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回 張華舉孟觀西征
關燈
小
中
大
年趕去,剛未百步,楊興寶尋到看見,乃飛奔高叫曰:“齊萬年将軍且自駐馬,明日再戰,不可深入重地,恐晉人有詐計也。
”萬年不聽,趕上四五裡之程,孟觀盡棄盔械而逃。
萬年縱辔力進,楊興寶步行跟随不及,叫又不聞。
副軍偏将林茂曰:“孟觀未嘗臨敵,丢盔棄械,必是計也。
且先楊國珍高叫不可被算,且自回營,計議再進未遲,休得貪戰誤事!”萬年曰:“兵勢已見,何足懼哉?擒孟觀隻在咫尺間矣。
若獲此人,勝斬十員上将,吾便死亦得以報補漢之世德,下見先帝,瞑目九原矣,何畏死而棄大功乎?”策馬愈進。
忽見伏胤刺斜又出,罵曰:“你這剮千刀的潑賊尚不退去,吾今憩食而來,與你賭個賞罰而戰。
你今番若能赢我,我便收兵入朝,将關外之地盡行與你。
你若輸了,可即投降,免害生靈性命。
”萬年聽言大怒,曰:“附逆匹夫敢誇大口,汝比周處何如?”言罷輪刀砍去,伏胤力戰數合,步步退縮,将近申時,胤複敗去。
萬年不舍,随後尾去。
不二裡,已入麻坡,隻見孟觀、紀詹露頂在前,望左側遑遑而去。
萬年搶先去擒,林茂急忙随去叫曰:“小将聽得人馬喧鬧,況兼殺氣甚重,必欲前去,待楊國珍到,一齊前進。
”萬年才聊駐馬。
忽然間李肇、解系、伏胤三員上将,伏兵殺出,信炮連天,随後逼至。
萬年帶馬驅馳,揚威欲戰,忽見馬足後蹄方轉,已踏翻鋪闆,急忙帶住馬缰,雙蹄皆陷,須臾一聲崩響,連人帶馬,并林茂十馀人,盡堕深坑。
晉兵正欲用鈎捉拿,聽後面漢兵大叫,解系恐被救奪,催命亂箭射下,可憐一員擎天猛将,死于麻坡陷坑亂箭之下。
後人有詩歎曰: 萬年彪勇世稱稀,痛汝夭排壽不齊。
入羌倡議忠昭日,創漢摧仇勢震雷。
連誅周許千軍懼,席卷秦泾百戰奇。
麻坡一旦遭奸算,殒命深坑甚可悲。
後史官斷萬年曰: 古人有殺身以成仁,不求生以害仁,萬年之謂欤。
又雲非死之難,遇死得所之難,是知不殒節,苟合其誼,義夫豈吝其捐軀,若得其所,烈士不愛其存軀,故能蹈鐵石之場,厲松筠之操,赴鼎镬如歸,履危亡不顧,書名竹帛,畫像冊青,前史以為美談,後人仰其徽烈者也。
漢自景耀之後,虞難孔熾,國亡家破,齊萬年不忘其主,奮身起義,曆險蹈危,舍身殉義以報炎漢,可謂忠矣。
惜乎被陷,不舒其志,人皆悼之。
當下楊興寶趕來接應之時,萬年已被射死。
興寶聽得羌兵号哭聲喧,氣得目眦迸裂,血浸睛紅,手揮大錘,飛步直至坑所,交橫亂打,人逢人死,馬遇馬亡,打得晉兵紛紛倒地,裂開一條大路,如入無人之境。
李肇不平,催兵重重圍住,分付曰:“有吾在此,豈容一步軍在此揚威乎?”遂挺長槍殺入,要擒興寶。
興寶亦輪大錘抵敵,十合之中,擊中李肇馬胸,咆哮而走,險把李肇颠下馬。
興寶再進,卻得伏胤向前抵住。
孟觀聽得報說李肇馬傷逃走,急催解系、紀詹來破楊興寶。
未及并戰,忽聽得西北角喊震驚天,一員大将飛馬前來,生得身長背闊,獅面虎睛,重頤豐項,黃須巨耳,手持丈八蛇矛,沖殺前至,漢兵認得,急叫救命。
劉靈急問曰:“齊将軍何在?”軍士曰:“與林将軍悉皆跌下陷坑中去也,楊興寶将軍殺去看矣。
”劉靈聽言,歎曰:“若此休矣!”乃怒目上指,虎須倒豎,大吼如雷,奔殺直前,晉兵應手而倒,死者亂疊。
伏胤向前抵敵,靈怒氣滿胸,威從天使,喝聲“賊休無禮!”一槍把伏胤挑于馬下,兵皆驚走。
欲舉矛再刺,卻好李肇換馬趕到,看見伏胤落地,慌來抵住,伏胤得脫。
李肇知靈英勇,乃抖擻精神,向前合戰。
二人惡戰,喊聲不絕,險些把天關撼動,地軸搖翻。
解系知肇戰劉靈不下,亦挺槍拍馬來相助。
未及展手,忽見塵埃接漢,沙土揚空,兩枝漢兵殺到,為首大将黃臣、趙染二人,如潮湧至。
晉兵見了,驚得魂不附體,四下奔潰。
看見劉靈與晉将正在酣戰,一齊搶進去助。
解系、李肇料不能勝,各帶馬而走。
紀詹拒住楊興寶,令軍人鈎搶萬年屍首,将去請功,忽見劉靈挺槍殺至,如彪似虎,兵士交橫亂倒,紀詹亦棄興寶而走。
興寶大叫曰:“衆兵各宜努力,跟我向前,定要捉住孟觀,報此大仇,方才回寨!”于是劉、楊、黃、趙四将奮趕晉兵,殺得死屍疊疊,血水盈盈,晉兵大敗,望風逃去。
劉靈等趕殺數裡,料不能擒斬晉将,乃且收兵,将齊萬年屍首用馬載回老營。
後人有詩一首,單道楊興寶獨拒晉兵能奪萬年屍首雲: 漢中頠将楊興寶,齊年遭陷奮神威。
破敵不須尋戰馬,萬軍陣内奪屍歸。
”萬年不聽,趕上四五裡之程,孟觀盡棄盔械而逃。
萬年縱辔力進,楊興寶步行跟随不及,叫又不聞。
副軍偏将林茂曰:“孟觀未嘗臨敵,丢盔棄械,必是計也。
且先楊國珍高叫不可被算,且自回營,計議再進未遲,休得貪戰誤事!”萬年曰:“兵勢已見,何足懼哉?擒孟觀隻在咫尺間矣。
若獲此人,勝斬十員上将,吾便死亦得以報補漢之世德,下見先帝,瞑目九原矣,何畏死而棄大功乎?”策馬愈進。
忽見伏胤刺斜又出,罵曰:“你這剮千刀的潑賊尚不退去,吾今憩食而來,與你賭個賞罰而戰。
你今番若能赢我,我便收兵入朝,将關外之地盡行與你。
你若輸了,可即投降,免害生靈性命。
”萬年聽言大怒,曰:“附逆匹夫敢誇大口,汝比周處何如?”言罷輪刀砍去,伏胤力戰數合,步步退縮,将近申時,胤複敗去。
萬年不舍,随後尾去。
不二裡,已入麻坡,隻見孟觀、紀詹露頂在前,望左側遑遑而去。
萬年搶先去擒,林茂急忙随去叫曰:“小将聽得人馬喧鬧,況兼殺氣甚重,必欲前去,待楊國珍到,一齊前進。
”萬年才聊駐馬。
忽然間李肇、解系、伏胤三員上将,伏兵殺出,信炮連天,随後逼至。
萬年帶馬驅馳,揚威欲戰,忽見馬足後蹄方轉,已踏翻鋪闆,急忙帶住馬缰,雙蹄皆陷,須臾一聲崩響,連人帶馬,并林茂十馀人,盡堕深坑。
晉兵正欲用鈎捉拿,聽後面漢兵大叫,解系恐被救奪,催命亂箭射下,可憐一員擎天猛将,死于麻坡陷坑亂箭之下。
後人有詩歎曰: 萬年彪勇世稱稀,痛汝夭排壽不齊。
入羌倡議忠昭日,創漢摧仇勢震雷。
連誅周許千軍懼,席卷秦泾百戰奇。
麻坡一旦遭奸算,殒命深坑甚可悲。
後史官斷萬年曰: 古人有殺身以成仁,不求生以害仁,萬年之謂欤。
又雲非死之難,遇死得所之難,是知不殒節,苟合其誼,義夫豈吝其捐軀,若得其所,烈士不愛其存軀,故能蹈鐵石之場,厲松筠之操,赴鼎镬如歸,履危亡不顧,書名竹帛,畫像冊青,前史以為美談,後人仰其徽烈者也。
漢自景耀之後,虞難孔熾,國亡家破,齊萬年不忘其主,奮身起義,曆險蹈危,舍身殉義以報炎漢,可謂忠矣。
惜乎被陷,不舒其志,人皆悼之。
當下楊興寶趕來接應之時,萬年已被射死。
興寶聽得羌兵号哭聲喧,氣得目眦迸裂,血浸睛紅,手揮大錘,飛步直至坑所,交橫亂打,人逢人死,馬遇馬亡,打得晉兵紛紛倒地,裂開一條大路,如入無人之境。
李肇不平,催兵重重圍住,分付曰:“有吾在此,豈容一步軍在此揚威乎?”遂挺長槍殺入,要擒興寶。
興寶亦輪大錘抵敵,十合之中,擊中李肇馬胸,咆哮而走,險把李肇颠下馬。
興寶再進,卻得伏胤向前抵住。
孟觀聽得報說李肇馬傷逃走,急催解系、紀詹來破楊興寶。
未及并戰,忽聽得西北角喊震驚天,一員大将飛馬前來,生得身長背闊,獅面虎睛,重頤豐項,黃須巨耳,手持丈八蛇矛,沖殺前至,漢兵認得,急叫救命。
劉靈急問曰:“齊将軍何在?”軍士曰:“與林将軍悉皆跌下陷坑中去也,楊興寶将軍殺去看矣。
”劉靈聽言,歎曰:“若此休矣!”乃怒目上指,虎須倒豎,大吼如雷,奔殺直前,晉兵應手而倒,死者亂疊。
伏胤向前抵敵,靈怒氣滿胸,威從天使,喝聲“賊休無禮!”一槍把伏胤挑于馬下,兵皆驚走。
欲舉矛再刺,卻好李肇換馬趕到,看見伏胤落地,慌來抵住,伏胤得脫。
李肇知靈英勇,乃抖擻精神,向前合戰。
二人惡戰,喊聲不絕,險些把天關撼動,地軸搖翻。
解系知肇戰劉靈不下,亦挺槍拍馬來相助。
未及展手,忽見塵埃接漢,沙土揚空,兩枝漢兵殺到,為首大将黃臣、趙染二人,如潮湧至。
晉兵見了,驚得魂不附體,四下奔潰。
看見劉靈與晉将正在酣戰,一齊搶進去助。
解系、李肇料不能勝,各帶馬而走。
紀詹拒住楊興寶,令軍人鈎搶萬年屍首,将去請功,忽見劉靈挺槍殺至,如彪似虎,兵士交橫亂倒,紀詹亦棄興寶而走。
興寶大叫曰:“衆兵各宜努力,跟我向前,定要捉住孟觀,報此大仇,方才回寨!”于是劉、楊、黃、趙四将奮趕晉兵,殺得死屍疊疊,血水盈盈,晉兵大敗,望風逃去。
劉靈等趕殺數裡,料不能擒斬晉将,乃且收兵,将齊萬年屍首用馬載回老營。
後人有詩一首,單道楊興寶獨拒晉兵能奪萬年屍首雲: 漢中頠将楊興寶,齊年遭陷奮神威。
破敵不須尋戰馬,萬軍陣内奪屍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