五鹿墟,與吾軍好決大戰。
宣于聽報,大喜曰:“但得糧草過關,以濟魏郡之急,相戰吾何懼哉!趁此将糧盡移上關,堆于平地,明日天早便起。
”于是軍馬俱進關内,平川駐紮。
次早,宣于集衆聽令曰:“誰人領兵一枝先行,以防有兵阻路,我等随後就起。
”劉曜曰:“城中已極,亟宜速進,焉可遲緩!我與關繼忠當先,孔世魯與廖鳳起斷後,曹子高與衆将保護糧車,喬晬兄弟輔翼丞相,何畏晉兵乎!”宣于從之,依次而起。
又說石勒在靈昌道口,與晉兵相持。
苟晞自敗一陣,思未有計,兩日并不出戰。
石勒謂姜發曰:“我等在此争一路口,而不能得過。
城中望糧者,如大旱之望甘霖,仰雲霓而目将穿矣。
今又添此三鎮之兵,苟晞多智謀,何時能到!”姜發曰:“不探虎穴,焉得虎子?今當出兵搦戰,使彼不疑。
然後俟夜偷劫他營,以火器攻之。
若能燒其寨栅,方才得進。
不然徒守日月,可不耽誤大事乎!”石勒曰:“不作險中險,難為人上人。
必如存忠所言,始能僥幸成功。
存忠在此備辦火具,待吾将兵先去搦戰,以制此三巨擘之疑,再好行計。
”言罷,下帳整兵,隻見探子報道:“晉兵已皆退去,是空營那裡了。
”姜發曰:“此乃晉朝為帥者見我屢勝彼衆,折兵損将過多,故此召去聚于魏郡一處,阻吾兵糧于城外,使無牽動耳。
”石勒曰:“彼既退去,我等即當随後就發,免使城中凝望。
”發曰:“都督之言極善。
恐怕途中或有斷後之兵,緻為阻滞。
我等有糧為累,又不便于戰矣。
”石勒曰:“吾為前驅,存義斷後。
雖有阻兵,何足為懼!”發曰:“将軍所見甚明。
劉王子北路有沙麓山之隔,一夫守險,萬夫莫能過。
昨聞其與晉戰于彼處,頗亦得勝,但急切不得過關。
我須先進,以援魏郡之急。
”遂将兵馬分作三陣,命夔安引兵五千為鄉導,俱望魏郡而進。
後人見成都王、陸機等心無酌見,糧已阻住而又撤兵,容其過險,以濟久困之兵,有詩一首以歎其不能持守雲: 沙麓山高險又堅,靈昌設栅甚森嚴。
苟筼阻道兵難進,張軌當關馬不前。
糧遭斷住将逾月,魏郡餓危頃刻間。
堪嗟機穎謀猷淺,撤守令人作話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