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八回用車戰韓信勝楚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韓信向漢王曰:“臣在鹹陽制戰車數百輛,預備伐楚,昨已差人轉運荥陽來。
臣聞兵家嘗曰:‘平坦之地,可用車戰;山險之地,可用步戰;攻擊追襲,可用馬戰,’随地利而作用,各有不同。
臣見荥陽城外三十裡遠,有地一段甚平坦,可用車戰。
臣所制戰車,正當用于今日,管教楚兵大敗,項王可立擒也。
”王曰:“車何取用?請将軍言其略。
”信曰:“制車之法,取用常車,接其衡扼,駕以一牛,布為方陣,四面皆然,車上置槍二枝,蔽以車面,後設水器,以防火攻。
十卒前行,各置槍盾;十卒後行,各持弓弩,車陣之内,數十步相連,如賊至,令卒上車,每車載四人,皆持弓弩;六車或駕四牛,上以重屋,以施勁弩,賊至,擊鼓為号以射之。
楚兵不能犯,乃出騎兵以擊之,方可大勝也,況一車能當十騎,十乘能敗千人,用車所以便軍勞,行則可以載糧,止則可以為營衛,或沖厥陣,彼兵必潰,或塞險隘,虜則難逃,平坦之地,故宜用車戰,可以制勝也。
”漢王聞信言,大喜,即召匠人照依原樣,造車三千輛,準備伐楚。
于是韓信出荥陽城外,安設營寨,召諸将密授奇計,各認地方,每日操練軍士,教習車戰,兩月之内,作用皆如法,各處逃散軍士,漸次歸附,蕭何辭漢王,告同鹹陽,發老弱未傳傅,悉詣荥陽,補其缺伍,漢兵複集五十餘萬,信入城見漢王曰:“軍士已訓練齊備,倘有楚使至者,就以戰書付項王,以激其怒,使彼自來。
”王曰:“昨有楚使,假傳陵母之言,欲王陵歸楚,王陵知母大賢,又無手字,因此不信。
楚使尚未起身。
何不以賂買屬,使彼将戰書捎去投下何如?”信就邀楚使至公館,置酒相款,因屏去左右,信曰:“我本楚臣,心常在楚,有一問安表文,煩公密切投上楚王,我不久亦于仍歸于楚也。
”進贈黃金二十兩為路費,其人曰:“我雖奉王命,召王陵,其實打聽将軍消息;若今得将軍表文,霸王決喜,他日将軍亦不失封爵之貴也。
”臨行信又分付:“切不可與他人見,但隻可與楚王開拆,汝若負我,他日歸楚,恐難相見也。
”其人歡喜領命,暗藏身邊拜謝。
回見霸王,密将韓信之言奏知,用将所付表文獻上,項王拆書觀看,書曰: 漢大将軍領東征大元帥事韓信,上書西楚霸王麾下:昔日韓信雖歸楚,官授執戟;後共立懷王,百司執事,皆北面尊為義帝,信非楚臣亦明矣。
不意大王獨霸西秦,恣肆暴橫,放弑義帝,天下切齒;信欲仗劍以誅大逆,而報君父之仇也,但力微勢小,恐難為敵。
乃投告漢王。
明正其罪,昭告天下,共伐無道。
信兵駐紮鹹陽.漢王先入睢水,誤入陷阱,兵遭屠戮。
今信統率三軍,衣皆缟素,試武荥陽,為義帝報仇。
懸頭兩觀之門,逼死馬陵之道,信之願也。
王其裁之! 霸王看罷信書,勃然大怒曰:“胯夫乃敢戲毀朕躬如此!若不殺此胯夫,誓不回師!”即傳旨盡起傾國之師,赴荥陽與韓信對敵。
範增聞知,急來谏曰:“此韓信激陛下動怒,彼必伏兵四圍,使楚兵入其籠中,而擒之也,陛下勿動聖怒,當徐徐圖之可也。
”霸王曰:“堪恨胯夫,啜誘楚使,假作降書,意欲使朕知道,如此欺侮,十分可恨!朕意已決,汝等不可執一攔阻!”範增見霸王去意已決,不敢再谏,遂起兵赴荥陽來不題。
卻說韓信書已發付楚使,複回城外,調撥本部人馬。
忽見張良、陸賈帶領樊哙衆将,赍漢王手诏,并元帥印到營。
韓信急接诏開讀,诏曰: 嘗聞将者,國之司命,将得其人,則國有攸賴;苟非其人,卒至敗亡,而安危所系,非尋常也。
卿韓信才兼文武,學貫天人,屢建奇功,真國家之柱石,當代之豪傑也。
前遣鎮守三奏,誤用魏豹為帥,乃至喪師睢水。
今已奪豹印,罷斥閑居,大将之位,久虛阃外,茲特命卿複掌元帥印,統帥将士伐楚。
益竭忠貞,勿負委托!故茲诏谕。
韓信開讀诏書畢,與張良等相見,将元帥印收拾訖,張良随辭信複漢王命,次日韓信入城謝恩,回營調遣諸侯,伺候楚兵到來。
卻說霸王留範增守彭城,帶領雄兵三十萬,離荥陽五十裡下寨。
先使季布、鐘離昧先來探聽漢兵消息。
早有人來報知韓信,信曰
臣聞兵家嘗曰:‘平坦之地,可用車戰;山險之地,可用步戰;攻擊追襲,可用馬戰,’随地利而作用,各有不同。
臣見荥陽城外三十裡遠,有地一段甚平坦,可用車戰。
臣所制戰車,正當用于今日,管教楚兵大敗,項王可立擒也。
”王曰:“車何取用?請将軍言其略。
”信曰:“制車之法,取用常車,接其衡扼,駕以一牛,布為方陣,四面皆然,車上置槍二枝,蔽以車面,後設水器,以防火攻。
十卒前行,各置槍盾;十卒後行,各持弓弩,車陣之内,數十步相連,如賊至,令卒上車,每車載四人,皆持弓弩;六車或駕四牛,上以重屋,以施勁弩,賊至,擊鼓為号以射之。
楚兵不能犯,乃出騎兵以擊之,方可大勝也,況一車能當十騎,十乘能敗千人,用車所以便軍勞,行則可以載糧,止則可以為營衛,或沖厥陣,彼兵必潰,或塞險隘,虜則難逃,平坦之地,故宜用車戰,可以制勝也。
”漢王聞信言,大喜,即召匠人照依原樣,造車三千輛,準備伐楚。
于是韓信出荥陽城外,安設營寨,召諸将密授奇計,各認地方,每日操練軍士,教習車戰,兩月之内,作用皆如法,各處逃散軍士,漸次歸附,蕭何辭漢王,告同鹹陽,發老弱未傳傅,悉詣荥陽,補其缺伍,漢兵複集五十餘萬,信入城見漢王曰:“軍士已訓練齊備,倘有楚使至者,就以戰書付項王,以激其怒,使彼自來。
”王曰:“昨有楚使,假傳陵母之言,欲王陵歸楚,王陵知母大賢,又無手字,因此不信。
楚使尚未起身。
何不以賂買屬,使彼将戰書捎去投下何如?”信就邀楚使至公館,置酒相款,因屏去左右,信曰:“我本楚臣,心常在楚,有一問安表文,煩公密切投上楚王,我不久亦于仍歸于楚也。
”進贈黃金二十兩為路費,其人曰:“我雖奉王命,召王陵,其實打聽将軍消息;若今得将軍表文,霸王決喜,他日将軍亦不失封爵之貴也。
”臨行信又分付:“切不可與他人見,但隻可與楚王開拆,汝若負我,他日歸楚,恐難相見也。
”其人歡喜領命,暗藏身邊拜謝。
回見霸王,密将韓信之言奏知,用将所付表文獻上,項王拆書觀看,書曰: 漢大将軍領東征大元帥事韓信,上書西楚霸王麾下:昔日韓信雖歸楚,官授執戟;後共立懷王,百司執事,皆北面尊為義帝,信非楚臣亦明矣。
不意大王獨霸西秦,恣肆暴橫,放弑義帝,天下切齒;信欲仗劍以誅大逆,而報君父之仇也,但力微勢小,恐難為敵。
乃投告漢王。
明正其罪,昭告天下,共伐無道。
信兵駐紮鹹陽.漢王先入睢水,誤入陷阱,兵遭屠戮。
今信統率三軍,衣皆缟素,試武荥陽,為義帝報仇。
懸頭兩觀之門,逼死馬陵之道,信之願也。
王其裁之! 霸王看罷信書,勃然大怒曰:“胯夫乃敢戲毀朕躬如此!若不殺此胯夫,誓不回師!”即傳旨盡起傾國之師,赴荥陽與韓信對敵。
範增聞知,急來谏曰:“此韓信激陛下動怒,彼必伏兵四圍,使楚兵入其籠中,而擒之也,陛下勿動聖怒,當徐徐圖之可也。
”霸王曰:“堪恨胯夫,啜誘楚使,假作降書,意欲使朕知道,如此欺侮,十分可恨!朕意已決,汝等不可執一攔阻!”範增見霸王去意已決,不敢再谏,遂起兵赴荥陽來不題。
卻說韓信書已發付楚使,複回城外,調撥本部人馬。
忽見張良、陸賈帶領樊哙衆将,赍漢王手诏,并元帥印到營。
韓信急接诏開讀,诏曰: 嘗聞将者,國之司命,将得其人,則國有攸賴;苟非其人,卒至敗亡,而安危所系,非尋常也。
卿韓信才兼文武,學貫天人,屢建奇功,真國家之柱石,當代之豪傑也。
前遣鎮守三奏,誤用魏豹為帥,乃至喪師睢水。
今已奪豹印,罷斥閑居,大将之位,久虛阃外,茲特命卿複掌元帥印,統帥将士伐楚。
益竭忠貞,勿負委托!故茲诏谕。
韓信開讀诏書畢,與張良等相見,将元帥印收拾訖,張良随辭信複漢王命,次日韓信入城謝恩,回營調遣諸侯,伺候楚兵到來。
卻說霸王留範增守彭城,帶領雄兵三十萬,離荥陽五十裡下寨。
先使季布、鐘離昧先來探聽漢兵消息。
早有人來報知韓信,信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