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 萬年死張賓破敵
關燈
小
中
大
走。
須臾炮響連天,東門内趙染、呼延攸突出,南門内黃命、呼延晏,北門内黃臣、張敬,一齊殺出,兩兵混戰,金鼓喧天,喊聲震地,攪得塵埃接漢,白日無光。
晉将焉能抵敵?将次垂敗,忽見正北上一彪軍馬如風殺至,為首一将,生得焦眉赤目,黑色紅須,獐頭虎面,手執長槍,沖入陣中,叫軍士指點,直取張敬。
原來是周輔與幽州總管王浚部下大将祁弘、刁闡也。
張敬未及戰,隻見呼延晏已挺長槍接住,二人惡鬥上三十馀合,祁弘戰氣愈熾,呼延攸見兄遇着勍敵,亦拍馬舞刀去助。
張敬正與北将刁闡對戰,楊興寶手舞大錘搶入,逼近馬前,刁闡心慌,被張敬一槍刺來得去。
周輔提刀趕來敵住,救得刁闡,自馬早被楊興寶一錘打倒,再複一錘,打得周輔頭顱粉碎而死。
張敬又複趕上,刺死刁闡。
二将殺得晉兵死屍疊疊。
看看日晚天昏,得祁弘、孟觀、李肇三人在内,不甚大敗,各自收兵入營。
梁王謂孟觀曰:“吾觀今日之戰,賊将勇者不少,若非祁弘兵到,幾被所敗矣。
元帥還當以何計勝彼?”孟觀曰:“賊勢尚猖,非可力制,須以智勝。
來日将兵早去圍住城門,每門揀善射者數千,以強弓硬弩列于兩旁,若其開門,一齊射之,莫容兵出。
如此十日,城中柴水缺乏,軍民必亂,然後以計攻之,城自破矣。
城破賊走,定為我擒。
若與角力,恐未能勝也。
”梁王然之。
次日辰牌時分,晉兵掩旗息鼓,徑至城下,将四門盡行把住。
張賓同宣于等上城提調守兵,見其擺列弓箭,細看良久,宣于曰:“孟孫可知其意否?”張賓曰:“昨日晉之将士與我戰殺不勝,折傷二将,主帥已怯。
而梁王不知兵法,亟欲成功,而孟觀料難卒以取勝,故此将兵來圍。
先列弓箭于前者,懼吾兵沖出,是知非孟觀實欲司馬駿同司馬肜催迫之意耳!到晚必退,若以奇兵乘動逆之,定可獲勝矣。
”宣于大笑曰:“二人見合,功必可成。
再勝此陣,孟觀亦無所用其力矣。
”遂下城聚集諸将分付曰:“今晉兵不懼昨日之敗,複來圍城,恐有詭計,且北将祁弘非等閑之比,須預防之。
日間隻宜緊守安養,不可妄動,待過午後,各皆飽食挂甲,打點出戰。
若是晉兵退去之時,放炮為号,四門一齊突出,奮力擊之,靡不勝矣。
”乃将兵将撥定各門,一枝出戰,一枝接應,安排齊整,各皆上城看守。
梁王傳令孟觀曰:“兵臨城敵人不出,便須攻之,焉能待賊自來投死也?”孟觀見催,即命四門一齊攻打,城上矢石交下,擊傷無算。
漢兵隻守,并不出戰。
未末申初,晉兵懈怠,或坐或卧,不守隊伍。
宣于曰:“孟觀之意,不在攻城,思欲圍困,使城中柴火欠缺而自亂耳。
兵未必其就退,不乘此懈怠擊之,更待何時?”乃命馬甯約會四門兵将齊整,甯至複命,張賓叫兵士放起信炮,四門大開,劉靈出東門沖祁弘之陣,楊興寶接應,楊龍守門;張實出北門沖李肇之陣,趙概接應,黃臣守門;呼延攸出西門沖伏胤之陣,黃命接應,趙染守門;呼延晏出南門沖紀詹之陣,廖全接應,呼延颢守門;張敬帶喬晞、張恺引兵一枝,拒晉解系、伏胤接應之兵。
五路兵馬如潮湧出,晉兵慌忙整頓,俱已殺到。
八員漢将在城下對敵的對敵,掠陣的掠陣,接應兵馬又被張敬、喬晞阻住,四門守将見晉無兵犯城,亦皆殺出,殺得晉兵紛紛頭滾,疊疊屍橫,血流遍地,沙土通紅,大敗而走,孟觀止喝不住。
又值天晚,祁弘等亦皆退去。
漢将等大勝,鳴金入城。
孟觀回營,計點人馬,折去一半,悶悶不悅。
梁王曰:“今賊人屢屢得志,不能收剿,将何以處之?”孟觀曰:“羌夷戎狄,自古為患,非獨此輩反亂耳!古之良将能安邊境者,受命之日,皆得以便宜行事,德以柔之,威以制之,不逼不迫,相時而行,故趙充國、傅介子皆能立功異域,屈服強夷,留芳後世也。
今此賊兵黨強盛勢猖熾,誠不可以威挾力制者。
故我等遠來跋涉,彼則以逸待勞,據險守固。
我之所将兵将有限,以故卒難殄滅耳!”傅仁曰:“昔漢高有良、平之智,英、彭之勇,參、勃、陵、哙皆命世之才,尚與匈奴講和親之約,漢武有衛、霍、廣、固之能,而張骞、蘇武屢有入番之議。
若依臣之愚見,可不勞苦戰,以安民庶,以息兵戈,而邊疆甯靖也。
”畢竟傅仁說出一個甚麼主意,何等計謀,有分教:兩國通和,解卻雍民之患難;一時罷戰,養成漢将之威風。
雍、泾士庶感戴傅仁之德,有詩贊曰: 晉漢交兵數十場,元元塗炭甚堪傷。
傅公一語能蘇瘼,将士軍民盡泰康。
須臾炮響連天,東門内趙染、呼延攸突出,南門内黃命、呼延晏,北門内黃臣、張敬,一齊殺出,兩兵混戰,金鼓喧天,喊聲震地,攪得塵埃接漢,白日無光。
晉将焉能抵敵?将次垂敗,忽見正北上一彪軍馬如風殺至,為首一将,生得焦眉赤目,黑色紅須,獐頭虎面,手執長槍,沖入陣中,叫軍士指點,直取張敬。
原來是周輔與幽州總管王浚部下大将祁弘、刁闡也。
張敬未及戰,隻見呼延晏已挺長槍接住,二人惡鬥上三十馀合,祁弘戰氣愈熾,呼延攸見兄遇着勍敵,亦拍馬舞刀去助。
張敬正與北将刁闡對戰,楊興寶手舞大錘搶入,逼近馬前,刁闡心慌,被張敬一槍刺來得去。
周輔提刀趕來敵住,救得刁闡,自馬早被楊興寶一錘打倒,再複一錘,打得周輔頭顱粉碎而死。
張敬又複趕上,刺死刁闡。
二将殺得晉兵死屍疊疊。
看看日晚天昏,得祁弘、孟觀、李肇三人在内,不甚大敗,各自收兵入營。
梁王謂孟觀曰:“吾觀今日之戰,賊将勇者不少,若非祁弘兵到,幾被所敗矣。
元帥還當以何計勝彼?”孟觀曰:“賊勢尚猖,非可力制,須以智勝。
來日将兵早去圍住城門,每門揀善射者數千,以強弓硬弩列于兩旁,若其開門,一齊射之,莫容兵出。
如此十日,城中柴水缺乏,軍民必亂,然後以計攻之,城自破矣。
城破賊走,定為我擒。
若與角力,恐未能勝也。
”梁王然之。
次日辰牌時分,晉兵掩旗息鼓,徑至城下,将四門盡行把住。
張賓同宣于等上城提調守兵,見其擺列弓箭,細看良久,宣于曰:“孟孫可知其意否?”張賓曰:“昨日晉之将士與我戰殺不勝,折傷二将,主帥已怯。
而梁王不知兵法,亟欲成功,而孟觀料難卒以取勝,故此将兵來圍。
先列弓箭于前者,懼吾兵沖出,是知非孟觀實欲司馬駿同司馬肜催迫之意耳!到晚必退,若以奇兵乘動逆之,定可獲勝矣。
”宣于大笑曰:“二人見合,功必可成。
再勝此陣,孟觀亦無所用其力矣。
”遂下城聚集諸将分付曰:“今晉兵不懼昨日之敗,複來圍城,恐有詭計,且北将祁弘非等閑之比,須預防之。
日間隻宜緊守安養,不可妄動,待過午後,各皆飽食挂甲,打點出戰。
若是晉兵退去之時,放炮為号,四門一齊突出,奮力擊之,靡不勝矣。
”乃将兵将撥定各門,一枝出戰,一枝接應,安排齊整,各皆上城看守。
梁王傳令孟觀曰:“兵臨城敵人不出,便須攻之,焉能待賊自來投死也?”孟觀見催,即命四門一齊攻打,城上矢石交下,擊傷無算。
漢兵隻守,并不出戰。
未末申初,晉兵懈怠,或坐或卧,不守隊伍。
宣于曰:“孟觀之意,不在攻城,思欲圍困,使城中柴火欠缺而自亂耳。
兵未必其就退,不乘此懈怠擊之,更待何時?”乃命馬甯約會四門兵将齊整,甯至複命,張賓叫兵士放起信炮,四門大開,劉靈出東門沖祁弘之陣,楊興寶接應,楊龍守門;張實出北門沖李肇之陣,趙概接應,黃臣守門;呼延攸出西門沖伏胤之陣,黃命接應,趙染守門;呼延晏出南門沖紀詹之陣,廖全接應,呼延颢守門;張敬帶喬晞、張恺引兵一枝,拒晉解系、伏胤接應之兵。
五路兵馬如潮湧出,晉兵慌忙整頓,俱已殺到。
八員漢将在城下對敵的對敵,掠陣的掠陣,接應兵馬又被張敬、喬晞阻住,四門守将見晉無兵犯城,亦皆殺出,殺得晉兵紛紛頭滾,疊疊屍橫,血流遍地,沙土通紅,大敗而走,孟觀止喝不住。
又值天晚,祁弘等亦皆退去。
漢将等大勝,鳴金入城。
孟觀回營,計點人馬,折去一半,悶悶不悅。
梁王曰:“今賊人屢屢得志,不能收剿,将何以處之?”孟觀曰:“羌夷戎狄,自古為患,非獨此輩反亂耳!古之良将能安邊境者,受命之日,皆得以便宜行事,德以柔之,威以制之,不逼不迫,相時而行,故趙充國、傅介子皆能立功異域,屈服強夷,留芳後世也。
今此賊兵黨強盛勢猖熾,誠不可以威挾力制者。
故我等遠來跋涉,彼則以逸待勞,據險守固。
我之所将兵将有限,以故卒難殄滅耳!”傅仁曰:“昔漢高有良、平之智,英、彭之勇,參、勃、陵、哙皆命世之才,尚與匈奴講和親之約,漢武有衛、霍、廣、固之能,而張骞、蘇武屢有入番之議。
若依臣之愚見,可不勞苦戰,以安民庶,以息兵戈,而邊疆甯靖也。
”畢竟傅仁說出一個甚麼主意,何等計謀,有分教:兩國通和,解卻雍民之患難;一時罷戰,養成漢将之威風。
雍、泾士庶感戴傅仁之德,有詩贊曰: 晉漢交兵數十場,元元塗炭甚堪傷。
傅公一語能蘇瘼,将士軍民盡泰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