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回 羅尚會兵征李特
關燈
小
中
大
成都刺史羅尚因辛冉起兵去征綿竹,差大将田佐引兵相助。
正欲差人去探勝敗消息,忽敗兵逃回,言田佐、曾元、張顯皆被所殺,三萬人馬殺死大半,各郡太守已皆散去,有人勸他來取成都,亟宜防之。
羅尚聽言大怒曰:“我待李特不薄,何該害吾大将?賊既犯吾,豈可不剿。
”下令整點兵馬,以候征讨。
隻見門上報道,有人上狀禀事。
尚令放入,其人近前獻上禮帖,夜明珠二顆,延壽珠一顆,祖母琭一塊,空青一丸。
羅尚問其來曆,那人于胸前取出文狀一張呈上。
羅尚看之,乃是李特哀訴情詞,即屏左右,問其事故,其人曰:“李甸長多多拜上,言蒙聖上授宣威将軍長樂侯,亦系晉之僚屬。
今辛太爺誣其窩隐亡命,盜财緻富,要索金子五千兩,寬容過此八月。
衆人進禀,若容盡年,則出一千兩,彼則不允,與李犍為老爺商議,背卻老爺,一鼓剿殺流衆,可得金銀十馀萬。
起兵三萬殺至綿竹,流衆懼死,躲于山僻中殺出,官兵退走,衆得免剿,暗箭射傷田督護。
及戰散,始知是爺之将官,急救之時,已不及矣。
故此特來爺台請罪,望爺方便一二。
”羅尚曰:“汝可回報李将軍,言羅使君有言,道汝等拒敵不傷官将,不誅官兵,吾可方便。
今到此際,即是反亂,我若再有偏護,即是與汝通謀,得罪朝廷矣。
教衆人急忙遁去,我不追迫擒剿就是方便他們。
你可速去回話,遲則别郡行文到此,定要興兵問罪,盡吾職分之事也。
”使者将羅尚之言一一道過,李特與閻式曰:“羅公德人也,理宜遵之,但衆實不願去,寬限者假意耳。
今羅公見我等不行,即日會兵到此,可急調人馬把住險要,莫使官兵入我巢穴,勝敗在此一戰也。
乃生死所系,宜各用心協力。
”衆皆應諾,分守要害。
羅尚每日整兵打捱,隻待李特等懼罪逃走,然後進兵虛趕,一則以賣人情,一則以要功績。
使細作往綿竹打探,回報特等分守各處,并無去意。
羅尚見說,即時傳檄各郡縣,并蠻夷洞長等處,命各集兵馬,追剿流民。
各方之人悉恨流民混擾,皆願逐去,由是各各應命。
又申文書東下荊州,西到長安。
河間王見尚文書,差雍州都護衙博帶兵一萬,德陽太守張征亦差牙将王宛、孫奇以兵一萬同赴成都剿賊。
上庸守、南夷校尉義歆遣督護張龜将兵五千,巴州徐健引兵五千,梓潼張演引兵五千,皆來相助。
羅尚乃阻長圍,自綠水結營,由都安至犍為,連絡數百馀裡,以李苾催糧饷給應三軍。
兵馬紮定,羅尚親往綿竹邀見李特,勸之遁去,就觀兵勢強弱。
特見尚輕身約見,乃亦同上官晶、王角二人乘馬來會。
特請尚進營,尚不肯,特曰:“恩公此來,必有所谕。
”尚曰:“吾昨已曾言與使者,勸君等速還故裡,吾必不追。
今四下軍兵俱集,共計二十馀萬,吾不忍衆進逼,故此止住諸兵,命之散處,特來見汝。
可作急收拾,遣之出關,免使衆怒。
我知汝必不能當,徒自取禍耳。
”特曰:“尚公大德,刻骨難忘。
但泣告在先,必要寬至冬底方能起得身,惟垂憐之,死生不敢有負。
”尚曰:“吾來一次,以盡日前相從之情,君當自省,毋使後悔。
”言訖辭去,特送五六裡灑淚而别。
回至營中,與閻式等議曰:“今日羅公來此相勸,乃虛做人情,以觀吾兵營多寡強弱之勢,明日便出兵矣。
奈他各處皆至,兵勢甚盛,吾何可敵?”閻式曰:“甸長休懼,吾自有計以破之。
兵雖諸處皆來,其心不一,當分兵以禦之,分付不可妄戰。
最雄者關中之兵,若得一将領兵阻住,待破了羅尚,關西之兵亦可退矣。
”特曰:“關西兵非等閑可敵,吾當自往,看緊慢而行。
如西兵未到,即以兵奪取葭萌關守住,則無西顧之憂矣。
”乃帶領上官晶、骞順、任回、李超、李攀領兵七千,去迎關西之兵。
羅尚探知李特領兵西行,乃命張龜、張興、徐舉分三路攻打李特營寨,囑付曰:“我昨看其壘形,廣漢之兵從山隘中行,被賊前後夾攻,掩其無備,故不能勝。
且彼之兵不滿三萬,李特自将萬人去敵河間之兵,此處無足慮者。
”三将領兵前進,探事軍飛報與李流、閻式等知道。
式曰:“諸君不可驚慌,任彼攻擊,隻弗妄動。
直過日午,待其将次疲倦,行走聊亂,聽吾炮聲一起,分六路殺出,休要有誤。
”衆皆受計伏定。
官将兵分一齊殺至流兵寨前攻打,衆流民隻是守住不動。
張龜等攻至午時已後,各皆懈怠,你我閑談,隊伍錯亂,或有至于坐者。
閻式乃命放起号炮,三屯中李流、任道、李讓、羅準、李蕩、骞碩分六路一齊殺出,張龜、張興、徐舉分頭迎敵,直殺得征塵遮日月,号喊震乾坤,着刀者丢盔棄甲,被箭者毀目傷牙,哭聲聞于數裡,血水積聚成流。
流兵奮死力殺入,勢不
正欲差人去探勝敗消息,忽敗兵逃回,言田佐、曾元、張顯皆被所殺,三萬人馬殺死大半,各郡太守已皆散去,有人勸他來取成都,亟宜防之。
羅尚聽言大怒曰:“我待李特不薄,何該害吾大将?賊既犯吾,豈可不剿。
”下令整點兵馬,以候征讨。
隻見門上報道,有人上狀禀事。
尚令放入,其人近前獻上禮帖,夜明珠二顆,延壽珠一顆,祖母琭一塊,空青一丸。
羅尚問其來曆,那人于胸前取出文狀一張呈上。
羅尚看之,乃是李特哀訴情詞,即屏左右,問其事故,其人曰:“李甸長多多拜上,言蒙聖上授宣威将軍長樂侯,亦系晉之僚屬。
今辛太爺誣其窩隐亡命,盜财緻富,要索金子五千兩,寬容過此八月。
衆人進禀,若容盡年,則出一千兩,彼則不允,與李犍為老爺商議,背卻老爺,一鼓剿殺流衆,可得金銀十馀萬。
起兵三萬殺至綿竹,流衆懼死,躲于山僻中殺出,官兵退走,衆得免剿,暗箭射傷田督護。
及戰散,始知是爺之将官,急救之時,已不及矣。
故此特來爺台請罪,望爺方便一二。
”羅尚曰:“汝可回報李将軍,言羅使君有言,道汝等拒敵不傷官将,不誅官兵,吾可方便。
今到此際,即是反亂,我若再有偏護,即是與汝通謀,得罪朝廷矣。
教衆人急忙遁去,我不追迫擒剿就是方便他們。
你可速去回話,遲則别郡行文到此,定要興兵問罪,盡吾職分之事也。
”使者将羅尚之言一一道過,李特與閻式曰:“羅公德人也,理宜遵之,但衆實不願去,寬限者假意耳。
今羅公見我等不行,即日會兵到此,可急調人馬把住險要,莫使官兵入我巢穴,勝敗在此一戰也。
乃生死所系,宜各用心協力。
”衆皆應諾,分守要害。
羅尚每日整兵打捱,隻待李特等懼罪逃走,然後進兵虛趕,一則以賣人情,一則以要功績。
使細作往綿竹打探,回報特等分守各處,并無去意。
羅尚見說,即時傳檄各郡縣,并蠻夷洞長等處,命各集兵馬,追剿流民。
各方之人悉恨流民混擾,皆願逐去,由是各各應命。
又申文書東下荊州,西到長安。
河間王見尚文書,差雍州都護衙博帶兵一萬,德陽太守張征亦差牙将王宛、孫奇以兵一萬同赴成都剿賊。
上庸守、南夷校尉義歆遣督護張龜将兵五千,巴州徐健引兵五千,梓潼張演引兵五千,皆來相助。
羅尚乃阻長圍,自綠水結營,由都安至犍為,連絡數百馀裡,以李苾催糧饷給應三軍。
兵馬紮定,羅尚親往綿竹邀見李特,勸之遁去,就觀兵勢強弱。
特見尚輕身約見,乃亦同上官晶、王角二人乘馬來會。
特請尚進營,尚不肯,特曰:“恩公此來,必有所谕。
”尚曰:“吾昨已曾言與使者,勸君等速還故裡,吾必不追。
今四下軍兵俱集,共計二十馀萬,吾不忍衆進逼,故此止住諸兵,命之散處,特來見汝。
可作急收拾,遣之出關,免使衆怒。
我知汝必不能當,徒自取禍耳。
”特曰:“尚公大德,刻骨難忘。
但泣告在先,必要寬至冬底方能起得身,惟垂憐之,死生不敢有負。
”尚曰:“吾來一次,以盡日前相從之情,君當自省,毋使後悔。
”言訖辭去,特送五六裡灑淚而别。
回至營中,與閻式等議曰:“今日羅公來此相勸,乃虛做人情,以觀吾兵營多寡強弱之勢,明日便出兵矣。
奈他各處皆至,兵勢甚盛,吾何可敵?”閻式曰:“甸長休懼,吾自有計以破之。
兵雖諸處皆來,其心不一,當分兵以禦之,分付不可妄戰。
最雄者關中之兵,若得一将領兵阻住,待破了羅尚,關西之兵亦可退矣。
”特曰:“關西兵非等閑可敵,吾當自往,看緊慢而行。
如西兵未到,即以兵奪取葭萌關守住,則無西顧之憂矣。
”乃帶領上官晶、骞順、任回、李超、李攀領兵七千,去迎關西之兵。
羅尚探知李特領兵西行,乃命張龜、張興、徐舉分三路攻打李特營寨,囑付曰:“我昨看其壘形,廣漢之兵從山隘中行,被賊前後夾攻,掩其無備,故不能勝。
且彼之兵不滿三萬,李特自将萬人去敵河間之兵,此處無足慮者。
”三将領兵前進,探事軍飛報與李流、閻式等知道。
式曰:“諸君不可驚慌,任彼攻擊,隻弗妄動。
直過日午,待其将次疲倦,行走聊亂,聽吾炮聲一起,分六路殺出,休要有誤。
”衆皆受計伏定。
官将兵分一齊殺至流兵寨前攻打,衆流民隻是守住不動。
張龜等攻至午時已後,各皆懈怠,你我閑談,隊伍錯亂,或有至于坐者。
閻式乃命放起号炮,三屯中李流、任道、李讓、羅準、李蕩、骞碩分六路一齊殺出,張龜、張興、徐舉分頭迎敵,直殺得征塵遮日月,号喊震乾坤,着刀者丢盔棄甲,被箭者毀目傷牙,哭聲聞于數裡,血水積聚成流。
流兵奮死力殺入,勢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