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回 宣于說退四雄兵
關燈
小
中
大
北猗盧之兵,離平城轉而西行,欲往秦羌,道由山左,遂回平陽,入見漢主,言二處俱各聽從,按兵不發之事,将對答言辭從頭至尾說了一遍,滿朝文武聽之,盡皆欽服,稱羨曰:“諸葛軍師一行,可當十萬大兵,真我朝之砥柱也。
”漢主然之,設宴賀喜。
宣于曰:“事在緊急,豈容遲緩?尚有秦州、金城為吾肘腋之憂,必得止其不與晉合,方可一意敵晉。
非臣再往,無人堪托,亟宜就行。
”漢主曰:“丞相跋涉勞頓,孤實不安。
但念祖父生死骨肉,共成其美,是以不敢托之他人耳。
比武侯之鞠躬盡瘁同矣,銘感何如!”宣于曰:“君臣同體,理之當然也。
”漢主複備金珠币帛,以車馬護送宣于望秦州而去,西說蒲洪。
按《晉史》:蒲洪者,略陽臨渭人也。
狀貌雄偉,多權識,有智謀。
氐羌畏服,附之者如雲。
部下有雄兵數萬,威名日盛。
家園池中有蒲長丈五,節如竹形,時人鹹以為異。
後得谶文雲:“有符草背,應符為帝。
”其孫名蒲堅,生時背上有黑記如上平符字,遂改姓符氏。
後其地大雨,彌日不止,童謠歌曰:“大雨不止,洪波便起。
東會于淵,流盛無比。
”洪雖聞知,亦不解其意。
及聞朝中頒诏,令其興兵共剿劉淵,心中暗喜,以為兆應童謠,即欲起兵東向。
忽報平陽劉淵差諸葛宣于來見,蒲洪命人延入。
禮畢,宣于進送币物,蒲洪拜受,問曰:“久聞公乃漢之上臣,今無故輕身光降,必有見誨,乞示其詳。
”宣于曰:“近聞足下欲起兵伐漢,漢主特備菲禮,命仆叩台,告以利害二字,憑君侯擇焉。
”洪曰:“有何利害?”宣于曰:“見機為利,輕動為害,今司馬氏不道,人神共怒,故足下乘時而起,人悉依附,晉實恨之。
因彼家國多難,無力及汝,故權受足下以秦州之任,實非出于本意。
且彼諸王骨肉尚然不容,況外人乎!故漢主命仆再三拜上,乞君侯早為自計。
”洪曰:“吾既委質為臣,不盡職分,是不忠也。
聞诏許以起兵,止而不赴,是不信也。
不忠不信,何以立于人世哉!”宣于曰:“仆聞執小信而忘身者,尾生孝己之流,智士之所不取也。
大丈夫當磊磊落落,自立功名,固乃終日營營為人厮役乎!今足下執信,必欲以兵伐漢,勝敗尚未可知。
若幸而勝,則有以起晉人之忌;不勝必自損兵折将,有以起鄰鎮之欺。
蜀成李氏,每懷侵寇之心;氐羌姚酋,豈無吞圖之意。
且晉人複地之心,亦将伺弱而起。
愚竊懼君之不可以少離此地者也。
”蒲洪呻吟半晌而言曰:“設然則修之公以何教哉?”宣于曰:“此無難,但僞言蜀寇擾害居民甚急,倘若秦州失守,關中亦皆震恐。
待退小寇,緩緩而進,可保兩全行止矣。
若遇月馀,晉兵皆集,自然等不得公之兵而與漢鬥。
待至秋中,足下故意提兵大進,而吾兩家必然罷戰矣。
漢主豈不深德于君,而願為之助乎!今西川已為李雄所據,脫使晉兵與構戰少疲,足下收攬英雄,駕馭豪傑,乘時而起,上可立國,下可保民,長安以西,揮旌克定,與吾漢成鼎足以拒虐晉,豈非計之善者也!”蒲洪久有此心,聽言大悅,乃拱手稱謝曰:“非高賢指我迷途,幾為人錯引于蹊徑矣!”遂重待宣于,厚答報币,親送出境,執手謂曰:“得蒙教命,願結盟好,乞君再往金城,以見羌亭長處,彼亦莫起兵,則使晉無獨罪之虞;或有加兵,又可說其協助,吾無慮矣。
”宣于曰:“不必過念,遼、代皆以采仆鄙論,頓兵斂甲,豈能複加兵哉?矧仆亦奉命至彼,謹當領教。
”言罷分别。
宣于再至金城,去說羌亭長姚弋仲,使其罷兵。
按《傳》:姚弋仲字次先,西涼羌氐赤亭縣人也。
生而聲雄目瑩,少有勇力,曾手拔大樹,人皆敬服。
後有寇盜竊發,甚擾地境,衆不能禦。
弋仲乃糾集好漢五
”漢主然之,設宴賀喜。
宣于曰:“事在緊急,豈容遲緩?尚有秦州、金城為吾肘腋之憂,必得止其不與晉合,方可一意敵晉。
非臣再往,無人堪托,亟宜就行。
”漢主曰:“丞相跋涉勞頓,孤實不安。
但念祖父生死骨肉,共成其美,是以不敢托之他人耳。
比武侯之鞠躬盡瘁同矣,銘感何如!”宣于曰:“君臣同體,理之當然也。
”漢主複備金珠币帛,以車馬護送宣于望秦州而去,西說蒲洪。
按《晉史》:蒲洪者,略陽臨渭人也。
狀貌雄偉,多權識,有智謀。
氐羌畏服,附之者如雲。
部下有雄兵數萬,威名日盛。
家園池中有蒲長丈五,節如竹形,時人鹹以為異。
後得谶文雲:“有符草背,應符為帝。
”其孫名蒲堅,生時背上有黑記如上平符字,遂改姓符氏。
後其地大雨,彌日不止,童謠歌曰:“大雨不止,洪波便起。
東會于淵,流盛無比。
”洪雖聞知,亦不解其意。
及聞朝中頒诏,令其興兵共剿劉淵,心中暗喜,以為兆應童謠,即欲起兵東向。
忽報平陽劉淵差諸葛宣于來見,蒲洪命人延入。
禮畢,宣于進送币物,蒲洪拜受,問曰:“久聞公乃漢之上臣,今無故輕身光降,必有見誨,乞示其詳。
”宣于曰:“近聞足下欲起兵伐漢,漢主特備菲禮,命仆叩台,告以利害二字,憑君侯擇焉。
”洪曰:“有何利害?”宣于曰:“見機為利,輕動為害,今司馬氏不道,人神共怒,故足下乘時而起,人悉依附,晉實恨之。
因彼家國多難,無力及汝,故權受足下以秦州之任,實非出于本意。
且彼諸王骨肉尚然不容,況外人乎!故漢主命仆再三拜上,乞君侯早為自計。
”洪曰:“吾既委質為臣,不盡職分,是不忠也。
聞诏許以起兵,止而不赴,是不信也。
不忠不信,何以立于人世哉!”宣于曰:“仆聞執小信而忘身者,尾生孝己之流,智士之所不取也。
大丈夫當磊磊落落,自立功名,固乃終日營營為人厮役乎!今足下執信,必欲以兵伐漢,勝敗尚未可知。
若幸而勝,則有以起晉人之忌;不勝必自損兵折将,有以起鄰鎮之欺。
蜀成李氏,每懷侵寇之心;氐羌姚酋,豈無吞圖之意。
且晉人複地之心,亦将伺弱而起。
愚竊懼君之不可以少離此地者也。
”蒲洪呻吟半晌而言曰:“設然則修之公以何教哉?”宣于曰:“此無難,但僞言蜀寇擾害居民甚急,倘若秦州失守,關中亦皆震恐。
待退小寇,緩緩而進,可保兩全行止矣。
若遇月馀,晉兵皆集,自然等不得公之兵而與漢鬥。
待至秋中,足下故意提兵大進,而吾兩家必然罷戰矣。
漢主豈不深德于君,而願為之助乎!今西川已為李雄所據,脫使晉兵與構戰少疲,足下收攬英雄,駕馭豪傑,乘時而起,上可立國,下可保民,長安以西,揮旌克定,與吾漢成鼎足以拒虐晉,豈非計之善者也!”蒲洪久有此心,聽言大悅,乃拱手稱謝曰:“非高賢指我迷途,幾為人錯引于蹊徑矣!”遂重待宣于,厚答報币,親送出境,執手謂曰:“得蒙教命,願結盟好,乞君再往金城,以見羌亭長處,彼亦莫起兵,則使晉無獨罪之虞;或有加兵,又可說其協助,吾無慮矣。
”宣于曰:“不必過念,遼、代皆以采仆鄙論,頓兵斂甲,豈能複加兵哉?矧仆亦奉命至彼,謹當領教。
”言罷分别。
宣于再至金城,去說羌亭長姚弋仲,使其罷兵。
按《傳》:姚弋仲字次先,西涼羌氐赤亭縣人也。
生而聲雄目瑩,少有勇力,曾手拔大樹,人皆敬服。
後有寇盜竊發,甚擾地境,衆不能禦。
弋仲乃糾集好漢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