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回 劉聰兵下兖州城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晉兖州刺史苟晞,自常山程杇行文求救以退漢兵,晞差屯操大将樂房駐軍東界以為聲援,次日即欲集兵親征僞漢,忽有緊急文書飛至,苟晞拆開視之,乃邺城成都王所下者,其中言青州督護胡文卿與州兵作亂,殺死其刺史華斌,劫去府庫錢糧,州丞王珉逃于世族田芳家,芳仗義計殺胡文卿,其弟胡文相恃勇逃于廣固山,劫燒田芳房屋,州中大亂,刺史可速将兵讨服,免害百姓。
苟晞看畢,乃與其弟苟晖商議曰:“今成都王文書命我往青州定亂,吾思青州為百二山河之地,勝此十倍,意欲去除那賊,于中取事,就據廣固,但恐獲定之後,诏吾複任,枉費前功。
不若去助樂房共退漢兵,再去收剿胡文相,卻不兩全其美?”苟晖曰:“胡文相疥癬瘡痍,未為大病,還是退漢為上。
”正議未了,齊王行文又到,升晞為青州刺史,苟晖為兖州刺史。
苟晞以為兄弟二人刺兩州,次弟苟&又是臨朐太守,心中大喜,遂不救常山。
謂弟晖曰:“漢兵此回必得常山,樂房倘回兵時,你可與之固守此城,王賜輔你二人。
我帶兵前去平定廣固,不過一月之期。
若有漢兵來犯,先往臨朐合二兄将兵共拒其衆,差飛使報與我知,我自來援。
”王賜曰:“今賊兵臨界,他怪我兵去助,必然來犯,将軍若去,恐難守也。
青州自兵作亂,猶易于剿,待三将軍與吾前去收之。
”晞不許,晖曰:“王先生之言是也。
”晞曰:“不然。
吾屢次謀為青州,未得其便,天賜今日之機,可自棄乎?吾若不去,朝中别差一将往征,我則功業兩無矣。
實不貪兖城而貪廣固。
汝勿懼怕,但隻謹守,有急報知,吾自趕來接應。
”言訖,将兵三千,往青州而去。
漢細作探得情由詳備,亟回常山報知。
張賓審問兩使,皆是一般言語,心中大喜,乃請劉玄明點集兵馬,進取兖州。
張賓乃調王彌、劉靈二人,各引一萬兵,兩路先發,自與諸将為後陣,掩旗息鼓,直至兖州界上百裡,苟晖方知,急集衆商議,王賜曰:“吾等知其必來侵寇者,且喜城垣繕修齊整,濠深塹固,磚石守具俱完,但隻令一軍兼一民用心緊守,修書令人去報大爺,隻勿出戰,漢兵其奈我何?”苟晖從之,傳令閉城堅守,不許妄動。
張賓兵至城下,探得王賜之謀,心中亦慮耽遲日子,苟晞兵回,乃使人尋覓地方人,欲問城中動靜。
不移時,拿得一人至中軍來見,張賓看其身邊有幹糧,腰上有錢,盤而诘之,語言含糊,賓令細搜,直于衣領中得書一封,拆開看之,乃晖催苟晞回救之書,内有:“青州定與不定,亦須回保舊基。
兄前言甯可無兖州,不可無青州,此決不可也。
”張賓看書之意,笑容可掬。
劉聰曰:“軍師看書而有喜色,何也?”賓曰:“苟晖無謀之士,今閉門不出,兖州城堅,一時攻之不克,令人民逃竄,男女悲啼,苦攻此城,必傷百姓,心甚憫之。
偶得此書,可不血刃而下矣,是以喜也。
”乃附聰耳密言如此如此。
劉聰聽言大喜,次日乃大張兵威,佯為打城之狀,一連如此者三日。
苟晖上城看其軍容,見王彌、劉、關、張等諸将在城下往來耀武,心中大懼。
張賓曰:“可以行計矣。
”乃寫假書一封,将汗漬得其字迹封起,令一精細能言軍人密藏之,打從東路繞出兖州城下叫門。
守軍放繩吊上,送至苟晖軍中。
其人告曰:“小人是大老爺所差,有密書在此。
”乃向貼肉取書呈上。
晖拆封看之,書曰: 吾自發兖州,以為唾手平賊,止帶二千人馬。
賊子探吾兵少,複糾亡命,構親黨,夤夜入城,刺殺州丞竊據,反與吾抗對。
昨合臨朐兄皁之兵,攻之未克,今頓堅城之下,進退不易。
探知樂房、胡祯皆被漢兵所斃,常山已陷,不日将至兖州。
聞得漢兵十分勇猛,典升、許戌俱為所擒,程杇、張牛悉遭所斬。
算茲樂房敗沒,兖州兵少,弟雖有能,無吾在鎮,恐亦難守。
不若且将部屬護送錢糧來此青州,共破胡文相,庶免兩頭皆失。
若得一枭胡賊,平定廣固,待吾入朝,奏請大兵,再行恢複,未為晚也。
吾非不欲賢弟黾勉效職,以杜群議,抑為事有權宜,因設不得已之言耳,其自裁之。
苟晖正懼漢兵勢盛難敵,戰又不得,守又不得,一見兄書,即召衆商議曰:“今大将軍有書,言教我将兵前去,共收胡文相,必須就行,免使被賊所算。
吾等在此,若大将軍不來,終亦難守。
”别駕從事王賜曰:“将在外,君命且有所不受,将軍奉命守城,理合盡心退敵。
今見一紙之書,即棄太郡而去,是不忠也。
且大将軍奉诏讨一小賊,城裡城外之人必須箪食壺漿以迎王師,豈有同為殺主孤賊之理?且此地兩相密迩,反不回救,而又使将軍棄見成基業而争未必乎?其中恐有詐僞也。
”苟晖狐疑不決,其佐屬皆懼漢兵強盛,思欲避去,乃相率讓王賜曰:“苟太爺之書,有何詭詐?而乃不作準信,欲以一郡弱兵與三十萬強漢作對,吾等無此力量。
明日請王别駕出城,當先退賊一陣,以試強弱如何?若能勝彼,則是太爺之言不足聽,當協力從别駕相與共守而願受指揮,必不敢異也。
”苟晖聽言,問王賜曰:“别駕以為可而之如?”賜不敢答。
晖又問衆人曰:“汝等之意何如?”衆曰:“兵随将轉,太爺在此,則從太爺,今則從着老爺,老爺住,衆人亦住,老爺行,衆人亦行,老爺若懷疑不決
苟晞看畢,乃與其弟苟晖商議曰:“今成都王文書命我往青州定亂,吾思青州為百二山河之地,勝此十倍,意欲去除那賊,于中取事,就據廣固,但恐獲定之後,诏吾複任,枉費前功。
不若去助樂房共退漢兵,再去收剿胡文相,卻不兩全其美?”苟晖曰:“胡文相疥癬瘡痍,未為大病,還是退漢為上。
”正議未了,齊王行文又到,升晞為青州刺史,苟晖為兖州刺史。
苟晞以為兄弟二人刺兩州,次弟苟&又是臨朐太守,心中大喜,遂不救常山。
謂弟晖曰:“漢兵此回必得常山,樂房倘回兵時,你可與之固守此城,王賜輔你二人。
我帶兵前去平定廣固,不過一月之期。
若有漢兵來犯,先往臨朐合二兄将兵共拒其衆,差飛使報與我知,我自來援。
”王賜曰:“今賊兵臨界,他怪我兵去助,必然來犯,将軍若去,恐難守也。
青州自兵作亂,猶易于剿,待三将軍與吾前去收之。
”晞不許,晖曰:“王先生之言是也。
”晞曰:“不然。
吾屢次謀為青州,未得其便,天賜今日之機,可自棄乎?吾若不去,朝中别差一将往征,我則功業兩無矣。
實不貪兖城而貪廣固。
汝勿懼怕,但隻謹守,有急報知,吾自趕來接應。
”言訖,将兵三千,往青州而去。
漢細作探得情由詳備,亟回常山報知。
張賓審問兩使,皆是一般言語,心中大喜,乃請劉玄明點集兵馬,進取兖州。
張賓乃調王彌、劉靈二人,各引一萬兵,兩路先發,自與諸将為後陣,掩旗息鼓,直至兖州界上百裡,苟晖方知,急集衆商議,王賜曰:“吾等知其必來侵寇者,且喜城垣繕修齊整,濠深塹固,磚石守具俱完,但隻令一軍兼一民用心緊守,修書令人去報大爺,隻勿出戰,漢兵其奈我何?”苟晖從之,傳令閉城堅守,不許妄動。
張賓兵至城下,探得王賜之謀,心中亦慮耽遲日子,苟晞兵回,乃使人尋覓地方人,欲問城中動靜。
不移時,拿得一人至中軍來見,張賓看其身邊有幹糧,腰上有錢,盤而诘之,語言含糊,賓令細搜,直于衣領中得書一封,拆開看之,乃晖催苟晞回救之書,内有:“青州定與不定,亦須回保舊基。
兄前言甯可無兖州,不可無青州,此決不可也。
”張賓看書之意,笑容可掬。
劉聰曰:“軍師看書而有喜色,何也?”賓曰:“苟晖無謀之士,今閉門不出,兖州城堅,一時攻之不克,令人民逃竄,男女悲啼,苦攻此城,必傷百姓,心甚憫之。
偶得此書,可不血刃而下矣,是以喜也。
”乃附聰耳密言如此如此。
劉聰聽言大喜,次日乃大張兵威,佯為打城之狀,一連如此者三日。
苟晖上城看其軍容,見王彌、劉、關、張等諸将在城下往來耀武,心中大懼。
張賓曰:“可以行計矣。
”乃寫假書一封,将汗漬得其字迹封起,令一精細能言軍人密藏之,打從東路繞出兖州城下叫門。
守軍放繩吊上,送至苟晖軍中。
其人告曰:“小人是大老爺所差,有密書在此。
”乃向貼肉取書呈上。
晖拆封看之,書曰: 吾自發兖州,以為唾手平賊,止帶二千人馬。
賊子探吾兵少,複糾亡命,構親黨,夤夜入城,刺殺州丞竊據,反與吾抗對。
昨合臨朐兄皁之兵,攻之未克,今頓堅城之下,進退不易。
探知樂房、胡祯皆被漢兵所斃,常山已陷,不日将至兖州。
聞得漢兵十分勇猛,典升、許戌俱為所擒,程杇、張牛悉遭所斬。
算茲樂房敗沒,兖州兵少,弟雖有能,無吾在鎮,恐亦難守。
不若且将部屬護送錢糧來此青州,共破胡文相,庶免兩頭皆失。
若得一枭胡賊,平定廣固,待吾入朝,奏請大兵,再行恢複,未為晚也。
吾非不欲賢弟黾勉效職,以杜群議,抑為事有權宜,因設不得已之言耳,其自裁之。
苟晖正懼漢兵勢盛難敵,戰又不得,守又不得,一見兄書,即召衆商議曰:“今大将軍有書,言教我将兵前去,共收胡文相,必須就行,免使被賊所算。
吾等在此,若大将軍不來,終亦難守。
”别駕從事王賜曰:“将在外,君命且有所不受,将軍奉命守城,理合盡心退敵。
今見一紙之書,即棄太郡而去,是不忠也。
且大将軍奉诏讨一小賊,城裡城外之人必須箪食壺漿以迎王師,豈有同為殺主孤賊之理?且此地兩相密迩,反不回救,而又使将軍棄見成基業而争未必乎?其中恐有詐僞也。
”苟晖狐疑不決,其佐屬皆懼漢兵強盛,思欲避去,乃相率讓王賜曰:“苟太爺之書,有何詭詐?而乃不作準信,欲以一郡弱兵與三十萬強漢作對,吾等無此力量。
明日請王别駕出城,當先退賊一陣,以試強弱如何?若能勝彼,則是太爺之言不足聽,當協力從别駕相與共守而願受指揮,必不敢異也。
”苟晖聽言,問王賜曰:“别駕以為可而之如?”賜不敢答。
晖又問衆人曰:“汝等之意何如?”衆曰:“兵随将轉,太爺在此,則從太爺,今則從着老爺,老爺住,衆人亦住,老爺行,衆人亦行,老爺若懷疑不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