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石季龍力擒雙将
關燈
小
中
大
勝敗乃兵家之常,何足介意。
明日等小将去見一陣,一定要擒孟觀為二将報仇。
”石珠道:“隻怕孟觀勇猛,副元帥非他敵手。
”劉元海道:“元帥何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。
小将明日一定要去擒他。
”當下憤憤的退出帳外。
過了一夜,至明日,也不等石珠傳令,竟自點雄兵三千,結束齊整,跨上烏龍骓,手提金鞭,竟至城下索戰。
守城軍士報知孟觀,孟觀即時披挂上馬,開城出戰。
見了劉元海,不覺失笑道:“如此小孩子也來索戰,豈不枉送了性命。
”便喝道:“你是甚麼小兒,乳臭未幹,即來臨陣。
”劉弘祖道:“平陽劉弘祖,誰不知名,卻來問我!你說我小麼,我年雖小,志卻不小,管取并吞了你,為張、齊二将軍報仇。
”盂觀大笑道:“以我之力,要破汝隻消指顧間耳,敢說些大話,真小子也。
”劉弘祖見說,更不再答,提起金鞭打來。
孟觀忙舞刀相迎,戰有一個多時,劉弘祖終是氣力不加,抵敵不住,撥轉烏龍骓就走。
盂觀拍馬來追,卻得崔賓佐沖出陣來,讓過弘祖,接住就殺。
兩下又戰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,因見天色漸晚,隻得鳴金收軍。
次日,石珠商量調将攻城,隻見帳前轉過張傑,說道:“量一孟觀,有何技能?吾兵連敗于他,今日若不擒獲,便為我等無用。
待小将與他見一陣看,果有武藝,當以計服之。
”石珠依言,就令張傑出戰。
張傑披挂齊整,正待出戰,隻聽營門外,金鼓震天,喊聲大起,恰好是孟觀引兵來到。
張傑聽知大怒,兩下相見,更不答話,接住就殺。
自辰至午,戰上百馀合,更無高下。
石珠陣上惱了石季龍,手提蛇矛,跨上赤兔,沖出陣來,大叫:“孟觀不要逞強,有我在此!”喊聲未絕,一蛇矛刺來,卻從孟觀脅下搠過。
孟觀棄了張傑,來戰石季龍,晉兵陣上,卻撞出黃祥來,與張傑接住就殺,四個人絞做一團,真正是場好殺。
有詩為證: 無端戰鼓動山城,戈戟相加神鬼驚。
漠漠愁雲渾未已,英雄千古恨吞聲。
四個人戰勾多時,隻聽一聲響亮,一将落馬,卻是石季龍将孟觀逼開大刀,捉過坐騎,擲于地下,被軍士縛住。
黃祥見孟觀被擒,撇了張傑,向前逃走,石季龍将赤兔拍趕向前,喝道:“黃祥待走那裡去?”這聲喝,就象牙縫裡起個霹靂,黃祥吃了一驚,丢槍而逃,被石季龍趕上,輕舒猿臂,捉于馬上,也擲于軍士縛了。
後人讀史至石季龍力擒雙将,有詩單道其勇,詩雲: 晉将有孟觀,城外建兵端。
搴旗複斬将,軍中心膽寒。
那知石季龍,英雄更不同。
一戰擒雙将,聲名蓋河東。
河東上黨地,猛将盡逃空。
士女吞聲泣,鬼神恨不窮。
自此晉陽地,先聲指日通。
石季龍既擒二将,引動大軍,令張傑一齊殺到城下。
城中聽知主将被擒,不敢出戰,竟自開門出降。
石季龍引兵竟至帥府坐下,遣張傑報知石珠。
石珠見說得了潞安府,不勝大喜,遂拔寨入城。
石季龍出轅門迎接,石珠先安慰了一番。
季龍押過孟觀、黃祥,跪在階下。
石珠道:“将軍等英雄蓋世,肯從我共圖富貴否?”孟觀道:“吾等既受晉祿,安肯投降将軍,願乞一死足矣。
”石珠道:“好鳥擇木而栖,良臣擇主而事。
将軍具不世之略,事此昏庸,必以将軍為不智。
況将軍先世原非晉臣,何必以此自拘?”石季龍也說道:“如今晉室擾亂,豪傑蜂起,以将軍之才,從我等征伐四方,大功指日可待,奈何自踏于危亡之地哉?”孟觀聽二人之言,心下也有幾分降意,回看黃祥道:“将軍以為何如?”黃祥道:“小将唯元帥之意,安敢立異?”孟觀聽說,知黃祥已有意歸降,隻得對石珠道:“既蒙不殺,願為将軍一卒。
”石珠大喜,忙令石季龍解去其縛,扶入帳中。
監中去取齊萬年,彼此相見了。
石珠一面出榜安民,一面叫置酒帥府,與衆将賀功,就封孟觀為安平大将軍,鎮守潞安州,黃祥為副将軍,協理軍事。
在城中停軍十日,與衆将商議,分兵先取平陽諸鎮,然後引大隊人馬攻取晉陽。
隻見孟觀起身說道:“小将蒙元帥不殺之恩,有一計奉獻,管取諸郡,不勞兵戈,唾手而得,竟引兵直抵晉陽,大業不日可成。
”石珠大喜道:“将軍有何妙計?願聞其詳。
” 孟觀道:“太原要地,不過晉陽、雲中、上黨、西河而已,其馀義甯等郡,城郭褊小,不足為慮。
今上黨已為元帥所有。
而平陽守将糜弘,與雲中守将趙謙,西河守将韓志道,平日與小将俱有八拜之交,誓同生死。
隻要小将馳一封書去,告以禍福,彼必傾心來歸。
三處既歸,義州等郡也必望風而降,縱或不降,也不足為患。
元帥竟以重兵直抵太原,城孤勢寡,不日而下。
太原既定,并州之地已為元帥所有,然後旋師而反,直取洛陽,雖有智者,不能為之計矣。
”石珠聽罷,躍然大喜道:“天下英雄之士,智謀略同。
前日出兵之時,稽軍師與劉元帥,勸我先定晉陽,後取洛陽,正與軍師之意相同。
今将軍既有此心,何不即日馳書諸郡,看其動靜,以便進兵。
”孟觀依言,即時取過文房四寶,修下三封書信,遣的當将官,分投去了,有分教,此一去: 不日三秦傳檄定,晉陽城外建兵端。
畢竟不知此去何如,且聽下回分解。
明日等小将去見一陣,一定要擒孟觀為二将報仇。
”石珠道:“隻怕孟觀勇猛,副元帥非他敵手。
”劉元海道:“元帥何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。
小将明日一定要去擒他。
”當下憤憤的退出帳外。
過了一夜,至明日,也不等石珠傳令,竟自點雄兵三千,結束齊整,跨上烏龍骓,手提金鞭,竟至城下索戰。
守城軍士報知孟觀,孟觀即時披挂上馬,開城出戰。
見了劉元海,不覺失笑道:“如此小孩子也來索戰,豈不枉送了性命。
”便喝道:“你是甚麼小兒,乳臭未幹,即來臨陣。
”劉弘祖道:“平陽劉弘祖,誰不知名,卻來問我!你說我小麼,我年雖小,志卻不小,管取并吞了你,為張、齊二将軍報仇。
”盂觀大笑道:“以我之力,要破汝隻消指顧間耳,敢說些大話,真小子也。
”劉弘祖見說,更不再答,提起金鞭打來。
孟觀忙舞刀相迎,戰有一個多時,劉弘祖終是氣力不加,抵敵不住,撥轉烏龍骓就走。
盂觀拍馬來追,卻得崔賓佐沖出陣來,讓過弘祖,接住就殺。
兩下又戰三十馀合,不分勝敗,因見天色漸晚,隻得鳴金收軍。
次日,石珠商量調将攻城,隻見帳前轉過張傑,說道:“量一孟觀,有何技能?吾兵連敗于他,今日若不擒獲,便為我等無用。
待小将與他見一陣看,果有武藝,當以計服之。
”石珠依言,就令張傑出戰。
張傑披挂齊整,正待出戰,隻聽營門外,金鼓震天,喊聲大起,恰好是孟觀引兵來到。
張傑聽知大怒,兩下相見,更不答話,接住就殺。
自辰至午,戰上百馀合,更無高下。
石珠陣上惱了石季龍,手提蛇矛,跨上赤兔,沖出陣來,大叫:“孟觀不要逞強,有我在此!”喊聲未絕,一蛇矛刺來,卻從孟觀脅下搠過。
孟觀棄了張傑,來戰石季龍,晉兵陣上,卻撞出黃祥來,與張傑接住就殺,四個人絞做一團,真正是場好殺。
有詩為證: 無端戰鼓動山城,戈戟相加神鬼驚。
漠漠愁雲渾未已,英雄千古恨吞聲。
四個人戰勾多時,隻聽一聲響亮,一将落馬,卻是石季龍将孟觀逼開大刀,捉過坐騎,擲于地下,被軍士縛住。
黃祥見孟觀被擒,撇了張傑,向前逃走,石季龍将赤兔拍趕向前,喝道:“黃祥待走那裡去?”這聲喝,就象牙縫裡起個霹靂,黃祥吃了一驚,丢槍而逃,被石季龍趕上,輕舒猿臂,捉于馬上,也擲于軍士縛了。
後人讀史至石季龍力擒雙将,有詩單道其勇,詩雲: 晉将有孟觀,城外建兵端。
搴旗複斬将,軍中心膽寒。
那知石季龍,英雄更不同。
一戰擒雙将,聲名蓋河東。
河東上黨地,猛将盡逃空。
士女吞聲泣,鬼神恨不窮。
自此晉陽地,先聲指日通。
石季龍既擒二将,引動大軍,令張傑一齊殺到城下。
城中聽知主将被擒,不敢出戰,竟自開門出降。
石季龍引兵竟至帥府坐下,遣張傑報知石珠。
石珠見說得了潞安府,不勝大喜,遂拔寨入城。
石季龍出轅門迎接,石珠先安慰了一番。
季龍押過孟觀、黃祥,跪在階下。
石珠道:“将軍等英雄蓋世,肯從我共圖富貴否?”孟觀道:“吾等既受晉祿,安肯投降将軍,願乞一死足矣。
”石珠道:“好鳥擇木而栖,良臣擇主而事。
将軍具不世之略,事此昏庸,必以将軍為不智。
況将軍先世原非晉臣,何必以此自拘?”石季龍也說道:“如今晉室擾亂,豪傑蜂起,以将軍之才,從我等征伐四方,大功指日可待,奈何自踏于危亡之地哉?”孟觀聽二人之言,心下也有幾分降意,回看黃祥道:“将軍以為何如?”黃祥道:“小将唯元帥之意,安敢立異?”孟觀聽說,知黃祥已有意歸降,隻得對石珠道:“既蒙不殺,願為将軍一卒。
”石珠大喜,忙令石季龍解去其縛,扶入帳中。
監中去取齊萬年,彼此相見了。
石珠一面出榜安民,一面叫置酒帥府,與衆将賀功,就封孟觀為安平大将軍,鎮守潞安州,黃祥為副将軍,協理軍事。
在城中停軍十日,與衆将商議,分兵先取平陽諸鎮,然後引大隊人馬攻取晉陽。
隻見孟觀起身說道:“小将蒙元帥不殺之恩,有一計奉獻,管取諸郡,不勞兵戈,唾手而得,竟引兵直抵晉陽,大業不日可成。
”石珠大喜道:“将軍有何妙計?願聞其詳。
” 孟觀道:“太原要地,不過晉陽、雲中、上黨、西河而已,其馀義甯等郡,城郭褊小,不足為慮。
今上黨已為元帥所有。
而平陽守将糜弘,與雲中守将趙謙,西河守将韓志道,平日與小将俱有八拜之交,誓同生死。
隻要小将馳一封書去,告以禍福,彼必傾心來歸。
三處既歸,義州等郡也必望風而降,縱或不降,也不足為患。
元帥竟以重兵直抵太原,城孤勢寡,不日而下。
太原既定,并州之地已為元帥所有,然後旋師而反,直取洛陽,雖有智者,不能為之計矣。
”石珠聽罷,躍然大喜道:“天下英雄之士,智謀略同。
前日出兵之時,稽軍師與劉元帥,勸我先定晉陽,後取洛陽,正與軍師之意相同。
今将軍既有此心,何不即日馳書諸郡,看其動靜,以便進兵。
”孟觀依言,即時取過文房四寶,修下三封書信,遣的當将官,分投去了,有分教,此一去: 不日三秦傳檄定,晉陽城外建兵端。
畢竟不知此去何如,且聽下回分解。