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 萬年死張賓破敵
關燈
小
中
大
晉元康八年春月,齊萬年被孟觀設阱陷死,得楊興寶奪回屍首,四将載回老營,入見張孟孫等。
諸葛宣于曰:“齊永齡不來,吾知其休矣,哀哉,哀哉!”其随陣小軍,将前後得勝,并斬顧賢,誤落陷坑被射之事,從頭至尾,說了一遍,衆痛哭悲傷不已。
宣于曰:“今齊萬年乃創首之将,既被所害,兵鋒已挫,不若且回泾陽,去見劉元海,再作道理。
”賓從之,分付三軍,将一應軍資器仗盡皆載轉泾陽而去。
孟觀等收集兵馬,雖誅萬年,折去兵馬三萬馀,副将七員,顧賢大将一員,乃亦回雍州城中,設宴賀喜,與梁王議取泾陽之策。
漢張賓等回至泾陽,劉淵令人接入,賓等将齊萬年之故細說一番。
劉淵聽言,痛哭曰:“齊萬年是吾心腹家将,死生不易其操者,今一旦失手,是吾折一臂矣,豈非天意不祚漢氏重興,而奪吾上将之速也?”即日臨喪大痛,哀動三軍,命以厚禮葬之,涕泣歸第。
張賓曰:“萬年既喪,是其命數有定,痛亦不能複生矣,且自經理大事。
今孟觀恃除萬年,必然來複泾陽,須宜整兵俟候。
”正議間,探軍報道,晉兵漫山塞野而來,将欲近城矣。
劉靈曰:“我願将兵前去阻住,勿使入境恐吓百姓,攪擾地方。
”剛去披挂,忽聽得炮響連天,鼓聲震地,晉兵已到,止隔五七裡。
劉靈乃不出城,入見賓等。
賓令閉上城門,點兵固守。
城中軍民大驚曰:“可惜好個齊萬年将軍,身才一死,晉兵就如此揚威。
衆将軍必須盡力守護,以保滿城百姓之命。
”劉淵聞知,召張賓等議之。
賓曰:“豈可以一人之故,能緻百姓驚恐?不須憂慮,明日必須出兵,與戰一場,以決勝負,方顯大丈夫有臨危緻勝之機。
”喬昕曰:“張謀主高見最當,但我軍新折大将,銳氣已挫,無人當先,必須定奪一個沖鋒之将,方才可出。
”言未罷,劉靈、楊興寶、呼延攸三人齊上帳曰:“昨日陣上,晉将無過數員,已皆見矣。
吾二人俱願當先。
”呼延攸曰:“所願者勝!吾雖未曾與敵,自請效力,管取成功,不敢受賞。
”劉靈不肯。
宣于曰:“不須相争,都要有用。
依吾所調,隻須一陣,殺教他片甲無回。
兵法雲:毋為人後,先發者制人。
且畏我侮敵,畏敵侮我,見侮者敗,見畏者勝,此必然之理也。
明日呼延叔達引兵一枝,出北門與晉兵搦戰;楊國珍将兵二千,伏于北門之内;黃良卿昆仲将兵二千,伏于西門之内;趙文翰昆仲将兵二千,伏于南門之内;劉子通領兵三千作為救應,看勇者即往助之,不怕晉兵不敗矣。
”張賓曰:“若此用兵,必獲勝矣。
依吾之見,劉子通引兵三千為前驅,吾三弟張敬引兵二千為後繼,呼延伯甯為救應,待叔達聊戰數合,放炮為号,四門内精兵突出,劉子通二人不須别顧,徑搗中軍去捉孟觀,雖未見獲,定見全勝矣。
”二人分撥已定,置酒飲至更深而散。
次早,張賓上城觀看,見晉兵将城圍住,西門主将旗上乃副元帥先鋒紀詹,南門主将旗上乃大帥先鋒伏胤,東門旗上乃平羌大将軍李肇,一枝遊騎軍兵,旗上乃雍州總管解系,北門無兵,特故留與城中人逃走,以俟行計。
張賓看了,下城喚劉靈、張敬曰:“今此一陣之功,出在你二人身上,盡那孟觀有陳平之智,亦教敗去,此所為迅雷不及掩耳!彼必不能識破,管取成功,使晉兵不敢正視泾陽矣。
”賓将兵馬調度齊整,乃命呼延攸引衆開北門而出。
晉見漢兵不出,隻道齊萬年被殺,懼怕而守,催軍盡力攻打,城上矢石打下。
正在相鬧,忽聽得鼓聲大震,城門開處,漢兵自北角湧出,勢如山倒。
當先一員大将,長身巨體,虎項彪形,顔如火赤,手提大刀,砍殺而來。
伏胤連忙敵住,戰未十合,忽聽得一聲喊起,呼延晏領救應兵三千殺出。
伏胤因被劉靈臂上刺了一槍,瘡口未合,避入本陣。
呼延攸追入,殺死小軍滿地。
李肇聽得北門有兵出戰,急引兵繞城殺來。
張賓在東門城上見兵撤去,放起号炮,楊興寶驅兵殺出,西門上馬甯亦将信炮放起,黃臣、黃命精兵突出,南門内趙染、趙概殺出,将晉兵攪做一團。
劉靈、張敬二将提兵徑沖中軍而去。
靈望見麾蓋,挺矛直前,晉副将四員忙來抵住,劉靈一矛一個,盡皆刺死。
又是副将五六員來拒,卻遇張敬又到,不消半刻工夫,盡作槍頭之鬼。
孟觀見急,拍馬而走,劉靈看見趕去。
孟觀無奈,隻得揮簡抵住,一連鬥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湊遇李肇、紀詹城下與漢将戰敗奔回,見說孟觀親與賊将相持,慌忙趕去救應,劉靈遂和肇、詹二将橫直狠戰,并無些兒疏失。
将有五十馀合,兩旁晉卒
諸葛宣于曰:“齊永齡不來,吾知其休矣,哀哉,哀哉!”其随陣小軍,将前後得勝,并斬顧賢,誤落陷坑被射之事,從頭至尾,說了一遍,衆痛哭悲傷不已。
宣于曰:“今齊萬年乃創首之将,既被所害,兵鋒已挫,不若且回泾陽,去見劉元海,再作道理。
”賓從之,分付三軍,将一應軍資器仗盡皆載轉泾陽而去。
孟觀等收集兵馬,雖誅萬年,折去兵馬三萬馀,副将七員,顧賢大将一員,乃亦回雍州城中,設宴賀喜,與梁王議取泾陽之策。
漢張賓等回至泾陽,劉淵令人接入,賓等将齊萬年之故細說一番。
劉淵聽言,痛哭曰:“齊萬年是吾心腹家将,死生不易其操者,今一旦失手,是吾折一臂矣,豈非天意不祚漢氏重興,而奪吾上将之速也?”即日臨喪大痛,哀動三軍,命以厚禮葬之,涕泣歸第。
張賓曰:“萬年既喪,是其命數有定,痛亦不能複生矣,且自經理大事。
今孟觀恃除萬年,必然來複泾陽,須宜整兵俟候。
”正議間,探軍報道,晉兵漫山塞野而來,将欲近城矣。
劉靈曰:“我願将兵前去阻住,勿使入境恐吓百姓,攪擾地方。
”剛去披挂,忽聽得炮響連天,鼓聲震地,晉兵已到,止隔五七裡。
劉靈乃不出城,入見賓等。
賓令閉上城門,點兵固守。
城中軍民大驚曰:“可惜好個齊萬年将軍,身才一死,晉兵就如此揚威。
衆将軍必須盡力守護,以保滿城百姓之命。
”劉淵聞知,召張賓等議之。
賓曰:“豈可以一人之故,能緻百姓驚恐?不須憂慮,明日必須出兵,與戰一場,以決勝負,方顯大丈夫有臨危緻勝之機。
”喬昕曰:“張謀主高見最當,但我軍新折大将,銳氣已挫,無人當先,必須定奪一個沖鋒之将,方才可出。
”言未罷,劉靈、楊興寶、呼延攸三人齊上帳曰:“昨日陣上,晉将無過數員,已皆見矣。
吾二人俱願當先。
”呼延攸曰:“所願者勝!吾雖未曾與敵,自請效力,管取成功,不敢受賞。
”劉靈不肯。
宣于曰:“不須相争,都要有用。
依吾所調,隻須一陣,殺教他片甲無回。
兵法雲:毋為人後,先發者制人。
且畏我侮敵,畏敵侮我,見侮者敗,見畏者勝,此必然之理也。
明日呼延叔達引兵一枝,出北門與晉兵搦戰;楊國珍将兵二千,伏于北門之内;黃良卿昆仲将兵二千,伏于西門之内;趙文翰昆仲将兵二千,伏于南門之内;劉子通領兵三千作為救應,看勇者即往助之,不怕晉兵不敗矣。
”張賓曰:“若此用兵,必獲勝矣。
依吾之見,劉子通引兵三千為前驅,吾三弟張敬引兵二千為後繼,呼延伯甯為救應,待叔達聊戰數合,放炮為号,四門内精兵突出,劉子通二人不須别顧,徑搗中軍去捉孟觀,雖未見獲,定見全勝矣。
”二人分撥已定,置酒飲至更深而散。
次早,張賓上城觀看,見晉兵将城圍住,西門主将旗上乃副元帥先鋒紀詹,南門主将旗上乃大帥先鋒伏胤,東門旗上乃平羌大将軍李肇,一枝遊騎軍兵,旗上乃雍州總管解系,北門無兵,特故留與城中人逃走,以俟行計。
張賓看了,下城喚劉靈、張敬曰:“今此一陣之功,出在你二人身上,盡那孟觀有陳平之智,亦教敗去,此所為迅雷不及掩耳!彼必不能識破,管取成功,使晉兵不敢正視泾陽矣。
”賓将兵馬調度齊整,乃命呼延攸引衆開北門而出。
晉見漢兵不出,隻道齊萬年被殺,懼怕而守,催軍盡力攻打,城上矢石打下。
正在相鬧,忽聽得鼓聲大震,城門開處,漢兵自北角湧出,勢如山倒。
當先一員大将,長身巨體,虎項彪形,顔如火赤,手提大刀,砍殺而來。
伏胤連忙敵住,戰未十合,忽聽得一聲喊起,呼延晏領救應兵三千殺出。
伏胤因被劉靈臂上刺了一槍,瘡口未合,避入本陣。
呼延攸追入,殺死小軍滿地。
李肇聽得北門有兵出戰,急引兵繞城殺來。
張賓在東門城上見兵撤去,放起号炮,楊興寶驅兵殺出,西門上馬甯亦将信炮放起,黃臣、黃命精兵突出,南門内趙染、趙概殺出,将晉兵攪做一團。
劉靈、張敬二将提兵徑沖中軍而去。
靈望見麾蓋,挺矛直前,晉副将四員忙來抵住,劉靈一矛一個,盡皆刺死。
又是副将五六員來拒,卻遇張敬又到,不消半刻工夫,盡作槍頭之鬼。
孟觀見急,拍馬而走,劉靈看見趕去。
孟觀無奈,隻得揮簡抵住,一連鬥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。
湊遇李肇、紀詹城下與漢将戰敗奔回,見說孟觀親與賊将相持,慌忙趕去救應,劉靈遂和肇、詹二将橫直狠戰,并無些兒疏失。
将有五十馀合,兩旁晉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