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回 李雄并川稱成國
關燈
小
中
大
,吾欲從之。
楊公高見以為何如?”楊褒曰:“主公何前強而後弱之甚也。
閻子規雖殁,而部下将士智勇甚多,不減于昔,若以計策逆之,可立破羅尚,何為退兵?”雄曰:“計将安出?”褒曰:“依我愚見,就此計中用計,傳令軍士暗暗結束,假作退兵之狀,揚言于外,故使羅尚知之,彼必會合向奮追襲我等。
我将軍馬伏于要路,待其來,四面殺出,縱不擒彼,兵馬必多傷損,可以挫彼銳氣矣。
”李雄撫掌大笑曰:“吾知司馬至,定有灼見。
”即召集諸将等慰激申令,以印劍授楊褒調遣。
褒乃分令費陀、徐舉伏于武都東山之南,楊珪、麹歆伏于武都東山之北,王達、文斌伏于武都西山南側,王琦、嚴柽伏于武都西山北側,任回、趙誠伏于入隘口之處,每路各帶弓箭手一千,馬軍一千,王聖、王懷引兵一千幫助任、趙二将。
若見羅兵追進谷口,即令軍士疊斷四路,炮聲一起,便從後面殺進。
李濤、李讓、張寶三員猛将斷後,李雄、楊褒親自當先,趙肅帶步兵三百上武都高山放炮。
分撥已訖,各裹糇糧擇地埋伏而去。
李雄令老弱軍挑包荷擔,裝束先行,自領精兵後發。
羅尚見李雄連日不戰,心甚疑惑,使細作日夜打探消息。
連接報道,李雄于黃昏左側拔寨,俱往武都山大路去了。
羅尚曰:“今賊兵數戰失利,故此遁去。
若容其回,養威蓄銳,難以盡剿,宜趁此勢敗追而擒之,可複成都矣。
”遂遣文碩、羅羕、張金苟、張興四将,帶鐵騎一萬先發,自與向奮率大兵繼進,于武都谷口将次追及。
張寶料前兵未能出隘,乃勒兵拒戰,羅羕争先搶功,徑沖張寶。
戰不五合,生擒羅羕而去,軍皆奔轉。
張金苟見報,催兵疾進追奪羅羕,至武都東山及之。
張寶駐馬阻戰,将十馀合,寶欺金苟小将,逼近馬頭思欲活捉,反被金苟一刀砍死,李兵望風走去。
李讓恐衆驚亂,乃親自斷後而退。
向奮、羅尚聽得已斬張寶,遂放心驟進。
至武都西山将近,人馬齊住。
趙肅在高山上看見,放起炮,李讓、李濤殺轉,王達、文斌、王琦、嚴柽四将殺出。
箭如雨點,射得官兵無門可躲。
弓箭聊住,馬軍又進,羅尚急叫敵住莫退。
後面費陀、徐舉、楊珪、麹歆四将又出,射得後軍惶惶亂竄。
張金苟奮力極戰,被弩箭中頸落馬,李兵看見趕去,金苟方才起立,即被捉,令人捆去。
羅尚大叫曰:“已中賊人詭計,可急殺轉!”未及回身,文碩倒撞下馬,已被王達箭中左目,活擒過馬,官兵大敗,自相踐踏,屍疊成堆,哭聲震地。
尚曰:“事極矣,向将軍速即與後軍張興、費深、賀仁向前,殺條血路而走。
”常深、許汜共助阻敵,諸将急乃冒刃突逃,出陣未了,任回、趙誠、王聖、王懷四将從谷口殺入,李興當先沖戰,被任回刺死。
向奮殿後,李讓、李雄率十馀将緊緊跟殺而進。
向奎被讓一刀砍死,向奮忿怒,欲前報仇,身中二十馀槍,血浸袍铠而死。
許汜、常深雙雙抵敵,又遇文斌、王琦圍,許、常悉戰死谷中。
尚得張興、費深、賀仁拚死保護得脫,任回、趙誠追至谷口。
路上皆是亂木塞住,尚令兵士移平而過,賀仁死死截住追兵,又被任回所斬。
羅尚身中三槍十馀箭,其弟羅黨傷重,馬中箭不能行,乃自刎而死。
羅尚得離武都,欲歸宜陽,又被雄兵追至,尚複走奔巴東。
雄奪宜陽,執太守谯登斬之。
又攻巴西,斬權守文顼、文顔,遂移兵欲出巴東。
探子報知羅尚。
尚聽說,大叫一聲,昏倒于地。
張興救起,尚歎曰:“蓋天厭晉自殘,不重邊防,緻流賊得肆猖獗,何能為哉,吾其休矣!”以手捶其胸,嘔血鬥馀,箭瘡又發,遂卧床不起,三日而卒。
親将軍張興,初下荊州即有心歸于劉弘,至是乃奉尚喪與費深奔往荊州。
劉弘見尚柩至,設祭哭之,以厚祿贍養尚之妻子。
川中百姓有不願附李雄者,皆走赴劉弘,約數萬戶。
衆欲遣去,劉弘謂僚屬曰:“古之良守皆以化盜為循良,非以捕盜為才能也。
曩者流民入蜀,羅公撫馭無方,遂緻為亂。
昔梁惠王以寡人之民不加多為慮。
孟子曰:‘能行仁政于天下,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。
’今川蜀之民東下,不可驅逐迫使為盜,當給與牛屋農具,不數年皆吾良民也。
”命有司在處招而撫之。
民皆悅感其德,荊襄無擾。
李雄見羅尚死,乃分遣諸将,巡讨各處未下州郡。
守将等見朝中棄蜀不救,無人肯效力守地,降者降,遁者遁,兩川之間,悉為李雄所并。
楊褒、徐舉率衆文武上書,尊李雄為王,擇日築壇告祭天地,即王位于成都。
造宮室,置官
楊公高見以為何如?”楊褒曰:“主公何前強而後弱之甚也。
閻子規雖殁,而部下将士智勇甚多,不減于昔,若以計策逆之,可立破羅尚,何為退兵?”雄曰:“計将安出?”褒曰:“依我愚見,就此計中用計,傳令軍士暗暗結束,假作退兵之狀,揚言于外,故使羅尚知之,彼必會合向奮追襲我等。
我将軍馬伏于要路,待其來,四面殺出,縱不擒彼,兵馬必多傷損,可以挫彼銳氣矣。
”李雄撫掌大笑曰:“吾知司馬至,定有灼見。
”即召集諸将等慰激申令,以印劍授楊褒調遣。
褒乃分令費陀、徐舉伏于武都東山之南,楊珪、麹歆伏于武都東山之北,王達、文斌伏于武都西山南側,王琦、嚴柽伏于武都西山北側,任回、趙誠伏于入隘口之處,每路各帶弓箭手一千,馬軍一千,王聖、王懷引兵一千幫助任、趙二将。
若見羅兵追進谷口,即令軍士疊斷四路,炮聲一起,便從後面殺進。
李濤、李讓、張寶三員猛将斷後,李雄、楊褒親自當先,趙肅帶步兵三百上武都高山放炮。
分撥已訖,各裹糇糧擇地埋伏而去。
李雄令老弱軍挑包荷擔,裝束先行,自領精兵後發。
羅尚見李雄連日不戰,心甚疑惑,使細作日夜打探消息。
連接報道,李雄于黃昏左側拔寨,俱往武都山大路去了。
羅尚曰:“今賊兵數戰失利,故此遁去。
若容其回,養威蓄銳,難以盡剿,宜趁此勢敗追而擒之,可複成都矣。
”遂遣文碩、羅羕、張金苟、張興四将,帶鐵騎一萬先發,自與向奮率大兵繼進,于武都谷口将次追及。
張寶料前兵未能出隘,乃勒兵拒戰,羅羕争先搶功,徑沖張寶。
戰不五合,生擒羅羕而去,軍皆奔轉。
張金苟見報,催兵疾進追奪羅羕,至武都東山及之。
張寶駐馬阻戰,将十馀合,寶欺金苟小将,逼近馬頭思欲活捉,反被金苟一刀砍死,李兵望風走去。
李讓恐衆驚亂,乃親自斷後而退。
向奮、羅尚聽得已斬張寶,遂放心驟進。
至武都西山将近,人馬齊住。
趙肅在高山上看見,放起炮,李讓、李濤殺轉,王達、文斌、王琦、嚴柽四将殺出。
箭如雨點,射得官兵無門可躲。
弓箭聊住,馬軍又進,羅尚急叫敵住莫退。
後面費陀、徐舉、楊珪、麹歆四将又出,射得後軍惶惶亂竄。
張金苟奮力極戰,被弩箭中頸落馬,李兵看見趕去,金苟方才起立,即被捉,令人捆去。
羅尚大叫曰:“已中賊人詭計,可急殺轉!”未及回身,文碩倒撞下馬,已被王達箭中左目,活擒過馬,官兵大敗,自相踐踏,屍疊成堆,哭聲震地。
尚曰:“事極矣,向将軍速即與後軍張興、費深、賀仁向前,殺條血路而走。
”常深、許汜共助阻敵,諸将急乃冒刃突逃,出陣未了,任回、趙誠、王聖、王懷四将從谷口殺入,李興當先沖戰,被任回刺死。
向奮殿後,李讓、李雄率十馀将緊緊跟殺而進。
向奎被讓一刀砍死,向奮忿怒,欲前報仇,身中二十馀槍,血浸袍铠而死。
許汜、常深雙雙抵敵,又遇文斌、王琦圍,許、常悉戰死谷中。
尚得張興、費深、賀仁拚死保護得脫,任回、趙誠追至谷口。
路上皆是亂木塞住,尚令兵士移平而過,賀仁死死截住追兵,又被任回所斬。
羅尚身中三槍十馀箭,其弟羅黨傷重,馬中箭不能行,乃自刎而死。
羅尚得離武都,欲歸宜陽,又被雄兵追至,尚複走奔巴東。
雄奪宜陽,執太守谯登斬之。
又攻巴西,斬權守文顼、文顔,遂移兵欲出巴東。
探子報知羅尚。
尚聽說,大叫一聲,昏倒于地。
張興救起,尚歎曰:“蓋天厭晉自殘,不重邊防,緻流賊得肆猖獗,何能為哉,吾其休矣!”以手捶其胸,嘔血鬥馀,箭瘡又發,遂卧床不起,三日而卒。
親将軍張興,初下荊州即有心歸于劉弘,至是乃奉尚喪與費深奔往荊州。
劉弘見尚柩至,設祭哭之,以厚祿贍養尚之妻子。
川中百姓有不願附李雄者,皆走赴劉弘,約數萬戶。
衆欲遣去,劉弘謂僚屬曰:“古之良守皆以化盜為循良,非以捕盜為才能也。
曩者流民入蜀,羅公撫馭無方,遂緻為亂。
昔梁惠王以寡人之民不加多為慮。
孟子曰:‘能行仁政于天下,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。
’今川蜀之民東下,不可驅逐迫使為盜,當給與牛屋農具,不數年皆吾良民也。
”命有司在處招而撫之。
民皆悅感其德,荊襄無擾。
李雄見羅尚死,乃分遣諸将,巡讨各處未下州郡。
守将等見朝中棄蜀不救,無人肯效力守地,降者降,遁者遁,兩川之間,悉為李雄所并。
楊褒、徐舉率衆文武上書,尊李雄為王,擇日築壇告祭天地,即王位于成都。
造宮室,置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