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回 張華舉孟觀西征
關燈
小
中
大
前項晉梁王司馬肜懷私恨不助周處,複被齊萬年所敗,進圍雍州。
梁王大懼,乃潛地遣使以繩缒城,連夜藏本前赴洛陽,具奏周處恃勇輕進,不遵約束,以緻喪師敗死。
今反寇乘勢圍困雍州,十分緊急,乞早發兵救應,亟剪叛國強梁,以拯黎民塗炭。
惠帝看本大駭,召諸大臣上殿計議,顧謂陳準曰:“不聽卿言,果有今日。
周處之死,非戰之罪,必為梁王所誤。
失此一員良将,可哀,可哀!”衆臣聽帝所說周處被殺,盡皆面面相觑,無不驚駭。
準曰:“忠言逆耳,以緻哲人雲亡,亦非國家之福也。
”帝曰:“朕已知悔,恨無及矣。
但今雍州圍急,若還不救,必緻有失,失此則關中内外盡皆休矣。
諸卿等計将安出?”司空張華曰:“昨者陳中書上言,周中丞與梁王不睦,宜以孟觀同去方可,陛下聽信都尉王濟之言,令處獨行,果及于難。
今必欲救雍州,剿征劇寇,舍孟司馬别無其人也。
”帝曰:“若此,可即往禁衛軍中,宣孟觀至此。
”張華曰:“十日前楊太傅升他出去,鎮守渑池,今已起程五日矣。
須當趕回,不在禁衛了。
”帝聽言,目楊駿曰:“前者衆臣鹹薦孟觀克征西寇,卿何擅遷出外?”駿曰:“臣亦深慮賊勢猖獗,特擢觀去,以憚壓西土耳!”帝不究,着令飛馬馳遞,追趕孟觀回京。
十日之期,孟觀早到,入朝面君。
帝曰:“迩者氐羌造反,勢甚猖獗,趙王敗于前,梁王敗于後,昨者周處前去,又為賊人所害。
今張司空薦卿可為元帥,慎毋辭勞,為朕一往,平賊之後,論功升賞,自當列土酬勳。
”孟觀曰:“臣食君祿,恨無報效之門,敢雲勞乎?”帝喜,命中書寫敕,以孟觀為平西副元帥,除梁王外,其馀将佐悉憑調遣,不得違旨。
孟觀又舉京營總管紀詹為前鋒将軍,顧賢、李肇為副軍将軍。
惠帝從之。
觀謝恩出朝,點兵十萬,星夜起馬。
不二十日,前抵雍州界内,離城四十裡下寨。
齊萬年探得敵兵已到,乃亦撤圍入寨。
解系與僚佐等皆至觀營拜谒,同議戰敵之策。
觀曰:“前者諸公皆因恃勇,以思與賊争勝,不曾相度機宜,故此屢被賊人得志。
明日下官當親自臨陣,觀其強弱,觇其動靜,然後用奇設巧,可擒賊矣。
”言罷,衆官辭别入城,于路笑曰:“又是一個說大話的來了,且看何如。
”又道齊萬年收兵入寨,進見宣于、張賓曰:“适聽得細作報說,來将姓孟名觀字叔時,乃張華、陳準所舉的,想必有勇略者。
”宣于曰:“勇略亦不足為懼,但隻是謹慎持戰,以計對敵,自然無失也。
”張賓曰:“某在馬邑時,嘗閑詢晉家将佐,若論智謀,隻有孟觀、馬隆二人而已,其他有勇無謀,有謀無勇,皆不足道也。
今若與戰,必須相機而進,不得妄動以堕詭計,慎而又慎可也。
”萬年曰:“說便是這等說,吾思晉兵遠來,連日行走,人倦馬乏,且又初到,未知地利。
我兵自泾湖戰後,一向不曾臨陣,正為以逸待勞,十可當百,其勝有三,來日即當出兵,先殺他一陣以挫其鋒,使孟觀懼怕,不敢少犯吾軍,然後再設奇計,可破彼矣。
”張賓曰:“未可遽戰,宜緩之以老其鋒,待彼銳氣少懈,徐徐圖之。
彼晉軍遠臨,利在速戰,示之以弱,勝之機也。
”萬年曰:“聊戰一陣,再守未遲。
”不從賓言。
次日早起造飯,引兵出城去搦晉戰,将軍馬一字擺開,若向晉寨之意,命三軍大鳴金鼓,放炮呐喊,高叫:“晉将孟觀,及早出來納命!”巡軍聽得,報入中軍,孟觀曰:“吾知其意矣,不必聽也。
”即請梁王駕下大将伏胤并李肇、紀詹、顧賢等至帳中,議曰:“賊首齊萬年,因他連勝諸将,已有驕志,故此輕視我等。
今即出來挑戰者,謂我兵初到,不知地理,且連日辛苦,彼思唾手以勝我矣。
兵法雲:兵驕卒惰者敗,此渠已犯吾之兵忌也。
若不出戰,彼之軍中亦有智者,将謂我設策,他亦持守老我之師,思用計扼我也。
古言先發者制人。
正好将錯就錯,出兵浪戰,示之以弱,更驕其志,此賊好剛,必堕吾之計矣。
”乃命營中兵士各皆柴裹,待漢兵趕來時,各皆奔走。
命紀詹出寨引戰,示弱佯怯以誘之,倘賊兵叫問孟觀之時,隻道與梁王在城中計議。
于是諸将皆喬裝準備詐退。
齊萬年等至午時将近,不見兵出,乃扣寨逼打。
行未近,隻聽得一聲炮響,晉寨中旗幡亂滾,先鋒紀詹跑馬而出,兩軍排開陣伍。
齊萬年橫刀高叫曰:“來将莫非孟觀乎?”詹曰:“吾乃前部大将紀詹,我元帥在城中與梁王議事,怎來和你賊徒對陣?”萬年曰:“你不是孟觀,火速回去,叫他自來,我不殺你!”詹大怒,挺槍趕殺過陣,萬年輪刀接戰,二人一
梁王大懼,乃潛地遣使以繩缒城,連夜藏本前赴洛陽,具奏周處恃勇輕進,不遵約束,以緻喪師敗死。
今反寇乘勢圍困雍州,十分緊急,乞早發兵救應,亟剪叛國強梁,以拯黎民塗炭。
惠帝看本大駭,召諸大臣上殿計議,顧謂陳準曰:“不聽卿言,果有今日。
周處之死,非戰之罪,必為梁王所誤。
失此一員良将,可哀,可哀!”衆臣聽帝所說周處被殺,盡皆面面相觑,無不驚駭。
準曰:“忠言逆耳,以緻哲人雲亡,亦非國家之福也。
”帝曰:“朕已知悔,恨無及矣。
但今雍州圍急,若還不救,必緻有失,失此則關中内外盡皆休矣。
諸卿等計将安出?”司空張華曰:“昨者陳中書上言,周中丞與梁王不睦,宜以孟觀同去方可,陛下聽信都尉王濟之言,令處獨行,果及于難。
今必欲救雍州,剿征劇寇,舍孟司馬别無其人也。
”帝曰:“若此,可即往禁衛軍中,宣孟觀至此。
”張華曰:“十日前楊太傅升他出去,鎮守渑池,今已起程五日矣。
須當趕回,不在禁衛了。
”帝聽言,目楊駿曰:“前者衆臣鹹薦孟觀克征西寇,卿何擅遷出外?”駿曰:“臣亦深慮賊勢猖獗,特擢觀去,以憚壓西土耳!”帝不究,着令飛馬馳遞,追趕孟觀回京。
十日之期,孟觀早到,入朝面君。
帝曰:“迩者氐羌造反,勢甚猖獗,趙王敗于前,梁王敗于後,昨者周處前去,又為賊人所害。
今張司空薦卿可為元帥,慎毋辭勞,為朕一往,平賊之後,論功升賞,自當列土酬勳。
”孟觀曰:“臣食君祿,恨無報效之門,敢雲勞乎?”帝喜,命中書寫敕,以孟觀為平西副元帥,除梁王外,其馀将佐悉憑調遣,不得違旨。
孟觀又舉京營總管紀詹為前鋒将軍,顧賢、李肇為副軍将軍。
惠帝從之。
觀謝恩出朝,點兵十萬,星夜起馬。
不二十日,前抵雍州界内,離城四十裡下寨。
齊萬年探得敵兵已到,乃亦撤圍入寨。
解系與僚佐等皆至觀營拜谒,同議戰敵之策。
觀曰:“前者諸公皆因恃勇,以思與賊争勝,不曾相度機宜,故此屢被賊人得志。
明日下官當親自臨陣,觀其強弱,觇其動靜,然後用奇設巧,可擒賊矣。
”言罷,衆官辭别入城,于路笑曰:“又是一個說大話的來了,且看何如。
”又道齊萬年收兵入寨,進見宣于、張賓曰:“适聽得細作報說,來将姓孟名觀字叔時,乃張華、陳準所舉的,想必有勇略者。
”宣于曰:“勇略亦不足為懼,但隻是謹慎持戰,以計對敵,自然無失也。
”張賓曰:“某在馬邑時,嘗閑詢晉家将佐,若論智謀,隻有孟觀、馬隆二人而已,其他有勇無謀,有謀無勇,皆不足道也。
今若與戰,必須相機而進,不得妄動以堕詭計,慎而又慎可也。
”萬年曰:“說便是這等說,吾思晉兵遠來,連日行走,人倦馬乏,且又初到,未知地利。
我兵自泾湖戰後,一向不曾臨陣,正為以逸待勞,十可當百,其勝有三,來日即當出兵,先殺他一陣以挫其鋒,使孟觀懼怕,不敢少犯吾軍,然後再設奇計,可破彼矣。
”張賓曰:“未可遽戰,宜緩之以老其鋒,待彼銳氣少懈,徐徐圖之。
彼晉軍遠臨,利在速戰,示之以弱,勝之機也。
”萬年曰:“聊戰一陣,再守未遲。
”不從賓言。
次日早起造飯,引兵出城去搦晉戰,将軍馬一字擺開,若向晉寨之意,命三軍大鳴金鼓,放炮呐喊,高叫:“晉将孟觀,及早出來納命!”巡軍聽得,報入中軍,孟觀曰:“吾知其意矣,不必聽也。
”即請梁王駕下大将伏胤并李肇、紀詹、顧賢等至帳中,議曰:“賊首齊萬年,因他連勝諸将,已有驕志,故此輕視我等。
今即出來挑戰者,謂我兵初到,不知地理,且連日辛苦,彼思唾手以勝我矣。
兵法雲:兵驕卒惰者敗,此渠已犯吾之兵忌也。
若不出戰,彼之軍中亦有智者,将謂我設策,他亦持守老我之師,思用計扼我也。
古言先發者制人。
正好将錯就錯,出兵浪戰,示之以弱,更驕其志,此賊好剛,必堕吾之計矣。
”乃命營中兵士各皆柴裹,待漢兵趕來時,各皆奔走。
命紀詹出寨引戰,示弱佯怯以誘之,倘賊兵叫問孟觀之時,隻道與梁王在城中計議。
于是諸将皆喬裝準備詐退。
齊萬年等至午時将近,不見兵出,乃扣寨逼打。
行未近,隻聽得一聲炮響,晉寨中旗幡亂滾,先鋒紀詹跑馬而出,兩軍排開陣伍。
齊萬年橫刀高叫曰:“來将莫非孟觀乎?”詹曰:“吾乃前部大将紀詹,我元帥在城中與梁王議事,怎來和你賊徒對陣?”萬年曰:“你不是孟觀,火速回去,叫他自來,我不殺你!”詹大怒,挺槍趕殺過陣,萬年輪刀接戰,二人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