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 齊萬年泾陽大戰
關燈
小
中
大
宜整頓軍馬,授以節制,教以隊伍,使之出入有法,進退有緒,方可禦敵,無緻混亂。
趁今未備,奪得長安,以為基本,始能得志,橫行天下也。
”劉淵深服其論,即命張賓、宣于為左右參謀,教演人馬。
齊萬年大排筵席,與衆慶賀。
次日,二參謀下教場集聚兵将,共有五萬馀人,将來分作前後左右中五部,五部各五隊,共二十五隊,日久操練慣熟,教以武侯陣圖妙法。
自是漢劉淵部下,兵有紀律,戰有方略,所戰必勝,中興之勢漸成矣。
後人有詩贊泾陽諸将倡義興師之事雲: 漢世從來德感人,蜀亡猶感避仇臣。
劉璩改作劉淵走,不偕尺土建中興。
武仗齊黃楊趙起,智憑諸葛與張賓。
呼延是魏同相濟,親有根靈共協成。
不說劉淵操兵備晉,再說夏侯駿泾陽戰敗,帶領殘兵八千,前往扶風投奔。
路上哨馬探得兵馬行動,飛報入城。
守扶風者乃吳國降臣姚信,雖有謀略,不甚與晉家效力。
及聞此說,不知何故,乃命閉了城門,俱上敵樓看守。
将至日落,離城不遠,夏侯駿令報子先來通報。
姚信恐是詐計,亦親上城認之,果見旗上大書晉扶風甯西大總戎名号。
姚信下城,接入叙禮,曰:“不知将軍麾蓋降臨,且因西地不靖,有失出郭遠迎,得罪萬千。
”夏侯駿曰:“有外兵至,而先守城池,宰職之分也。
某今失地至此,慚見公等,何敢當此。
”遂将秦、泾二州損将失城,并被暗算射馬之事,細說一遍,衆官嗟歎不已。
設宴相待,商議破賊之計,姚信曰:“慢言破賊,況賊今已得志,早晚将又來寇扶風也,且宜預思禦敵之計為上。
”駿曰:“不妨事,這次再不被他暗算矣。
”副守劉學曰:“依吾愚見,将軍還當作本入朝,請兵來此,一鼓滅之,方免後患。
”駿依其言,将齊萬年骁勇難敵,斬三将奪秦州,殺馮、姚襲泾陽,郝元度等戮掠下縣,将及馬邑之事,修成一本,議差一人赍上洛陽。
姚信思欲脫身躲亂,乃謂駿曰:“今惠帝為人昏懦,楊太傅秉政,又是不知大體的,若還隻以下職之人去上此表,彼必不以為意。
今有将軍來此守把扶風,下官親自入朝,面陳利害,乞親王大将統領大兵至此,共同剿滅羌酋,不亦善乎!”夏侯駿曰:“賢太府肯去,必能請得王師,剿滅強寇,否則我恐空費紙筆,一片為國之心矣。
”遂托姚信親入洛陽不題。
再說晉自元康四年,羌胡反亂,奪取各縣,秦州諸郡具本于朝,皆被馮紞捺住,朝臣雖聞其風,亦不作為大害。
至五年,秦、泾失守,邊報疊至,言齊萬年占據二郡,勢甚猖獗,郝元度又陷馬邑,将寇太原。
朝臣上言惠帝與楊駿,鹹不以為慮。
太子宮保和峤奏帝,請命趙王親自督兵西剿羌氐,擒拿郝元度,以正反亂之罪,則齊萬年自然解散矣。
帝意不能即聽。
忽值姚信表至,具言利害,夏侯駿走奔之故,帝始大懼,即依和峤所舉,加趙王司馬倫為征西大元帥,張泓為先鋒,許超、士猗為左右護軍,孫秀為參軍司馬,司馬雅為護駕将軍,擇日出師,徑望山西路而進。
将近馬邑地方,元度探得,乃與馬蘭、盧水會兵一處,迎敵趙王。
趙王兵到,即差使命招安三部郝、馬、盧等,三部不從。
趙王怒其逆命,遣張泓引兵征讨。
反戰失利,折兵數千,乃收兵紮下,飛報趙王知道,趙王即統大兵親自進征。
元度亦分三壘,嚴設提備。
相持月馀,大小數戰,兩家互相勝負,趙王甚憂。
張泓曰:“明日且未可出戰,待至晚間,我與許超、士猗引兵五千,去劫元度大寨,銜枚而進,司馬中軍統大兵後發,待吾劫中,火起之時,一齊殺來接應,可以盡滅羌兵矣。
”孫秀曰:“隻恐他們有備,反為所挫不便。
”泓曰:“一向對敵,未曾使一暗計,彼必無疑。
”商量以訖,隻等夜深,即便殺去。
郝元度見晉兵不出,遣細作往晉營打探,回報并無動靜,今日必不出兵矣。
元度猶整頓在營伺候。
挨至日午,方令軍士各去歇息,遣人往二寨請馬、盧共議其事。
參謀突兀海牙曰:“晉兵遠來征吾,利在速戰,今不出兵,必有詭計,今夜當防劫寨,免被所算。
”元度等曰:“然則何以禦之?”海牙曰:“今晚馬大人、
趁今未備,奪得長安,以為基本,始能得志,橫行天下也。
”劉淵深服其論,即命張賓、宣于為左右參謀,教演人馬。
齊萬年大排筵席,與衆慶賀。
次日,二參謀下教場集聚兵将,共有五萬馀人,将來分作前後左右中五部,五部各五隊,共二十五隊,日久操練慣熟,教以武侯陣圖妙法。
自是漢劉淵部下,兵有紀律,戰有方略,所戰必勝,中興之勢漸成矣。
後人有詩贊泾陽諸将倡義興師之事雲: 漢世從來德感人,蜀亡猶感避仇臣。
劉璩改作劉淵走,不偕尺土建中興。
武仗齊黃楊趙起,智憑諸葛與張賓。
呼延是魏同相濟,親有根靈共協成。
不說劉淵操兵備晉,再說夏侯駿泾陽戰敗,帶領殘兵八千,前往扶風投奔。
路上哨馬探得兵馬行動,飛報入城。
守扶風者乃吳國降臣姚信,雖有謀略,不甚與晉家效力。
及聞此說,不知何故,乃命閉了城門,俱上敵樓看守。
将至日落,離城不遠,夏侯駿令報子先來通報。
姚信恐是詐計,亦親上城認之,果見旗上大書晉扶風甯西大總戎名号。
姚信下城,接入叙禮,曰:“不知将軍麾蓋降臨,且因西地不靖,有失出郭遠迎,得罪萬千。
”夏侯駿曰:“有外兵至,而先守城池,宰職之分也。
某今失地至此,慚見公等,何敢當此。
”遂将秦、泾二州損将失城,并被暗算射馬之事,細說一遍,衆官嗟歎不已。
設宴相待,商議破賊之計,姚信曰:“慢言破賊,況賊今已得志,早晚将又來寇扶風也,且宜預思禦敵之計為上。
”駿曰:“不妨事,這次再不被他暗算矣。
”副守劉學曰:“依吾愚見,将軍還當作本入朝,請兵來此,一鼓滅之,方免後患。
”駿依其言,将齊萬年骁勇難敵,斬三将奪秦州,殺馮、姚襲泾陽,郝元度等戮掠下縣,将及馬邑之事,修成一本,議差一人赍上洛陽。
姚信思欲脫身躲亂,乃謂駿曰:“今惠帝為人昏懦,楊太傅秉政,又是不知大體的,若還隻以下職之人去上此表,彼必不以為意。
今有将軍來此守把扶風,下官親自入朝,面陳利害,乞親王大将統領大兵至此,共同剿滅羌酋,不亦善乎!”夏侯駿曰:“賢太府肯去,必能請得王師,剿滅強寇,否則我恐空費紙筆,一片為國之心矣。
”遂托姚信親入洛陽不題。
再說晉自元康四年,羌胡反亂,奪取各縣,秦州諸郡具本于朝,皆被馮紞捺住,朝臣雖聞其風,亦不作為大害。
至五年,秦、泾失守,邊報疊至,言齊萬年占據二郡,勢甚猖獗,郝元度又陷馬邑,将寇太原。
朝臣上言惠帝與楊駿,鹹不以為慮。
太子宮保和峤奏帝,請命趙王親自督兵西剿羌氐,擒拿郝元度,以正反亂之罪,則齊萬年自然解散矣。
帝意不能即聽。
忽值姚信表至,具言利害,夏侯駿走奔之故,帝始大懼,即依和峤所舉,加趙王司馬倫為征西大元帥,張泓為先鋒,許超、士猗為左右護軍,孫秀為參軍司馬,司馬雅為護駕将軍,擇日出師,徑望山西路而進。
将近馬邑地方,元度探得,乃與馬蘭、盧水會兵一處,迎敵趙王。
趙王兵到,即差使命招安三部郝、馬、盧等,三部不從。
趙王怒其逆命,遣張泓引兵征讨。
反戰失利,折兵數千,乃收兵紮下,飛報趙王知道,趙王即統大兵親自進征。
元度亦分三壘,嚴設提備。
相持月馀,大小數戰,兩家互相勝負,趙王甚憂。
張泓曰:“明日且未可出戰,待至晚間,我與許超、士猗引兵五千,去劫元度大寨,銜枚而進,司馬中軍統大兵後發,待吾劫中,火起之時,一齊殺來接應,可以盡滅羌兵矣。
”孫秀曰:“隻恐他們有備,反為所挫不便。
”泓曰:“一向對敵,未曾使一暗計,彼必無疑。
”商量以訖,隻等夜深,即便殺去。
郝元度見晉兵不出,遣細作往晉營打探,回報并無動靜,今日必不出兵矣。
元度猶整頓在營伺候。
挨至日午,方令軍士各去歇息,遣人往二寨請馬、盧共議其事。
參謀突兀海牙曰:“晉兵遠來征吾,利在速戰,今不出兵,必有詭計,今夜當防劫寨,免被所算。
”元度等曰:“然則何以禦之?”海牙曰:“今晚馬大人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