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回張良智韓信伐楚
關燈
小
中
大
且說随何這一篇話,說英布歸漢,布即召費赫點押人馬,帶領家眷,一同赴荥陽大路來,英布同随何來見漢王時,漢王方踞床洗足,召英布入見。
布深自懊悔,乃與随何曰:“我被汝騙來歸漢,我乃一國王爵,相見之際,略無一毫禮節之意,使我進退兩難,不如自殺,以見我之不智也!”随何急止之曰:“漢王宿酒未醒,少間當請見,自有殊禮,大王不可性急。
”布乃與張良、陳平等相見,備有居止屋舍,帷幄器用,極其齊備,飲食供給,與漢王無異,布又大喜。
少間,諸文武将士同英布入見漢王。
漢王禮意謙恭,談笑豁達,君臣相與,略無嫌疑,布思漢王長者,适間幾自誤也,自英布歸漢後,漢王領兵三萬,屯紮成臯。
又遣使入大梁會彭越,使絕楚糧道。
卻說楚使被英布殺了,有随從人逃回奏霸王,說英布扯碎诏書,殺了使者,領兵已歸漢矣,霸王怒曰:“黥面賊,乃如此!”即分付諸将整理點人馬,擇日啟行,誓誅此賊,就擒韓信以為叛逆之戒,範增谏曰:“此一時之小忿耳!請陛下息怒,且暫訓練兵馬,約會天下諸侯,迎敵韓信,剿除彭越,通楚糧道,此為上策,若退韓信之後,還入三秦,建都鹹陽,諸侯拱手,英布等諸将不足慮也。
”霸王遂止。
卻說漢王召張良曰:“前日先生曾言往說韓信,着自來投見,今英布已降。
彭越歸附,止韓信未即來見,煩先生一行。
”良曰:“臣明日就往,聞蕭何在鹹陽運糧,臣就同來見大王。
”漢王大喜。
次日,張良辭漢王赴鹹陽來,一日到鹹陽,先來丞相府見蕭何,蕭何聞張良至,即整衣出迎,相見甚歡,各叙久闊之情,置酒相款,因問韓信在鹹陽消息,何曰:“信自洛陽歸來,郁郁終日不樂,前日備說漢王不納忠谏,奪印用豹,不念破三秦,取成陽之功,後聞睢水之敗,遂杜門謝客,某屢次上門,亦不相見,必欲漢王親來,以重其望,似非人臣之禮。
先生此來,恐亦難見也,當以何法使信起用?”良附耳與蕭何道數句,何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于是蕭何即出告示,鹹陽四門張挂,曉谕軍民人等,各挨門順序,寫一家男子幾名,婦人幾口,開載明白,星夜攢造戶口文冊,立等投獻霸王,一面揀選善書者數百人,立等寫冊。
鬧動一城軍民盡說漢王因睢水兵敗,父母遭擒,要将關内所得郡縣,盡數交還,因此差張良同楚使來鹹陽相府,攢造各處戶口文冊。
韓信聞此消息,尚猶豫不定,差人城内打聽,家家回說張良已來數日,見今揀選寫字人,通在丞相府伺候,委的挨門抄寫戶口,實是降楚,信曰:“且再待一二日看如何,此或是張良見識,賺我起兵伐楚,故來此作聲勢。
”左右曰:“此事恐是實事,見有告示張挂四門,豈有虛說?”言未畢,忽有人求報:“人有在門,言要抄寫元帥戶口。
”信曰:“我是元帥,難同百姓。
”差人便說:“造冊不分官戶,軍民皆要抄寫上冊,隻要開載何為官戶,何為民戶,内自明白。
今須通要入冊,請元帥作速開寫,立等造冊,楚使在府急躁,蕭丞相甚是懊惱,”信曰:“且着來人去别戶抄寫,待明日再來,亦不誤。
”其人哀告。
不肯離門,便說苦留下元帥這一條空行,又不知戶口多少,似難攢造,隻是今日費元帥一時舉筆,省我等明日複來,韓信聞這話,便思:“漢王用我一場,費了許多力,方取了關中,今一旦複降于楚,我今不起兵者,隻恐漢王不知重,要他着急,必是持節或是親來取我,那時起身,諸将方心服;不想今要降楚,我須親見蕭何、張良,看他有何說。
”随即喚左右備馬伺候,往丞相府議事,擺列儀隊,前呼後擁,旂旄甲士,左鐵右钺,光耀耳目,兩邊軍民人等,看見韓信威儀,盡道元帥正是不肯降楚,與丞相計謀,不要造冊,我等複有生路矣。
若是降楚,倘霸王到來,我等皆被坑死矣,韓信一路闖人言,方知漢王實是降楚,便先差人報知蕭相國。
卻說蕭何聞韓信自來,遂與張良笑曰:“
布深自懊悔,乃與随何曰:“我被汝騙來歸漢,我乃一國王爵,相見之際,略無一毫禮節之意,使我進退兩難,不如自殺,以見我之不智也!”随何急止之曰:“漢王宿酒未醒,少間當請見,自有殊禮,大王不可性急。
”布乃與張良、陳平等相見,備有居止屋舍,帷幄器用,極其齊備,飲食供給,與漢王無異,布又大喜。
少間,諸文武将士同英布入見漢王。
漢王禮意謙恭,談笑豁達,君臣相與,略無嫌疑,布思漢王長者,适間幾自誤也,自英布歸漢後,漢王領兵三萬,屯紮成臯。
又遣使入大梁會彭越,使絕楚糧道。
卻說楚使被英布殺了,有随從人逃回奏霸王,說英布扯碎诏書,殺了使者,領兵已歸漢矣,霸王怒曰:“黥面賊,乃如此!”即分付諸将整理點人馬,擇日啟行,誓誅此賊,就擒韓信以為叛逆之戒,範增谏曰:“此一時之小忿耳!請陛下息怒,且暫訓練兵馬,約會天下諸侯,迎敵韓信,剿除彭越,通楚糧道,此為上策,若退韓信之後,還入三秦,建都鹹陽,諸侯拱手,英布等諸将不足慮也。
”霸王遂止。
卻說漢王召張良曰:“前日先生曾言往說韓信,着自來投見,今英布已降。
彭越歸附,止韓信未即來見,煩先生一行。
”良曰:“臣明日就往,聞蕭何在鹹陽運糧,臣就同來見大王。
”漢王大喜。
次日,張良辭漢王赴鹹陽來,一日到鹹陽,先來丞相府見蕭何,蕭何聞張良至,即整衣出迎,相見甚歡,各叙久闊之情,置酒相款,因問韓信在鹹陽消息,何曰:“信自洛陽歸來,郁郁終日不樂,前日備說漢王不納忠谏,奪印用豹,不念破三秦,取成陽之功,後聞睢水之敗,遂杜門謝客,某屢次上門,亦不相見,必欲漢王親來,以重其望,似非人臣之禮。
先生此來,恐亦難見也,當以何法使信起用?”良附耳與蕭何道數句,何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于是蕭何即出告示,鹹陽四門張挂,曉谕軍民人等,各挨門順序,寫一家男子幾名,婦人幾口,開載明白,星夜攢造戶口文冊,立等投獻霸王,一面揀選善書者數百人,立等寫冊。
鬧動一城軍民盡說漢王因睢水兵敗,父母遭擒,要将關内所得郡縣,盡數交還,因此差張良同楚使來鹹陽相府,攢造各處戶口文冊。
韓信聞此消息,尚猶豫不定,差人城内打聽,家家回說張良已來數日,見今揀選寫字人,通在丞相府伺候,委的挨門抄寫戶口,實是降楚,信曰:“且再待一二日看如何,此或是張良見識,賺我起兵伐楚,故來此作聲勢。
”左右曰:“此事恐是實事,見有告示張挂四門,豈有虛說?”言未畢,忽有人求報:“人有在門,言要抄寫元帥戶口。
”信曰:“我是元帥,難同百姓。
”差人便說:“造冊不分官戶,軍民皆要抄寫上冊,隻要開載何為官戶,何為民戶,内自明白。
今須通要入冊,請元帥作速開寫,立等造冊,楚使在府急躁,蕭丞相甚是懊惱,”信曰:“且着來人去别戶抄寫,待明日再來,亦不誤。
”其人哀告。
不肯離門,便說苦留下元帥這一條空行,又不知戶口多少,似難攢造,隻是今日費元帥一時舉筆,省我等明日複來,韓信聞這話,便思:“漢王用我一場,費了許多力,方取了關中,今一旦複降于楚,我今不起兵者,隻恐漢王不知重,要他着急,必是持節或是親來取我,那時起身,諸将方心服;不想今要降楚,我須親見蕭何、張良,看他有何說。
”随即喚左右備馬伺候,往丞相府議事,擺列儀隊,前呼後擁,旂旄甲士,左鐵右钺,光耀耳目,兩邊軍民人等,看見韓信威儀,盡道元帥正是不肯降楚,與丞相計謀,不要造冊,我等複有生路矣。
若是降楚,倘霸王到來,我等皆被坑死矣,韓信一路闖人言,方知漢王實是降楚,便先差人報知蕭相國。
卻說蕭何聞韓信自來,遂與張良笑曰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