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回 羅尚會兵征李特
關燈
小
中
大
受之,使李蕩鎮撫,調毛、襄二人回綿竹。
李蕩安撫百姓,各皆悅服,遂進兵攻打葭萌關。
衙博與蕩凡三戰,不能取勝。
又因骞順引兵相助,博思無援,乃棄關遁歸雍州,李蕩遂得葭萌關。
李特見得兩關,巴西毛植等添兵一萬,乃自稱益州牧,都督梁、雍諸軍事。
分置官屬,以鎮守所轄地方,立号建初元年,赦其境内,重用降将毛植、襄珍以招将來,商議進兵攻打德陽。
德陽守将撫軍将軍刺史張征也。
探知賊兵犯界,乃與将佐劉商、瞿兌依高據險以守,相拒數日。
特将兵挑戰,被征乘險擊之,折傷無數。
征俟夜又将兵直攻特營,特退走二十馀裡,将兵亦分為二營,依高據險,命李蕩安營東山之上,特自安營西山之上。
張征探知,即喚劉、瞿二将分付曰:“今賊兵亦效我憑高據險,此又不知地利之人也。
若隻巡東路與吾死戰,則彼衆我寡,勝敗未可逆料,茲而又可以計取矣。
你二人引步兵三千,徇山路徑趨特營之後,我将馬軍直攻特營之前,隻聽炮聲一響,即便攻入寨中,四面放火燒之。
”二将領計而去。
次日,張征追兵進攻李特,特思山路崎岖,以為張征一時難至,不作準備。
及至午後張征兵到,特倉卒引衆出拒,才布陣擂鼓,兩邊放炮。
劉、瞿二人聽得炮聲,引兵打入特寨,放火燒起。
李特驚懼,分任道、羅準回救,山徑窄狹,反被步兵殺退。
羅準曰:“山寨已失,宜從東路奮力殺出,去合東山之兵,再作計議。
”特曰:“路險日暗,若還殺出,必緻多損,不如向西占住山險,待李蕩救兵到,兩頭夾攻,方可破征。
”準曰:“守險恐被所困,救兵難得入隘。
”特不聽,與衆登山據守。
張征将兵圍住。
次早,人報李蕩,言父被張征困于西山,即時将兵殺去救應。
行不十裡,山險路狹,隻可容得一人一騎,蕩兵難進。
司馬王辛曰:“可急使人尋覓路徑,免緻耽誤。
”蕩曰:“父在深險中,安俟覓路?正吾為子的效命之日也。
”乃下馬步行,挾一長矛,持一利刀,當先而進。
“汝等若念大義,随後挨入相助,敵人我自當之。
”大呼直前。
不二三裡,路道漸闊,有兵千馀守住。
李蕩踴躍而入,右手刀砍,左手矛戳,殺得官兵紛紛亂倒。
官将瞿兌挺槍拒住,蕩怒目橫睜,厲聲大喝,躍進兌懷,一刀砍破頭顱,一矛又刺中胸瞠,兌死倒地,衆兵奔潰。
劉音向前報恨,又被李蕩一槍刺中小腹而逃。
劉商見弟倒于山坡,揮斧大叫曰:“賊潑皮何得無禮?好好棄槍,免吾動手!”李蕩舍命對敵,王辛等後軍趕不到,李蕩被劉商一斧砍中肩膀,刀被打落,蕩喜甲厚不傷,退後而走。
劉商追之太急,眼不看地,失腳跌倒,又被李蕩複轉,一槍殺死。
張征聞報李特救兵至,正在隘處厮戰,乃親自來助。
見諸将皆死,喝衆兵曰:“此處不過步戰,何不用心,緻賊得志?可一齊放箭射之。
”于是官兵拼死競進,箭如雨點,些小流兵抵當不住,李蕩身中十馀槍,箭挂滿體。
正在危迫,王辛殺至,大喊震天。
李特聽得,與羅準、任道殺散圍兵,自内沖出。
官兵盡皆奔潰,幾乎殺得全軍皆沒,惟張征引得親兵千人,從間道走出。
李特見李蕩與兵士傷重,垂淚而言曰:“德陽不能取,反緻諸人受傷,父子幾乎喪命,是貪心之所誤也。
今宜且棄張征而回,免使後悔。
”司馬王辛曰:“今張征兵敗将亡,勢力已竭,一時焉能即振?正宜因其窘極,追擒此人,免使脫去收聚馀衆,會合鄰兵,再來複仇,自遺後患也。
”李特從之,整兵複進,直扣德陽。
張征見城将陷,出兵連戰皆敗,棄城而去。
李特入城息衆。
李蕩曰:“張征川中智将,今幸守險誤敗,心膽俱落,正宜火速追之,以斷後禍,安可縱仇取悔。
”遂負傷先起,上官晶、王辛、任道、羅準分水陸二路亟趕,至溶水及之。
征走上岸,被李蕩一箭射跌下馬,任道搶進,斬其首。
上官晶又擒得征子張存并家眷人等,押回德陽。
特感念張征忠正,命張存載父屍回葬鄉裡,取庫中錢糧千兩,賜賞家眷遣還。
于是人皆稱特之德,争慕歸之,特勢漸盛。
留骞順守德陽,順東掠地至塾陽而回。
李特将兵奪取涪城,又攻少城,斬常俊、費遠。
費遠之弟費深奔成都,說羅尚曰:“今賊将李讓守住毗橋,特等東奪葭萌,轉掠巴西,下德陽,并涪城,川中大震。
将軍既為西都總主,不思進讨,坐使流冠猖獗也。
”羅尚然其議,遣張興為前鋒,費深合後,引兵三萬,徑取毗橋。
又使人召上庸張龜為協助。
興等至毗橋将近,遣都尉錢貫将兵一萬前去搦戰,李讓等倚橋不動。
相持一日,官兵求戰不得,退回寨中。
次日,張龜兵到,四将分兩路一齊望李讓寨中殺入。
早被閻式設計,将精兵盡伏于寨外五裡之地
李蕩安撫百姓,各皆悅服,遂進兵攻打葭萌關。
衙博與蕩凡三戰,不能取勝。
又因骞順引兵相助,博思無援,乃棄關遁歸雍州,李蕩遂得葭萌關。
李特見得兩關,巴西毛植等添兵一萬,乃自稱益州牧,都督梁、雍諸軍事。
分置官屬,以鎮守所轄地方,立号建初元年,赦其境内,重用降将毛植、襄珍以招将來,商議進兵攻打德陽。
德陽守将撫軍将軍刺史張征也。
探知賊兵犯界,乃與将佐劉商、瞿兌依高據險以守,相拒數日。
特将兵挑戰,被征乘險擊之,折傷無數。
征俟夜又将兵直攻特營,特退走二十馀裡,将兵亦分為二營,依高據險,命李蕩安營東山之上,特自安營西山之上。
張征探知,即喚劉、瞿二将分付曰:“今賊兵亦效我憑高據險,此又不知地利之人也。
若隻巡東路與吾死戰,則彼衆我寡,勝敗未可逆料,茲而又可以計取矣。
你二人引步兵三千,徇山路徑趨特營之後,我将馬軍直攻特營之前,隻聽炮聲一響,即便攻入寨中,四面放火燒之。
”二将領計而去。
次日,張征追兵進攻李特,特思山路崎岖,以為張征一時難至,不作準備。
及至午後張征兵到,特倉卒引衆出拒,才布陣擂鼓,兩邊放炮。
劉、瞿二人聽得炮聲,引兵打入特寨,放火燒起。
李特驚懼,分任道、羅準回救,山徑窄狹,反被步兵殺退。
羅準曰:“山寨已失,宜從東路奮力殺出,去合東山之兵,再作計議。
”特曰:“路險日暗,若還殺出,必緻多損,不如向西占住山險,待李蕩救兵到,兩頭夾攻,方可破征。
”準曰:“守險恐被所困,救兵難得入隘。
”特不聽,與衆登山據守。
張征将兵圍住。
次早,人報李蕩,言父被張征困于西山,即時将兵殺去救應。
行不十裡,山險路狹,隻可容得一人一騎,蕩兵難進。
司馬王辛曰:“可急使人尋覓路徑,免緻耽誤。
”蕩曰:“父在深險中,安俟覓路?正吾為子的效命之日也。
”乃下馬步行,挾一長矛,持一利刀,當先而進。
“汝等若念大義,随後挨入相助,敵人我自當之。
”大呼直前。
不二三裡,路道漸闊,有兵千馀守住。
李蕩踴躍而入,右手刀砍,左手矛戳,殺得官兵紛紛亂倒。
官将瞿兌挺槍拒住,蕩怒目橫睜,厲聲大喝,躍進兌懷,一刀砍破頭顱,一矛又刺中胸瞠,兌死倒地,衆兵奔潰。
劉音向前報恨,又被李蕩一槍刺中小腹而逃。
劉商見弟倒于山坡,揮斧大叫曰:“賊潑皮何得無禮?好好棄槍,免吾動手!”李蕩舍命對敵,王辛等後軍趕不到,李蕩被劉商一斧砍中肩膀,刀被打落,蕩喜甲厚不傷,退後而走。
劉商追之太急,眼不看地,失腳跌倒,又被李蕩複轉,一槍殺死。
張征聞報李特救兵至,正在隘處厮戰,乃親自來助。
見諸将皆死,喝衆兵曰:“此處不過步戰,何不用心,緻賊得志?可一齊放箭射之。
”于是官兵拼死競進,箭如雨點,些小流兵抵當不住,李蕩身中十馀槍,箭挂滿體。
正在危迫,王辛殺至,大喊震天。
李特聽得,與羅準、任道殺散圍兵,自内沖出。
官兵盡皆奔潰,幾乎殺得全軍皆沒,惟張征引得親兵千人,從間道走出。
李特見李蕩與兵士傷重,垂淚而言曰:“德陽不能取,反緻諸人受傷,父子幾乎喪命,是貪心之所誤也。
今宜且棄張征而回,免使後悔。
”司馬王辛曰:“今張征兵敗将亡,勢力已竭,一時焉能即振?正宜因其窘極,追擒此人,免使脫去收聚馀衆,會合鄰兵,再來複仇,自遺後患也。
”李特從之,整兵複進,直扣德陽。
張征見城将陷,出兵連戰皆敗,棄城而去。
李特入城息衆。
李蕩曰:“張征川中智将,今幸守險誤敗,心膽俱落,正宜火速追之,以斷後禍,安可縱仇取悔。
”遂負傷先起,上官晶、王辛、任道、羅準分水陸二路亟趕,至溶水及之。
征走上岸,被李蕩一箭射跌下馬,任道搶進,斬其首。
上官晶又擒得征子張存并家眷人等,押回德陽。
特感念張征忠正,命張存載父屍回葬鄉裡,取庫中錢糧千兩,賜賞家眷遣還。
于是人皆稱特之德,争慕歸之,特勢漸盛。
留骞順守德陽,順東掠地至塾陽而回。
李特将兵奪取涪城,又攻少城,斬常俊、費遠。
費遠之弟費深奔成都,說羅尚曰:“今賊将李讓守住毗橋,特等東奪葭萌,轉掠巴西,下德陽,并涪城,川中大震。
将軍既為西都總主,不思進讨,坐使流冠猖獗也。
”羅尚然其議,遣張興為前鋒,費深合後,引兵三萬,徑取毗橋。
又使人召上庸張龜為協助。
興等至毗橋将近,遣都尉錢貫将兵一萬前去搦戰,李讓等倚橋不動。
相持一日,官兵求戰不得,退回寨中。
次日,張龜兵到,四将分兩路一齊望李讓寨中殺入。
早被閻式設計,将精兵盡伏于寨外五裡之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